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漁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22:36: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產漁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數字漁業裝備在水產養殖的應用
摘要:物聯網技術的良好發展,為水產養殖中推廣數字漁業裝備技術提供了科學的保障。本文對水產養殖中應用數字漁業裝備技術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強養殖人員培訓、應用新養殖技術、加大資金與技術投入等方面的推廣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提升水產品的生產質量以及水產養殖業經濟效益。
關鍵詞:數字漁業裝備;水產養殖;應用;推廣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的水產養殖技術的應用逐漸替代了傳統的水產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應用數字漁業裝備,能夠使水產養殖工作的質量得到提升,對水產品水質質量也有了保障,如何有效應用以及推廣數字漁業裝備,是目前有關部門以及水產養殖戶需要考慮的問題。
1數字漁業裝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方式
數字漁業裝備的主要實質是把計算機、互聯網、通信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水產養殖中,利用現代化技術對水產養殖進行多尺度、多維度信息進行智能化處理,能夠實現水產品產業生產過程中得到最優控制以及提升水產品質量,從而滿足我國水產養殖業技術的創新和發展。1.1用于監控水質。為了保證魚群不會因水質問題減少魚群數量的同時,利用數字漁業裝備對水質進行檢測和樣本收集[1]。并對水體的酸堿度、溫度、含氧量都可以做到實時監控,對收集到的信息數據設立預警系統,有效防止水體出現變質影響水產養殖質量,也為養殖戶對水質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1.2魚類疾病預防診斷。水產養殖業不同于其他養殖業,其特殊性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疾病與傳統畜牧業的疾病大不相同,通過水作為傳播病菌的媒介,疾病的傳播擴散會對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的危害和經濟損失[2]。應用數字漁業裝備,合理控制魚群養殖數量以及對魚群疾病的監測和預防工作,以便提升水產品的養殖質量。1.3投放和調配養殖飼料。魚苗的養殖質量除了與水質問題息息相關,對飼料的投喂種類以及投喂時間也是有著密切關聯的,通過數字漁業裝備來實現智能飼料投喂系統,對魚群進行智能的飼料投喂。水產品在不同時期的生長階段對飼料的投喂種類也有不同的需求,通過數字漁業裝備對魚類所需的營養采樣收集,合理調配飼料來保證水產品最佳的生長質量。
2數字漁業裝備在水產養殖中的推廣策略
上半年水產漁業生產情況總結
××年上半年,各級水產職能部門,結合全面貫徹全區漁業專業會議精神,認真按照農牧業局指示精神和上級業務部門對漁業生產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漁業增效、漁民增收”這一目標,以漁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大漁業適用技術和名優品種的推廣力度,努力提高水產養殖的科技含量,大力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狠抓各項生產任務的落實,全面提高漁業經濟效益,使全市漁業生產保持健康、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生產總體情況
今年上半年沿黃灌區水源供應充足,絕大部分養殖場漁業用水補水情況良好,沒有因水量問題影響魚苗種放養。各養殖場區水量充足,水質清新,特別是烏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黃入海,今年開冰后水質明顯好轉,為恢復經濟魚類資源,發展水產、水禽養殖,提高水生經濟植物產量和促進生態漁業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受魚價持續高居因素影響,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魚、魚種市場購銷兩旺的好勢頭,極大地調動了漁民養殖積極性。根據統計資料表明:上半年鮮魚生產噸,水花魚苗投放總量萬尾,魚種投放總量噸。共落實養殖面積公頃,池塘育種公頃,中小水面半精養公頃。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面積公頃,河蟹養殖面積公頃,共投放扣蟹公斤,約萬只。
漁業生產經營走勢:受水產品市場購銷旺盛影響,養殖面積擴張,魚種銷售順暢,無壓塘現象,苗種數量急增,成魚市場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魚壓塘量少,絕大部分需從外調,名優品種量多,但價格貴,原創:水產品市場供應總體豐富。在養殖品種方面,名特優種類如團頭魴、大口鯰、烏鱧、斑點叉尾鮰、黃河鯰、銀鯽、高背鯽、河蟹等養殖比例增大,特別是沿烏梁素海周邊,河蟹、烏鱧養殖發展迅猛。同時,各地在生產經營上改變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盡可能地做到輪捕輪放、均衡上市,有條件的地方利用溫棚等設施反季節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產效益。
二、責任目標落實情況
小議水產養殖對漁業發展的啟示
進一步完善水產許可證制度與相關的漁業養殖法律法規體系,在實地調查當地養殖區域的養殖負荷量與環境負載量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環境評估與養殖量評估,避免盲目擴大養殖規模而導致環境超載負荷,從而對水域的生態平衡產生影響。進一步明確科學的養殖排水標準,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嚴格控制養殖場的廢水排放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但我國現行的漁業法對排放標準的規定還相對比較模糊,因此迫切需要設計一套嚴格、標準的排施規范。設立健全的水產養殖業管理系統與模式,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屬于農業部門與水產系統,而鮮有環境部門參與其中,國內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水產業綜合治理模式,把環境問題納入水產養殖業的管理要素中。全面培養養殖業人員的環保意識,提高養殖業整體的環保水平,現階段我國很多養殖從業人員技術水準相對較低,多數學歷水平、知識水平不高,且環保意識也相對薄弱,因此在養殖業中不僅養殖技術落后,而且對環境問題也不夠重視;相關部門要針對現狀采取相應的改善策略,定期組織養殖戶進行專業培訓,開設各類知識講座與競賽活動,提高養殖人員的技術水平;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養殖戶的環保意識與使命感、責任感。
在養殖過程中,只要解決養殖用水的處理問題,提高其循環利用率,即可實現環境污染的有效控制。要提高養殖用水的循環使用率,要將水中的殘餌、生物代謝物等懸浮物質、溶解性營養鹽類等凈化干凈?,F在水產上常用的水體凈化方法有兩類,即物理化學處理與生物處理,其中物理化學處理可以將水中的懸浮物質、無機物等去除,而生物處理則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有機物、氨氮、亞硝酸鹽氮等物質,其工作原理利用的是微生物的代謝反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各自不同的優勢與不足,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養殖戶要根據養殖用水的水質情況、經濟條件來選擇適用的處理技術。物理處理法物理處理法屬于一種初級處理方法,其根據水體及相關污染物的理化性質,通過機械的方法對水體進行凈化,該方法的普及度相對較高。常用的物理處理法包括沉淀法、過濾法、泡沫分離法、逆滲透法、吸附法、曝氣法以及磁分離法等,其中針對水中懸浮顆粒物較多的水質,可以采用沉淀法、過濾法、泡沫分離法等進行處理;水中如果存在諸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可以采用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相物質將有毒物質吸附清除,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質包括活性炭、硅膠、沸石、浮石粉等;水中如果存在有害氣體,比如氨氣或者氯氣等,可以采用換水、曝氣等方法向水體增氧,清除有害氣體;磁分離法主要是利用電磁分離原理清除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污染物,不過該方法的成本投入大,而且技術含量高,所以目前不具推廣性?;瘜W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可以有效除去水體中的有害離子,常用的方法有凝聚法、氧化處理法、離子交換法、絡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殺菌劑法等等,其中又以氧化處理法的應用最為普遍,該方法是利用各種氧化劑氧化水體中的化學物質,氧化劑有臭氧、漂白粉、高錳酸鉀等,其中臭氧的應用范圍最廣、處理效果最好。氧化處理過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劑不僅可以消毒、殺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備的氧化性還可以與有機物、具有還原性的物質發生反應,去除有害離子。不過對于化學處理法而言,由于化學試劑本身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因此要限制其應用范圍。
生物處理法在各種水凈化處理方法中,生物處理法安全性高,且效果好,因此正逐漸成為水體凈化處理方法中的主流發展趨勢。生物處理法的原理如下:微生物與自養植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會對有機物產生相應的生理需求,因此可以在水體中人為培育有益生物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例如水中未被進食的殘餌、養殖對象的代謝產物等可以作為一些藻類、高等水生植物等微生物和自養植物的營養來源,從而防止殘餌、代謝物累積,對水質產生破壞。不過通常不會單純地采用生物處理方法進行水體凈化處理,而是要根據水質的實際情況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生物處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穩定塘法等多種形式。比如可以制作生物濾器,將凈化生物利用生物膜使其附著在固體表面,比如魚網、貝殼等,可以有效除去懸浮物、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常用的生物濾器包括滴濾池、浸沒式固定床生物濾器、流化床生物濾器、生物轉盤以及生物轉筒等多種,其制作簡單、操作方便,且處理效果好,因此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還可以通過在水體中投入有益生物的方法來凈化水質,比如光合細菌、綠藻、水生植物、酵母等,其中綠藻可以攝取二氧化碳以外的低分子有機物質,比如醋酸、葡萄糖類等,不僅可以實現自身的增殖,而且可以去除水體中的營養鹽類與生物耗氧源;而在水體中投入光合細菌,大量繁殖有益菌形成優勢種群,也可以對病原的繁殖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凈化池中適宜生長的生物如下:龍須菜、西施舌、貽貝等適用于鹵水種類;而水耕蔬菜、浮萍、布袋蓮、蜆等適用于淡水種類。
總之,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巨大,水體污染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特別是食物污染嚴重的今天,更應當注意對于養殖業水體的保護,特別是緩流和靜水體。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從制度面與技術面著手,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環境問題,在保證生態環境的正常穩定和可持續性發展的情況下,促進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穩定繁榮發展。
本文作者:楊明偉工作單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
水產局漁業開發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漁業發展水平,實現漁業增產、漁民增收,努力爭創全省水產大縣和生態漁業示范市,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就認真做好秋冬漁業開發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明確目標任務
全市秋冬漁業開發總目標是:力爭到年底,全市新增高標準板塊基地1萬畝,完成“三改一建”面積2萬畝,改造低產田1萬畝,發展野生寄養小龍蝦2萬畝。
二、細化工作措施
一是高標準修復漁業毀損工程設施。各地要立足防大災、抗大災,以雨雪冰凍災害損毀的漁業基礎設施工程為重點,修復、加強和完善漁業基礎設施,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要加緊對苗種繁育設施、堤壩、池埂、溝渠、泵站、工作房等重點毀損設施進行重建、修復和改造,為冬投和明年漁業生產打好基礎。
二是大力開展“三改一建”和低產田改造。改造魚池、湖庫和低產冷浸田,建設高標準漁業生產基地是秋冬漁業開發的中心任務。各地要按照“三建一改”和低產田改造開發的總體要求,即“魚池標準化、道路網絡化、排灌機電化、養殖高效化”,結合自身實際,落實分解任務指標,以精養池、塘堰、小型水庫、生態養殖基地建設和低產田開發為重點,堅持“小改大、淺改深”,按照“魚池水深3米、有水泥護坡、排灌設施配套、集中連片”的開發標準,建成一批高標準的精養基地。
水產局漁業投入品管理問題匯報
近幾年來,我局按照《市食品安全和藥品監管工作實施方案》(枝府辦發〔〕16號)和《市漁用飼料和漁藥市場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府辦發〔〕34號)要求,從生產、銷售、使用等多個環節著手,積極主動開展漁用投入品質量安全管理,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年以來,共收繳假、劣藥3500多瓶(袋),處理處罰不合格漁飼料150多噸,有效防范了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在各級人大、政府及業務部門組織開展的歷次視察、檢查工作中,我市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均得到充分肯定,單位和個人也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
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枝府發[2012]17號)精神,今年5月份,我局組織市漁政船檢港監管理站對全市魚池進行了走訪登記,對養殖戶使用的飼料進行了抽樣,制作了抽樣憑證和樣本22份,并選定了施楊、正大等飼料品牌10份,于5月24日送到農業部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按照《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的標準,對飼料中的“汞”、“砷”、“鎘”進行檢測。7月中旬,市漁政船檢港監管理站收到檢測結果,所送樣品“砷”、“鎘”都在安全限量內,但有3份樣品“汞”含量超標(國標≤0.5mg/kg),分別是正大088L(2.83mg/kg,超標5倍)、漁家樂(農戶加工型0.53mg/kg)、匯海(0.51mg/kg)?!肮?、“砷”、“鎘”在生物體內無法轉化,進入水體將對環境造成污染,進入人體將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傷害。飼料抽樣到收到檢測結果用時一個月左右,由于農戶購買飼料量少,收到檢測報告時,這一批飼料已全部投入到魚池之中,我局無法進行封存和處理。
根據(枝府發〔2012〕17號)文件分工,我局及所屬的市漁政船檢港監管理站不負責對漁藥、飼料的生產和流通環節進行管理(生產加工、流通環節:畜牧獸醫局;養殖環節:水產局),對相關生產企業和銷售商無權監管及處罰。養殖戶作為漁藥及飼料的購買者和使用者,沒有能力對這些產品進行鑒定。當水產部門在養殖環節發現投入品質量安全問題時,養殖戶大都已使用完畢,質量安全問題已成事實,事后監管沒有實際意義。按照現行的管理分工,我局不能監管相應的投入品,而投入品的監管部門與漁業行業毫無關系,致使監管留下“空白”,出現“斷檔”。表面上有很多部門負責的事情,實際上沒有一家負責,將導致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針對目前漁業投入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議市食安辦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加大部門協調力度,理順執法環節,制定出符合我市實際的管理辦法,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漁業富民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加快漁民增收致富步伐,根據農業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行動方案》和《水產養殖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實施方案》精神,現就我縣**期間實施漁業富民行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為重點,按照“轉變觀念、創新養殖模式、挖掘潛力、提高效益”的工作方針,全面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著力培育一批水產養殖大戶、水產經紀人、水產經營合作組織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努力發展特色漁業、外向漁業、生態漁業,促進漁業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發展,實現由漁業資源大縣向漁業經濟強縣的跨越,為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通過漁業富民行動,提高水產養殖規?;?、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水平,主要養殖水域規劃布局科學,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健康養殖技術得到推廣,水產良種覆蓋率得到提高,水生動物病害防控能力增強,漁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產業素質進一步提高。到十一五”末,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16萬畝以上(不包括稻田養殖面積),較**末增加2.5萬畝;全縣水產品總量6萬噸以上,較**末增長64%;漁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20%左右;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優質水產品產量占總量的50%以上;全縣農民人均漁業產值超過800元,較**末翻一番。
三、主要工作
農業局漁政水產匯報
一年來,在省、市漁業主管部門及縣農糧局的關懷和指導下,我站堅持依法治漁、科技興漁、以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總體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質量效益為核心,深化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化經營,按照“生產準入、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的要求。強化水產良種、技術推廣、質量安全、病害防治和漁業執法體系建設,促進水產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洪災救災恢復漁業生產。現將一年來所做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漁業生產情況
二0一二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為65908畝,其中池塘面積19576畝,水庫面積7224畝,蓮稻田養殖面積36021畝,其它養殖3087畝。水產品總產量10415.3噸,比去年增長8.55%;其中特種水產品4889噸,比去年增長9.3%;漁業經濟總產值32366.15萬元,比去年增長8.6%。
二、大力推廣蓮田養魚工程
蓮魚工程。是充分利用蓮田的淺水環境,輔助以人為的措施、即種蓮又養魚,充分利用蓮魚共生互利關系,使白蓮和魚類都能獲高產的種養結合技術。蓮魚工程可有效地利用蓮田生態條件發展水產養殖業,從蓮田中獲得一定魚產量,還能促進白蓮作物的生長,增加白蓮產量,實現蓮魚雙豐收。2012年全縣白蓮種植面積6萬多畝,蓮田養魚面積3.6萬余畝,占白蓮種植面積60%,蓮田養魚平均畝產60公斤左右。全縣10個鄉鎮創辦蓮田養魚示范點15個,示范點面積450畝,平均畝產90公斤,蓮田養魚品種繁多,有“四大家魚”鯉、鯽、鳊魚、鯰魚、泥鰍、黃鱔、蟹、蝦等特種水產養殖,之所以,我縣大力推廣蓮田養魚前景好看。
三、積極開展水產養殖科技培訓工作
畜牧局水產業發展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1號文件精神和全國漁業工作會議、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全市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水產跨越工程實施,努力實現全年水產業穩步協調發展,有效保障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現提出市2012年加快水產業發展的意見如下:
一、提高認識,明確目標任務
2011年,全市各縣區按照省、市政府及漁業主管部門總體部署,扎實推進水產跨越工程實施,漁業經濟保持穩步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增長,水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市場購銷兩旺,養殖效益穩步提升。2011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46376噸,比上年增長5.3%;漁業經濟總產值67897萬元,比上年增長9.3%;水產品質量產地綜合抽檢合格率達100%。漁船管理規范有序,連續多年未發生漁業生產安全事故。
2012年加快水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堅持“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水產良種產業發展、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和產業化經營,努力提升漁業綜合生產能力、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力爭2012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5萬噸,同比增長5%以上;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7.5億元,同比增長9%以上;漁業養殖面積大幅度增長;水產品質量產地綜合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確保不發生重大漁業生產安全事故,穩步提高漁業生態安全水平。
二、突出重點,推進關鍵措施落實
1、加快建設優質水產品生產基地。以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水產良種場、規模養殖企業為重點,結合“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地及產品認定工作,大力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建設一批優質水產品生產基地。截止到目前,我市共認證“無公害”產地4個,“無公害”產品11個,2012年在“三品”認證方面達到20個以上。積極發展休閑、觀賞漁業,加強規范引導,創建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水產局水產工作匯報
年,全市水產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全國、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努力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構建現代漁業產業化體系、不斷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和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保護為重點,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積極爭取水產項目和扎實落實惠漁政策,實現了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目標,促進了全市水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全面完成了全年的水產工作目標和任務。
一、年工作成績
1.主要經濟指標比去年幅度有所增長。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12.45萬畝,比上年增加500畝;水產品產量6.95萬噸,增長4200噸,增7.02%;水產業總產值22.7億元,增長3.8億元,增19.05%。其中漁業產值10.7億元,增4.48%;漁業工業產值4.5億元,增53.06%;流通服務業產值7.5億元,增26.09%。水產業增加值8.7億元,增10.41%,其中漁業6.3億元,漁業工業1.48億元,流通服務業1.1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500元,比2010年增加900元,增長9.38%。
2.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水產品加工企業穩步發展,加工原料供應基本充足,產品銷售市場穩固,資金回籠快,效益明顯,全市漁業工業全年產值達4.5億元。其中水產品加工1.7萬噸,產值2.2億元。水產專業合作社和協會蓬勃發展,全市漁業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立8家,流通服務業全年產值達到7.5億元。在水產品外銷、漁需物資的采購經營等方面發揮作用,增加效益,實現流通產值6.5億元。休閑漁業也將有較大發展,在檔次、規模上求發展、求效益,休閑漁莊近百家、產值達到1億元。
3.科技支撐作用有效發揮。“80:20”高產高效養殖模式普遍推廣,“兩鮊”(黑尾鲌、翹嘴紅鲌)養殖、“魚鱉混養”、淡水小龍蝦野生寄養、生物肥及微生態制劑等推廣使用率逐步提高。“兩鲌”示范總面積5000畝,池塘主養畝放1000-1200尾,畝利潤5000元;池塘套養畝放200尾,畝利潤500元;湖庫套養畝放50尾,畝利潤200元;經濟效益明顯。
4.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卓有成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經宣傳深入人心,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進一步落實,水產苗種生產、魚飼料魚藥等投入品的使用、成魚加工銷售實行全過程動態監管。升級改造市內陶家湖、東湖、八畝新鳳三個健康養殖示范場。建立超市水產品準入制度,為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全年漁業科技服務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漁業主管廳(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及漁業專業會議精神,加速漁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提升漁業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我部決定于2*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為確保該項活動順利進行、取得實效,我部制定了《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方案
為推進漁業科技服務機制創新,提升漁業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切實做好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水產健康養殖為主題,以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為目標,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創新漁業科技服務機制,大力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普及科學用藥知識、宣傳質量安全法規標準,引導養殖者轉變觀念,提高科學養殖水平,提升漁業科技對現代漁業建設的支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