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觀察分析

時間:2022-03-04 09:42:47

導語: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觀察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觀察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影響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因素,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方法從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選取1028例作為研究對象,統計在這1028例患者中發生檢驗失誤的例數,并分析失誤的原因和階段分布的情況。結果入選的1028例患者接受臨床檢驗的次數為1853次,發生檢驗失誤的共有407例,占比21.96%。通過進行失誤原因以及階段分布情況的統計分析,階段分布中,檢驗準備占比為68.39%,樣本采集占比為19.26%,樣本處理與檢驗占比為6.88%,檢驗設備使用不當占比為5.47%;原因分布中,首位原因為患者行為不當,占比為69.04%,其次為采集部位與時機選取失誤,占比為16.46%,第三位原因為樣本混淆,占比為5.16%。結論影響本院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因素較多,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臨床檢驗階段的控制,使臨床醫學檢驗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水平;控制質量;影響因素;應對措施

在疾病的治療之前,對病情進行具體的診斷以及觀察不同藥物療效和針對藥物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不良反應是所必須的,而在具體的醫療過程中,上述活動全部都建立在臨床醫學檢驗之上,并且整個醫療質量水平對整體診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作用[1]。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因此越來越重視自身健康,使得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及患者、患者家屬對于臨床醫學檢驗質量都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強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對于促進患者健康、提升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3]。本研究中,筆者所在的研究小組對所在區域一所三甲醫院的具體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觀察和分析,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小組針對所在區域內的一所三甲醫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入院的1028名患者進行研究,包括男女分別有622例、406例,年齡4-68歲,平均(38.1±5.3)歲。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間共接受1853次臨床醫學檢驗,其中血分析、尿沉渣檢驗、生化檢驗、便分析檢驗次數分別為709次、409次、631次、104次。1.2方法1.2.1檢驗前準備。常規生化血檢:采血前1周戒煙戒酒,避免高糖高脂飲食,并且在進行抽血之前應該吃流食,流食的具體種類需要根據整個檢查項目來制定。在抽血之前的6h應該禁止進行劇烈的有氧運動,并且保持十分穩定的情緒。在抽血之前要保持空腹。采血前,護理人員應當向患者進行采血以及檢驗方法、目的的告知說明,并且將相關的注意內容向患者表達清楚,并且詳細分析可能會在體內發生變化的藥物種類和名稱,患者需要深入了解。1.2.2采集樣本。醫護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樣本采集以及器械使用的相關規范標準執行[4]。采集的時間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因為樣本需要十分的準確以及有效,且采集方法應當正確,如進行分泌物采集應當使用棉球擦拭以便獲取[5]。對于進行輸液治療的患者,采集檢驗樣本應當避開輸液側肢體,以保障安全。進行患者外周靜脈血的采集,醫護人員應該囑咐患者采取平臥位或者端坐位,嚴禁使用站立位。1.2.3針對性處理措施。成功采集樣本之后應當按照相關規范做好保管,及時送檢,處理標本也應當嚴格執行操作規范、流程。如果對檢驗樣本有具體的、特殊性的要求,如光線、溫度的相關要求等,應當嚴格遵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樣本保護[6]。1.2.4檢驗應當遵守的規范在醫院現有條件基礎上,按照相關技術規范進行各類檢驗操作,且對于檢驗數據應當進行科學處理、統計、分析、整理。1.3檢驗結果的決定標準。檢驗結果一旦出現異常,就需要檢驗人員針對具體的內容進行再次的檢驗。如果在一次的檢驗之后,證明之前的檢驗結果有失誤,那么就應該將前一次失誤的檢驗各方面情況詳細進行登記,存檔。若檢驗過程中出現樣本丟失、污染、損壞等情況,均應當視為檢驗失誤,并做好相應的記錄。此外,其他任何導致需要進行重新檢驗的情況,且能夠證明前次檢驗結果錯誤、無效的情況,均應當按照檢驗失誤進行處理。1.4統計學方法。對所有研究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后均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各項計量資料的表示形式均為(±s),進行t檢驗,各項計數資料的表現形式均為(%),采取c2檢驗,將P<0.05作為數據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結果

入選患者共1028例,接受臨床醫學檢驗次數共1853次,發生失誤的檢驗例數共407例,占總檢驗次數的21.96%。通過進行檢驗失誤的階段分布以及發生原因的分析,階段分布方面,準備檢驗階段68.39%,采集樣本階段19.26%,處理樣本階段和檢驗過程中6.88%,各種檢驗設備使用不當等問題引起的失誤占比為5.47%。從失誤原因方面進行分析,排在前三位的因素分別為患者行為不當(69.04%)、采集部位及時間錯誤(16.46%)、樣本混淆(5.16%)。

3討論

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臨床診療水平,因此應當十分重視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工作。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導致臨床醫學檢驗失誤的因素中,患者自身因素占比最高,明顯高于其他因素。主要表現在患者能否遵守醫生的囑咐、保證身體在合適的狀態下采集樣本,這對于樣本質量的高低是直接且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為此,醫院方面應當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使她們認識到對患者進行采集樣本前宣教的重要性,并能夠積極落實宣教工作,最大限度保證采集樣本的合格[7]。進行樣本的采集以及處理過程中,一旦發生失誤,責任方應該在于醫院本身。因為樣本不正確的采集,以及保管方式出現失誤,或進行樣本檢驗處理時出現失誤,主要原因為沒有正確規范的進行樣本的管理。為此,醫院方面應當加強對相關醫護人員的教育培訓,使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樣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尤其重視樣本在保管方面、運送以及妥善處理方面的十分正確規范的程序。與此同時,應當讓相關醫護人員保持嚴肅且嚴謹的工作態度,避免發生樣本采集錯誤、樣本丟失、損壞、混淆等失誤情況。檢驗科應當做好各種檢驗設備的維修以及保養工作,保證其隨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8,9]。

綜上所述,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1)對患者加強醫學常識的宣傳教育;(2)對臨床醫學檢驗相關醫護人員做好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使每一名相關工作人員都能準確掌握工作標準,做好各環節工作。(3)對檢驗科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考核,督促工作人員持續學習,嚴格遵守各項工作流程、制度[10]。

參考文獻

[1]羅彩燕.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學,2016,22(30):94.

[2]王翠蘭,黃玉雙.臨床醫學檢驗中質量控制提高的影響因素及措施[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116.

[3]張雪,曲丹丹,王樹清,等.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影響及解決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86):213-214.

[4]李廷廷.臨床醫學檢驗環節的質量控制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5):180-181.

[5]孟娟.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藥論叢,2014(3):175-176.

[6]李壯.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措施的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24):252-255.

[7]肖進.論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若干問題[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30(16):10-11.

[8]曾瓊.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措施探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14):262-263.

[9]王勇.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措施探析[J].醫學信息,2015(30):96.

[10]朱鏡飛.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學,2015(19):78-79.

作者:何秀萍 單位:遼寧盤錦大眾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