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教師教學策略研究
時間:2022-12-20 04:48:52
導語:職校教師教學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我國高職院校應當積極構建適應時展要求、反映高職教育發展趨勢、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1評價目標通過建立科學完善的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形成科學、全面、客觀的價值判斷,綜合運用教學評價的反饋和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鑒定和規范功能,引導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更好地完成高職教育使命.
2評價原則科學合理的評價原則是構建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前提,有助于明確評價標準和保證評價目標的實現.
(1)科學性原則.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突出教育理念的前瞻性,教學評價要“以人為本”,注重教師教學的創新性,關注學生對教育的消費需求,“德育”與“智育”全面發展;二是反映高職教育的職業性,關注實踐教學質量,引進用人單位和社會標準,突出人才的實用性;三是保證教學評價的客觀性,減少個人感情色彩,避免主觀臆斷,客觀真實地反映被評對象的真實價值;四是確保教學評價的多元性,爭取督導、同行、學生、企業管理者、教育部門全面參與,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展開多維評價,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2)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的選取要簡便易行,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評價指標選取要適中,對于能夠量化的指標盡可能量化,對于不能量化的指標要給予合適的定性分析,對于一些標準難以明晰、主觀性太強的指標要及時舍棄.
(3)激勵性原則.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要能夠調動高職教師的工作熱情,開發教師的創造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學方法的革新,提高教學質量,推動高職教育改革創新.
3評價方法高職院校應當建立立體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從評價主體來看,分為三方評價,包括教師自我評價(第一方評價),學校內部督導、同行、學生評價(第二方評價)以及學校外部企業評價(第三方評價).從評價時序上來看,力求全面性和完整性,包括教學準備評價(包括教師素質、教學目標等)、教學實施過程評價(包括教學態度、教學方法等)、教學效果評價(包括學生實踐能力、企業認可度等).為了構建這一立體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可以借助層次分析法(AHP)對高職教學質量進行多因素、多標準、多層次的綜合評價.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層次分析模型.層次分析法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其利用“方案層+準則層+目標層”的系統分析模式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嚴密分析問題的方法.
4評價指標在層次分析模型下,選取多級指標對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評價標準,將二級指標的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級別,并進行合理賦值,在此基礎上對二級指標及一級指標分別賦于權重,進而計算教學質量的綜合得分.應當適當提高來自外部的企業評價的權重;在內部評價指標的權重賦予上,打破傳統評價方式只重結果、不注過程的模式,提升其他指標的重要程度,從而激勵教師全方位地提升教學質量.
二、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實施
為了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引導、鑒定、診斷、激勵、規范的功能,高職院校、企業、政府教育部門必須采取統一行動,保證高職教學質量評價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實踐性,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前期思想動員工作加強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視力度組織學校各級領導和教師認真學習教學質量評價的相關文件,從思想上認清教學質量評價的意義,堅定教學質量檢查的決心,明確教學質量評價的任務.讓廣大師生參與教學質量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滿足學生對教育的消費需求尊重學生參評的主體地位要向學生講解評價項目及標準的具體內涵,力求讓學生對任課老師的教學情況作出客觀、準確、公正的價值判斷.要打破傳統的期末考試結束后才進行評價的模式,注重日常教學評價,形成定期評價.要體現“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參評的主體地位,保護其教育消費的權利,提高其參評的積極性.
3定期舉行教學競賽聽課制度常規化高職院校應當組織教師定期全員參與教學比賽,通過“以賽促學”挖掘教師教學潛力,提高教學能力、提升高職院校整體教學水平.縮短聽課時間,對教師教學形成常規化的監督機制,確保教學質量評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4拓寬同行評價范圍加強高職院校教學交流在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中,同行評價的參評人員以校內在任教師為主,同行范圍窄小,難免摻入人情因素,也無法認清高校間辦學特色和教學質量的差距.為此,今后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應當拓寬同行評價范圍,引入評估團機制,評價主體不應局限于在職的本專業教師,可以特聘一批經驗豐富、原則性強的老教師、老教授進入評估團,充當評估活動的掌舵人,既能服眾,又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外,應加強院校間的走訪和交流,參與相互評價,即可減少人情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干預,又能取長補短,提高高職院校辦學的整體水平.
5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監督建立不同層次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建立不同層次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應杜絕程序化,而要以實用性為主.同時,政府部門應當加大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定期對高職院校開展專業評估、人才培養評估、精品課程評審,利用其權威性將外部評價標準內化為校內評價標準.
6做好教學評價的統計及時反饋評價信息做好教學評價統計,及時、準確地對教學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總結、反饋,形成教學質量評價報告,充分發揮高職教學質量評價的激勵規范作用.在獲得教學評價反饋信息后,通過開展教學公開課,組織教學水平偏低的教師進行觀摩學習,找到差距,并加以改進,爭取在未來的教學質量評價中脫穎而出,在“比、學、趕、幫”的氛圍中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水平.
作者:鄭蘇青單位:福建商業高等??茖W校
- 上一篇:談高校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建設
- 下一篇:試議大學數學中的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