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論文

時間:2022-04-03 09:24:10

導語:高職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論文

1高職院校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

1.1校內指導老師監管不到位,學校評價帶有片面性

首先由于受到校內實習指導老師人數的限制,導致一名實習指導老師要帶很多實習學生,而這些實習學生則因為分布于不同實習企業或者分布于不同的城市,而導致實習指導老師不能對其進行全程的監督,以我校的學生實習實訓為例,我校學生所參加的實習實訓企業比較多,因此實習指導老師不可能對每名學生在具體的實習實訓中的表現有深入的了解,校內指導老師監管的不到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實習實訓效果。比如有些學生因為缺乏教師的監督,他們會在實習實訓期間出現各種違反實習企業規章制度的行為。其次高職院校的實習實訓質量評價帶有片面性。高職院校對學生實習實訓質量的評價更多體現在學生的實習日志和實現總結上,而忽視了企業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因素。

1.2把關不嚴,實習流于形式

基于當前高職學生就業難的現實考慮,高職院校常常將實習實訓鍛煉的崗位與學生的就業相混淆,其主要表現在:一是高職院校不會考慮學生參加實習實訓崗位的專業性,只要學生參加了實習實訓鍛煉,高職院校就會認可其實習實訓的質量。二是高職院校缺乏對學生實習實訓過程的監管,導致一些實習實訓鍛煉更多賦予形式化。根據多年的實訓經驗發現很多學生不重視實習實訓環節,學生在參加實習實訓時更多的是在家休息或者從事其他活動,而隨意的找家企業簽訂一下實習報告鑒定表的方式應付高職院校。

2建立實習實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

一是科學性原則。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實習標準積極探索學生實習實訓管理的規律,科學構建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標準以及指標權重的分配等要反映實際情況,要做到合理配置。以求對學生實習實訓質量盡可能進行客觀、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實習效果。二是可操作性原則。對學生實習實訓全過程進行全面籌劃、實施管理與考核評價,采取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共同管理與共同評價的辦法。各自考核評價不同的側重點,把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從總體上把握學生實習的成效及其職業技能的提升情況,使實習實訓質量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三是實效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要體現實效性原則。選取的指標數量不宜過大,設計的指標要便于操作,所有評價指標需要的信息要易于采集,真實可靠。

3高職院校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基于實習實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高職院校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體系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3.1完善實習實訓質量評價指標的內容

高職院校的實習實訓評價指標要建立統一的標準,以便準確的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具體而言高職院校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指標應該包括:一是實習崗位契合度。崗位契合度是指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專業的對口程度,為確保學生實習崗位與所學專業基本對口,學以致用,實習質量考核評價指標中需要設置崗位契合度。二是職業素養??己藢W生的實習情況,不僅要考核他們的職業技能,還要考核他們的職業素養情況。職業素養可從敬業精神、溝通能力與團隊精神等方面去考察。三是職業技能。提高職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是高職學生實習實訓的核心目的。不同專業的崗位之間差異較大,而不同崗位又有相應的專業技能要求,因此,職業技能主要可以從勝任崗位工作、工作質量符合要求等方面進行評價。四是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實習報告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按照實習手冊要求填寫的實習日志和撰寫的實結。實習日志與實結在高職學生實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業務素質的提高,學生在實習工作中的收獲和教訓都會體現在實習日志與實結中。對學校而言,實習日志與實結所反饋的信息也為學校提高學生實習管理水平提供材料,為實習模式的不斷完善提供依據。

3.2拓寬高職實習實訓評價的主體

基于高職教育的本質要求,高職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的主體應該實現多元化,即由學生、教師以及實習實訓企業共同參與質量評價。一是高職院校的實習實訓評價主體應該將實訓企業單位的人員納入其中。將實訓企業單位人員納入到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中可以幫助高職院校培養出與崗位要求相符的人才,從而幫助高職院校提高其學生就業率。其中高職院校要充分尊重實訓企業對學生的評價,準確的評價學生在實訓期間的表現。二是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參與實訓的學生在實訓期滿后要對自己的實訓表現進行自我評價。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有利于讓學生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查找自己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差距,從而根據自己的不足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三是實習指導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實習實訓期間的表現認真的填寫評價意見,并且結合各方面的因素,對學生的實訓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3.3創新實習實訓質量評價手段

實習實訓質量評價的最終目的就是強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高他們專業技能,因此高職院校要改變傳統的單一考核評價方式:一是要建立以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定量評價就是根據對學生的實習實訓評價的相關資料來判定與檢測學生的實習實訓質量。定性評價就是根據評價者對學生的平時表現、現實狀態等對其作出定性結論的判斷。二是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參加實訓實習是一個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強化實際操作能力的過程,因此只有加強對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的監管,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三是校內與校外評價相結合。校內評價主要包括指導教師、校內輔導員以及學生自我評價,而校外評價主要是企業的相關人員對學生實訓質量的評價,通過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完善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

4構建學生實訓實習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后的效果

4.1規范實習實訓學生管理工作,提高職業人才培養質量

加強實習實訓學生管理工作,是提高職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做好實習實訓前期各項準備工作,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讓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實習的目的和要求,不怕吃苦,在實習實訓中不斷提高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加強過程考核,要求指導老師對實習學生實習態度、實習效果等如實作記錄,并進行量化考核。

4.2構建實習實訓質量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科學合理的構建實習實訓質量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不同企業的不同指導老師都能按照同一考核評價指標,對學生實習質量進行定性、定量的客觀評價,真實反映學生實習情況。同時,校內指導老師通過企業以職業資格要求為標準,以學生實習質量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為依據,對學生實習質量做出考核評價后反饋的學生實習企業評價鑒定,掌握學生在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情況。通過結合學生的實習日志和實結等作為參考給出相對客觀的實習成績。

4.3強化校企合作,縮短學生的自我定位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差距

實習學生在校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到企業實習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接受工作任務并按質量完成。促使學生更加重視實習教學環節的學習,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

作者:周成就單位: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