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策

時間:2022-07-09 09:29:46

導語:淺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策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話題,它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健康,關系著社會和諧穩定,關系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的特別關注,用“四個最嚴”的要求,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我縣涉農各單位在抓好農業生產、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按照上級部門的統一安排,加大農產品質檢體系和監管體系的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隱患依然存在。必須要認真對待。本文將通過對農產品質量監管的現狀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監管;現狀;對策

1芮城縣農業發展現狀

芮城縣是山西省的南大門,地處晉、秦、豫三省交界的黃河中游金三角地帶,素有“雞鳴一聲聽三省”之美譽。全縣轄7鎮3鄉,172個建制村,714個自然村,4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9萬。境內北高南低,東西狹長,階梯分布,一面陽坡,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18公里,國土面積1176平方公里??h域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4度左右,一月均溫0-2度,七月平均溫度28度。年均降雨量為514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約205天。境內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森林覆蓋率達到34.59%。全縣糧食面積97.49萬畝,總產量35.31萬噸,其中夏糧面積50.20萬畝,產量17.77萬噸,秋糧面積47.29萬畝,產量17.54萬噸,水果面積24.9萬畝,產量57.99萬噸,花椒10萬畝,產量0.5萬噸。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中國花椒之鄉、國家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縣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有國家級龍頭企業2個(天之潤棗業、豐潤公司),省級重點龍頭企業3個(亞寶藥業、利爾達果業、山西田康果蔬),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6個。列入省農業產業化“513”工程企業7家,其中省級梯次2家。2017年全縣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完成30.15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完成11.51億元,截止2017年底,全縣46%的農用地和62%的農戶納入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帶動農戶8.4萬戶,戶均增收3200余元??傊h優勢農產品基地初具規模,主導產業優勢突出,糧食生產基礎穩固,設施農業亮點紛呈,一村一品形成規模。南衛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循環農業示范園、休閑農業觀光園建設和效應凸顯。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逐步完善,農業機械化程度大力提升。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穩步推進。農業合作組織持續壯大。農業綜合執法邁上新臺階。全縣現代農業發展正步入步伐加快、質量優化、效益提升、良性運作、規范發展的快車道。

2芮城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現狀

2.1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設。全縣10個鄉鎮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立了農產品生產記錄監管巡查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配備了必要的檢驗檢測設備和辦公設備。全縣基本形成了縣、鄉(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基本解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的問題。2.2農產品標準化建設。芮城縣把申報“三品一標”認證作為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前提和基礎。近兩年來,全縣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的申報認證30個,綠色食品認證3個,制定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5個,獲得農業部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4個。同時,縣政府鼓勵“公司+農戶+標準+基地”,實施農產品品牌公司化管理,使全縣農產品向生態、安全、品牌化的方向發展。2.3檢驗檢測體系建設??h級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辦公面積達370余平方米,自開展工作以來每年抽樣檢測各種蔬菜、水果樣品達1000多個,鄉鎮農產品監管快速檢測工作已全面鋪開,年均檢測瓜果、蔬菜樣品2000個左右。2.4執法體系建設。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一體兩翼”監管職責,執法大隊加強對農藥、肥料、種子等農資經營門店執法檢查力度,加強對農業投入品和產地環境的監督管理,嚴格實行高毒、限用農藥定點經營制度;對違法事件做到有案必查、處罰到位。

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3.1職責交叉的環節分工不明確。農產品、食品生產和消費要經過一個完整的鏈條,包括生產(種植、養殖)、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烹飪等環節,從農田到餐桌。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對食品的污染,造成農產品的不安全。實踐中各行政機關按照200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來進行分工,即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采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該規定雖然簡單明確,但在管理體制上往往形成部門職能交叉的模糊地帶,最容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3.2散戶生產經營主體管理難。《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違法行為有具體的規定,而對家庭散戶生產中的違法行為缺乏約束機制。我縣農產品的生產主體很大一部分還是種植、養殖散戶,存在質量安全隱患。此外,有一部分農民專業組織合作社,實際上也是散戶生產,根本做不到企業化生產的要求,其登記的目的不是為了生產需要,而是為了爭取項目資金和銀行抵押貸款使用。對于農產品生產散戶,其數量多且相對弱勢,在依法監管上存在監管難、處罰難、執行難的問題,需要在法律法規方面制定相應管理細則。3.3監管力量和技術支撐不足。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任務量大面廣,而我縣農產品安全監管機構人員偏少,有限的監管力量難以應付日益繁重的監管任務。而鄉鎮農產品安全監管站只是增掛牌子、明確職能,沒有編制人員增加,很多監管職責沒有落實到位。村級的協管員絕大多數是村組干部兼職,忙于村里的事務,屬于義務工作,責任心不是很強,很難充分發揮監管的作用。農產品安全監管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基層管理還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農產品質量檢測與實際要求差距較大。目前常用的監管手段就是抽樣監測,包括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我縣目前主要是快速定性檢測,但是實驗結果誤差大,可能導致誤判,損害被檢測者的利益,難以全面評定農產品安全。而定量檢測時間長,費用高,時效性不強,由于農產品的流通很快,等檢測結果出來時農產品早已銷售出去并可能已造成危害,檢測結果往往只能作為事后警告或責任追究的依據。另外,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只能查封、扣押,不能采取其他處理手段,而農產品很多都是鮮活產品,比如蔬菜,不及時處理就會爛掉,以上這些經濟損失或經費由誰來負擔,在執法實踐中都很難操作。3.4市場準入制度不夠健全,質量問題追溯難。初級農產品實行市場準入的種類少,除了豬肉等個別農產品實行了市場準入外,許多初級農產品沒有產地證明或未經質量檢驗便進入了市場。此外,加上來自我縣區周邊的河南、陜西農產品的涌入,對農產品市場造成沖擊,銷售的農產品來源更難監控,目前,我縣雖然已經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平臺,但是還不能真正付諸實施,一些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標準化措施得不到有效貫徹和執行。尤其對于那些散戶生產、品牌市場知名度還不高、生產規模不大的農產品,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消費者難以進行質量追溯以維護自身應有的權益。

4加強農產品監管的對策建議

4.1健全監管體系建設。抓住當前中央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良好機遇,積極爭取省、市資金和政策扶持,加快健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設,配備專門人員、安排專項經費,強化鄉鎮農產品快速檢測;加強鄉鎮監管隊伍建設,強化生產環節的日常巡查,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充分發揮村級協管員的作用,給予一定的誤工補助,實現從縣到鄉到村的監管體系全覆蓋。4.2加大農產品質量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強化農產品安全意識。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僅涉及種植業和養殖業,而且涉及生產加工領域和流通領域,貫穿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宣傳媒介,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消除個別領導思想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淡漠意識。要通過廣泛宣傳,把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落實到各級政府,落實到每個監管人員,每個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營造從上至下、從干部到群眾、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人人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4.3切實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履行監管職責,加大巡查力度,加強日常監測和風險監測,加強農業行政執法;鄉鎮人民政府要履行屬地管理職責,全面負責鄉鎮地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加強領導、加大經費投入、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農業投入品經營者、生產經營主體要全面履行生產經營主體職責,建立完善農業投入品經營制度,實行農業投入品進貨查驗和進銷臺帳管理,對所經營的農業投入品實行質量安全承諾;農產品經營者要建立農產品經銷檔案,規范農產品標識,依法承擔因經銷不合格農產品引起的質量安全責任事故。4.4加強部門協作,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聯動機制。當前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存在分段管理和職能交叉監管重復的現象,要針對不同的受監主體,加強日常巡查,創新監管方式。農業部門要加強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環保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聯動機制,實施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確保農產品質量源頭可查、過程可控,提高監管整體效果。4.5加大農業執法力度。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和農藥安全使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使用違禁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違法行為,突出抓好農村、城鄉結合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和坑農、害農行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形成信息暢通、聯防聯動的應急處理網絡。

5小結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就是要切實圍繞“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目標,把住“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底線,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充分調動縣鄉村基層監管隊伍的積極性,發揮他們應有的效能。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整體水平,真正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趙輝.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探討[J].食物安全,2010,27(1):49-54.

[2]程瑞芳,高現奇.淺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78-81.

[3]章力建.進一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幾點建議[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3):12-15.

作者:鄭謙 單位:芮城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