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質量監督優化與策略
時間:2022-12-21 10:54:40
導語:工程質量監督優化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我國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存在的問題,構建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雙層遞階協同優化框架,并闡述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協同優化實施策略,包括平衡優化權責利配置等。
關鍵詞: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優化路徑
1引言
我國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制度經歷了建立、規范、深化改革和科學化管理四個階段,凸顯了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執法和行政功能,強調了執法監督的嚴肅性和責任性;而對其運行過程的社會和市場功能、監督者能動性的激勵手段與措施重視不足,出現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者勞動價值偏離和不公現象。按照區域劃分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任務和責任的差異性,難以挖掘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者的能動潛力和自發積極行為,制約了工程質量政府執法監督的有效性。提高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就必須探索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者行為需求和價值趨向,架構與實施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協同優化和運行策略。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研究開始關注主體需求規律分析,已有學者提及各層次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主體委托關系的協調性,但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研究的系統性、動態性和實證性等仍存在欠缺。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由人(激勵主體和激勵對象)、組織(監督機構與監督團隊)和環境(監督制度與運行體系)三大要素構成。因此,將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看成一個系統,基于激勵協同視角探討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與實施過程,以完善與優化激勵體系,提高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協同機理的效益。
2協同視角下我國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問題及致因
2.1雙重委托下監督主體權責利不協同引起主體合作意愿不足。各層次監督主體權責利不協同是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主體積極性不足的本質原因。首先,政府主管部門與質量監督機構之間存在委托關系,以實現區域內群項目監督零失效為目標,保證區域內群項目整體安全使用,其次,質量監督機構委托監督團隊對每項工程質量實施群體執法監督,以有效監督保證該工程的環境質量和安全使用。監督主管部門的權利較大,考慮自身激勵目標時對監督機構的發展目標考慮不足;監督機構既是人,又是委托人,其在行使監督權力時不僅受到權利局限,而且出于自利性而導致對監督成員激勵不足。雙重委托關系導致了各層級監督主體缺乏合作意愿。2.2總量受限下激勵資源配置不均衡引起激勵措施效果不佳。政府主管部門是有限理性群體,關注激勵資源的投入產出率。激勵總量受限下,如何更好地分配激勵資源,實現激勵效果最大化是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科學設計與有效運行的關鍵。我國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手段較為單一,上級政府主管部門掌握激勵資源,監督人員責任與權力不匹配,能力與崗位不相匹配,崗位與責任不對接,導致激勵措施的實施效果不佳。目前,監督人員終身制無法提高執法監督的工作效率,監督任務區域壟斷影響政府監督的效果,監督機構難以實現獎優罰懶的運行機制,導致監督者能動性不足。只有優化激勵資源配置,才能提高執法監督工作效率和有效性。2.3反饋缺失下激勵過程不協調導致激勵運行環境不完善。目前,我國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運行過程中缺乏激勵效果反饋循環節,形成激勵改進措施較為滯后,致使各層次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主體需求難以得到最大程度滿足。以提高執法監管工作效率的政府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運行不暢,導致監督過程缺乏系統性和循環性。激勵過程不協同將引起激勵改進措施缺乏針對性與及時性,難以適應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主體日益增長的需求;激勵效果不能及時得到反饋,造成激勵體系不能及時調整優化,激勵過程與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行業發展環境契合度不夠,這使得激勵運行環境愈加不完善,激勵環境營造不足,制約工程質量監督人員的積極性。
3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協同雙層遞階優化框架
根據雙重委托下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協同激勵原理分析,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應從系統觀角度出發,基于激勵體系的協同性實現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雙重委托鏈結構運行優化,其本質是將各監督主體、各激勵要素、激勵實施過程以及激勵資源協同整合成有機整體,使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運行效益最大化,基于此,可構建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雙層遞階協同優化框架,如圖1所示。雙層遞階協同優化的本質就是從多層監督主體利益協調和激勵要素協同的雙重路徑實施激勵,實現激勵過程動態協同和激勵效益最大化。一是多層監督主體利益協調路徑,涉及政府主管部門、質量監督機構和監督團隊(小組)相互關聯的多級管理組織系統,政府質量監督機構為區域質量監督的核心,對區域所有工程質量監督負全責,他們之間行為構成多級博弈策略關系模型,以此構建質量監督機構和監督團隊(小組)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二是多種激勵要素協同,從科學設置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組織形式、合理匹配監督團隊責權利出發,優化組合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要素、手段和措施,有效配置監督要素資源,平衡優化監督項目團隊權利和制約機制,構建符合監督主體行為規律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三是搭建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信息公開平臺,使激勵效果和監督信息實現及時反饋,不斷調整與優化激勵要素組成結構,進一步完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
4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協同優化實施策略
4.1平衡優化權責利配置,促進激勵主體協作共贏。從主體關聯視角建立合作共贏理念,將以激勵效益為導向使激勵體系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提升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系統整體績效。首先,政府主管部門制定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協同運行機制,合理匹配監督機構和監督團隊的責權利,建立健全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制度,科學設計符合監督主體行為規律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實現各監督主體在監督工程質量監督全過程的監督風險共擔、收益共享,以激勵協同提升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多層委托鏈相關主體的合作意愿。其次,以公平公正的激勵體系,營造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合作共贏的發展環境,搭建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信息共享平臺,以監督信息現代化強化監督機構、監督團隊和監督人員的聯動作用與效率,創建互動共贏、共創價值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協同發展環境。4.2有效匹配監督主體需求,組合優化多種激勵措施。激勵要素與措施的組合優化是最大程度滿足各層次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主體需求漸增性的有效途徑。激勵政策措施的優化組合的原則是激勵要素和措施與各層監督主體需求相匹配。因此,應準確識別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各主體職業生涯發展不同階段的需求特征,從滿足需求、引導需求來靈活選擇與其發展需求相匹配的激勵要素和措施。另外,分析各項激勵要素、制度與措施的作用機理,避免各激勵要素、措施自身的局限性,注重各項激勵手段、措施之間的銜接過渡與集成作用,以激勵措施、手段間組合優化原則來選擇激勵運行機制,實現激勵成本最小化,激勵效益最大化。4.3建立監督信息反饋渠道,完善激勵體系運行機制。激勵運行過程協同依賴于激勵政策制定、執行、反饋、優化等環節聯動。實現激勵過程協同聯動,離不開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信息平臺與全過程的信息反饋。首先,應搭建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信息共享和反饋平臺,注重激勵效果信息反饋平臺的公開性和反饋渠道的暢通,以信息化實現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政策和措施的持續改進與優化。其次,從監督主體需求出發,不斷調整與優化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適時更新調整激勵要素、激勵政策和激勵措施,引導工程質量監督主體執法監督行為,促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行業發展。
5結語
工程質量關乎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明顯的公共品屬性,必須提高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其關鍵在工程質量監督者的積極執法監督行為,激發工程質量監督者的積極行為,需要不斷深化分析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者的行為特征、發展規律、價值趨向和價值需要,科學制定協同協調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體系與策略,以激勵協同激發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者的能動潛力、引導執法監督的積極行為,以工程質量政府執法監督有力、有益、有效,全面保障建設工程質量整體水平不斷提升、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孫新波,李鳳,羅能.知識聯盟激勵協同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科研管理,2014(2):79-86.
[2]郭漢丁,郝海,張印賢.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鏈分析與多層次激勵機制探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7(6):82-90.
[3]張敏,陳榮秋.關鍵鏈項目管理中效率與創新協同控制的兩階段激勵契約設計[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56-63.
[4]王星,郭漢丁,陶凱,等.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市場發展協同激勵模型及實施路徑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3):273-276+343.
[5]郭漢丁,王星,郝海,等.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行為的進化博弈協同機理與激勵策略[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164-168.
作者:郭漢丁 張印賢 王星 單位:1.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2.天津城建大學生態宜居城市與可持續建設管理研究中心
- 上一篇:監理單位質量管理論文
- 下一篇:市政工程質量監督措施
精品范文
10工程項目施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