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學報
  • 創刊時間1979
  • 影響因子1.07
  • 發行周期月刊
  • 審稿周期1-3個月

海洋學報雜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統計源期刊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海洋學會

《海洋學報》是一本由中國海洋學會主辦的一本科技類雜志,該刊是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主要刊載科技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1979年,出版周期月刊,影響因子為1.07。該期刊已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哥白尼索引(波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雜志介紹 征稿要求 數據統計 文章選集 聯系方式 常見問題 推薦期刊

海洋學報雜志介紹

《海洋學報》中文版是由中國海洋學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科學技術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79年,現為雙月刊,大16開版本,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海洋學報》中文版緊密結合我國海洋科研事業的需要,主要刊登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海洋生物四大學科及海洋交叉學科和海洋工程環境等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創造性的、代表我國海洋科學技術高水平的原創文章。

設置欄目:學術論文、研究報道、綜述、學術爭鳴。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國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學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6CB202302)、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G20000785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9736200)、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12-1065)、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G1999043805)、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3BAD13B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60604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906067)、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CARS-47)、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海洋學報雜志征稿要求

(1)論文題名:論文題名要簡練并明確反映論文內容,一般在20字以內;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

(2)論文摘要:一般300~500個字,以第3人稱寫過去時態撰寫,闡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其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也能夠獲得必要的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一般不宜出現圖、表、化學結構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英文摘要應與中文內容對應,可適當詳細。

(3)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一般3~6個。

(4)引言:應單列標題,標題為“1引言”。引言應簡要介紹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基礎和知識空白,以及該研究工作的目的意義、范圍等。引言不要與摘要雷同,也不要寫成研究內容或結果的簡介。引言中應著重論述該研究要給出的創新點。

(5)正文:應明確闡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準確、完整地表述所得結果,如涉及秘密不宜交待,使讀者不便于參考和認為可信,則不應投稿。論文必須有新結果。如作者認為必要,可在結果之后設“結果分析”、“討論”、“分析與討論”等,但所有的分析與討論必須結合該文的結果進行。避免文字敘述與圖、表內容的重復。

(6)結論:要求給出的結論是該文所獲得的原創性成果。

(7)參考文獻:尚未公開發表的數據資料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只能以頁下注釋的形式列出出處。引用他人觀點、數據、圖表及引用他人實驗方法、公式時必須注明出處。引文標注及文后參考文獻表的著錄格式應符合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規定。

海洋學報雜志數據統計

歷年影響因子和發文量

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發文量 主要研究主題
中國科學院 610 沉積物;海底;海域;植物;浮游植物
中國海洋大學 523 沉積物;海域;長江口;近海;海冰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452 沉積物;遙感;南黃海;值模擬;數值模擬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406 沉積物;海域;海底;遙感;夏季
國家海洋局 295 海域;值模擬;數值模擬;夏季;近海
廈門大學 287 植物;臺灣海峽;浮游;海域;紅樹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60 海域;浮游;臺灣海峽;沉積物;生態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 193 長江口;泥沙;沉積物;懸沙;值模擬
青島海洋大學 190 海浪;對蝦;海面;波浪;中國對蝦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190 海冰;值模擬;數值模擬;臺風;夏季

海洋學報雜志文章選集

  • 回顧中國海洋科技70年 陳大可
  • 中國海洋科學技術發展70年 陳連增; 雷波
  • 中國物理海洋學研究70年:發展歷程、學術成就概覽 魏澤勛; 鄭全安; 楊永增; 劉克修; 徐騰飛; 王凡; 胡石建; 謝玲玲; 李元龍; 杜巖; 周磊; 林霄沛; 胡建宇; 朱建榮; 李均益; 張正光; 侯一筠; 劉澤; 田紀偉; 黃曉冬; 管玉平; 劉志宇; 楊慶軒; 趙瑋; 宋振亞; 劉海龍; 董昌明; 于衛東; 連濤; 陳朝暉; 史久新; 雷瑞波; 劉煜; 于福江; 尹寶樹; 陳戈; 王巖峰; 李整林; 熊學軍; 汪嘉寧; 李曉峰; 王永剛
  • 70年來中國化學海洋學研究的主要進展 宋金明; 王啟棟; 張潤; 陳建芳; 陳敏; 徐忠勝
  • 中國海洋生物研究70年 孫軍; 蔡立哲; 陳建芳; 單秀娟; 丁蘭平; 黃凌風; 金顯仕; 林茂; 劉洋; 邵宗澤; 徐奎棟; 王雨; 張曉華
  • 中國海洋衛星遙感技術進展 林明森; 何賢強; 賈永君; 白雁; 葉小敏; 龔芳
  • 中國海洋衛星遙感應用進展 蔣興偉; 何賢強; 林明森; 龔芳; 葉小敏; 潘德爐
  • 南海大洋鉆探及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前沿研究新突破 林間; 李家彪; 徐義剛; 孫珍; 夏少紅; 黃小龍; 解習農; 李春峰; 丁巍偉; 周志遠; 張帆; 羅怡鳴
  • 陸架海岸臺風沉積記錄及信息提取 高抒; 賈建軍; 楊陽; 周亮; 魏穩; 梅衍俊; 李亞南; 王黎; 趙培培; 劉楨嶠; 張麗芬
  • 臺灣近海熱液體系獨特的生物及地球化學特征 陳雪剛; 吳斌; 鄭豪; 樊煒; 葉瑛; 陳鎮東
  • 深海大型底棲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及中國現狀 李新正; 董棟; 寇琦; 楊梅; 龔琳; 隋吉星
  • 海洋觀測方法之研究 陳鷹
  • 《海洋學報》編輯委員會 
  • 封面“夢幻海參”故事 

海洋學報雜志社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區大慧寺路8號

郵編:100081

主編:陳大可

海洋學報
海洋學報雜志

價格:¥1156.00元/1年 月刊 郵發代號:82-284

主辦單位:中國海洋學會

免責聲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海淀區大慧寺路8號,郵編:100081。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