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及控制策略
時間:2022-07-28 04:46:45
導語:淺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及控制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
回顧近些年我國食用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情況不難發現,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不斷刺激著消費者最敏感的神經。這充分說明,我國政府食品質量安全監管仍然薄弱。具體表現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及檢測體系建設現狀不佳。具體執行各項監管及檢測工作過程中,依舊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導致食品安全監管效果不佳。
1.2食用農產品市場混亂
通過對食用農產品市場情況的了解,確定“特供”現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市場,導致市場混亂,致使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橫行。所謂“特供”就是為某些特定群眾所提供的特定產品,這些特供產品的質量好、安全性高、供應及時。
1.3監管水平不足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出,與相關監管部門人、財、物不到位有很大關系。通過了解相關監管部門監管工作的情況不難發現,由于監管人員緊缺,技術水平不高,監管制度不夠健全,監管手段欠缺和監管群體龐大等,導致監管工作難以切實有效的落實,進而出現監管不力現象,給很多不良商販創造了進行假冒偽劣產品銷售的機會。
2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程控制措施
2.1做好食用農產品產前控制
出于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的考慮,在具體進行農產品生產前,要對農產品產地環境等進行了解,并且展開一系列的調查檢測工作,在確保產地環境符合標準,才允許開展農產品生產;對產品生產中廢棄物的排放應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隨意排放,給農作物種植帶來負面影響。
2.2做好食用農產品產中控制
結合食用農產品生產實際情況,要制定并完善生產技術保障體系。(1)依法建立統一的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制度。建立農業投入品可追溯的銷售檔案記錄,有效杜絕違禁農業投入品的使用。(2)要以生產檔案記錄、用藥休藥期(間隔期)、包裝標識、質量追溯和產品準出檢測為主要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產地準出制度和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包括產地準出辦法、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實施細則、運行流程等。
2.3做好食用農產品產后控制
為了保證消費者所食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在農產品生產后,還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監測管理體系,設置基地快速檢測室,并建立質量安全信息通報和報告制度。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要有受控的預警應急處置措施,對即將上市的產品進行嚴格的快速檢測,通過抽樣檢測合格后,才可準出上市。其中“三品”基地的農產品,要對比檢測結果是否符合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標準,在確定產品達標的情況下,才允許上市銷售。
3結語
鑒于我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不穩定,致使當下時有食品安全事故出現,嚴重威脅著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對此,應當注意加強食用農產品生產前、中、后的全程控制措施,盡可能地保證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的農產品。
作者:韓偉斌 龔成華 周新成 林玉娟 單位:響水縣農業委員會
參考文獻
[1]王強,高春先.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及全程控制.浙江農業學報,2004,16(5):247~253
[2]王國強,梅星星.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外部環境探析.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6):47~51
- 上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藥管理探討
- 下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對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