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口腔醫學研究
  • 創刊時間2007
  • 影響因子0.8
  • 發行周期雙月刊
  • 審稿周期1-3個月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 統計源期刊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是一本由中華醫學會主辦的一本醫學類雜志,該刊是統計源期刊,主要刊載醫學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2007年,出版周期雙月刊,影響因子為0.8。該期刊已被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出版信息:
期刊類別:醫學
出版地區:廣東
出版語言:中文
紙張開本:A4
基本信息:
國內刊號:11-9285/R
國際刊號:1674-1366
郵發代號:46-368
查看更多
雜志介紹 征稿要求 數據統計 文章選集 聯系方式 常見問題 推薦期刊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介紹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協辦,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新出音[2007]1412號),于2007年11月獲標準連續出版物號CN11-9285/R和ISSN1674-1366,正式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吨腥A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一五”國家重點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之一,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作為新型媒體,《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突破了紙質載體的局限,運用豐富的影視語言和全方位的多媒體技術,實現圖文并茂,實時互動,視頻與文本文件相結合,依托當今日趨成熟的電子出版技術,充分發揮其超大信息容量的優勢,同時雜志導讀本幫助讀者了解光盤中的內容,為從事口腔工作的醫務和科研人員提供更廣闊的學術空間,是當前世界出版業的發展趨勢?!吨腥A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為雙月刊,逢雙月一日出版,常設欄目有述評、專家講座、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繼續教育園地、經驗交流、病例報告、疑難病例分析、綜述、臨床病例薈萃、設備技術介紹、國內外學術動態等。

本刊圖文聲像并茂,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并以口腔醫學及相關專業醫生和技術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口腔醫學領域先進的科研成果、臨床診斷治療技術和經驗,以及與口腔醫學技術密切相關的醫學和工程基礎理論研究。本刊的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辦刊方針,反映我國口腔醫學臨床和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口腔醫學學術交流。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衛生部部屬(管)醫院臨床學科重點項目、廣州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07083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872891)、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08Z1-E201)、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11ykzd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0990)、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2010B080701068)、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2007A050100028)、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2008)、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A2012207)、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0151008901000025)。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征稿要求

1.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練,用字規范,文稿附圖量不限,建議多附圖。論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綜述、講座5000字左右,論著摘要、經驗交流、病例報告等一般不超過2000字(以上數字均不含圖),疑難病例分析的文章可以圖像為主,貫穿文字說明和評析,專家視頻講座為30~40min。實驗以人為研究對象時,作者應該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并得到該委員會的批準,是否取得受試對象的知情同意。

2.文題:力求簡明,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題下依次排列,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做更改;作者單位以郵政編碼、所在省市縣、單位全稱、具體科室為順序列于文題頁左下方。作者應是:①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主要觀點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③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方面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

4.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均為300~500字(詞)。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列出主要數據)、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英文摘要應包括文題、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其后加列國名;作者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第一作者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

5.關鍵詞:論著需分別在中、英文摘要后標引2~5個中、英文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詞匯。如無相應詞匯,可按下列方法處理:①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②可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③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列于最后。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表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關鍵詞之間用“;”分隔,每個英文關鍵詞首字母大寫。

6.醫學名詞和藥物名稱: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尚未公布者以人民衛生出版社所編《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7.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列出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

8.計量單位:執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一書。首次出現不常用法定計量單位時在括號內注明與舊制單位的換算關系。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母,如吸光度(舊稱光密度)的符號為A。

9.數字:執行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超過3位數字時,每3位數字一組,組間空1/4個漢字空,如,“1,329.476,5”應寫成“1329.4765”。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寫成5~95%,(50.2±0.6)%不要寫成50.2±0.6%。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4cm×3cm×5cm,而不寫成4×3×5cm3。

10.統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常用如下: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中位數仍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④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⑤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⑥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⑦自由度用希文小寫ν;⑧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值、q值等);⑨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11.圖表:每3幅圖(表)單獨占1頁,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應有必要的說明性文字置于圖(表)的下方,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并在背面標明圖號、作者姓名及圖的上下方向。說明文字應簡短,不超過50字,所有的圖在文中相應部分應提及。電子圖片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或統計學處理行(如t值、P值等),則在此行上方加一條附加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約為5∶7。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

12.動態圖像: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文中應標記為“動態圖×”。視頻資料要求圖像清晰穩定,剪接順暢,保持可能獲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視頻文件采用AVI格式,大小在5M以內。每個文件名均應與文中的名稱相符,如“動態圖×”。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數據統計

歷年影響因子和發文量

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發文量 主要研究主題
中山大學 614 細胞;口腔;牙髓;下頜;蛋白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60 細胞;口腔;鱗狀;鱗狀細胞;細胞癌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58 細胞;腫瘤;蛋白;細胞癌;鱗狀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52 細胞;牙周;下頜;缺損;頜關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 38 口腔;手術;細胞;頭頸;腫瘤
南方醫科大學 29 細胞;口腔;附著體;牙周;正畸
四川大學 26 口腔;正畸;細胞;牙周;黏膜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 26 口腔;手術;口腔醫學;教育;疾病
廣州醫科大學 24 下頜;頜關節;顳下;顳下頜;顳下頜關節
中華口腔醫學會 23 口腔;學術;征文;頜面;外科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文章選集

  • 人源類器官的研究進展及在口腔醫學的展望 譚汝鏗; 曾潤玲; 王卓然; 徐萌
  • 小分子混合物在神經誘導液中對根尖牙乳頭干細胞成神經分化的影響 陳琪欣; 袁長永; 劉宗響; 朱紹躍; 胡剛剛; 王鵬來
  • 2%戊二醛消毒劑對石膏模型尺寸穩定性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韋佩伶; 張雯; 謝文強; 鄭美華
  • 心理應激對大鼠髁突軟骨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表達的影響 董晶; 宋文婷; 鄭紀偉; 秦瑩; 孫晉虎
  • 下頜骨牽張成骨術后1~3年穩定性的回顧性研究 喻幸娜; 侯世達; 黃弋歡; 曾融生
  • 云南楚雄彝、漢民族660名高中生齲病患病情況調查 陳曦; 佘睿; 韓群超; 殷欣桐; 楊帆; 霍麗珺
  • 青島市口腔醫生對乳牙牙外傷處理的認知調查 刁嫣妮; 林靜; 韓陽; 曾欣
  • 頜骨骨肉瘤3例及文獻復習 譚麗珊; 陳智慧; 陳玉英; 吳立琦; 郭慧
  • 項目細化Mini-CEX量表在口腔頜面外科門診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張斌; 劉志國; 唐海闊; 陳鶯; 亓益品
  • 牙周炎和慢性腎臟病之間相互影響及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吳紅雨; 葉瑋; 陸海霞
  • 富血小板纖維蛋白對軟組織修復與再生影響的研究進展 唐一月; 余占海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社聯系方式

地址:廣州市中山二路74號

郵編:510080

主編:黃洪章(總編)

常見問題

免責聲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州市中山二路74號,郵編:510080。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