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對策3篇
時間:2022-06-14 08:51:19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對策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摘要: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健康、安全、無污染食品的需求更加迫切,文章指出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對策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因此,對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提高農產品質量已成為廣大消費者的迫切需求,同時,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既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環境被污染,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這些污染主要由工業隨意排放出的廢氣、廢水和廢渣造成,而農產品的生長發育離不開產地環境,因此,環境污染直接影響著農產品的生長。(二)農業投入品的不當使用,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一些農業生產者為了提高產品的產量,追求產品的品相,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大量、無節制地使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從而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三)標準體系不完善,檢測手段落后。近年來,我們的檢測設備和手段在不斷提升,但整體而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仍不夠健全,存在經費不足、檢測技術手段落后等問題,檢測能力不能適應新的檢測要求,部分的農產品不能得到有效的質量安全檢測,加之監管制度的不健全,在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時候,也會有不合格產品混入其中。(四)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緩慢,規模化生產水平較低以臨洮縣為例,由于臨洮縣農產品種植基地比較分散,種植隨意性較大,生產規模較小,從而無法形成規?;藴驶纳a??h級農業技術指導人員也無法每家每戶的進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指導培訓,生產過程中也缺之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難以得到保障。
二、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宣傳培訓,規范生產經營。一是每年臨洮縣結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和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宣傳活動,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二是要深入到田間地頭對農產品生產者做好現場技術指導服務,主要針對農業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如何安全使用農業投入品,購買農資時如何識別假冒偽劣農資等方面的知識進行指導培訓,努力營造安全生產,放心消費的良好社會氛圍。(二)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確保質量安全。臨洮縣充分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建設項目在各鄉鎮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站,配備農殘速測儀等相應的檢測設備,并確立1到2名專門的監管檢測人員負責本轄區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工作;同時,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項目以及其他相關項目在農產品生產基地(企業)、批發市場和超市等地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配備農殘速測儀等相應的農殘檢測設備,并確定1到2名專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人員負責農殘自檢工作,從而進一步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力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三)打造農業品牌,提高產品質量。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等工作,努力打造名牌農產品,不斷擴大“三品一標”生產基地規模,加大產品營銷推介力度,提高市場影響力,培育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牌農產品,依法保護農產品的注冊商標、地理標志和知名品牌,全面提升農產品的檔次,同時,積極鼓勵龍頭加工企業發展綠色食品,因地制宜發展有機農產品,全方位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四)切實加強農業投入品的源頭控制,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每年臨洮縣農牧局會同縣農產品質監站、縣園藝站、縣種子站、縣農技中心植保站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組成農業投入品專項檢查領導小組,對全縣范圍內的農資經營門店和生產企業不定期的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檢查工作。對農資市場主要檢查其是否存在違規違法經營銷售高劇毒、過期、標簽不明、假冒偽劣等農藥、化肥等現象,索證索票是否齊全,進銷貨臺賬是否健全,對一些違規經營銷售的農資經營企業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懲處,堅決杜絕高劇毒、過期、標簽不明、假冒偽劣等農資進入生產企業,從源頭上控制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進一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五)逐步推行產地準出制度,確保上市產品質量安全。結合已建立的監管監測網絡,制定產地準出制度和產地準出證明,完善各生產基地生產記錄檔案,開展質量安全檢測、規范包裝標識的使用,逐步推進農產品生產產地準出制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作者:尚成柏 單位:甘肅省臨洮縣農牧局
第二篇
1天津市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現狀
1.1農業生態環境、農業投入品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天津大港近岸海域生物體富集Cu、Hg、As能力強弱次序分別是甲殼類>軟體動物類>魚類,富集Pb、Cd、Zu能力強弱次序分別是軟體動物類>甲殼類>魚類,富集石油烴能力強弱次序分別是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類。毛蚶的金屬富集能力最大,之后就是扁玉螺、口蝦姑和蝦,魚類對金屬的富集能力較差。各類生物體污染物中基本上存在32.65%是在正常水平的層次上,38.78%是輕度污染水平,6.12%是中度污染水平,22.45%是重度污染水平,其中毛蚶中Ph、Cd和口蝦姑中Cd超標率超過3倍,鑒于此能夠得出結論,本區域生物體污染主要是Ph、Cd,一些海生物產品中Ph、Cd大幅度超標,并且海產品的食用安全相對較低,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消費人群的健康及安全[1]。1.2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各個監管環節還應細化、日程化。目前,天津市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的相關機制已經相對成熟,但是在實際實施的時候,一些農戶還是堅持運用傳統經驗進行農作,這就會使得食用農產品生產階段的監管力度相對較低。此外,標準化生產意識的缺乏也是天津市食用農產品生產水平較低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這就使得一些農戶并未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落實生產,并且不會基于農藥安全間隔期進行農藥的施作,甚至會出現過量的現象,超范圍進行農藥的施作并不少見[2]。
2對策建議
2.1完善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強化依法監管。加大農藥、畜禽屠宰等政策法規的修訂力度,切實落實和《標準化法》等相關的配套政策,主管部門及責任分工能夠存在差異,可是監管制度應該保持相同。站在國家的角度上,切實實現食用農產品含義的統一,并且有效完善食用農產品生產的界定,切實進行加工階段的監管及職責分工制度。不斷優化農產品生產區域分類管理工作,并且清晰地設定產地類型劃分的指標與相關權限;不斷優化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并且針對投入品的實際運用進行規范。不斷優化農產品生產檔案及相關的追溯機制,規范農產品生產階段中的管理工作。國家應該編制完善的安全標準,并且社會領域及相關機構應該基于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非強制性規范及標準,這就能夠使得標準可行性較低并且標準缺失的問題能夠得到很好的處理。2.2把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十三五”規劃,加強科技支撐和基層監管能力建設。在民生問題中,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尤為重要,一定要成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建設內容,切實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當成是各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并且一定要始終秉承?;?、補短板、兜底線、重基層的根本準則,切實處理欠發達區域農村基礎公共服務的實際需求,真正促進縣鄉兩級監管機構的管理及工作,真正使得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能夠實現全覆蓋、均等化的根本目標。此外,應該切實完善人才及設備等資源的配置,促進共建共享的實現,確定各級安全監管的工作重點,并且相關人員應該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避免出現上下一般粗的現象,不能出現監測指標、監測對象重復的現象,一定要不斷提升安全監管的效率。2.3加快推進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促進監管體制機制創新。就短期而言,國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段監管、分層負責的制度并不會產生明顯的變化?,F今,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使得社會各大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創新及變革,信息措施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是效率卻非常高,這就使得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的創新及變革具備堅實的技術基礎。此外,農業領域的發展在數字化、便捷化、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嚴格。鑒于此,應該切實進行各層次、各部門、各單位、各環節的資源整合,切實完善統籌協調及分工協作,不斷加強各環節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已改促進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數字化進程[3]。
3結語
今后農產品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該重視開發及研發、推廣等各個階段的安全生產技術,對農產品從品種優質化、生產無害化、環境安全化,乃至加工、包裝、貯運等全程生產實施綜合、協調、配套的安全技術,進而使得天津市農產品領域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標,也能夠為國內食用農產品領域的發展提供參考。作者簡介:韓雪梅,1975年生,女,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小麥,玉米,土壤肥料。
參考文獻
[1]本報記者李向麗通訊員張麗萍.全面提升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N].張家口日報,2018-04-04(008).
[2]邊紅彪,于奇瑩.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J].標準科學,2018,(02):107-111.
[3]李碩,田晶,曹進.我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9(02):452-458.
作者:韓雪梅 單位:天津市寶坻區朝霞街道辦事處
第三篇
摘要:毒菜、毒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多次發生,受到人們關注,這是擺在農產品安檢工作中的一道難題。要加強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加大監督與管理的力度,為安檢機構提供充足人力及技術保障,促使農業標準化發展,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針對南澗縣農產品安全問題,提出構建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措施,以此保障農產品安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議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以國家相關法律及法規為依據,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擔負著多項重要責任,在多個層面上起到重要作用,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農產品消費安全等[1],對農產品由田頭至餐桌進行全程質量監管。檢驗檢測體系的使用可以維持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前搞好防范工作,做好基礎工作,這是擺在所有工作者面前的問題。
一、南澗縣農產品安全現狀
1、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不足。一般初級農產品生產多為“一家一戶分散型”生產方式,許多生產者缺少強烈的農產品安全生產意識,受保產量保效益的影響,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無法確保質量安全。此外,農業生產涉及了諸多流程,產業鏈長,農產品種類龐雜,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經營方式滯后,農民缺少強烈的質量意識。從行政職能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缺少足夠重視,機構設置停留于表面。2、基層質檢機構運行經費欠缺,技術人員匱乏?;鶎淤|檢機構缺少經費支持,人員配置匱乏,尤其是質檢機構保障經費不足,檢測經費少,缺少良好的運行條件,工資水平低,很難吸引專業的檢測人員,也就無法發揮基層質檢站的作用。3、農產品質檢力量薄弱。農產品質檢力量薄弱,這和農業生產的主體數量多,畜牧水產與糧油果蔬等農產品品種多且雜產生了矛盾,存在諸多質量安全隱患,不符合依法監管的需求。受傳統觀念影響,資金投入少,農產品質檢設施達不到條件要求,技術力量不足,結構布局缺少合理性,整體檢驗檢測能力和常規監管需求不相符。4、農產品基層檢測能力弱。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主要在基層,不符合現代農業對農產品生產的規范要求,達不到市場準入執行的實際結果。質檢機構缺少完善的實驗室條件,儀器設備供應不足,檢測能力不能滿足安檢需求。另外,南澗縣雖然已建立農產品質檢中心,但因種種原因尚未通過實驗室認證,檢測體系不健全,不能切實開展檢測工作,無疑削弱了監督指導生產能力。
二、強化南澗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構建的方案
1、強化領導,確定責任。行政主管部門應認清自身職責,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等級,真正做到強化領導,執行責任,有效監管,保證工作落實到位,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年終綜合考評當中。發揮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農業局的行政作用,加強部門間的配合,形成綜合合力,配合搞好具體工作。提高生產者的責任感,讓生產者樹立強烈的法律法規意識和農產品安全意識,規范合理使用農藥與化肥等,按照規范,開展標準化農業生產,促進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2、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服務能力,有效協同各環節檢測?;鶎庸操Y源需要優化配置,將農牧漁不同行業中的檢驗檢測資源集中起來,讓完善高效運行的農產品質檢體系于基層成立,實現現場快速檢測,引導地方農業生產,提供產品安全檢測與農業生態環境監測不可缺少的基本設備。對農、牧、漁業條件較好的質檢站,需要將有害物質快速檢測與采樣等問題考慮在內,增添所需的交通工具與儀器設備,使監測范圍覆蓋產地生態環境與生產全過程,滿足消費需求。3、加強培訓,認真踐行農產品質檢標準檢測檢驗機構需要強化質檢項目,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升綜合素養,掌握良好的業務能力,改變以往單純的定性分析的監測方式,逐漸向定量結合定性分析的監測方式發展,高效檢測。拓寬檢測范圍,逐漸向種養殖各類農產品靠攏,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示范,讓農民了解農產品質檢標準,普及農產品質檢標準相關知識,提高農產品質檢綜合水平及質量,防止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促進監管體系構建[2]。4、加強風險監測,提升預警能力。與上級監測機構聯合,迅速進行產地檢測,掌握產地檢測反應能力,收集并整理農產品風險監測信息及數據,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及預警網絡體系,將主要產區與關鍵危害因子等涵蓋在該體系當中。和國內預警平臺聯網進行共享,實時監測農產品質量,分析存在的安全危害因素及其程度。嚴厲打擊在禽類養殖上非法使用利巴韋林及金剛烷胺等行為,有效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在國家構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上傳和查詢農產品追溯信息,把監管信息、預警信息等納入該平臺中,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大力推進農業農村部提出的“兩藥”殘留的農業標準化;產品上做好“三品一標”,突出“三品一標”的制度、體系及品牌優勢。
三、結語
為推動農業更好發展,需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從質量檢測設備、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人員以及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與質量檢測設備等多個層面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維持人民消費安全,推動農業穩定持久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興華.遼寧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1(9):87-88.
[2]茍龍,周開拓.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思考[J].農技服務,2016,33(3):35-35.
作者:何玉萍 單位: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
- 上一篇:從管理層面談師德師風建設
- 下一篇:人本理念體育教學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