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分析
時間:2022-11-27 11:12:33
導語: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為了防治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農民會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因此會有部分農藥化肥殘留在農產品上,這些農藥殘留物便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來源。本文從農產品的質量控制及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農藥殘留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產品的產量越來越高,自然災害對農產品產量的影響逐步降低,這要歸功于農藥、化肥等化學藥物的使用。這些藥物的殘留問題已經開始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長期食用農藥殘留含量超標的農產品會誘發多種疾病,直接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此外,含有農藥的水被用于養殖或灌溉也可能產生農藥殘留現象。為了避免含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危害人類的健康,我國目前實施了較為嚴格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并且不斷完善檢測技術。嚴格的質量安全控制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這需要所有農產品生產者、加工者全力配合,才能讓人們吃上放心的食物。
1如何控制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1.1加大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宣傳力度。農藥及化肥的殘留問題是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的直接因素,要控制農產品的質量,確保老百姓能買到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就必需從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入手。農民是農產品的生產者,如果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將質量安全問題放在一邊,那么農產品的質量就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的意識,尤其是在農作物收獲前盡量避免使用農藥。1.2改變農產品的農業生產模式。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的模式也是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國的農業生產活動多數地區仍處于規模小、專業生產技術應用率較低的階段,尚未形成比較有規模的生產模式,所以規范化農業生產的宣傳和管理工作效果并不明顯,很多先進的生產技術無法得到落實,農民就還要依靠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來提高產量,確保自己的收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需改變生產模式,鼓勵農民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范化的農耕管理制度。1.3提升農產品質量的檢測效率。經銷商是農產品的加工者,很多加工后流入市場的農產品安全還需要經銷商來保障。很多商人為了延長農產品的保鮮期,會使用大量的防腐產品,這已經造成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因此必需規范農產品加工市場的管理,加大檢測力度,對不合格的生產企業及時停業整頓,杜絕一切可能導致農產品安全隱患的因素出現。此外,對直接流入市場的農產品,也需要進行嚴格的監管,質量檢測合格后才能投放市場。1.4建立完整的農產品生產供應體系。農產品生產供應體系的建立是為了穩定農產品市場,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具體內容包括:①需要建立完善的生產體系,讓農產品的生產過程處于穩定狀態。②建立起宏觀調控體系,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的綜合實力,在農產品價格出現波動時,及時調節。③建立農產品信息收集體系,為農業生產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支持。④還要考慮到廣大農產品生產者的利益,為他們建立保障體系,一旦有人遇到困難,便可以得到及時的幫助,這樣才能激發生產者的積極性。目前,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建立農產品生產供應體系:①必需保護生產者的利益和生產能力,只有生產者具備充足的生產力,才能不斷向市場供應農產品。②提倡節約用水、保護環境,在生產的同時保護人類生存環境。③要加大科研力度,以創新推動生產,讓人類擁有更先進的生產方法。只有形成完善的生產供應體系,才能更好地控制農產品質量,讓所有的生產、加工活動都進入到良性循環階段。1.5加快無公害食品生產、推廣進程。無公害食品的生產和推廣是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途徑之一,如果能有更多人參與到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活動當中,為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無公害農產品,那么食品安全問題就能得到妥善解決。要實現無公害產品的全面推廣,就必需從生產和市場兩方面同時作出應對措施。在農產品生產方面,可以強化生產機構的建設和管理,嚴格管控農產品生產場所的衛生安全,加快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進程,提高生產者的無公害意識,讓人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蔬菜、水果、茶品都能向商品化、品牌化的道路發展,形成更具規模的農產品生產體系。同時,加大檢測力度,只有抽檢合格的產品才可以投放到市場當中。另一方面,就是為無公害產品提供廣闊的市場,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無公害產品,引導群眾綠色消費。這需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來輔助完成,如廣播、媒體,體驗網點,銷售網點等。只有消費者真正了解無公害產品的優勢,才可以促進市場份額,為無公害產品的推廣提供助力。同時,無公害產品可以根據產品的品質在價格上呈現出一個梯度,這樣才能滿足各個層次消費者的需求,給消費者留出選擇的空間,這將為無公害產品占領更大的市場提供便利條件。
2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2.1經典檢測技術。2.1.1農藥殘留預處理技術。為提高檢測效率,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在檢測前對樣本進行預處理,主要就是提取和凈化工藝。提取的基本原理就是農藥能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工作人員可將樣本放置在乙酸、乙醇等溶劑中,在輔助設備的幫助下完成提取工作。凈化是進一步去除樣本中的干擾物質,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目前比較常用的預處理技術是萃取,經過反復的實驗和研發,目前的萃取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萃取技術與其他技術的結合使用能更加準確快速地將樣本中的目標物質從基質中分離出來,達到快速、準確檢測的目地[1-2]。2.1.2氣相色譜檢測技術。這項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在農藥殘留物檢測方面應用廣泛。主要的檢測原理是試樣里的組分的氣態和液態具有不同的分離系數,汽化后,樣品在色譜柱上會發生分離,之后將其按順序置于檢測裝置內進行檢測,利用放大的電信號形成不同色譜峰。該方法的優點在于其操作簡單且具備良好的靈敏度等。氣相色譜檢測技術主要應用于農藥中含容易氣化且不分解成分的檢測。其檢測過程主要應用的檢測設備主要包括氮磷檢測、火焰光度檢測器等。該方法能一次性分離出多種不同農藥,并將其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因檢測設備的高效應用使得檢測效率得以提升,檢測結果可信度得到保障。氣相色譜檢測技術能確定農產品是否符合食用標準。2.1.3液相色譜檢測技術。在農藥殘留檢測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分子量大、極性強的物質,如果使用液相色譜技術進行檢測,精度會更高。目前較為常用的液相色譜檢測設備有紫外線檢測設備和熒光檢測設備。其中熒光檢測的靈敏度較高,但是由于很多農產品不能出現熒光,所以應用較為局限,只能用于部分產品的檢測。紫外線檢測靈敏度較好,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也比較小,應用市場比較廣泛,唯一的缺點就是對部分農藥缺乏UV吸收,所以經常會采取質譜聯用的方法完成檢測。但無論應用哪種檢測方法,都離不開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才能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2.2快速檢測技術。2.2.1抑制酶活性。這種方法的優勢是能快速地檢測農產品中的農業殘留狀況,儀器簡單、操作方便、檢測時間短,特別適合定性和半定量的檢測。這種方法之所以便捷,就是因為在檢測過程中無需分離,可以直接檢測外在物質。但是這種方法只局限于氨基甲酸酯類和有機磷的檢測,所以只能在特定的情況下使用。2.2.2免疫分析法。在農藥殘留檢測的過程中,常使用免疫分析法就是酶聯免疫法,這種方法步驟簡單,檢測成本低,快捷便利。檢測的原理就是相應的化學物質能在動物的體內出現免疫抗體,這樣就能判斷出農藥中的化學成分,因此經常應用于畜類或者水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2.2.3化學檢驗法?;瘜W實驗步驟簡單、效果明顯,對操作人員的專業性要求不高,因此可以利用化學反應現象來實現對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尤其是在檢查農產品中有機磷含量時,效果十分理想,因此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市場反響很好[3]。
3結語
目前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問題特別重視,檢測技術也日益完善,能夠針對不同的農藥殘留問題選擇不同的檢測方法,確保存在問題的農產品不會流入市場。但再嚴格的檢測技術都不可能完全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市場上的農產品數目巨大,僅依靠檢測的力量來保證農產品質量顯然不夠,因此需要從源頭處入手,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研發出更多的綠色健康無公害農產品,這才是控制好農產品質量的根本方法。
參考文獻:
[1]郭棟梁,滕晶.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1):52-53.
[2]倪佳.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20(2):49-50.
[3]王繼磊.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化學檢測技術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20(7):36-37.
作者:范志龍 單位:廣西河池市食品藥品檢驗所
- 上一篇:食品檢測行業質量管理現狀及探索
- 下一篇:三維質量評價在肺結核患者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