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2-08-30 10:02:10

導語: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巨鹿縣堅持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萬元田”為導向,深入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做大做強“老三樣”(金銀花、枸杞、杏)+“新六樣”(葡萄、設施蔬菜、食用菌、菊花、草莓、苗木)特色農業,全縣能夠實現萬元收入的農田達到16.5萬畝,從事特色種植人數達到15萬,組織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256家,農民僅特色種植環節人均收入就實現1萬元以上,有力帶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五措并舉”抓發展,構筑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推進產業鏈條縱向延伸,全縣特色農業呈現出了高質量、高值化、高效益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一是抓特色種植。一是抓特色種植。突出調結構、重特色、增效益,形成了多個規模大、效益好、易推廣、有生命力的“萬元田”樣板模式。其中,金銀花總產量1.2萬噸,占全國60%以上,擁有全國最大的金銀花交易市場;設施蔬菜注冊“哈口”牌果蔬商標,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克瑞森葡萄填補了春節期間無本地生產的鮮食葡萄的空白;食用菌、草莓、菊花等特色種植快速發展、產值穩定。二是抓規模發展。二是抓規模發展。堅持基地化、園區化發展,目前,金銀花種植面積13萬畝、枸杞2萬畝、杏4萬畝、葡萄1萬畝、設施蔬菜2萬畝、食用菌1500畝、菊花2000畝、草莓1000畝、苗木1萬畝。建有雙萬畝休閑采摘園區、現代農業綜合園區等4個省級農旅園區,建設家庭農場219家,發展休閑采摘園50多家,巨鹿特色農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三是抓品牌培育。三是抓品牌培育。堅持把育品牌、創品牌作為重要措施,培育“巨鹿金銀花”“巨鹿枸杞”“巨鹿串枝紅杏”3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金銀花列為“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品牌價值評估34.53億元,影響力指數73.5,“冀花牌巨鹿縣金銀花”地標產品獲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獎”。巨鹿縣古郡金絲皇菊榮獲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銀獎,農業品牌競爭力持續增強。四是抓精深加工。四是抓精深加工。大力發展農特產品深加工產業,現有各類深加工企業324家。其中,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9家,生產休閑食品、鮮食果品、特色飲品等農副產品100余種,實現產值26億元。立足特色產業挖掘文化、打造賣點,開發出金銀花盆景和根雕、柳編等產品,提高農業附加值。五是抓鏈條延伸。五是抓鏈條延伸。積極通過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來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帶動特色農業發展,建設了杏花園、柳博園、銀花園等一批特色觀光園,擁有老漳河休閑園區、洪溢河景觀區兩處國家3A級旅游景區,正在加快推進杏博園、花海天橋等休閑農業示范項目;發展了金玉莊田園綜合體、泰然生態木屋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民宿,特色農業實現擴面提質發展。

二、“五環相扣”謀發展,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始終將加快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全縣“一號工程”,統籌謀劃部署,強化政策引領,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是加強政策支持。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堅持從政府層面主動發力,謀劃制定了《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雙萬畝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老漳河休閑農業園區總體規劃》等系列規劃。專門出臺《巨鹿縣扶持發展特色產業規模種植的意見》《巨鹿縣關于特色農業產業扶持辦法》等支持政策,激勵引導群眾加快調整種植結構,加速推進各個特色農業產業的規模種植生產。二是拓展融資渠道。二是拓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積極爭取財政債劵資金,先后實施建設了投資4000多萬元的老漳河休閑農業園區、投資3億元的“千湖之縣”等重大工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建設了投資17.2億元的泰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投資15.6億元的京鼎穆拉德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園等重點項目。積極采用PPP模式,實施了投資17億元的現代農業“田田通”智慧節水灌溉PPP項目,不斷做強特色農業發展基礎支撐。三是搭建節慶平臺。三是搭建節慶平臺。堅持以節慶活動為爆點,叫響“千年古郡、鹿鳴花香”農業品牌??h委、縣政府連續組織舉辦29屆中國巨鹿紅杏商務節、10屆中國金銀花旅游文化節、3屆五彩杏花節、2屆旅發大會暨農民豐收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體驗。新華社、中新社、《工人日報》等媒體廣泛報道,有力提升了巨鹿特色農業知名度。四是舉辦展銷活動。四是舉辦展銷活動。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擦亮巨鹿農特產品名片。連續7年舉辦北京農業嘉年華巨鹿招商推介會,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廊坊農交會等農產品展覽會,進一步打響了巨鹿農產品名片。在縣內舉辦特色產品展銷會、大型商品展銷等活動,全面展示特色農產品,僅去年縣內展銷額實現3000余萬元。謀劃建設巨鹿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暢通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五是發展電商產業。五是發展電商產業。充分借助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優勢,加快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成功引進河北赫然、國福通等電子商務項目,建成了巨鹿京東館、巨鹿拼多多館等電商平臺,農村電商服務站實現村村全覆蓋,已發展電商平臺、網店等3400余家。大力探索嘗試包括電商、直播在內的各種銷售模式,開發出30余種網貨特色農產品,縣委書記、縣長化身網紅推介巨鹿優質農特產品,上半年實現銷售額12億元。

三、“五產融合”促發展,培植農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堅持走大農業大發展之路,深入挖掘特色農業發展潛力,探索實施“特色農業+”模式,努力推動特色農業與富硒、康養等五大產業互融互通,構建融合發展體系,著力形成產業新亮點。一是創新“特色農業+富硒產業”發展模式。業”發展模式。圍繞打造全國富硒有機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依托武漢大學傅功成教授研發的“生物菌發酵劑”技術(國家專利、2018年通過實質性審查),大力推廣富硒有機肥使用,全縣城中村以外258個行政村按照“一村一廠”建設富硒有機肥廠。目前已建成有機肥廠134個,每村年產有機肥3000噸,村集體可增收30萬元以上。二是創新“特色農業+康養產業”發展模式。業”發展模式。圍繞打造“金銀花海、康養福地”,充分發揮巨鹿中藥材大縣、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等優勢,構筑起了“醫、藥、養、游、食”五位一體大健康產業體系。大力推動健康醫療、健康養老、康養旅游、健康食品四大產業板塊蓬勃發展。目前,全縣共有25家康養中心、2300張床位,正在加快總投資20億元的縣健康養老綜合指導中心、縣醫院萬達醫養中心、泰然康養中心3個高端健康養老機構建設。三是創新“特色農業+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產業”發展模式。結合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試點縣創建,建有各類農旅園區、特色采摘園等農業實體260多家,形成了春游杏林、夏觀銀花、秋賞皇菊、冬品葡萄為特色的農業發展格局。緊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構建一村一品、一處一景的發展格局,打造了金銀花園藝、王莊皇韭等特色農業小鎮。紀寨村被原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金銀花園藝小鎮被命名為“河北省巾幗鄉村旅游示范點”。四是創新“特色農業+垂釣產業”發展模式。業”發展模式。依托全縣河渠坑塘水域總水面面積12,000多畝、年均蓄水量3500萬立方米以上優勢,大力發展鱸魚等淡水養殖,培育垂釣經濟,打造“千湖之縣、垂釣之鄉”。目前已有養魚水面214個,漁具店23家。2019年10月6日,在洪溢河生態區舉辦的“印象巨鹿杯”中華垂釣大賽河北選拔賽,被列為國家CAA四類積分賽事,今后每年將舉辦多項國家級和省級釣魚賽事。五是創新“特色農業+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業”發展模式。加強對特色農業文化的系統性研究和開發,挖掘整理紅杏、金銀花等特色農業文化內涵進行包裝、整合,積極將魏徵故里、巨鹿之戰、黃巾起義、宋城遺址等歷史,以及四股弦、亂彈、道教音樂等非遺文化元素融入特色農業發展,加快打造多功能展示中心、大麓非遺文化體驗展示中心等集中進行展示,進一步增強吸引力,全面提升特色農業整體文化品位。

單位:巨鹿縣政協調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