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論叢
  • 創刊時間1998
  • 發行周期半年刊
  • 審稿周期1個月內

人文論叢雜志 部級期刊

主管單位: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人文論叢》是一本由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一本文學類雜志,該刊是部級期刊,主要刊載文學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1998年,出版周期半年刊。該期刊已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出版信息:
期刊類別:文學
出版地區:湖北
出版語言:中文
紙張開本:B5
查看更多
雜志介紹 征稿要求 聯系方式 常見問題 推薦期刊

人文論叢雜志介紹

《人文論叢》是一本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大型半年刊,自創刊以來,選題新奇而不失報道廣度,服務大眾而不失理論高度。頗受業界和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好評。作為一本集學術深度與思想廣度于一身的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其獨特之處在于個案研究與綜合研究的深度融合,以及義理、考據、詞章三大治學方法的并重運用。這本刊物不僅致力于挖掘和呈現人文領域的多樣面貌,更以傳播“有學術的思想,有思想的學術”為崇高使命,為學術界和廣大讀者搭建了一個交流思想、啟迪智慧的寶貴平臺。

在個案研究方面,雜志注重選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個案進行深入剖析,通過細致的田野調查、文獻梳理和理論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歷史脈絡、文化意義和社會價值。這些個案研究不僅豐富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實證研究基礎,也為綜合研究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視角。

同時,它也高度重視綜合研究的價值,鼓勵學者們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分析與比較,探討人文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普遍規律。這種綜合研究的視角,有助于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術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從而推動人文社科研究的整體進步。在治學方法上,雜志堅持義理、考據、詞章并重的原則。義理強調對人文現象背后深刻道理的探索與闡述;考據則注重通過扎實的文獻考證和歷史研究,確保學術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詞章則關注學術表達的精準與優美,力求以精煉的語言傳達深刻的思想。這三種方法的有機結合,使得它的學術成果既具有深厚的理論底蘊,又具備較高的可讀性和傳播力。

人文論叢雜志征稿要求

1.作者切忌一稿多投,3個月內未收到我刊任何回復,即可將稿件另行處理。無論文章采用與否,均不予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2.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基本對應,亦可略有擴展。摘要中不應有圖、表、化學結構式、參考文獻、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縮寫。

3. 論文題目和各級標題應簡潔、準確,20個字以內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及代號;不用“試論”“淺談”等表謙詞語;論文英文題目須與中文題目含義一致。

4.結論要明確寫出論文研究得出的主要規律、結果(成果)、新見解和科學結論,以便讀者從文中獲得論文的創新觀點和創新研究成果;應鮮明、準確、科學、條理清晰。

5.正文包括題目、摘要(中英文)、關鍵詞(中英文)、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和參考文獻等部分內容。(不要包含作者姓名、單位等作者信息)。

6.來稿一律使用法定計量單位,表達量值時,在公式、圖表及文字敘述中,一律使用單位的國際符號,不得采用廢除單位,字母分清正斜體。

7.注釋中重復引用文獻、資料時,第一次必須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時可以略寫。若為注釋中次第緊連援用同一文獻、資料等的情形,可使用“同上注”。

8.參考文獻條目排列:外文文獻在前,中文文獻在后。外文文獻首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名的首字母縮寫。

9.基金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作者單位上方,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本刊將優先處理與刊登。

10.凡投至本刊郵箱的稿件都將在中國知網“社科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文字重復率在10%~30%的文章將返回作者修改,文字重復率超過30%的文章作退稿處理!

人文論叢雜志社聯系方式

地址:武昌珞珈山武漢大學出版社

郵編:430072

主編:陳鋒

免責聲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武昌珞珈山武漢大學出版社,郵編:430072。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