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診改機制創新研究
時間:2022-12-18 03:20:10
導語:教學質量診改機制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質量文化是學校教育實踐的積淀,是學校質量管理的靈魂。高職院校質量文化建設是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基本途徑,是落實教學質量診改工作機制的軟性手段。高職院校創新教學質量診改機制,應強化精神文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質量管理理念;建立制度文化,構建教學質量診改的長效機制;激活行為文化,落實質量生成主體的職責使命;強化物質文化,奠定教學質量保證的物質基礎。通過質量文化建設推動高職院校診斷與改進制度落實,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關鍵詞:質量文化;診斷與改進制度;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2015年,教育部《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指出:“各職業院校要切實履行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主體責任,建立周期性常態化的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開展多維度多層面的診斷與改進工作,構建校內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保證制度體系”。[1]隨著教育質量成為高職院校廣泛關注的焦點,各高職院校紛紛響應職業教育發展新要求,積極探索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的常態機制。但在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的實施過程中,不少高職院校卻偏離了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制度的初衷,教學質量改善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高職院校將重心放到了各項“硬性”指標的達標上,而忽視了“軟性”指標的重要作用,即以質量文化為核心的教育質量發展理念未得到充分確立。
一、質量文化的內涵
質量文化最初是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是由企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組成。隨著質量文化研究的深入,質量文化的內涵得到進一步延伸,質量文化成為了企業文化和教學文化的整合。在我國,劉德仿教授最早提出了高等教育質量文化概念,劉教授認為“質量文化是指高校在長期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質量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規章制度及傳統習慣等‘軟件’的綜和”。[2]質量文化是學校教育實踐的積淀和學校質量管理的靈魂,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宗旨,對學校質量管理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高校質量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構成。[3]其中,精神文化是質量文化的核心內容,發揮著主導作用。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目標、教學質量方針、人才培養目標等。制度文化是學校在質量管理實踐中形成的質量管理制度,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具有一定的規范作用,主要表現為學校的管理制度、組織架構、評價體系等。物質文化是質量文化的外顯部分,是以直觀的實物質量形態呈現,主要包括學校的校園環境、基礎設施、師資隊伍等。行為文化是指教師和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方式,是對教學制度和教學理念的實踐,主要表現為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作風和風氣,如教師的治學態度、學生的學風等都是質量文化中行為文化的表現形式。質量文化的四個層面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構成了質量文化的完整體系。
二、質量文化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診改機制構建的意義
(一)質量文化建設是完善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基本途徑?!百|量保證”是高職院校需要長期努力追求,永無止境的奮斗目標。高職院校實施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內部質量質量保證體系。質量文化作為一種內生動力,在高職院校建設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過程中,起到最根本的作用機制。只有當質量成為學校全體成員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學校的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質量文化建設是完善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基本途徑。高職院校培育積極的質量文化,將質量觀融入到師生員工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增強學校全體成員為質量目標而努力的自覺意識,為高職院校建立和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奠定重要基礎。(二)質量文化建設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診改工作實施具有導向性。教育質量是一個永恒發展的問題,教育質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保證學校教育質量,高職院校通過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對教育質量進行反復診斷與改進,完善“五縱五橫一平臺”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4]質量文化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具有導向性。它對高職院校全體成員具有一定的感召力,能夠使全體成員凝聚成一股重要力量,為學校的質量工程而努力奮斗。[5]高職院校卓越的質量文化,能增強全體師生的質量責任意識,使全體師生主動踐行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制度,努力建設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形成質量改進和質量提升的良性循環,最終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三)質量文化建設是落實高職院校診改工作機制的軟性手段。從實際情況看,高職院校建立和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習慣性依賴于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學校各項硬件指標體系的達標,而忽視軟件文化的根植,極不利于高職院校長效性的質量保證機制建設和學校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開展。高職院校質量文化建設是教學質量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創新,是落實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的軟性手段。通過注入“隱形”的質量管理理念,培植積極的質量文化,讓高職院校全體成員樹立質量意識和質量理念,進而使內在的理念、思想和價值觀逐漸轉化為學校具體化的制度、規則、體系,并進一步影響到學校全體成員的一言一行,這應是高職院校質量文化建設發展的方向。
三、質量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教學質量診改機制的策略
(一)以培育精神文化為核心,樹立“以人為本”的質量管理理念。為確保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順利開展,高職院校應首先確立質量管理理念,為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提供積極的思路和方向。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參與,“以人為本”的質量管理理念符合全體師生員工的發展需求,保證了廣大師生的共同利益。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以學生為本”,強調育人質量的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教育質量的內核,落實診斷與改進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所以,高職院校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質量管理理念。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以教師為本”,強調辦學質量的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的優劣。因而,高職院校質量管理理念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人的核心地位,通過精神層面的文化,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二)以建立制度文化為基礎,構建教學質量診改的長效機制。高職院校創新教學質量診改機制,除了確立“以人為本”的質量管理理念,培植精神層面的質量管理意識以外,還需要從學校的管理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制度建設是一種有效的質量管理手段,建立制度文化,創新教學管理制度,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師生員工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高職院校要注重質量制度文化建設,在創新教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將學校制度文化內化于人心,提升學校制度文化的認同性,促進制度文化的升華;通過制度文化引導師生的價值追求和行為導向,提高全體師生參與質量提升的意識,催生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通過管理制度的實施,促進全體師生共同參與質量改進工程,不斷落實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制度,構建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的長效機制,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三)以激活行為文化為動力,落實質量生成主體的職責使命。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作為學校的“一把手”工程,層層落實主體職責成為了實施診改工作的重要問題之一。質量問題并非小事,實施診改制度應實行質量“問責制”,從源頭上杜絕質量問題的隱患。質量行為文化是高職院校質量理念和質量意識轉為具體行為的體現。行為文化能使高職院校全體成員將質量理念和質量意識轉為自覺行動,為學校的質量提升工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高職院校在實施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適當發揮制度管理的作用,引導學校全體成員積極參與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使學校的每一位成員能自覺遵守行為準則,在各自的崗位上各盡其職;另一方面可以營造良好的質量文化氛圍,向廣大師生員工傳播積極的質量文化,增強學校全體成員的質量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使學校全體成員在汲取質量文化的同時,將質量文化轉為自覺行為。(三)以強化物質文化為保證,奠定教學質量保證的物質基礎。高職院校建立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的常態機制,需要以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支撐。物質文化是質量文化中直觀的外顯部分,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整體風貌。學校的校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等是一所學校物質文化的具體體現,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直接影響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提高教學質量,高職院校首先應打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積極改善教學條件,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其次,高職院校要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高職院校物質層面的質量文化應秉持環境設計與育人功能相結合,充分體現學校的學術品味,在校園景觀、標識建筑、自然環境中適當地融入學校的文化特色,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氣息和文化內涵。讓師生通過物質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地提升個人修養,從而實現“以物保質”。[6]
參考文獻
[1]熊發涯.高職院校落實診斷與改進制度完善質量保證體系的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12-15
[2]鄭曉齊,趙婷婷編.亞太地區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1
[3]華危持.學校內部質量保證的文化自信[J].江蘇教育研究,2018(02):66
[4]朱永江.質量文化: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靈魂[J].現代教育科學,2012(04):98-100
[5]劉德仿.高校質量文化及其意義[J].鹽城工學院學報,2009(09):42
[6]何茂勛.高校質量文化論綱[J].高教論壇,2004(03):144
作者:馮莉莉 姚躍 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
- 上一篇:高等教育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研究
- 下一篇:超聲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