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業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時間:2022-10-16 02:57:07

導語:高校專業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專業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摘要]目前,高校專業課教學存在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低等問題。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新的研究取向,強調積極的體驗與人格特質對個體活動的積極影響,其可以為高校專業課的改革提供新的理念。研究表明,積極心理學在培養學生積極人格品質和優化師生關系上具有有效并可行的意義。因此,高校專業課教師可以從設置積極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培養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和營造積極的教學環境等方面,提高高校專業課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專業課;教學質量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核心議題是教育質量的提升。[1]教育質量高低的根本在于教學效果的好壞,而教學效果取決于課程尤其是專業課的教學質量。專業課教學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過程的核心環節,關系到學生專業素養的形成與知識結構的構建。但目前,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水平低,使得目前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2]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校教師應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積極心理學是一門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積極人格品質的一門科學。積極心理學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方面,強調教育者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來挖掘受教育者的潛力與創造力,激發他們的活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堅定的生活信念,尋求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觀念。本文嘗試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探討如何提升高校專業課的教學質量。

一、高校專業課教學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專業課教學現狀。1.教師教學缺乏熱情。不少教師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對教學工作失去了應有的激情與熱情。這主要表現在教學方式上,教師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的以知識為重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將理論與現實情況結合起來。此外,大多數教師缺乏實際經驗,在課堂中不結合案例進行教學或選取的案例與知識的契合度不高。教師在課堂中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往往變成教師的一言堂。2.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學生專業課參與度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在課堂中與授課教師零互動。在專業課課堂上,往往出現教師獨自講,學生各自忙的情況。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和引導無動于衷,既不愿意思考,又不愿意對教師的提問做出回答。第二,學生的到課率較低。有研究發現,目前,大學生總體的逃課率達到了25%,其中,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課逃課率為20%,像心理學、教育學等公共課的逃課率達到了50%。有調查結果發現,大學期間有逃課經歷的大學生的人數占到了總人數的82%,而經常逃課學生的比例更是高達11%。[4]除了這種不去課堂的顯性逃課外,還有一種逃課現象為隱性逃課,即有一部分學生即便到了課堂上,大多時候也是在課堂上做和上課無關的事情。(二)高校專業課教學現狀的原因分析。1.教師層面。現階段,我國高校對教師的考評,比如職稱的晉升等,大都以科研成果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一些知名大學教師的科研壓力非常大。不少教師為了完成相應的科研量,放松了對教學的要求,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教學方法單一,知識體系陳舊,對教學投入的精力過少等。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沒有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態度,出現了職業倦怠,中年教師表現得更為明顯。[5]2.學生層面??傮w來說,我國的高校采取的是嚴進寬出的政策。學生在大學期間課業比較輕松,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只要踏進大學的大門,就能順利畢業并拿到學位證書,這說明大學學習并未對學生帶來實質性的挑戰。因此,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疏于對自己的管理,對學業的要求過低,即只求順利畢業。不少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奮斗目標模糊,沒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出現了在課堂上心不在焉、投入度低等現狀。3.教學內容。從教學內容方面來說,很多高校專業課的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脫節。學生走向實際的工作崗位后,很難將專業課中學到的相關知識自如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因此,學生覺得專業課的學習意義不大。這也是目前高校專業課教學質量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對高校專業課教學的影響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從內容上說,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SeligemanEP(2008)把積極心理學歸納為三個大的類別:(1)積極的情緒。積極情緒是指個體由于自身積極的行為所帶來的良好的感覺,比如對過去感到幸福和滿足、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現在感到快樂等。一般認為積極情緒包括愉快、興趣、滿足和愛四類。[6](2)積極的人格。積極人格,指的是個體能在生活中不斷主動追求幸福并時時體驗到這種幸福,同時又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比如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交往技巧等都屬于積極的人格特質。[6](3)積極的組織系統。它包括社會、學校以及家庭三個方面,主要研究組織系統如何影響個體,使之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素養的公民。[7](二)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從意義上說,積極心理學的實質充分體現了以個體積極潛能為中心,提倡積極人性論,強調研究人的積極力量,注重挖掘人的積極潛能、擴大個體優點。[4]同時,積極心理學還提倡對個體或社會所具有的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等。這與教育既要糾正學生的錯誤,又要挖掘學生的各種積極品質,并在實踐中對這些積極品質進行培育和擴大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三)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專業課教學的影響。1.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的最終目標是使人積極發展,但它與傳統的心理學的取向有一定的差異。傳統的心理學是通過發現個體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個體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由消極向積極轉變的過程。積極心理學則強調通過發現、培養個體的積極品質,讓個體感受到幸福、快樂,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促使個體得到發展。因此,積極心理學是一個從積極到積極的過程。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心理品質對人們的現實生活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樣一件事情,如果人們用積極的態度和消極的態度去對待,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結果。因此,教師要將這一理念滲透到專業課的教學中,通過具體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培養他們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導學生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大學專業課程的學習。2.形成積極有意義的師生互動。目前,雖然在各級各類的學校中,教師都嘗試對現有教學進行改革,但在高校的專業課教學中,課堂教學大多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展開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更多地處于被動地位,通常表現為: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學什么。這樣的教學模式影響了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使學生的訴求得不到很好的反饋。而積極心理學提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積極良好的互動對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應用到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也給從事專業課教學的教師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一方面,在專業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看到學生的積極方面,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他們;另一方面,教師要用積極的心態調整自己對教學的一些認識,培養自己積極的人格特質。當教師和學生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待專業課時,他們在專業課教學與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難會得到更好的解決。

三、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高校專業課提升策略

(一)設置積極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積極的品質。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教師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較多。而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在保證原有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實現的基礎之上,教師要更加關注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的品質。專業課教師要嘗試用積極的視角看待專業課中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中多用鼓勵、贊揚等積極的反饋方式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幫助他們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大學的生活與學習。除了設置積極的教學目標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體驗性教學,創設一些積極的教學條件幫助學生獲得專業課學習的積極體驗,塑造他們積極的人格品質,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二)培養身心和諧、表里一致的教師隊伍。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教師除了是學生在知識層面上的導師外,還擔任著培養學生積極人格品質的重任。教師要培養出有積極人格特質的學生,自己先要有積極的人格品質。當一名教師具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時,他往往會自信樂觀、身心愉悅。當教師以這樣一種狀態進行教學時,他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具有積極狀態的范本。在這個狀態里學生可以體驗到積極的情感,學生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無形的力量??傊?,只有積極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積極的學生。(三)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語言激發個體積極的行為。因此,在評價時,尤其是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嘗試多用一些肯定的、積極性的語言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反饋。這樣的語言和處理方式,有利于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激發或提高他們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四)營造積極的教育環境。除了提倡培養個體積極的人格品質與加強個體積極的主觀幸福體驗外,積極心理學還指出積極環境對個體積極力量和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積極的環境是培養人積極品質的必要條件,而且為個體積極情感的體驗提供重要的客觀條件。因此,教育工作者除了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提高教學效果外,還應當考慮教育教學環境對提升教學質量的意義。而這里的環境更多的是一種人際關系的體現,比如師生關系。筆者在一項調查學習興趣與學生對教師態度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學生對喜歡的教師所授課程的喜好度高達95%。絕大多數學生都將師生的情感因素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8]可見,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在情感上接納教師,能夠改變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因此,教師在專業課教學時,還應當注意師生關系等教育環境的建設。

四、結語

時代的發展對高校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課的教學對于人才培養的意義不言而喻。高校教師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專業課的教學中,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今后的高校專業課教學中,繼續將這一理念與課程深度融合起來,發揮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胡茂良.以材料學專業為例淺析高校課堂的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4-36.

[2]柴志賢,邱風.基于多元Logit的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影響因素研究———以浙江部分高校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2(27):9-11.

[3]貢如云.對話型教學: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路向[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1(1):75-78.

[4]譚璇.高校“課堂冷漠”現象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7(10):80-82.

[5]李重陽.積極心理學對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師職業倦怠問題解決的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2008(5):98-100.

[6]李金珍.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21-327.

[7]劉翔平.當代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35.

[8]任?。e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1.

作者:馬靜 單位: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