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精細化管理模式
時間:2022-02-07 09:36:39
導語: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精細化管理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公路工程建設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一大模塊,因此,公路的質量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質量監管問題也變得尤為重要。目前,在國內公路工程建設工作中,有不少正待修建及需要改造的公路地段,相比之下,更大的車流量與更加頻繁的外出,加劇了交通壓力與公路承載壓力。公路工程質量是保障民生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影響公路工程建設質量的因素很多,給監督站管理工作帶來較大困難,而采用精細化管理模式,可以分解煩瑣的工作流程,抓住重點工作實現精確化管理,實現保證公路質量安全的目標。
2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公路工程質量監管中的作用
精細化管理模式源自國外,其適用范圍廣泛,特別是在企業管理與生產制造行業中的使用,能夠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并且保障產品質量。改變傳統落后的公路工程質量監管模式是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為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國內公路工程質量監管中的應用提供了條件,當然實行精細化管理需要具備一定的要素[1],具體如圖1所示。2.1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歷史證明,憑經驗對公路工程進行質量管理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實施精細化公路工程質量監管,可以實現工程職能單位健全,保障責任分配健全,使得監管人員、施工人員以及其他職能人員充分了解其工作內容,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優搭配。2.2提高監管工作效率。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缺少數據的收集、分析與整理,精細化管理模式精確到工程從設計階段到竣工階段的每個環節,在對數據與資料的整理保存上要求嚴格。精細化管理模式為管理工作人員提供了分析參考的依據,對工作的開展提出明確的指向,節約了監管人員摸索的時間,從而提高監管工作的效率。2.3保障公路工程建設施工的質量。現代的公路工程建設質量是公路建設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先決條件,公路工程施工項目環節復雜,實行精細化管理模式,可以把監管工作落實到施工過程的每一個階段,能夠及時發現事前公路工程施工圖紙中的不足,可以在事中對不規范施工或者材料使用進行檢測,在事后多次檢查測試質量數據,實現管理質量管理全面精細化監管。
3公路工程質量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監督部門質量監管缺少全面性。政府監督部門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是一個全過程跟蹤與監督的動態過程,目前,公路質量監督部門實際工作的開展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與條理性,在工程建設的4個階段存在顧此失彼的不全面現狀。全面地監督管理工作應該包括公路工程項目前期設計階段對設計圖紙的審核,以科學合理的態度審視由企業上報的設計圖紙,按規定對設計精確性與方案可行性進行研究;招標階段要審核承建單位的資質;施工階段的監督管理最為重要,監督部門應該承擔起改變施工工藝不規范以及偷工省料情況的責任[2];竣工階段重視質量檢測中的數據采取,應從全方位、多層次的方向對竣工成果進行質量分析。3.2監督部門公路質量監督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國現階段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相對較低,這是由監督部門與公路工程建設單位存在專業素質能力的差距以及監督部門工作流程不規范導致的,具體體現在: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人員實際工作過于形式化,深入程度不夠,片面追求完成工作要求和任務,尚能發現影響公路工程質量的表面因素,但缺少局部細節影響整體的認識;部分監管工作人員由于缺少經驗與知識積累,不能和公路工程項目的開展部門充分結合,不能及時發現影響公路工程質量的內外因素,或能夠及時發現對質量產生較大影響的局部條件卻缺少一定的能力做出指導改正。3.3質量監督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達標。政府監管工作人員是公路工程質量監管的主要負責人,其能力與素質決定著工作的成績,質量是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在公路工程質量監管中,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工作積極性與責任感是一個重要的保障,作為項目開展全過程的監督者,提升專業素質,加強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在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運用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本質意義在于對管理目標進行分解以及戰略結構調整,從而確保管理工作的真正落實與貫徹,是政府質量監督部門有力發揮戰略規劃以及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是保障和整頓監督部門不良風氣目標的前提[3]。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中的運用應遵循如下流程。4.1轉變監督管理人員工作理念,提高其積極性。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人員缺少全面監督的認識,工作過于敷衍與形式化以及過于表面,嚴重制約工作人員效率的提高,不能切實保證公路工程質量安全性。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模式必須轉變監督管理人員的工作觀念,提高對其工作的要求與標準,特別是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對提升公路工程質量有較大意義。4.2公路工程質量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制度建設。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公路質量監督管理中的運用可以有效提升監督部門工作效率和規范實地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地保障公路竣工建成后其質量經得起檢驗。精細化管理模式要求監督部門建立與完善質量監督管理制度與責任分配制度,即對不規范、不科學的工作方式做出改變,以科學合理的體系建設來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提高實際工作的有效性與嚴謹性。責任分配制度的建立目的在于使員工能夠清楚認識到自身應盡的義務與責任,提高其積極性與工作熱情。4.3監督部門對工程前期的監督管理。公路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在工程前期的工作主要有3個方面:(1)做好設計階段工程建設總體結構設計文件與圖紙的審核,監督部門的主要工作是對設計方案與圖紙的合法性做出監督,至于可行性研究則是工程承建方的責任;(2)監督部門在招標環節的主要工作是對建筑單位對施工、監管、供應商等招標環節流程化、規范化操作進行監督管理,促使市場公平與穩定發展;(3)對企業合同的管理監督,將質量監督管理法制化、規范化落實到合同管理中,是改善市場經濟環境的有效途徑。4.4監督部門對工程中期的監督管理。該過程的公路質量監督管理主要重視正式開工到結束的過程,該過程的監督管理調整主要目的是改變監督部門長期存在的工作問題,對工作針對性不強、工作過于形式化等問題做出改變。要求監督部門重視現場的監督,重視關鍵工程與隱蔽工程的質量監督,關鍵工程與隱蔽工程的建設在工程項目中較為特殊,其質量關乎整體質量的好壞。4.5監督部門對工程后期的監督管理工程后期即工程竣工時的監督管理也是極為重要的,是保證公路建成后正常投入使用的前提工作。在這個環節,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應嚴格要求施工方對各個細節工程進行質量檢測與數據整理、分析,確保公路質量符合標準。
5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公路工程質量精細化管理是經濟持續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基礎設施安全建設的要求。質量是任何企業賴以生存的關鍵,尤其是對于國內競爭日益激烈的施工型企業而言,只有保障施工成果的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定發展。針對國內相對落后的質量監管方式,精細化監管模式有著巨大的優勢,要想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及時整改企業內粗放的管理模式。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國內發展時間較短,作為先進的國外管理方式,其在實際運用當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應該重視與實際結合,在制度上建立全面、規范的管理流程,利用精細化管理將質量問題扼殺在搖籃,保障公路工程的質量達標。
【參考文獻】
【1】趙曉光.精細化管理在公路質量監督管理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2019(9):144-145.
【2】謝立軍.公路工程質量監督模式的轉變[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08(4):183.
【3】呂東風.精細化管理在公路質量監督管理中的運用[J].科技資訊,2018(1):127.
作者:滿偉 單位:天津市交通運輸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
- 上一篇:淺析作文教學封閉式到開放式的轉變
- 下一篇:高空觀測質量控制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