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探討

時間:2022-01-05 03:06:10

導語:農藥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藥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探討

1農藥使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述

就云南省楚雄州祿豐縣和平鎮農藥市場發展現狀而言,相關農藥經營店眾多,網點分布在鄉村周邊,而主要的農藥批發商則集中在城鎮中,對于農藥市場監管力度稍顯不足。對于大面積耕種的農產品,農藥是最有效的一種殺蟲的方法。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于農產品農藥使用的要求愈加嚴格,迫切的需要在農藥產品結構方面進一步創新,以求實現高效和無毒的農藥產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農藥生產標準,從最初生產的源頭開始加強管理,推廣更加高效和無毒的農藥產品,提倡使用生物農藥,將農藥無毒化推向市場,從而確保農戶能夠盡快使用更加毒性較低的農藥產品,盡可能的降低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以及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從不同角度來看農藥的使用,一方面農藥能夠實實在在的提升農產品產量,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在為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因為農藥的管理不當,為自然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就當前農藥使用現狀來看,大多數農戶對于農藥使用知識匱乏,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致使使用后的農藥殘留在農產品表面,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體健康。此外,還有部分農戶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防治蟲害,提升農產品產量,在農藥使用中未能嚴格遵循農藥安全使用規定,造成農藥使用超標。究其本質,農藥濫用主要原因在于利益的驅使下,違反了國家對農藥使用相關規定,為了達到病蟲害防治的目的,隨意噴灑農藥和間隔期采收,致使農藥中毒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農產品市場健康持續發展,以及國際出口市場競爭力。據相關權威部門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由于農藥中毒人數高達10萬例,每年因不合理使用農藥而引發食物中毒發生人數為2~4萬人,引起了社會各界認識的廣泛關注,同時對于食品安全產生了深深的質疑。近幾年,因不合理使用農藥而引發食物中毒事件的頻頻發生,所產生的影響極度惡劣,人大代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加強農藥使用規范刻不容緩。餐桌經濟是農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餐桌污染問題,已經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大大降低了消費需求,致使餐桌消費產業發展水平持續下滑,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增長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從此種角度來看,加強農藥使用監管,讓消費者能夠吃上放心飯,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有著直觀的作用,相關部門必須盡快出臺相應解決措施,來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時期首要工作開展方向。

2農藥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藥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產品產量,更好的防治病蟲害,但同時,農藥在使用過程中,如果出現濫用情況,會造成農藥在農產品上出現殘留,食用后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由此,在制定相應解決措施之前,首先需要明晰我國農藥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考量。

2.1用藥結構單一

在農藥使用中,用藥結構單一問題已經愈加突出,部分農戶由于自身對于農藥使用認知水平較低,導致農產品出現病蟲害時,隨意的噴灑農藥,并且長時間的采用一種農藥,提升了病蟲的抗藥性,傷害病蟲天敵,進而增加防治難度,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2.2過于依賴農藥防治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口的激增,對于糧食的需求量較大,為了能夠更好的提升糧食產量,滿足社會的需要,農戶越來越依賴于農藥化學品的使用,而忽視了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在針對病蟲害防止過程中,使用農藥能夠較好的抑制病蟲滋生,破壞糧食,所取得的效果較為可觀,在此種思想的影響下,農戶長期以來主要依賴農藥來防治病蟲害,對于其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手段的使用,重視度普遍不太高。農藥的過量使用,致使農藥殘留加重,對環境造成大肆的污染和破壞,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

2.3農藥使用標準不嚴謹

農藥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治病蟲害的同時,避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影響,所以需要遵循相應的使用標準。具體表現在,對于病蟲害未能對癥下藥,用藥過于隨意,用藥時間掌握不對,并且未能嚴格遵循農藥配比,只是遵循自身的主觀意愿,過于頻繁的濫用農藥進行防治。這樣盡管能夠取得較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但同時對于農產品自身質量安全造成了嚴重的損傷,食用殘留大量農藥的農產品,危機生命健康,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

2.4使用禁用農藥防治病蟲害

在利益的驅使下,農戶會選擇國家命令禁止使用毒性較高的農藥,盡管這種農藥毒性較大,但是在病蟲害防治中見效快、效果好,能夠大大的增加農產品產量。這種毒性較高的農藥殘留揮發時間較長,有的農戶為了謀求更大的利益,將農藥殘留尚未充分揮發的農產品進行售賣,嚴重侵害了人們身體健康。這類農藥大多為在以前生產出的甲胺磷等毒性較高的農藥,尚未能全部處理掉,在利益的驅使下,將劇毒高毒農藥流向市場。

2.5農藥造假現象充斥市場

農藥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毒副作用,部分商販為了謀求更大的經濟利益,以次充好,售賣假冒偽劣的農藥產品,獲取利益。主要表現在農藥作用成分含量不足、以肥冒藥、以此充好等現象,甚至部分農藥產品完全沒有經過安全監測,生產日期和生產廠家完全沒有標識。使用此類假冒偽劣農藥產品,是無法滿足科學合理需求的。

3科學使用農藥及其農產品質量對策

3.1強化農藥科學使用認知

部分農戶隨意使用農藥,一部分原因在于對農藥的使用認知水平存在局限,所以應加強科學使用農藥的宣傳力度,普及農藥使用規范,確保農業生產安全,保證農產品質量,為人們生命健康提供安全保障。信息化時代,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高速傳輸的優勢,在網絡平臺以及電視、報紙等同時向農戶普及農藥使用常識,推廣使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害性較小的低毒農藥,確認正規廠家的農藥商標,防止假冒偽劣產品混入農藥市場,造成農藥市場秩序的混亂,營造良好的農藥市場氛圍。

3.2加強對病蟲災害的預警

農藥的使用主要是防治病蟲害,應通過科學化的指導防治,來加強病蟲害的觀測和預警,建設網絡憑條,來實時監測病蟲害問題,借助多種媒體平臺來病蟲害信息,及時做好防范工作。同時,應積極引進更加先進的植物保護技術,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正確用藥,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用藥,并且轉變傳統農戶用藥單一模式,通過多樣化的用藥模式,減少病蟲害防治次數和用藥劑量,在不損害農戶的利益前提下,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人們生命健康。

3.3禁止高毒農藥的生產和使用

根據我國對農藥使用相關管條例,加強市場監管,對于農藥的銷售和流通進行嚴加把控,防止假冒偽劣農藥產品混入農藥市場,并對非法生產高毒農藥和假冒偽劣農藥的行為,進行嚴格懲處,做好相應宣傳工作,農業部和質檢等部門密切配合,最大程度上禁止高毒農藥的使用。

4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農產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等問題,應加強科學合理施藥的宣傳力度,遵循正確的用藥流程,把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人們生命健康。在這個過程中,農業部應同其他工商、質檢部門密切合作,對于違規生產農藥產品的行為嚴加懲處,并對市場進行實時監督和把控,最大程度上保證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發展。

作者:何春云 王金強 單位:祿豐縣和平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