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范文

時間:2023-03-31 22:55: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媒體運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媒體運營

篇1

媒體互動全面趕超傳統方式

互聯網影響力明顯超過電視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由于倫敦與中國的時差關系,等到奧運賽事密集的倫敦下午時段,中國已是凌晨2點,大多數人已進入甜美的夢鄉。在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與國內在線調查平臺聚思調研、國內領先的微博分析平臺嘉道信息聯合的《2012年倫敦奧運數字營銷報告》中顯示,對于那些并不能扛到半夜收看奧運賽事的消費者而言,通過網絡關注奧運賽事成為很多人的選擇,62.2%的中國受眾關注奧運最主要的媒體是互聯網,已經超過電視。在倫敦奧運會期間,YouTube向亞洲和非洲用戶提供了倫敦奧運會的網絡直播服務,即長達2200個小時的賽事直播,其中包括所有32項賽事的金牌爭奪戰。在中國的CNTV(中國網絡電視臺)對此次奧運會的全程轉播中,網站日均頁面訪問量達5.8億頁次,日均獨立訪問用戶達3515.5萬人。同時,移動互聯網發展也非常迅猛,69.3%的被調查者用手機上網實時關注奧運動態,45.4%通過手機收看比賽或報道等,19.5%訂閱了體育運動相關的手機報服務。

多屏化的媒介行為保障實時互動

隨著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今信息擴展的速度大大提升,時效性產生了巨大的關注度和影響力,消費者與大事件和品牌之間信息交互的實時化和互動性不斷增強。個人PC、手機瀏覽網頁、手機APP、平板電腦等都成為通過互聯網時時關注奧運的終端,多屏化的媒介行為已經成為實現實時互動的保障。調查顯示,67.2%的人“只要微博、社交網站上有關于奧運的消息,都會關注一下”,63.9%表示“相比其他平臺,我會更加關注微博、人人網等社交網站上的奧運相關內容”。在今年的倫敦奧運會期間,Facebook用戶生成的奧運主題內容超過1.16億條,Twitter生成的奧運內容超過1.5億條。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期間,Twitter用戶發送的與奧運會有關的消息達到966萬條。倫敦奧運期間新浪微博用戶累計訪問達到3.1億次,共發出3.93億條奧運會相關微博。奧運期間人人網上傳的與奧運相關的日志有16多萬篇,狀態600多萬條,照片45萬張,分享達到900萬次,奧運會相關的公共主頁粉絲增長至100萬以上。

企業巧用新媒體打贏奧運營銷仗

數字營銷成奧運營銷的利器

從1屏到N屏進行整合,企業的奧運營銷已經離不開數字化媒體的驅動,數字營銷成為品牌營銷新的中心。例如,寶馬公司作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主贊助商,圍繞奧運營銷的主題“為悅,全力以赴”策劃了一系列活動。在中國,寶馬公司選擇與騰訊進行營銷合作,開展“億人助力,悅享奧運”與“億人唱響,助威奧運”線上主題活動,通過億萬網民‘悅’圖標點亮實現連環傳遞。借助騰訊QQ客戶端與騰訊微博的雙重關系鏈,讓更多的人分享奧林匹克的激情與理想,也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接受、分享“BMW之悅”。

社交媒體營銷成新寵

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活躍分子和內容的生成者,這使得企業開始重視與粉絲的互動。日用品巨頭寶潔公司奧運期間啟動了大型社交媒體奧運營銷項目,作為“謝謝你,媽媽”宣傳活動的一部分。該活動起初以電視廣告形式呈現,但很快就發展成為一股社交媒體風潮,其主題廣告片在YouTube和其他視頻網站上的播放次數達到2500萬次,專門介紹奧運母親事跡的廣告片播放量也達到700萬次,專門開發的Facebook應用可以讓人們上傳內容,對自己的母親表達感激之情。

用數字媒介實現與消費者的共振

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追求自我與品牌在精神和文化層面上的共振,奧運營銷也要考慮此點。調查發現,相較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面對今年的倫敦奧運會,中國消費者在心態上發生了很多變化。首先,人們更加關注體育精神而不僅僅是比賽本身;其次,對倫敦的風土人情、美食美景、旅游信息等方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再次,客場心態讓中國消費者更加放松,他們更加追求奧運相關的體驗和娛樂。這說明,無論是贊助商還是非贊助商,都應該去主動挖掘與奧運精神或者主題相關的元素,來激發消費者的參與,而不是簡單的奧運元素的強加和搭車。在倫敦奧運會中很多大品牌已經在采取這樣的行動,例如,耐克公司通過新浪微博跟進中國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實時進展,做出一連串快速的回應,與中國消費者互動,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好感。

創意與內容依然為王

奧運本身是一場競技活動,同時也是全民娛樂的活動。對于奧運營銷而言,品牌不能表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刻板形象。創意與內容在奧運營銷中依然處于比較核心的地位,例如,吉百利公司成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官方糖果及冰淇淋贊助商”之后,舉辦了一場名為《Spots V Stripes》的活動,在活動網站上發出參與在線游戲比賽的邀請,取得好成績的參與者還會被邀請到線下參加實體游戲。此外吉百利公司還在Facebook上創建了《網絡游行》,參與者用FB賬戶登錄,設定好頭像、國旗等便可參與游行,并分享當前的隊伍狀況給好友。通過具有創意性的活動設計,吉百利公司將奧運的競技、參與精神巧妙地融合到了社會化媒體中,擴大了品牌信息傳播的范圍。

篇2

青島鳳仙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成立,是注冊資本為100萬的網絡科技類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在職人員50人,主營業務如下:計算機網絡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憑許可經營);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計算機系統集成服務;數據處理及存儲服務;市場調查;設計、制作、、國內廣告業務;電子商務信息咨詢服務(不含國家規定須經審批的項目);百家、UC、百度、騰訊、土豆、優酷等新媒體平臺內容運營。

所從事的工作崗位:

新媒體運營

 

該崗位工作內容描述:

1.負責搜狐自媒體、今日頭條、UC大魚、百家、一點資訊等新媒體平臺原創視頻剪輯、編輯和推送;

2.了解分析客戶需求、情感及體驗感受,搜集用戶反饋,敏感抓捕實時熱點并運用;

3.根據目標客戶群體,構建目標人群畫像,精確推送目標客戶喜歡和感興趣的視頻。

從事該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或工作技能:

1.善于視頻搜索與編輯整理,具有良好的審美和創新能力;

2.熟悉互聯網運營環境,具有網絡視頻編輯相關經驗,視覺效果表達能力強;

3.熟練運用PR等視頻剪輯軟件,服從管理,抗壓能力強;

4.具有較好的熱點敏感度,并能加以運用。

在本崗位上欠缺的知識和能力:

1.對PR、AI等視頻加工處理軟件運用不熟練,只會用PS;

2.客戶分析方面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構建目標人群喜好分類匯總;

3.對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的規則不夠熟悉,會有規則漏洞存在

在本崗位上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

1.比較善于視頻搜集及整理,能找到許多稀缺資源;

2.有較好的審美和創新能力,能根據素材編輯剪輯出較為有趣且內涵的新視頻;

3.抗壓能力較強,能適應高強度工作,心態很好;

4.熱點敏感度較高,能較為熟練的運用數據分析軟件達到搜集熱點的目的

總結、提煉在實習過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1.對互聯網當今發展趨勢不夠熟悉,對于新媒體運營的模式了解不夠充分;

2.SWOT分析掌握不熟練,對用戶的分析能力不足;

3.當今社會用戶群體興趣愛好差異性很大,不知道如何精確的定位分類;

篇3

第一、內容要以體系化呈現

自新媒體產生以來,不管是微博,還是微信,都是火遍大江南北的新媒體。緊跟著新媒體出現的就是新詞,新詞中屬“碎片化”最熱。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有的更多的就是碎片化的時間。而新媒體就是抓住了現代人的生活常態,利用人們碎片化的時間,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當然人們的時間是碎片化了,同時人們的知識也逐漸的碎片化了。往往是東一點西一點的,就知識體系而言根本就不能讓廣大的讀者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

那么,對于正在做新媒體運營的小伙伴或者說有志想做新媒體內容運營的小伙伴們,在今后的運營工作中要做到的是,要準確的定位新媒體公眾號。對于公眾號的內容還是需要做一個系統的規劃。最好的狀態就是把公眾號的內容如書本一樣形成一個一個的章節體系,給讀者提供持續性且連貫的知識。最簡單的概念就像連載小說一樣。這樣每個公眾號都有自己一個獨特的特點,為讀者提供如書一樣成體系的知識。對于提高讀者的粘性具有深遠的價值。

第二、打造更專業化的內容團隊

現在很多企業雖然都是很重視新媒體的運營,但是在組建團隊的時候往往過于隨意話或者說過于邊緣化。菜頭先生曾經隨便看了幾家企業關于新媒體運營的招聘啟事。條件基本要求是中文、新聞、廣告、市場營銷等專業,雖然專業看起來很對口,但是在給出的經驗要求及薪資要求確實一個初級的水平。在傳統的新聞媒體概念中,我們都知道一個編輯團隊,不說很高大上,但起碼給外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專業,或者說只有專業人士的稿件才會進入這樣的媒體編輯部。

篇4

>> 探析自媒體人的商業化現象 媒體商業化的利弊 新纖維的商業化應用 大學生創業項目商業化運營的培育路徑 對視頻網站商業化運營的思考 豆瓣的商業化發展 VR的商業化發展前瞻 從傳統公益到新商業化公益的品牌發展研究 媒體商業化的原因及影響 純電動商業化的新嘗試 我國電動汽車充電站商業化運營與發展 現代西方媒體商業化取向 媒體商業化與公信力缺失 破解媒體商業化謎局 商業化的“紅與黑” 微信商業化新玩法 淺談商業化住宅設計的發展 體味現代“奧運”商業化的發展與代價 中國小額信貸的商業化發展 讀經教育商業化發展的SWOT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張新洲.大學生藍皮書:中國大學生生活形態研究報告(2013) [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 http:///tech/2015-06/02/c_127870535.htm.

[4] 上海交通大學遠東書院,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4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J].新媒體與社會,2014(2).

[5] 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社會調查中心.2015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報告[EB/OL].http:///dybg/ gqdy_gqcj/201601/t20160114_2827753.shtml.

[6] 姜文華,朱孔來,張艷芳,付賽.大學校園廣告對大學生文化素養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

[7] 陳素川.不同群體的消費心理、行為c群體對個體消費者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1997(5).

篇5

我所認為的專業主義,乃是專業人士對于所從事或關注的行業的專業解讀,而不是泛泛之眾對于自身不熟知的領域的指摘,我們可以保留指摘的行為,但是絕不能具有因這種指摘而對該行業的走向衍生導向性。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旁觀者清”的所謂古訓,有時候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旁觀者能夠達到“清”的概率,基本上可以被當局者忽略掉。拿商業模式來說,好的商業模式其實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動態的過程無論在傳統行業還是當下,都很難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但是我們觀察到現在市場上很多聲稱關注科技領域的人士,在某家公司還沒有產生商業模式的時候,就在那里臆想這家公司的盈利模式,并且將這種臆想出來的盈利模式進行了細分,非常煞有介事,而且,這種勢頭似乎成為了當下一種時髦。當這些臆想性的文字大行其道,在偶然遇到某個觸發點,還能攪動其市場的風浪,以至于人們對于某種商業模式的看法,總是在攪動的風浪中飄忽,認不清其中概況,于是眾說紛紜,亂中更亂。即使這種臆想的商業盈利模式幸運言中,但是這種概率到底多大,恐怕難以樂觀。

新媒介形勢下的造勢成本非常低,物理化的媒介被去除之后,對信息或者事件的獨家解讀的周期較長,這和數字化時代的極短的新媒介形式的傳播周期形成鮮明對比,從而讓獨家解讀的專業主義的成長空間變得非常狹小。

數字化時代的內容,可以非常便利的展示給受眾,中間的成本基本上只是編輯員幾分鐘的閱讀加上幾分鐘的后臺操作時間就可以展示給受眾了,這個流程對于傳統的媒介流程而言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這么短的流程周期,以至于多種新型的新媒介雖然散發了大量的內容,十幾分鐘之后,之前看的內容已經被人們忘記了。專業主義的東西具有的深刻性從來在新媒體內容中就沒有體現出來,所以,有時候,我們有這樣一些個疑問:專業主義是否應該在新媒體中體現出來?專業主義與新媒體是否匹配?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當前的部分新媒體,是不是只是在流程形式上做文章,而不主要在專業內容上做文章?

篇6

關鍵詞:新媒體 電臺 新聞廣播 創新

1.新媒體時代下地方電臺面臨的現狀分析

曾幾何時,廣播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媒介形式,始終處于優勢地位,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政治時期,廣播的地位與作用更是其他媒介無法比擬的。但是作為新聞廣播在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下,它固有的局限性也漸漸暴露出來。首先是傳統廣播僅僅利用了人的聽力功能,節目播出是依時間線性進行的,聽眾難以主動選擇,必須按預先制定的播出順序收聽,節目播出后很難保留,稍縱即逝。其次是廣告經營問題。廣告經營是大多數廣播電臺的唯一收入來源,而它卻難以實現跨地域、規?;洜I,況且廣告時間極其有限,需要打破單一的經營模式,引入新的資源和力量。

近幾年廣播在與其他媒體的競爭中,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其中幾大原因嚴重制約了其發展的腳步。首先是“人才”的問題。廣播的發展歸根結底要靠人,人才的使用和選擇要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目前廣播媒體普遍缺乏高端優秀人才。一是廣播媒體管理層缺乏精通宣傳業務管理與產業經營的管理人才。二是缺乏推動廣播科技發展的類似“學科帶頭人”這樣的高端技術人才。三是緊缺新聞采、編、 播、主持崗位上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新的媒體競爭格局中,人才障礙將成為廣播業做強做大的最大障礙。其次廣播節目市場化觀念不強,市場意識落后,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節目的非市場化。其實所謂市場化,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追求利潤就要縮減成本,而對電臺來說,人才是最大的成本。

2.地方電臺未來發展趨勢

現如今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傳統媒體面臨著嚴峻挑戰。各類傳統媒體的占有份額不斷萎縮,網絡媒介的勢力范圍卻以幾何速度不斷擴張。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最好的辦法就是求變。新媒體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傳統廣播傳媒與其等待引外資進入新媒體產業,發起挑戰,不如自己否定自己,將新媒體放在與傳統媒體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據新媒體的產業性質采取相應的運營模式,包括新內容形式、新的內容制作方式、新渠道、新的推廣方式、新的業務模式等等,將新舊媒體競爭從傳媒集團與業外資本的外部競爭,轉化為集團內部事業部之間的競爭,自發地進行平臺轉移,從而掌握主動權,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3.最為傳統媒體的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

在媒體技術不發達的階段,各種媒體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技術的限制,比如報紙雖然表意明確、思想深刻,但無法傳遞直觀生動的視覺信息,電視雖彌補了報紙這個缺點,但又稍縱即逝,無法保存。而現在媒體技術(尤其是數字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媒介的現有特征,為各種媒介實現融合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廣播電視媒體在互聯網上建立Web站點,將自身擁有的音頻視頻信息資源優勢與網絡傳播的優勢結合起來,以新技術新手段擴大傳播領域和范圍,是今天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一個亮點。

網上廣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稱其為“在線廣播”,系指數字化的音頻視頻信息通過國際互聯網傳播的形態。它是網絡傳播多媒體形態的重要體現,亦是廣播電視媒體網上發展的重要體現。網上廣播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而日趨成熟,市場開始形成,在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網絡用戶中的聽眾觀眾群已經出現。

4.全媒體背景下廣播節目的創新

在新的環境下,廣播要想更好地生存占有一席之地,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4.1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要

想要提高收聽率,廣播必須要以滿足聽眾需求,所有廣播節目體現出實用性。因為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信息傳播渠道上,受眾都會選擇更便捷地接收生活信息。所以廣播要在傳播渠道上變革,在內容方面下功夫。面對各種新媒體的挑戰,應該根據網絡時代傳播理念的變化自覺調整,尋找出適合自己特點的生存對策,本土化和服務化、娛樂化將成為廣播界爭取受眾的努力方向。對于普通受眾而言,本地信息是最重要的。貼近生活的本土實用信息,更能夠引起受眾關注。

4.2 走專業化之路

廣播業必須借助媒介新技術的推動力,走向以頻道專業化、經營地方化的發展道路。隨著市場的分化使廣播業必須走專業性的特色化道路,提到特色,最重要的是確定目標受眾群體,圍繞目標受眾群體的需要,設計和制作節目,做到準確定位,鎖定核心受眾群體。只有鎖定了受眾群體,才能擁有收聽率。有需求差異就有市場細分,市場細分度越高,對廣播媒體類型化程度要求也就越高。

4.3廣播節目創新

媒體要若想爭得受眾資源,就必須對受眾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制作不同的節目,并且做好節目、做精品節目,走內容取勝之路。因為個體的收聽需求不同,在收聽廣播時,聽眾總是尋找自己喜愛的節目,形式與內容適合的節目,才是贏得收聽率的的重要手段。優秀的廣播節目,就是“內容恰當”與“形式適合”的有機結合。

5.總結

隨著科學技術的向前發展,隨著新媒體的向前發展,我們要不斷地思考和探索廣播媒體在新的科學技術背景下的發展問題,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解決,現如今廣播的發展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沖擊,但同時也會存在希望和機會。廣播應該成為現代科技的受益者,對其而言,重要的是要在科技的發展中學會變化和調整。讓我們的廣播事業煥發出更頑強的生命力。

篇7

對于新媒體這個詞匯大家不再陌生,既然是新媒體肯定對應傳統的媒體而言。新媒體是如今炙手可熱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媒體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從高大上傳統的國字頭傳統媒體到省市級別的傳統媒體多數都發生了質的蛻變,以前傳統媒體很吃香也很風光媒體記者有著無冕之王的美譽??扇缃耠S著時代的車輪飛速轉動,各行各業都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尤其傳統的媒體以往的輝煌早已經蕩然無存,有的媒體關門歇業有的茍延殘喘也有的順勢而為華麗轉身。變革是一件好事情,只有變革社會才能持續發展,沒有變革就不會進步。物質相對進化論也是如此,誰和趨勢為敵誰就自掘墳墓。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時代大潮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他的快捷、迅速、方便、透明、公開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在人人都是麥克風個個都是通訊社的時代,新媒體發展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媒體除了單純的宣傳報道資訊外更多的承載信譽和品牌的塑造,如今幾乎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平臺,至于運營的如何只有自己最清楚。新媒體如何運營好?如何通過新媒體打造品牌?

我是誰、為了誰?

不要驚訝看到這個標題會有點不屑一顧,我是誰在當今各行各業以至于科學界都尚在研究的課題。不要認為這太荒謬太可笑,告訴你無論從宏觀還是從微觀上講多數人多數企業都沒有真正弄明白搞清楚。我是誰在新媒體方面可以理解是定位,在定位方面如果出了差錯結果就會南轅北轍。說的通俗一點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舉個例子,如今只要思維正常精神正常的人和企業不會說自己怎么怎么不好展現給他人的總是自己和自己企業輝煌完美的一面。一個五歲的孩子也知道好壞,也知道別人送他糖果自己會開心。新媒體也是如此我們在運營方面總是絞盡腦汁,例如在產品推廣方面展示自己的專業獨具匠心,在品牌傳播方面塑造的自己和藹可親的一面。這一些沒有什么不對,在常規的理論上無懈可擊。大家多數時候無論在做人還是做事方面思維總站在自己立場上,很少或者極少考慮我們自己新媒體定位是什么?即便你是自己公司的微信公共號,你的內容總是像蝸牛一樣轉不出自己的小圈子,你張口閉口就是你自己家的那點事。請問你的受眾群體做如何感想?你雖然是自媒體是企業內部傳播平臺,你的粉絲即便都是你自己的員工時間久了也會厭倦。好比你是一個國家特一級廚師你老是做一道菜,這道菜是你的絕活。時間久了你的老顧客也會吃膩,如同結婚的一對小夫妻,雖然是郎才女貌可歷經七八年光景就會有七年之癢的感覺這也許是視覺疲勞吧。做新媒體也是這個道理,不僅要知道自己是誰,更要明白自己為了誰,知道鋼鐵怎么煉成的充其量是高級工程師,知道鋼鐵是怎么煉不成的才是真正的大師。

分享才會快樂

好多人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好東西不喜歡分享,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例如你在一個單位、一個團體、一個組織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這樣的特點。即便你們不是同行也不是競爭對手,你是某企業大佬要到某企業參觀學習。你的目的顯而易見就是對標學習,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不學習就意味你和你的企業已經倒退。問題是你走馬觀花的學習能學到了什么?好比中國烹飪講究菜系,這些菜系各有特點各有自己獨有的秘訣。如今人們生活節奏變快了,人也浮躁了總想走捷徑總想一夜暴富。各種菜系的特點沒學到,學的卻是快餐短平快治標不治本。另外,就是老師不想真教,學生也抱著投機取巧偷窺武林秘籍的心態。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文化,這一些絕不是簡單就可以復制借鑒而成。你的學習企業也就是你的老師并不是無私奉獻,他們通過精美的包裝展示給你的是完美無缺和一塵不染的美玉。通過無數個不同的你口耳相傳塑造自己的形象,也就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話歸主題我們做新媒體不僅要順勢、借勢、造勢,更要懂得感恩、感謝、和感激,在別人都聰明絕頂的時候我們要做傻子。在別人投機取巧的時候我們要夯實基礎把產品做到精益求精,在別人藏著掖著獨享武林秘籍的時候我們要無私的分享。能力不及人可以學,品行不及人一切都是零,害人者早晚被人害,助人者遲早有人助,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站在你所服務粉絲的角度和視角來考慮問題,你就是智者,只有讀懂你的粉絲并和你的粉絲互動,才能共識、共鳴、共振、共享。個人微信:yidianchuanmei 信箱:289708910@qq.com

篇8

關鍵詞:北京奧運;新媒體;體育新聞傳播

中圖分類號:G81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2009)05-0024-03

Abstract:Mass media is not only a new way of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 new kind of working and living. ItSuits the diversification needs of all kinds of people. New media provides us with many aspects of imformationServices inspite ofSimply news. We canSay that the pattern of which traditional media takes control has already been broken. New media is now gradually influencing ourSociety.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Social life ,Sports has of course inevitly been infuenced by new media. Being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discussing the goods and bads of the influences toSports news in the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can we come up with consrtuctiveSuggestions of the future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inSpoots news.

Key words: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new media;the dissemination ofSports news

每一種媒體在它誕生和普及的初期都曾對社會產生過廣泛的影響,21世紀,一個擁有無限生機的媒體已經興起,人們稱它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介――新媒體――它不僅是人類一種新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更是人類一種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適應了受眾的多元化需求,從向受眾單純傳播新聞信息轉向為受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新媒體以其交互性、跨時空性、主動性、個性化、移動化等五個特征不僅改變了以往的新聞和信息傳播格局,而且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討論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經濟活動的廣闊空間。

可以這么說,在新媒體的廣泛使用中,傳統媒體一統江山的格局已被打破,新媒體的社會影響愈來愈顯著。作為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奧運會,當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媒體的影響。而與往屆奧運會最大的不同在于,本屆北京奧運會借助新媒體的力量使得以往傳統媒體播報下的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煥發了青春。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新媒體全面轉播奧運會的歷史元年,這是新媒體首次作為奧運會獨立傳播機構與傳統媒體一起被列入奧運會的傳播體系――北京奧運會首次允許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登上奧運轉播舞臺,實現報道渠道多元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北京奧運會既是體育盛事,也是媒體盛宴,更是新媒體對體育新聞傳播產生巨大影響的體現?;ヂ摼W、車載移動電視、戶外大屏幕、手機等新媒體得到無限想象空間與發展機遇。彌補甚至搶占傳統媒體無法觸及的時間與空間,分享奧運經濟大蛋糕,刺激體育新聞傳播,新媒體當仁不讓。

1 新媒體的概念與內涵

1.1 新媒體的定義、內容

何為新媒體?新媒體是我們平時見到的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外的“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北京奧運新媒體內容包括以下幾種:①互聯網(包括各種不同的網站類型)②液晶電視屏 LCD (包括戶內、戶外、小型、大型屏幕、辦公樓居民樓的樓宇電視屏,賣場內的電視屏 )③車載電視(包括公交、地鐵、出租車、火車等車載電視)④IPTV(完全的交互式數字電視服務)⑤手機電視。再加上數據、視頻、音頻、移動,這四個方面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新媒體在奧運會期間,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方式都能夠方便地獲取所需資訊,為成功舉辦奧運會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2 新媒體的內涵

1.2.1 以立體的形式存在

立體形式,是在奧運報道過程中,不同類別的新媒體,在報道時以全方位的形式傳播奧運新聞和民眾的反應,近到奧運賽場,遠到世界各地;高到飛機上的移動電視,低到地鐵里的移動電視。無論是大街上的戶外大屏幕電視,還是人們手中翻看的手機電視,種種新型媒體產品,以“海陸空”三維立體架構的形式報道奧運,受眾有條件以立體的形式接收信息。可以說,北京奧運!使中國的新聞傳播邁入了視頻傳受的立體化新時代。

1.2.2 內容的多視角

內容的多視角,在奧運電視報道過程中,精選的各類比賽經典場面,抓拍賽場內外的各類花絮,節目的短小和內容的趣味盎然,為公共交通中的移動電視內容的主要特點。手機電視的節目內容,因眾多手機用戶的興趣與差異性,又因收視時間不宜過長,新技術在手機電視的節目“傳”上下工夫,以點播的方式出現,手機電視的用戶根據各自不同的愛好,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北京奧運期間,不同新媒體形式從不同視角提供給廣大受眾不同的報道內容,奉獻上了內容活色生香的新聞與資訊大餐。

1.2.3 北京奧運會上實現“無縫傳播”

北京奧運會上實現的“無縫傳播”使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借助不同介質的媒體同時進行傳播。無縫傳播的語境只能是新媒體,傳統的任何一種媒體,都無法實現全面傳播。單一的新媒體,同樣不能實現“無縫傳播”。而是需要不同的新媒體同時服務于受眾,使得每一位受眾在不同的環境里,都可以有效地獲取外界信息。可見,借助新媒體的個性特色與電視報道實現互補和融合,打造多終端一體化的視聽、互動奧運的傳播平臺,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北京奧運報道最終實現了“無縫傳播”。

2 新媒體的特點

奧運媒體傳播究竟做得如何,不僅取決于媒體戰略、媒體分眾化、對象化的能力,對受眾需求的適應力和創造力也是一次全面檢驗。奧運媒體關健的特點:

2.1 消解了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使得個人也可以進行大眾傳播,突破了以往“守門人”的限制,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自由和便捷;受眾具有更強的主動性,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的“靶子”,參與性與互動性正是許多新型媒體的誘人之處;信息傳播更趨“小眾化”,針對受眾人群的獨特性有的放矢。

2.2 新媒體使體育新聞的采編、環節大大縮短,從而呈現出時效性強、信息海量等優勢特色。傳播介質的改變,如網絡、手機等,簡化了信息所需的時間,同時信息傳播也更快捷。相比較而言,平面媒體需要印刷、發行等環節,信息必然會有一定的時滯性。

2.3 新媒體在廣告宣傳形式上不斷創新,并且在某些領域要優于傳統媒體,提供給廣告商更多的選擇。與新媒體相伴隨的是新技術的應用,是體育新聞傳播介質和途徑的創新。由于新技術的出現,廣告的表現形式更多樣(Flash、DV等),更吸引人們的眼球,傳播方式上更無孔不入。

3 解讀北京奧運會期間新媒體對體育新聞傳播影響的優與缺

新媒體為北京奧運會帶來更廣泛的觀眾群。據CSM統計,全球通過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平臺觀看北京奧運會的觀眾預計接近3億人。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拉近了更多人群與奧運會的距離。但正如世間萬物都有其兩面性一樣,在新媒體的優勢大放光彩之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它的不足之處。這樣,才能使新媒體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使其對體育新聞傳播的效果錦上添花。

因此,筆者將在以下部分逐一解讀各種新媒體對體育新聞傳播的影響及改進建議。

3.1 互聯網與體育新聞傳播

互聯網直播奧運會,在奧運史上尚屬首次。央視網的網絡電視奧運臺提供了3800小時的賽事點播和中央電視臺20多個奧運電視欄目的點播。美國的NBC電視臺在網站上提供了2000多小時的直播節目和3000多小時的視頻點播節目。網絡直播開幕式吸引了眾多網民關注。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統計,2008年8月8日晚上8點至11點半時間之內,3200多萬用戶通過9家奧運指定網站、服務商的頻道和軟件觀看了奧運開幕式的視頻和信息,這9家網站在此期間覆蓋不重復的全站獨立用戶數為5081萬人?;ヂ摼W在公眾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一份調查,中國網民獲取奧運賽事的第一信息來源為互聯網,為78.9%首次超過電視10個百分點。報告還顯示,大約有13%的網民,完全依賴互聯網獲取奧運信息。

互聯網在奧運期間取得的喜人成績,雖然值得肯定,但也要看到不足。比如8月8日晚上8點,北京奧運會如期開幕,中國各大門戶網站開幕式直播頻道遭遇“大堵塞”。網絡“塞車”讓許多熱心奧運的網民叫苦不迭。網絡傳播的最大威脅來自于網友的高峰訪問,因為這很可能導致網站癱瘓。此外,網站上奧運的視頻畫質和接入速度也可能因為訪問量而大受影響。這就要求網絡在網絡覆蓋系統、視音頻技術、網絡安全監控等方面提供相應地支撐。

3.2 液晶LCD屏與體育新聞傳播

北京奧運會期間,筆者看到,LCD這一聲像并茂的報道方式來勢洶涌地在戶內、外“有聲有色”地興起。LCD將奧運會各個賽場采寫的體育新聞歸類匯總,不僅有聲音和賽事視頻,更有時時信息的滾動播出。借助LCD,受眾實現了隨時隨地取所需體育信息的訴求。

然而,音量的大小及人聲與車聲嘈雜的戶外環境等收視環境的干擾性成為LCD發展的最大限制因素。若要提升LCD的傳播效果,外界環境這一制約其發展的最大困擾必須得到解決。

3.3 車載(公交)數字移動電視與體育新聞傳播

據賽迪顧問、CTR市場研究、AC尼爾森媒介研究、美蘭德媒體傳播在京聯合的《2008年中國數字移動電視藍皮書》中披露,盡管車載數字移動電視在中國剛剛起步,但其發展迅速是人們所始料未及的,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車載移動電視重組體育新聞傳播方式,以其覆蓋面廣、強迫收視、效果顯著、反饋迅速以、移動性強及移動人群結構優勢等眾多特點奠定了自己“新媒體新貴”的地位。截至到2008年10月,中國已經有100多大中城市陸續開始了在公交車上播放移動電視。而在2007年2月以前,車載移動電視只覆蓋了中國不到40個大中城市。借勢奧運,2008年同比增長率超過80%。

車載數字移動電視的發展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其技術上的不穩定、盈利模式相對單一、受眾流動性強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車載移動電視產業的發展。

3.4 IPTV與體育新聞傳播

IPTV即交互網絡電視,根據需要有選擇地收視節目內容。數字交互電視是集合了電視傳輸體育節目的傳統優勢和網絡交互傳播優勢的新型電視媒體,它的發展給體育新聞的傳播方式帶來了革新。數字交互電視顛覆了電視觀眾‘受眾’定位與傳媒的‘傳者’定位,數字交互電視的互動傳播,使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規定的,而是不斷在互相共享的、移動的。

目前,IPTV為拓展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認知度,對觀眾提供的多是免費服務,未來的走向必然是采取收費收視。如何讓受眾在免費與收費之間的態度轉變順理成章,怎樣使受眾切身感覺到收費后的節目更“物有所值”,將是IPTV亟待著手解決的問題。

3.5 手機媒體與體育新聞傳播

目前,中國擁有5-6億手機用戶,超過排名第二大的美國和第三大的印度的總和。手機播報不僅在體育新聞報道深度和媒體風格品牌塑造方面有更大空間和承載能力,同時也擔當起了“第四媒體”的重任。奧運期間,前方記者發回的精彩文字和圖片,通過光纜光纖的傳遞,第一時間發送到彩信新聞定制用戶的手上,使用戶不僅能夠知曉詳細的關于體育新聞的報道,而且還能看到摘登的部分手機讀者用手機短信發回的個人評論,增強了報道的互動性和感染力。在對體育信息需要的訴求中,手機播報以其時效性、便捷性、反饋性贏得大批定制用戶,可謂體育新聞傳播的生力軍。

隨著手機上網用戶大幅增加,有學者提出說,手機已經可以獨立出來成為“第五媒體”,但其面臨的問題卻可能制約著其真正實現這一稱號。目前,雖然全國手機信號發射覆蓋率達到79%,然而山區、谷地等偏遠地帶的信號覆蓋卻受到地域限制,只有克服地域環境上的弱點,實施多點布射手段,手機媒體才可能在未來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第五媒體”。

4 北京奧運會后新媒體對體育新聞傳播的影響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給新媒體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首先,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傳統媒體的受眾群和廣告份額必將被分割;其次,消費者的偏好和使用習慣將有所改變。他們將有更多的選擇,在不同的媒介形態間的切換速度也越來越快,媒體市場的天平將日益向需求方傾斜。再次,隨著受眾群的不斷細分,信息及廣告投放的針對性將更強,傳統媒體經營中一味強調大發行量、高收視率和收聽率的盈利模式將面臨挑戰。

目前,新媒體仍無法撼動傳統媒體的主導地位,傳統媒體在社會輿論導向以及商業營銷推廣等方面仍發揮著主要作用。北京奧運會給新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但新媒體要成為能影響社會輿論的主流媒體必須獲得公信力,即在重大事件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此外,限制新媒體產業發展的另一因素是版權問題,由于監管難等問題,版權一直是新媒體的軟肋。也許在一段時期,正是缺乏版權保護使新媒體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影響迅速擴大,但要想在重要文化領域和商業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必須注意加強版權保護。如在北京奧運會中,作為高度商業化的全球性體育比賽,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其每一個運作環節幾乎都采取獨家授權方式,對版權控制極為嚴格。不解決好這個問題,新媒體就很難獲得大規模的全面發展。

因此,新媒體若想借著北京奧運會的東風走出一條自我發展的特色之路,其中以下策略值得參考:

4.1 多元的整合策略

面對多元化的需求,想爭取更大的市場,對于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來說可以進行多元化的整合,包括橫向整合、縱向整合,以及跨行業的整合。橫向整合一方面,可以通過整合內部加強共享和協同,以充分利用資源;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整合外部市場,進行產品的深度開發,以實現邊際效益最大化,如將電視劇、電影、動漫等人物形象開發成網絡游戲??v向整合是打通整個產業鏈,以增加市場影響力及競價能力,如電信運營企業向內容集成和硬件生產發展??缧袠I的整合是媒體與其他產業通過信息傳播這個聯結點進行整合。如媒體產業與信息產業,以及商業、金融等產業的聯合,以及媒體衍生產品的開發等。隨著廣播網、電信網與互聯網三網融合趨勢的不斷發展,在業務上的交錯以及在運營管理和利益分配機制上的協作,這種跨行業的整合可能會越來越多,新舊媒體的逐漸融合將促進廣義上的“新媒體”的誕生。

4.2 靈活的集中策略

對于許多新興的新媒體企業來說,可能采取一種更集中、更靈活的策略更為可行。分眾傳媒就是典型的成功實例,通過樓宇和賣場廣告,分眾傳媒迅速擴大自己的市場并快速成長起來。將“火力”集中在某個焦點上,是企業初期快速成長的捷徑。而媒體市場的細分趨勢,也給這種策略帶來了良機。媒體產業特別是新媒體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尤其體現在創新和突破方面,敏感地發現新需求,并迅速地通過滿足這種需求擴大市場份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當然,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也意味著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企業必須以積極靈活的策略,隨時準備趨利避害。

4.3 建立科學、系統的多媒體數據庫平臺

從業人員可以從這個數據庫中隨時提取為受眾(市場)定制的內容。媒體服務走向個人定制服務,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趨勢之一,建立好平臺就可以方便地提供這種服務,甚至可以跟蹤信息使用情況,以掌握市場需求,找準定位。

數字化、網絡化的新媒體發展,突破了傳播的物質壁壘,降低了傳播的邊際成本,必然導致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企業應該找準自己的特色,勇于突破和創新。新的媒體方式會與一代人共同成長,最終改變人們的使用習慣,融入社會結構,成為某種意義的“傳統媒體”,隨之更新的媒體形式會伴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誕生。歸根結底,媒體的競爭還是取決于媒體存在的核心價值,即滿足人們對監視環境、協調社會、傳承文化、滿足娛樂等方面的需求,新媒體要想在北京奧運會后繼續成為受人們關注的領域,必須掌握住這一核心價值。

毫無疑問,北京奧運會已經是新媒體產業發展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梢灶A見的是,伴隨著大量創新性軟件的不斷涌現和應用,利用新媒體接收體育新聞的傳播會變得更為容易,日后的體育賽事將會有更大一批的新媒體支持者。在摩根士丹利的《2008年中國傳媒報告》中稱,“我們相信在中國體育新聞傳播的春天即將來到,因為這個國家僅是球迷的數量就超過了美國的總人口。”相信在新媒體的廣泛運用和高速發展下,這個春天不需要太久就會到來。

參考文獻:

[1] 辛摘.何為新媒體[J]. 新聞與寫作,2006,(12).

[2] 熊澄宇.信息社會4.0[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18.

[3] [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 [M]. 海南出版社.1997:89.

[4] [美]羅伯特•拉羅斯、約瑟夫•斯特勞巴哈.今日媒介:信息時代的傳播媒介[M].熊澄宇等譯.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 張倫厚.解讀紙質媒體北京奧運報道生態環境及其報道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23(2):50-52.

篇9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多媒體 課程整合 大學英語教學

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以多媒體課件和學生自主學習中心為代表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近幾年興起了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方式,正廣泛應用于包括大學英語教學在內的各類學科的教學中。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徹底改變了英語課堂上“粉筆+黑板+收錄機”的傳統“填鴨式”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內容所需要的特定的語言情景。在這種形勢下,跟上時代的步伐,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現代化理念重新審視和改進大學英語教學將是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任務?!靶畔⒓夹g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思想要求在學科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的學習與應用,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一、教師與課程整合

多媒體課堂教學強調環境與認知主體的交互作用,提倡教與學的合作關系,賦予學生較大的自主性。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中,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于學生先前經驗和教學內容的情景,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使其主動建構知識,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通過人機交流和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交互協作,進行主題學習或專題討論、會話或自主學習等,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到“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師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全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教師需要轉變思想,更要以實際行動轉換自己的角色。即從過去唱“獨角戲”的課堂主宰者變成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學習者和教學軟件的開發者。教師應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所需的軟件與多媒體技術,追蹤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前沿研究和成果,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可根據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將所呈現的學習內容進行收集、加工、分析及處理,整理成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信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學生創設一種直觀形象、生動有趣、便于理解記憶的語言環境和語言交際情景的場面。

二、多媒體和英語教學整合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正確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避免忽視常規教學手段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多媒體課堂教學雖有不少的優點,但計算機并不是“獨立的導師”“計算機并不能自由發揮作用”,它只是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的一種媒介。在英語課堂上,任何先進的技術都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無法替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有的教學行為。為體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如果一味追求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課堂上的展示,會使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過大,導致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缺少語言訓練的時機。外語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語言交際活動,教師在此活動中是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在人才培養中占主導地位。因此,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要將傳統的和現代的有機結合,不可偏廢。

(二)注重多媒體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

采用多媒體手段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最重要一環就是課件的選擇與應用。課件的選擇和設計一般依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學生的需求和水平及教學條件而取舍,將教師最好的教學構想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出來。教師在使用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將課件與課堂緊密地結合起來,增加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與討論,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及時將課件內容加以補充更新甚至是刪減;還可以借助圖片或視頻適當穿插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熱門話題加以討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整合出融入自己教學風格和特點的課件,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教學過程中,用多媒體展示語篇或對話材料,教師應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出發,借助多媒體誘發學生的情感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及回答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互聯網來獲取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翻譯等各方面的教學資料,并利用多媒體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也可指導學生利用網絡等資源進行針對性的自學。在課堂上教師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將各種形象、生動、逼真的聲音、文字、圖像及視頻信息傳達給學生。這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有利于學生獲得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從而化抽象為具體、變被動為主動地激發他們在課堂上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這樣,教師才能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越性,有效地組織教學,實現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合理整合。

三、結語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正確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能較便利地展現感性材料,創設最佳教學環境,更好地培養學生探究、實踐、思考和綜合運用的能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能使課堂生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英語教學和學習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對素質教育的實施也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初中英語;多媒體;網絡輔助;情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4-0116-01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依照功能項目而編寫的對話和部分課文,內容切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突出了語言的交際性,為師生在課堂上創設語言情景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這是廣大英語教師創設情景最多的地方。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愛好、能力和程度來選取學習的路徑,確定學習的內容和數量,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難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可以模擬大量現實、生動的場景,把外部世界引入課堂,使學生在虛擬的學習場景中獲得與現實世界較為接近的學習體驗,從而突破教育時空的限制,加速學習與生活的融合。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的方法

1、實物觀察。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儀在大屏幕上呈現實物、樣品、標本、模型、圖片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再從學生的觀察提出問題,為解決直觀感知中帶來的疑問,學生必然會產生討論該問題的強烈動機。

2、事例再現。運用多媒體,再現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或者關心的事例,為學生創設扣人心弦的討論情境。

3、故事導入。借助多媒體,教師根據討論的需要,播放與學生聯系緊密故事片段,能引起學生的想象,從而使學生才思泉涌。

二、常規情景教學的模式

1、課文情景導入。課文情景導入是教師導入課文時所創設的一個情景,它對學生開始學習時,一下子集中注意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一般老師對于敘事的課文常用故事的方法;對于說明文之類的課文用提問的方法來創設情景。

2、內容情景擴展的創設。例如,在初中二年級第二單元的教學中,筆者適時地加進了如下的情景:乘地鐵、購物、喝咖啡、問路、買藥,求助警察。筆者要求學生模擬以上的情景,做 pair work和 croup work。最后把所有的情景串起來,讓四名學生各自表演一遍,第二天在全班匯演。各人組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積極性,還準備了服裝道具,課堂氣氛極為活躍,學生心理充滿愉快與成功,進一步增強了運用外語的信心。

3、課文結局延伸。人的思維存在著嚴格的連續性,對于特定的個別事件,不會因其突然的中斷,而停止對其思考,相反,年輕人的好奇心會促使他循著原先的情景思考下去,這是創設課文結局延伸情景的根據。如一些情節比較曲折或者結果耐人尋味的故事,筆者會千方百計地設法加入到教學中去,讓學生去猜想構思故事的結局。這樣做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學生的智力。例如在教完初中第三冊第九課“a christmas present”一課后,筆者即用英語講了一個有關禮物的故事的前半篇,當故事進行到精彩處,學生已經進入了所設的情景中,筆者突然停下,請同學根據情景,編出故事的結局,學生們在這個有趣的、新穎而熟悉的情景中,思緒不由自主地飛翔起來,不吐不快,課堂氣氛異?;钴S。

4、創設聽說情景。新編初中英語教材,依照功能項目而編寫的對話和部分課文,內容切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突出了語言的交際性,為師生在課堂上創設語言情景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這是廣大英語教師創設情景最多的地方。但是按照“感知—理解—應用”不需要創設大量的聽說情景,筆者的做法是:①從“對話”授課內容導入,機械性操練和簡單小結后,給出運用此功能的具體情景四五個,叫學生做 pair work和 group work。②先從自己創設的情景導入,然后學習對話,再操練和活用。

5、詞匯和句型情景教學。就詞匯教詞匯是很枯燥的,筆者在教詞匯和句型時注意創設一些簡單的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求新、求異、求奇的創新欲望,把機械性的操作融入有意義的情景之中,效果也頗佳。在初中第二冊第十一課中,要教會學生“compare…with…”這一短語,按照書上的結構,筆者要求學生比較上海和杭州;比較中國足球隊與韓國隊等。在這些簡單的情景中學生不但學會了“compare”的用法,而且在創設情景中,聯想到了許多有用的詞匯。當然,除了在課內盡多地創設情景,以達到詞匯記和用的統一外,筆者還讓學生把口頭上使用的語言寫下來,落實到筆頭上。

6、創設第二課堂的語言情景。創設情景進行教學是聽說領先,讀

寫跟上的教學原則的實現,創設情景教學的具體步驟可以歸結如下:理解—模仿—記憶—表演—讀—運用—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了科學的發展,課堂教學得到了合理的安排。除此之外,創設情景還有利于進行德育滲透,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只要教師在情景設計中多注意創設一些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情景,在“潤物細無聲”中,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同時,心靈也受到了凈化。

三、創設探究性教學情景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網上教學資源創設不同類型的學習情景:①社會、文化、自然情景;②問題情境;③虛擬實驗環境,供學生觀察、思考、操作。教師利用數字化的共享資源,創設這些探究學習情景,同時指導學生初步觀察情景,提出思考問題。利用e- mail、net meeting、icq或bbs作為意見表達工具進行思想交流。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二英語第二冊unit4 part a時,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網絡課件給學生展示不同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景來進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