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鄉村小學教學質量
時間:2022-07-01 11:06:51
導語:提升鄉村小學教學質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把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的教學手段有效結合,傳統的教學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筆和一些紙質材料,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教學工具來展開教學。一般來說,小學的課程知識大都較為形象和生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并結合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些直觀的、有趣的材料來表達課程知識內容,將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促進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數學新課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材料,用多媒體來展現抽象的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觀看生動的畫面來感受數學,這些畫面能夠直接顯現教學的主題,學生能夠更深入理解數學包含的知識體系和應用。多媒體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領會貫通的目的,從而實現了課程的教學目標。利用這些手段來增加課程內容的豐富性,使課程內容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建立健全學校內部管理制度
學校管理是影響學校發展的重要一環,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夠保證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順利推行。作為一所農村小學,更應該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其原因在于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較為匱乏,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則會導致學生和教師的流失,對教學工作更加不利。搞好學校內部管理工作,首先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推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制度,不再僅僅依靠幾個領導進行管理,而是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推進。從微觀來說,要在教育教學管理上實行年級負責制,從宏觀來說,年級組應當督促檢查教育教學常規工作,把矛盾和問題細化在基層,由分管年級領導和年級組長直接向學校負責。此外,要根據學生的水平,推行分層教學,做好因材施教、因生施教,突出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
做好校園兩種環境建設
校園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是推進文化傳承和知識傳播的基地,因此,要認真做好校園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建設工作。在建設自然環境時,學校應當根據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因地制宜地設計校園環境,并體現出學校的特色。在文化建設方面,一是要與當地的風俗文化相襯托,準確定位自身的辦學理念;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如德育建設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愛國主題演講比賽,積極幫助老人等良好活動。通過校園文化環境建設,能夠有效凈化校園教育環境,增強學生對社會不良風氣的免疫力,促進校風建設上新臺階。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安定和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校的發展。
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教育需求,在課程教學前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沒有發言的權利,教師僅僅是按照教學計劃的步驟完成任務,不考慮學生的需求僅僅按照課程計劃來進行課堂教學是事倍功半的。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料想不到的狀況,有很多變化因子的出現,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不考慮學生的教學反應,就可能大大降低教學效果。如在講述一篇課文時,教師一般都會講述課文的大意和詞句,讓學生理解學習。但是一些學生會提出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問題,教師不能無視學生對這些知識的需求,仍按原計劃進行課程的講解。因為這些才是學生實際興趣需求,應當花費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講解,滿足學生的疑問,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學智慧對這些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應對和解決,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不斷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具有鮮明的個性需求特色。在農村課堂教學中,應當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只是主導者和服務者。然而,當前很多學校的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更談不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了。學生只是跟隨著教師的步伐進行學習,這種方式沒有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應首先轉變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力量。教師應注意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進行分析,在學習新課程之前,應當讓學生預習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并查找與課程知識有關的材料,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
教學活動與生活相聯系
課程實踐活動是有效教學的延伸,通過課程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課程知識,并利用自己的親身實踐來感受到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隨時不斷地學習知識。例如在學習數學“軸對稱圖形”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外面尋找軸對稱圖形活動,讓學生比一比看誰找得多,對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適當獎勵,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數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對課程的興趣。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能夠正確地理解知識內容,領悟知識的真正內涵。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實踐活動的展開,學生能夠真正地學習到知識,并能把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此外,通過課程實踐活動,也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對于搞好教學也是大有裨益的。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要正確面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落后、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等。認真分析這些存在的問題,找到有效的應對措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緊跟課程改革和教育發展的步伐,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培養出有用的人才。
作者:覃輝單位:廣西田東縣義圩鎮世木小學
- 上一篇:機械制圖教學質量的研討
- 下一篇:如何提升留學生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