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檢測研究

時間:2022-09-02 08:57:21

導語: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檢測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檢測研究

摘要:本文對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的檢測內容與評價方法進行分析,從構件強度、構造物外觀、質量缺陷、鋼筋質量等方面著手,提出質量檢測方法,并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對混凝土強度質量進行檢測,力求通過本文研究,使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促進建筑行業的穩健發展。

關鍵詞: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檢測

在建筑行業飛速發展之下,人們對建筑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許多工程受多種因素影響在建設前期相關手續不夠齊全,在完善手續時需要對建筑質量進行檢測和評價。以混凝土結構工程為例,主要檢測混凝土強度、鋼筋配置、截面尺寸與外觀缺陷等方面,并對檢測結果進行科學評價。

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檢測與評價內容

1.1強度檢測與評價。1.1.1檢測方法。現階段,混凝土強度主要檢測方法為鉆芯法與回彈法,其中,前者可直接對其強度進行測試,檢測結果也更加直觀,可真實的體現混凝土內部質量情況,結果準確性較高;后者主要根據構件表面強度與硬度間的關系,對混凝土強度進行判斷,具有方便快捷等特征,但該方法的使用條件有限,應用頻率沒有前者高。此外,當檢測條件較為特殊時,可將以上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使鉆芯法與回彈法一致,且芯樣數量與技術標準相符合。1.1.2檢測標準。在對混凝土工程強度進行檢測時,通常采用批量檢測法,包括生產工藝、原材料、強度級別、養護類型等等,將相同類型的構件匯總為同一個檢測批次,根據GB/T50344-2014標準對混凝土質量與強度進行檢測。1.1.3評價結果。在抽樣檢測時,應嚴格按照混凝土強度規定進行抽取,并對檢測到的異常數據按照統計處理要求進行舍棄,在檢測標準中對構件強度的合格區間做出明確規定,如若超過這一區間則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例如增加樣本容量、精細化檢測等,如若仍然無法滿足規定,則不宜對該批混凝土強度進行批量檢測。以機制砂為例,該物質屬于混凝土制備中的主要部分,經過除土處理,由機械破碎、篩分制成的粒徑不超過4.75mm的巖石或者工業廢渣顆粒,但不包含軟質、風化的顆粒,該物質的質量檢測標準如表1所示[1]。1.1.4質量控制要點。對于機制砂高性能混凝土來說,在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點如下:①顆粒級配,對機制砂的振動篩篩網尺寸與洗砂程度進行控制;②石粉含量,對機制砂的洗砂程度進行控制,石粉含量保持在合理值,不可偏高或者偏低;③MB值,對料源的除泥、洗砂程度、一次破碎的除泥等進行嚴格控制;④顆粒形狀,對破碎設備進行控制,以沖擊破粒型、棒磨機針片狀為主;⑤壓碎值,對母巖的巖石抗壓強度、巖性與顆粒的級配進行控制。1.2構造物外觀質量控制。1.2.1意識理念的提升。目前混凝土外觀現狀:傳統觀念一般是對混凝土強度比較重視,要求比較嚴,但是對混凝土外觀質量沒有具體細化要求,目標不明確;檢驗評定標準中對混凝土外觀質量沒有量化,主要依靠人工目測,主觀成份居多;施工單位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影響混凝土外觀影響的因素分析研究少,混凝土外觀水平普遍偏低。社會已經進入品質時代,競爭很大程度是品質的競爭,外觀是品質的直觀體現,混凝土外觀的提升是項目品質的必然要求。1.2.2管理措施的落實。以混凝土質量創優為抓手,推進工地標準化、標準化管理、精細化作業。明確責任,各自負責人員抓各施工環節,工序細節。要及時分析總結,集思廣益,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意見。首件工程示范是標準化管理和混凝土外觀創優的重要環節,開工前編制施工方案、評審,選定最優方案,形成首件工程施工方案。達到標準的首件工程作為實體示范工程,召開觀摩總結會,實現“做好首件、超前控制、典型示范、帶動全面”的目標,從而推動整個工程的標準化規范化作業。1.2.3提升外觀的途徑。從理念上打破固有思想,尋找外觀創優的目標和途徑,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從管理手段上想辦法。在混凝土外觀質量創優活動中,每個分項工程開工,混凝土澆筑均要實行施工技術交底和施工工藝交底,充分發揮知道和技術支撐作用,及時總結經驗和好的方法,有效提高混凝土構件的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梳理出影響混凝土外觀的主要因素:模板、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澆筑振搗工藝等,現場推進主要圍繞這幾方面的工藝細節展開工作。1.2.4工藝細節的改進。細節決定成敗?;炷镣庥^創優的過程本質上是細節管理的過程,通過細節管理同時也提高了工程品質和項目建設水平。為增加混凝土表面的光潔程度,在鋼模板表面貼不銹鋼板能起到一定效果。體量較小的薄壁墩采用少拉桿或者無拉桿模板,拉桿孔采用雙面膠外纏繞的方式堵塞防漏,消除拉桿孔本身及填補對混凝土外露面的影響。采用模板表面涂刷模板漆的方法能使混凝土表面光亮,顏色均勻,有效減少氣泡。做好成品保護工作,防止對已成型構件的二次污染。1.3質量缺陷檢測。如若構件的外觀質量存在缺陷,很容易對構件整體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存在蜂窩、孔洞、裂縫、棱角斷裂、漏漿等情況,影響其使用壽命。對此,可采用目測與尺量相結合的檢測方式,對于寬度較大的裂縫可采用專門的寬度檢測儀進行測量,在裂縫檢測中應重點檢測裂縫的長、寬、深、位置、數量與形態等等,并將檢測區域劃分為受力區域非受力區,進而對裂縫類型進行劃分,對正處于發展過程中的裂縫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某構件的外觀存在質量缺陷,則應根據缺陷類型對其進行劃分,以圖表的形式將匯總結果體現出來,最后針對缺陷較為嚴重之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和解決。1.4原材料及配合比質量檢測。水泥宜采用成分含量穩定的硅酸鹽水泥或者普通硅酸鹽水泥,以保證水泥質量的穩定性。碎石選用母材強度高、連續級配好的石材;砂宜選用中粗砂,細度模數在2.5以上,不得含有雜物。外加劑要求有良好的配伍性,參入粉煤灰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后期強度,對于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I級粉煤灰。混凝土攪拌必須達到三個要求:計量準確、攪拌測底、坍落度穩定。在具體施工中,為了減少鋼筋銹蝕情況對構件質量的情況,可通過減少水灰比的方式來實現。

2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檢測的案例分析

以35mT梁板濕接縫為例,主要的結構為鋼筋混凝土,采用C50混凝土澆筑,由于結構物出現裂縫,故而對混凝土結構進行檢測。2.1混凝土裂縫檢測。利用寬度與深度檢測儀對混凝土裂縫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可知,裂縫方向主要為縱向,裂縫寬度在1.2~2.0mm之間,基本上只出現在表面,沒有貫穿,裂縫的最大寬度為1.7mm,最大深度為25mm。經過分析,濕接縫裂縫問題主要由于現場放料過多,遇上高溫及大風天氣影響,混凝土入模失水較快,導致后續工序施工困難,進而產生嚴重裂縫。2.2混凝土強度檢測。C30副孔墩柱多處梁柱以及相交位置存在漏筋、蜂窩、麻面等情況,混凝土的外觀不夠平整,接頭位置尤其粗糙,加上施工順序不合理,采用非破損法中的回彈法對該墩柱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測,在每個區域均設置5個測點,利用鋼筋檢測儀對混凝土碳化深度進行檢測,通過檢測結果推導混凝土強度數值。每個區域測點強度推定值設置為該測點的最小值,則:fcu,e=fecu,min在對梁、柱、板混凝土強度進行判斷時,采用隨機抽檢的方式,利用公式表示為:fcu,e=m-1.645Sfecu式中:fcu,e-混凝土強度推定值;m-測區構件強度平均值;Sfecue-混凝土強度標準差。選取上述公式中的最小值對混凝土強度進行推導,以每個測區16個測點為例,通過計算得出各個測區的標準差與平均值,當標準差不超過最大值5.5時,樣本與批量采集標準相符,利用最小值計算構件強度值,以測區5為例測得結果為:混凝土強度換算值,墩柱的最小值為35.5MPa、標準差為2.3MPa、平均值為38.4MPa;混凝土強度推定值,墩柱強度推定值為34.6MPa、強度最后推定值為35.5MPa。經過所檢測區的批量檢測發現與混凝土設計標準相符合的只有83%,剩余的17%強度均不達標,最小強度僅為27.4MPa,嚴重低于設計標準。墩柱產生混凝土外觀和強度缺陷的主要原因為墩身混凝土成型后,未進行有效養護,施工中混凝土振搗不到位,澆筑高度不一致,導致建筑結構安全性產生嚴重影響,需要進行加固修復。

3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混凝土結構作為工程施工的主要類型,對結構質量與強度的要求不斷提升。對此,施工人員加強對構件強度、結構物外觀控制、質量缺陷、原材料及配比質量等方面的重視,不斷提高施工質量,促進整體工程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振.談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檢測與評價[J].山西建筑,2017(27):200-201.

[2]李季虹.談單位工程混凝土強度質量評定[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8(1).

[3]羅文華.淺談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質量監控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7(28).

[4]梁娟,王澤民,韓永峰,等.淺談用于混凝土結構實體強度檢驗的同條件養護試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9(8).

作者:吳泳霖 單位: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大橋工程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