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管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13:00: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培訓管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企業培訓管理論文
由于企業職工工作層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種技能不同,因而必須針對不同層次,各有側重地進行培訓。企業的培訓一般可分為職業培訓和發展培訓兩類。職業培訓主要針對操作人員,而發展培訓則主要針對管理人員。本文主要論述后者。
一、企業發展培訓的實施
(一)管理人員的類型和培訓對策
企業管理人員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老黃牛型的管理人員,他們工作兢兢業業,但是胸無大志。大多數管理人員(75%)都屬于這一類。第二類是明星型管理者。他們工作成就顯著,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第三類是問題型管理者,雖然暫時工作成績不佳,但有很大潛力。最后一類是老化型管理者,他們目前的工作成績不佳,而且沒有發展潛力。
我們可根據每類管理人員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培訓對策。對于老黃牛型的管理人員,應引導他們改善目前績效,但對他們的升遷愿望不予鼓勵。但是,有些老黃牛后來居上,應考慮這種可能性,制定相應和有效的培訓和發展計劃。對明星型管理人員,應給他們時間,以積累經驗,開發他們的潛能。對于問題型管理人員,培訓應集中在糾正行為問題方面。老化型管理人員業績不佳又無潛力可挖,因此無須在他們身上浪費任何時間和金錢。
(二)發展培訓的內容
水資源培訓管理論文
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提高西部地區水資源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由水利系統17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中國西部地區水資源赴美培訓團”,于2002年5月16日至6月5日在美國東、西部進行了為期21天的培訓考察和業務交流活動。培訓團在美期間,與美國內政部地質調查局、墾務局,美國供水協會、供水公司協會,加州水資源局以及墾務局所屬的南加州地區辦公室進行了業務交流,聽取了這些部門有關負責人和專業技術人員對美國水資源狀況、水資源調查評價、監測、規劃、供水管理、節水、污水處理等方面經驗和作法的介紹,重點學習考察了加州水利建設和管理情況,參觀了胡佛水壩、“北水南調”工程、舊金山市賽斯特水壩、圣路易斯蓄水池、城鎮節水和農業節水微灌工程等。
一、美國水資源概況
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總面積937萬平方公里。遼闊的地域上平原、山脈、丘陵、沙漠、湖泊、沼澤等各種地貌類型均有分布,山地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丘陵及平原占三分之二,境內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東部與西部大致以南北向的落基山東麓為界,也是美國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嶺,兩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差異較大。
美國河流大都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為:墨西哥灣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蘭德河等河流構成,流域面積占美國本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薩克拉門托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馬克河以及哈得遜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諸河構成;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根據降水量的自然分布,美國水資源特點可以概括為,東多西少,人均豐富。全美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60毫米。以西經95度為界,可將美國本土化分成兩個不同區域:西部17個州為干旱和半干旱區,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西部內陸地區只有250毫米左右,科羅拉多河下游地區不足90毫米,是全美水資源較為緊缺的地區;東部年降水量為800至1000毫米左右,是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美國水資源總量為2970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接近12000立方米,是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二、美國水資源管理情況
干部職業培訓管理論文
一、關于工會干部培訓
在丹麥綜合工會聯合會(SID)下屬的工會干部學院,培訓主要是向學員提供實際、實用、實效的知識,而不是灌輸全部東西。從這個認識出發,學院在課程設置上構筑基礎教育培訓和強化提高培訓兩個體系。
基礎教育培訓安排五周。學員入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課堂上以“海報”似的形式,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工作經歷、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乃至所愿意公開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等,向教師和同學展示、介紹。其目的是讓他人了解自己,使自己了解他人,縮短彼此距離,增強親和力和親近感,形成團隊精神和協調、活潑、團結的學習氛圍。第一、二周,主要是學習如何組織工會,簽訂集體協議,開展俱樂部活動,提高演講水平,調查了解會員的情況,并形成詳盡的記錄資料等等。第三、四周,主要是學習政治經濟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學習如何提高思辨能力和性格修養,目的是提高工會干部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善于理智地、辯證地觀察、分析、處理問題,特別是在與政府和雇主的談判中,成為一個出色的、能充分代表會員利益的高手。在第五周,主要是學習社會傳統學和遺傳學方面的常識,學習國家憲法,了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異同情況,并讓學員掌握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什么是廣義的民主(包括社會的、家庭的、公共場所的、競選中的民主等等)。基礎教育培訓是必修課,它的著眼點是讓工會干部在了解社會現狀,放眼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工會工作的水平。
強化提高培訓是“選修”式的培訓。由學員根據需求,有的放矢,富于選擇性、針對性地學習知識,從共性和個性的結合上增加知識容量,指導工作實踐。課程設置是“板塊”型的,例如教育學、公共關系學的有關知識為一塊;建立共同協商委員會和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更好地簽訂集體協議和調處勞動爭議為一塊;確保衛生健康與安全,建設良好的工作場所環境為一塊;工會干部如何組織會員參與工會的活動,建設好和發展好工會,使工會在政治上更加強有力為一塊;企業的財務管理、勞動工資理論、技術規程學為一塊,還有如何加強對年輕人的教育,培養好后備力量等等。
無論是基礎教育培訓,還是強化提高培訓,教員都特別注重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既有灌輸,又善于采用問答式的方法,讓學員動腦筋、提問題,引導學員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實踐,使學習收到更好的預期效果。SID每年用于培訓工會代表的經費是1.1~1.2億丹麥克朗,其中10%是工會經費,其余取之于培訓基金,所謂“基金”,是集體協議規定的由企業雇主必須支付給工會干部每小時27歐分培訓費的積累。
二、關于成人職業培訓
公務員取向培訓管理論文
一、英國高級公務員能力本位培訓發展的背景
英國高級公務員能力本位培訓的產生和推廣,主要是順應了下列需要:(一)追求公共行政管理的卓越,迎接世紀挑戰的外壓力。自80年代以來,行政改革已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趨勢。人們都希望建立小型、高效的政府。而培訓,尤其是對高級公務員的培訓,是使政府能夠提供優質服務、滿足公眾需求的必備手段。(二)高級公務員職業特征的內驅力。行政管理是一門科學,它的許多方面呈現出立體狀態,諸如職能轉變、管理范圍變化、方法和技術的更新、信息量的增大、權力的分配與重組等等,要求公務員具備相應的職位技能。高級公務員是政府的行政領導人才,他們的素質高低、職業能力強弱,對行政效能的獲得起到關鍵的作用。(三)排除發展的障礙,高級公務員培訓合理定位的要求?,F行的英國公務員培訓前景不太好,其主要表現和原因是:①經費不足;②培訓機構“各部為政”,缺乏協調和統一認可的培訓績效標準;③培訓缺乏吸引力,高級公務員對培訓不重視;④現行的培訓基本上是“教育取向”的,帶有明顯的“普教影響”,重應知輕應會。能力本位培訓正是在這種內外夾擊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和謀求發展的。
二、能力本位培訓的理論體系
英國高級公務員能力本位培訓的理論體系構建于基本假設、核心能力基準、能力本位培訓方式和能力評估幾個主要方面。
(一)能力本位培訓的理論假設。這一理論假設認為人是有理想的,他們想開發、學習并運用新的能力。因此,為了滿足人的理想,組織必須提供有效、有吸引力的學習資源、適當的機會和條件。只有充分利用人們的能力和通過組織成員的勤奮工作,發揮潛能,最佳利用發展契機,才能有效實現組織工作目標?;诖朔N理論假設,能力本位培訓是為了發展和開發公務員的專門技能和能力,強化已有的或培訓新的技能,增強公務員的任職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和完善自身的潛在能力,使公務員開拓自我,超越自身。通過培訓,使其態度轉變,觀念更新,行為改變,獲得公務員個體職業能力、在職績效和組織績效的共同提高,從而達致行政效益的改善與發展。
(二)能力本位培訓的兩個基本概念:能力和核心能力。“能力”指的是各種技能。它反映了辦事的才能而非傳統的再現知識的才能?!昂诵哪芰Α敝傅氖翘囟毼簧纤匦杈邆涞母鞣N技能水平,是指履行職務所需的特定智能。
職業教育培訓管理論文
摘要: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和培訓對于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這兩個方面的價值,實施以人力資源開發為目標,以就業、轉業、創業能力建設為本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是政府擴大就業和治理失業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外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市場化、終身化、綜合素質化和國際聯合化的趨勢為我們提供了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終身教育
一、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的經驗及其啟示
1.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發展經驗
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發展各有特色。英國是最早提倡終身教育的國家,并不斷完善其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德國非常注重員工培訓,政府官員、管理人員、企業內部各級人員都要接受成人繼續教育,并建立起以動手能力為特色的職業培訓體系。美國以社區學院為特色,成為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規模最大的國家。加拿大的教育很注重能力培養,其最突出的是建立起以能力為教學基礎的CBE教育思想體系。日本積極推進終身教育,是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雖然各國職業教育和培訓各具特色,但體現著共同的發展趨勢。
(1)建立需求導向的培訓制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首爾召開了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教科文副總干事鮑維爾在主題報告中提出:“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是通向未來的橋梁,但是,必須有一條由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作為導向的就業道路,否則我們就是在制造新問題。由此可見,我們需要的不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協調的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計劃,而且是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就業結合的新局面——我們需要把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聯系起來的新模式,使教育、培訓、就業和社會福利幾個方面工作在一個國家內、在國際范圍內聯系起來?!苯陙恚鐣锇楹献鬓k學已成為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流模式。社會伙伴合作辦學就是政府各級教育部門、就業部門與社會的工業部門、雇主組織和工會組織等通力合作,對于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方向、內容等進行協商,同時就業部門、經濟部門、雇主組織等越來越多地參與職業教育的管理和決策。在這個機制中,政府除了從事技術和職業教育的實際辦學以外,還要起到組織領導、協調辦學、建立質量保障制度等作用。而各種社會組織,特別是企業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就業需求的信息,提供有效的實習、培訓場所和就業渠道,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了解和掌握企業的動態,提高培訓質量,建立需求導向的培訓制度。
會計專業培訓管理論文
摘要:會計專業培訓要明確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專業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為我國會計教育組成部分的會計專業培訓與知識經濟的要求卻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會計專業培訓必須做相應改革。文章簡要分析了我國會計專業培訓的現狀和不足之處,并有針對性地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會計專業培訓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會計;培訓;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對我國會計職業的執業質量和會計培訓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專業培訓教學工作必須更新觀念,順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根據會計專業培訓的特點,適時進行會計教學工作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探索培養適應新經濟需求的會計人才的新途徑。一、會計專業培訓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缺乏針對性由于我國的會計專業培訓教育一直以來大多都由普通高校舉辦,且教學師資等資源主要依賴普通高等教育的資源,會計專業培訓也就自然承襲了普教的教學模式,然后縮減課時。教學計劃即使修改也是委托普教的教師來代辦,而對普教的教師而言,由于目前普教教學任務重、科研壓力大以及學員基礎差等因素,高職稱和高水平的教師很少給參加會計培訓的學員上課,他們并不了解這些學員的實際需求,不熟悉培訓規律和學員學習特點,所以,制訂的教學計劃對學員而言,也就沒有針對性。(二)實踐教學環境和形式單一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就大多數會計培訓的實際情況情況來看,遠未達到仿真要求,同時由于實驗經費短缺,實訓室軟、硬件滯后于目前的實際情況,沒有完整的會計模擬數據系統,采用的許多資料是由教師自編的,無法保證實習實訓需求。這種方式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員解決了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但畢竟與實際情況有一段距離。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因為合作方收入與付出不等同等經濟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成為會計培訓的會計實訓基地。培訓班實訓基地的嚴重缺乏,使得學員的專業實習不可能真正落到實處。(三)課程體系缺乏完整性學員本身就是會計從業者或潛在的會計從業者,一個合格的、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該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加強職業素養的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重要環節和途徑。目前會計專業培訓學專業課程體系很少涉及與這方面相關的課程。而且,教師也往往忽視了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在相關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片面強調專業知識的傳授,未將職業素養教育貫穿其中,難以實現會計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四)會計模擬實驗教材不夠完善,學員學習積極性不高現有的會計模擬實驗教材大多是產品制造型工業企業會計的實驗項目,而對其他行業的經濟業務沒有涉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員知識面的拓展。會計模擬實驗教材的項目還應進一步拓寬到其他類型的會計主體,如商業、金融業、行政事業單位等。另外,會計實踐教學應包括會計(含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審計、財務管理三類學科的系列課程,還應包括手工操作和計算機操作兩種方式。但從許多培訓基地的模擬實驗教學來看,真實體現模擬實驗的課程只有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而涉及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金融等課程的實習項目還非常少,計算機操作也較少??菰锏睦碚摻虒W以及理論不能與實踐緊密的結合,導致學員被動地接受知識,所學的知識也做不到扎實和穩固。(五)師資隊伍流動性強,教學水平良莠不齊師資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執行者,對教學效果有決定性的作用。目前會計專業培訓教學師資力量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一是普教教師,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但他們兼職成教教學,對會計培訓教學的特點和規律相對了解較少。[1][2][][]二是在校就讀的研究生,他們具有活躍的思維和廣博的知識,并能較好地掌握和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易于與學員溝通,但他們缺乏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對教學規律的研究,責任心不強,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三是退休老教師,他們雖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責任心,但對現代成教思想知之甚少,對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夠熟悉,甚至不會使用,影響了會計培訓對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培養。二、提高會計專業培訓質量的途徑(一)改革教學方式,推廣會計案例教學,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會計培訓應當注重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增加模擬內容的比重,以培養學員的實踐操行能力。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有利于提高學員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與傳統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學方法。會計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只有將其理論性和實踐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學好。會計案例教學無疑是理論和實踐性的契合點。(二)圍繞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合理進行課程設置課程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專業對人才的培養層次和培養水平。在課程設置上應本著能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拓展知識背景和能力基礎的原則,讓學員學會怎樣“做人、做事、做學問?!币砸虿氖┙虨榱⒆泓c,以“必須夠用”為度,注重基礎性、科學性、適用性以及各門課程的銜接性,適當增加人文教育及職業素養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減少專業必修課,拓寬專業基礎,突出能力培養。教學內容應以學員實際工作崗位需要為中心,學員實際工作崗位需要什么,就講授什么內容。教學內容應以實用性知識為主,強調針對性,爭取做到學即能用,適當補充會計實務中新出現問題的研討專題課和“誠信、敬業”等方面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著力培養學員的職業素養。(三)積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包括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中的各種方法,它是在傳統教學手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避免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聲音、圖像的結合,在這種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氣氛活躍,發揮了教師和學員的個性和創造性,同時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我們必須擴大現代化教學的范圍,提高現代化教學的質量。(四)開展新會計知識講座,完善師生的專業知識結構眾所周知,會計制度、會計法規更新快,會計知識也隨之更新。作為會計專業教師應及時了解我國會計制度的改革,積極參加新會計制度培訓,更新知識。學校應根據會計制度的改革情況,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訓師資隊伍,開展有效地教研活動,同時組織骨干教師進行新會計制度講座,將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員,使學員了解到最新的會計知識及新會計制度的具體內容,學以致用,跟上會計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1、熊守春.提高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思考[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5(12).2、劉天明.試論我國成人高等會計教育的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06(12).3、林德明.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與實踐相脫離的成因及對策[J].中國市場,2005(50).4、王如彩.高職高專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07(2).
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研究的具體內容如下,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現狀分析,主要包括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方式單一、缺乏理論指導和考核過于形式化;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創新研究,內容包括培訓管理模式、理念和考核機制的創新。通過對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創新研究,建立健全新員工培訓管理機制,從而完善新員工培訓管理各項制度。
關鍵詞: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創新;研究
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對企業的各項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對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企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問題。根據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現狀分析可知,大多數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的主要問題是培訓管理方式單一、缺乏理論指導和考核過于形式化等。那么針對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且本文主要以創新新員工培訓管理為發展方向。
一、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現狀分析
1.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方式單一。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方式單一,主要體現在企業在新員工入職培訓上,大多數的企業采取單一的培訓方式是你說我聽,問卷考核等。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這種方式不能體現出員工的優勢能力,某種程度上成為企業定向的培養有潛力的人才的障礙,而且這種單一的培訓管理企業新員工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創新,使得企業在選拔,合理任用人才上有所欠缺。2.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缺乏理論指導。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缺乏理論指導,主要原因來自于企業對于新員工培訓管理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了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意識薄弱,缺乏一定的理論指導。由于新員工培訓管理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就使得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實踐工作無法著實有效的進行,更不能發揮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應有的價值。而且缺乏理論指導的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不能夠更好的服務于企業,反而會使得新員工對于企業的形象大打折扣等,影響企業形象的樹立。3.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考核過于形式化。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考核過于形式化,主要在于考核的方式以問答為主,或以卷面測試為主。這種過于形式化的新員工培訓管理考核沒有新意,而且這種考核并不能突出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的優勢和特色,由于缺乏考核機制的創新研究,更加起不到對新員工提高自身能力的督促作用。
二、企業新員工培訓管理創新研究
水資源培訓管理論文
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提高西部地區水資源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由水利系統17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中國西部地區水資源赴美培訓團”,于2002年5月16日至6月5日在美國東、西部進行了為期21天的培訓考察和業務交流活動。培訓團在美期間,與美國內政部地質調查局、墾務局,美國供水協會、供水公司協會,加州水資源局以及墾務局所屬的南加州地區辦公室進行了業務交流,聽取了這些部門有關負責人和專業技術人員對美國水資源狀況、水資源調查評價、監測、規劃、供水管理、節水、污水處理等方面經驗和作法的介紹,重點學習考察了加州水利建設和管理情況,參觀了胡佛水壩、“北水南調”工程、舊金山市賽斯特水壩、圣路易斯蓄水池、城鎮節水和農業節水微灌工程等。
一、美國水資源概況
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總面積937萬平方公里。遼闊的地域上平原、山脈、丘陵、沙漠、湖泊、沼澤等各種地貌類型均有分布,山地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丘陵及平原占三分之二,境內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東部與西部大致以南北向的落基山東麓為界,也是美國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嶺,兩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差異較大。
美國河流大都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為:墨西哥灣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蘭德河等河流構成,流域面積占美國本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薩克拉門托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馬克河以及哈得遜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諸河構成;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根據降水量的自然分布,美國水資源特點可以概括為,東多西少,人均豐富。全美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60毫米。以西經95度為界,可將美國本土化分成兩個不同區域:西部17個州為干旱和半干旱區,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西部內陸地區只有250毫米左右,科羅拉多河下游地區不足90毫米,是全美水資源較為緊缺的地區;東部年降水量為800至1000毫米左右,是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美國水資源總量為2970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接近12000立方米,是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二、美國水資源管理情況
水資源培訓管理論文
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提高西部地區水資源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由水利系統17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中國西部地區水資源赴美培訓團”,于2002年5月16日至6月5日在美國東、西部進行了為期21天的培訓考察和業務交流活動。培訓團在美期間,與美國內政部地質調查局、墾務局,美國供水協會、供水公司協會,加州水資源局以及墾務局所屬的南加州地區辦公室進行了業務交流,聽取了這些部門有關負責人和專業技術人員對美國水資源狀況、水資源調查評價、監測、規劃、供水管理、節水、污水處理等方面經驗和作法的介紹,重點學習考察了加州水利建設和管理情況,參觀了胡佛水壩、“北水南調”工程、舊金山市賽斯特水壩、圣路易斯蓄水池、城鎮節水和農業節水微灌工程等。
一、美國水資源概況
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總面積937萬平方公里。遼闊的地域上平原、山脈、丘陵、沙漠、湖泊、沼澤等各種地貌類型均有分布,山地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丘陵及平原占三分之二,境內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東部與西部大致以南北向的落基山東麓為界,也是美國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嶺,兩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差異較大。
美國河流大都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為:墨西哥灣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蘭德河等河流構成,流域面積占美國本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薩克拉門托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馬克河以及哈得遜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諸河構成;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根據降水量的自然分布,美國水資源特點可以概括為,東多西少,人均豐富。全美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60毫米。以西經95度為界,可將美國本土化分成兩個不同區域:西部17個州為干旱和半干旱區,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西部內陸地區只有250毫米左右,科羅拉多河下游地區不足90毫米,是全美水資源較為緊缺的地區;東部年降水量為800至1000毫米左右,是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美國水資源總量為2970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接近12000立方米,是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二、美國水資源管理情況
檔案保護技術培訓管理論文
截止1996年,檔案館保管著48個全宗的19212卷檔案,檔案起止年代為1984年至1994年(大部分為1988年以前)。檔案載體為紙制的占94%,膠片占0.9%,磁帶占1.7%。檔案現狀一覽表。檔案字跡40、50年代少量檔案的字跡已出現褪變、擴散現象;部分檔案為純藍墨水、圓珠筆油、鉛筆等不耐久字跡。檔案載體底片、膠片保存完好;40、50年代的部分檔案已發黃、老化,紙強強度減弱;因地下庫房濕度較高,紙張受潮;個別檔案發現蟲洞,有存損。采用的保護措施檔案館的保護工作主要是從外因入手,改善外界不利因素。
從1982年起,檔案館為地下庫房(新館即將投入使用)。檔案館工作人員立足現實,采取了較為可行的保護措施。1982年安裝了防盜鐵門,在每間庫房門口均設置了10厘米高的防水隔段,并陸續購置了除濕設力求;1991年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溫濕度記錄,加強了對庫房溫濕度的控制;加強庫房的日常管理,做好防塵防蟲、防有害氣體等各項工作,開展檔案的修復工作,修補、復制解放時期字跡褪變的檔案450余卷。二、檔案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庫房與設備不符合規范要求。檔案庫房與設備是保管檔案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地下庫房的弊端顯而易見:濕度高,不利于通風,不利于維護檔案的安全。從維護檔案的設備上看,存在單一、老化的問題。新館的建成解決了檔案保護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問題。
(二)檔案保護意識缺乏。檔案保護工作是為利用工作服務的。當前由于過分強調為經濟建設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保護意識的減弱,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資金的投入,人員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編研工作中忽視保護工作,修補檔案未用專用漿糊,將檔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塵等。從中可以看出,檔案保護意識在工作人員頭腦中還相對淡漠。
(三)檔案保護技術的培訓研究不夠,檔案保護技術人才缺乏。
1培訓不夠。檔案人員參加的檔案培訓,尤其是檔案保護技術專題的培訓相當有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檔案的載體已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以膠片、磁性材料為載體的檔案所占比例將有所增加。它們的保管、使用同紙制檔案發生了根本變化。檔案人員如果不隨時補充知識,保護工作將無從談起。各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不僅次數有限,而且由于資金、時間等原因難以保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