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探究

時間:2022-03-20 08:30:48

導語: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探究

1持續改進的重要性

1.1增強滿足要求的能力。持續改進是要求實驗室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質量和效率,目的在于增加委托方和其它相關方滿意的程度,使實驗室的質量保證能力和技術能力不斷改進提高。1.2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為實現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實驗室應該將持續改進的要求貫穿于質量管理體系所有過程、各個環節中,改進的方法和途徑可以是漸進的改進活動,也可以是突破性的改進項目。實驗室通過貫徹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進行信息分析、內部審核,實施糾正措施、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從而保證體系始終有效的運行并不斷完善。

2持續改進的實施步驟

2.1評價現有過程。分析和評價現狀,評價實驗室現有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識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選擇改進的區域,記錄改進的原因。2.2確定改進目標。收集并分析信息,對存在問題分析影響程度,是否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是否影響工作效率,是否影響與委托方的關系,通過分析確定改進目標。2.3尋求改進機會。分析、識別并驗證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為實現改進的目標,尋求可能的解決辦法,分析能夠消除產生問題根本原因、尋找能夠防止再發生的解決辦法。2.4實施新的辦法。實施選定的、新的解決辦法,用新改進的過程代替老的過程,以防止問題及其根源的再度發生。2.5評價新的辦法。針對已經完成的改進措施,對新改進的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做出評價,并經過驗證加以確認,確認改進的目標是否已經實現。2.6決定推廣使用。經過上述步驟,實驗室可正式決定采用新改進的過程方法并規范化,同時在部門間推廣使用,從而使持續改進的成果得到全面的應用。

3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方法實例

3.1深入貫徹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質量方針是由實驗室最高領導正式的實驗室總的質量宗旨和方向,它是實施和改進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推動力。質量目標是在質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質量方針的具體化。一般來說,質量方針應是穩定的,只有在實驗室發展方向和目標產生重大變化的時候才會發生變更。質量目標是可分解量化的,當一段時間內的質量目標達到后,可根據當前工作情況、內外部環境等制定新的質量目標。實驗室通過建立和貫徹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不斷確定新的改進目標,創造一個改進的氛圍和環境。3.1.1加大宣傳力度領導帶頭執行。加大力度宣傳貫徹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度,全方位、多形式進行全員宣傳貫徹,讓全體員工明確所在實驗室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特別要重視質量關鍵崗位人員和新員工的宣傳貫徹及培訓,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有效運行。培養員工樹立良好質量意識的最好方法是各級管理者以身作則,堅決執行質量方針,員工在質量意識較強的氛圍下自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發揮每一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持續改進成為全員廣泛參加的活動。3.1.2充分考慮質量目標的制定要求。質量目標的實現對于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對于檢測工作的質量,對于委托方的滿意度都有關鍵性的影響。量化分解后的質量目標應落實到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中,并及時對質量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當原定目標實現后及時制定新的更高的目標,目標還應當適應變化著的情況,適應委托方的新要求,適應實驗室持續改進的要求。3.2認真實施內部審核工作。內部審核是檢測實驗室自我約束、自我診斷、自我完善的活動。實驗室自身依據認可準則要求,對照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對工作進行全面的檢查,以便自我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相關要求,評價實驗室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完善自身工作,該項工作是實驗室持續改進質量的重要的直接的信息來源和動力。內部審核的有效實施,可使實驗室建立起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進的機制。3.2.1重視內部審核工作的策劃。通過周密統籌規劃,確定一年內審核的頻次、時機、部門、要素或過程、內審組成員,以及在全面審核基礎上的重點等內容,根據年度內審計劃的安排制定內審實施計劃,內審組準備內審所依據的標準、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及內審檢查表等。同時內審員必須事先對擬審核的項目和重點做好充分準備,為內審工作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3.2.2加強對現場審查的控制?,F場審查是整個審核工作的關鍵性環節,是整個審核工作最核心的部分?,F場審核獲取的客觀證據和相關信息,是評價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有效性和充分性的重要依據。內審員依據內審檢查表,對審核部門采取聽、看、問、查形式,收集客觀證據獲取審核結果。內審員在開展檢查工作時,通常要獨立于自己從事的工作,但對于某些崗位涉及的工作,自身無法完全隔離的情況下,內審員要和受審核部門的人員共同交流審核認知、對問題的看法、審核的意見,在交流的基礎上達成共識,以達到改進各項工作的目的。3.2.3重視不符合項的原因分析。正確地查找不符合的根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開展不符合項整改最重要的部分。有些原因并不是顯而易見的、可能是隱含的,有時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因而要仔細地檢查和分析。實驗室在查找不符合情況的根源時,從所分析的諸多原因中找到最主要的原因,針對主要原因制定糾正措施最為有效。3.3提高管理評審效果。管理評審應由實驗室最高領導親自策劃主持,這樣能掌握實際情況,對發現的問題或不符合項做出正確的決定,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對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提出改進意見,對客戶抱怨、反饋問題、潛在不滿意等問題進行分析,優化配置實驗室資源,維護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3.3.1做好管理評審的組織策劃。實驗室最高領導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進行管理評審,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本次評審的目的、組織、內容、重點和方法,時間安排以及準備工作要求等。最高領導同時應指令各有關部門準備管理評審的文件和資料,各有關部門按照分工,根據管理評審輸入要求,結合實驗室實際情況進行準備。文件資料的準備杜絕流于形式,嚴防內容空洞。3.3.2開好管理評審會議。按照既定的分工,相關部門及人員應事先做好會議發言準備。如果在準備中所分析的問題較少或比較簡單,可以一次性地在會議上做出決定;如問題較多或較復雜,可將評審內容分成幾個專題,召開小型預備會議反復討論,最后進入評審會討論。3.3.3重視決議的實施及跟蹤驗證管理評審的決議即管理評審的輸出,是實驗室最高領導主持評審后做出的重要評價和決策,也是管理評審的結果。決議的實施應嚴格按照規定的措施和期限完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積極配合,實驗室應對完成情況及時跟蹤檢查,驗證決議在規定期限內全部完成。3.4實施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實驗室在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監督檢查以及獲取委托方意見等方面都可能發生不符合或潛在不符合的情況。通過分析確認不符合項時應采取糾正措施;確定潛在不符合項時應采取預防措施,通過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持續改進其管理體系,提高實驗室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保證檢測結果的質量。3.4.1明確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區別。糾正措施是為消除已發現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預防措施是為消除潛在不符合或其他潛在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前者是為了防止問題的再次發生,是被動改進的過程;后者是為了防止“尚未發生的問題”發生,是主動改進的過程。這種主動改進的過程是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和持續改進的重要活動。3.4.2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確定需謹慎。是否需要采取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應根據不符合造成的危害和風險分析而定,所采取的措施也應與風險和危害相適應,兼顧實驗室的成本、必要性和可行性。例如,糾正措施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大小;糾正措施實施的部門和范圍;所實施措施的性質和深度等。

4結語

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目的在于提高質量管理體系及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始終滿足委托方和其它相關方日益增長和不斷變化的需求與期望。通過不斷的持續改進,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才能不斷完善并持續有效運行,實驗室才能不斷進步。實驗室應將持續改進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制度,采用始終如一的方法加以推行。將持續改進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在實驗室的價值觀中充分體現。

參考文獻

[1]GJB2725A-2001,測試實驗室和校準實驗室通用要求

[2]GB/T27025-200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3]游雄,曹丹,吳麗燕.淺析認可實驗室持續改進的主要途徑.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10(1)

作者:徐輝 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系統電磁效能測試評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