災后河道治理工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時間:2022-11-10 08:44:08

導語:災后河道治理工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災后河道治理工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摘要:文章對隴南市武都區洛塘河災后治理工程必要性進行分析,表明本工程不僅可以防洪減災,而且能夠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因此本工程的實施是必要的。同時,本工程的實施有組織和技術保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具有可行性。通過河道防洪治理,可有效地保護區域內現有林木和植被,進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使洛塘河流域內主流范圍內能夠形成較完整的防洪體系,流域內村社及沿岸耕地達到10年一遇防洪標準。

關鍵詞:災后治理工程必要性;可行性;洛塘河;隴南市武都區

依據隴南市武都區洛塘河災后河段水情特點、水勢變化規律,根據防洪法和防洪標準,采取堤防與護岸相結合,堤防與河道治理相結合,完善防洪體系,同時,輔以非工程措施,拆除原有阻洪建筑物,留足河道行洪寬度,提高河道整體防洪能力,確保工程防護區在設計洪水標準下不受洪水侵害,促進武都區南片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1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洛塘河流域,山大溝深,支溝較多,河(溝)道狹窄,大部分村民沿河居住,基本良田沿河分布,區域內暴雨歷時較短,洪水頻繁,河水暴漲暴落,破壞力大,危及村民生命,毀壞農田,造成巨大損失。盡管修建了一些防洪堤防,但不連續,好多村落未高防,部分河堤受洪水淘蝕沖刷和采砂影響,基礎裸露,存在安全隱患,項目區形不成完整的防洪體系。現狀河道基本無防洪設施,抗洪能力差,防洪能力嚴重不足。該河段堤岸多是依地勢而自然形成的低矮土堤,標準低,起不到防洪的作用,洪水沖堤越岸的情況時有發生。對甘肅省武都區洛塘河,選擇了防洪威脅較大、現狀防洪標準偏低、保護對象相對重要的武都區洛塘河流域作為重點治理河段先期進行治理。

2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武都區洛塘河屬于甘肅省被納入《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規劃》的主要河流之一。洛塘河河道現已建成防洪工程較少而且之間缺乏聯系,現狀防洪標準偏低,不能發揮整體防洪功能。防洪任務量大面廣,潛在危險甚多,安全性差,防洪能力較弱,嚴重威脅著沿岸鄉鎮、村莊、農田的安全[1]。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洛塘河沿岸的鄉鎮規模日益擴大,社會財富日益聚集,對防洪保安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現有的防洪體系遠不能滿足防洪安全的需求。

2.1防洪減災的需要

根據武都區歷史記載,1984年、2009年均發生超過200m3/s的大洪水,洪水肆虐,沖毀大量農田及道路等基礎設施,累計經濟損失達上億元[2]。中小洪水雖沒有造成淹沒損失,但該段河道具游蕩性河流的特性,主流搖擺不定,水流散漫,大量淘刷堤岸,河道缺乏約束,河槽漸寬,河不斷崩塌、遷移,給當地人民正常的生活、生產造成極大的壓力,給河道兩岸道路、渠道、輸電線路等基礎設施造成極大的壓力,是限制當地工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3]。

2.2美麗鄉村建設的需要

修建提防不僅提高了防洪能力,保護了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整治和亮化了村容村貌,整治河道污染,宣傳村民保護環境,垃圾定點堆放,不要傾倒于河道內,不要在河漫灘修建阻礙行洪的建筑,創建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鄉村”[4]。創建“美麗鄉村”,是新農村建設理念、內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貫徹落實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際步驟[5]。

2.3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從減少洪災損失、提高河道沿岸保護區農田、村莊防洪標準出發,保證了工程區內的普通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年產值,確保農民增產增收,并且減少水土流失,進一步提高河道沿岸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安全保證程度,以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4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需要

項目區是武都區重點精準扶貧的鄉鎮,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脫貧致富各項政策的落實,迫切需要一個防洪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以確保當地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工程的實施,可使項目區形成完整的防洪體系,能夠保障項目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提高防洪減災能力、能夠促進項目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動工修建堤防十分必要。

3河道治理的可行性

3.1組織保障

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近年來特別是去年頻繁發生的嚴重洪澇干旱災害,充分反映了水利“基礎脆弱、欠賬太多、全面吃緊”的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水利部高度重視水旱災害問題。水利部對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進行了規劃和總體部署;甘肅省水利廳對江河主要支流及內陸河(流域面積在3000km2以上)治理項目做了計劃和部署。

3.2技術保障

我市積累了較豐富的堤防工程經驗,掌握了一定的施工技術,培養了很多從事設計、管理和工程建設的專業技術人員,提高了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河道治理項目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3.3經濟效益

本項目實施后,經濟內部收益率高于社會折現率(Is=8%),經濟凈現值大于零,經濟效益費用比大于1,各項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經濟上合理。

3.4社會效益

治理河段河道兩岸人民群眾多年來飽受水患之苦,本項目的建設將提高防洪能力,徹底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為當地工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4結語

隴南市武都區洛塘河災后治理工程的實施不僅可以防洪減災,而且能夠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因此本工程的實施是必要的。同時,本工程的實施有組織和技術保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具有可行性。同時,通過河道防洪治理,可有效地保護區域內現有林木和植被,進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使洛塘河流域內主流范圍內能夠形成較完整的防洪體系,流域內村社及沿岸耕地達到10年一遇防洪標準。

參考文獻:

[1]李楠,夏利兵.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工作[J].金田,2013(4):274-276.

[2]金奉乾.全媒體時代突發應急報道中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以新甘肅客戶端在甘肅隴南暴洪泥石流災害新聞報道中的實踐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1,7(3):101-103.

[3]裴惠娟,陳晉,李雯,等.甘肅省暴雨洪水時空分布及風險評估[J].自然災害學報,2017,26(3):167-175.

[4]彭曉風.鄉村振興戰略下傳統村落的旅游發展之路——以湖北蘄春劉河鎮高潮村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4):188-189.

[5]李梁.山西汾河流域美麗鄉村生態空間可持續發展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30(3):241+243.

作者:張寶珍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