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質量監督中存在問題及其對策

時間:2022-01-05 02:43:17

導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中存在問題及其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中存在問題及其對策

1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概況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與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與其委托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對責任主體與相關機構進行質量責任行為的履行及監督檢查工程實體質量,并維護公眾利益的行政執法行為。

2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方式

2.1建立健全告知制度

建筑工程從開工到竣工結算,要求建筑施工各方應享有知情權,對監督工作方式、方法內容等進行充分了解,為調動工程建設、監理與施工等單位的主動性,降低施工質量問題,達到自我約束目的提供可靠的保障。

2.2建立集體監督機制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是工程質量監督力度提升、強化監督執法的重要保障。通過集體監督機制的建立,做好日常工程質量監督。

2.3質量監督模式

工程質量事前控制、過程控制與事后控制是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做好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主要環節。通過嚴肅查處過程監督、工程違規行為,必須加強工程質量事前監督,以此達到監督工作預見性、服務性的有效提升,達到服務、執法相結合的目的。

3工程質量監督存在的問題

3.1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中,還存在大量違法違章行為,特別是此類行為處罰時所參考的法律法規好具體情況具有極大的區別,整體實施難度極大,沒有適度、有力的處罰保障。

3.2工程質量監督不到位

地基基礎、主體、裝飾等為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主要內容,質量監督人員應做好核驗工作,特別是檢查隱蔽工程、分項工程等。為確保建筑工程質量,部門質量監督單位要求必須定期、定次核查工地質量,要求質量監督人員必須對施工各個工序、環節進行監督,但這種監督方式過于具體,導致工程建設規模與有限的監督力量之間存在極大的沖突,進而對監督工作的有效性產生極大的影響。

3.3建筑市場秩序不規范

因我國建筑市場起步晚,目前,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導致其監督管理約束機制的缺乏,進而產生大量建筑市場不規范行為,并對建筑市場正常秩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4對策分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建筑行業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更為城市經濟體系帶來了變革。通過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體系的不斷完善,可有效提升工程建設質量。作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措施的實施有利于建筑市場的形成,有利于市場規范化、合理化,有利于實現經濟一體化、規?;?/p>

4.1提高監管人員質量意識

作為一項復雜、艱巨工作,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是經濟、法律、技術與行政的結合體。因質量監督管理隊伍素質較低與執法力度不足等因素,導致我國建筑工程項目存在大量質量問題。為此,必須對我國建筑工程項目質量進行全面提升,降低工程質量事故的出現。與此同時,必須對監管人員質量意識有效提高,進行崗位質量培訓工作的大力開展,并對建筑工程質量監管工作加以重視,只有在質量監督管理機制完善的基礎上,才能將監管人員職能進行全面發揮。通過工程質量監督人員質量意識的培養,可確保工程建設每個階段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質量,如產生質量問題,必須選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時解決,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

4.2加大政府監督執法力度

作為建筑工程法律化的重要因素,依法監督工程質量是建筑工程監督的法律依據。通過完善工程質量監督法律法規體系,可對工程質量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對市場行為、主體質量行為加以規范,必須對工程質量進行有效提升。

4.3完善工程質量監督體系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體系的完善,是整體監督機制構建的重要條件,是保證執法監督準確性、公正性的重要途徑。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是工程項目質量監管力度全面提升的保障。

4.4提高工程質量保障能力

建設工程質量社會保障能力的增強是實現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規范化、法制化的重要途徑。通過西方發達國民社會保障體系相關經驗的借鑒,可為我國工程質量社會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也是建設單位、質量監督單位行為進一步規范的目的,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實施的基礎。通過工程質量強制性擔保與保險制度的建立,可進行工程建設擔保、保險市場的培育,是市場主體要素監督管理水平提升的依據。

5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在充分了解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相關概況的基礎上,對質量監督方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質量監督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為此,可通過提高工程監管人員質量意識、加大政府監督管理執法力度、完善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及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社會保障能力等措施,有效提升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

作者:時勝利 單位:新鄭市工程質量監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