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西南大學 主辦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
《未來教育研究》是一本由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主辦的一本教育類雜志,該刊是省級期刊,主要刊載教育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2022年,出版周期半年刊。該期刊已被知網收錄(中)收錄。
《未來教育研究》雜志致力于探討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實踐案例。雜志于2020年創刊,是教育理論界新興的權威刊物,旨在成為未來教育領域的思想引領者和實踐推動者。雜志定位明確,聚焦未來教育的前沿問題,通過刊登教育科學論文、評介教育科研成果、探討教育教學規律、傳播教育教學經驗、宣傳教育改革實驗成就、開展教育學術討論、報道學術研究動態以及提供國內外教育信息,為教育科研工作者、教師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
雜志常設多個主題欄目,包括未來教育哲學與理論研究、未來區域教育規劃、未來兒童素養發展、未來教師專業發展、未來教育課程教學、未來教育測量評價、未來教育信息技術、未來教育治理與教育現代化、未來學校建設以及特色學校案例等。這些欄目涵蓋了未來教育的各個方面,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應用,從宏觀政策到微觀教學,全面而深入地探討未來教育的發展路徑。將始終秉持科學、嚴謹、創新的辦刊理念,緊跟教育發展的時代脈搏,為推動我國乃至全球未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貢獻力量。雜志面向廣大中小學、高校、教育科研單位的管理人員及教科研人員進行征稿,尤其歡迎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理論型文章和實踐案例。
1.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及圖像處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征求作者意見。修改稿逾3個月不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2.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以不超過20個漢字為宜,須附英文文題。
3.作者署名:多位作者之間以逗號分隔;作者來自不同單位的,在作者名右上角注l,2…,單位分別標注,以分號隔開。并在作者單位名稱前標注1.2--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4.參考文獻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5.注明本文的重要題注、論文的性質(什么基金資助項目或哪級管理的科研項目、××學位論文、獲××論文獎等)和作者簡介。
6.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不分段,非公知公認的符號或縮寫第一次出現時應寫全稱。摘要全文不超過400字。
7.文字必須干凈、靈性,拒絕平鋪直敘,反對概念化和古板的構架。投稿請用宋體、題目小二號、正文小四號,附作者簡介、地址、電話,或所載刊物名、網址。
8.文中涉及專用符號、專業術語須準確無誤(避免出現俗語),物理量符號書寫正確,計量單位采用國家標準規定的法定計量單位;引用公式注明出處。
9.來稿應在篇首頁的地腳處注明基金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從事專業或工作)和電子郵箱、手機號碼等。
10.來稿選題和撰寫應符合以下要求:導向正確,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熱點問題,探求真問題,問題意識明確,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有力、對策可行、寫作規范。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
郵編:400715
主編:朱德全;王牧華
我們不是未來教育研究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郵編:400715。
未來教育研究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西南大學主管,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主辦的一本教育類期刊。國內刊號:--,國際刊號:--。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郵編: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