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貿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4 12:34: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商業貿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商業貿易

中俄商業貿易發展現狀與對策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發展,中俄雙邊貿易的往來也在呈現出逐漸增長的趨勢,據《今日俄羅斯》報道,2018年俄中貿易增長31%,預計將達到1000億美元。中俄能源貿易的快速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使中俄貿易趨向多元化,然而商業貿易的發展與規模并不是很大,因此中俄應該在發展能源貿易的同時,合作提高商業貿易板塊,建立一體化的多邊貿易體制,并緊緊跟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腳步,快速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鑒于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研究中俄商業貿易的發展現狀以及對策分析因素來促進中俄商業貿易的快速發展,鞏固中俄雙邊關系,加強兩國合作聯系密度,改變商業貿易數量偏少的形勢。

關鍵詞:中俄;遠東地區;商業貿易;電商貿易;教育

一、近幾年中俄貿易發展情況

(一)中俄政治決策及背景。自1991年,中俄兩國簽署《會談綱要》,確認了中俄兩國外交關系,隨后2014年開啟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采取提高務實合作水平,擴大務實合作領域措施,這不僅提高了兩國的國際地位、政治合作,而且促使雙方國際貿易達到了新高度。(二)中俄貿易背景簡介。俄羅斯在礦產和能源資源方面擁有很大儲量,也是石油天然氣輸出大國,與此同時也是我國能源供給大國。2009年石油的探明儲量達到82億噸,位居世界第八位。天然氣已經探明蘊藏量達到48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首位。中國不僅是俄羅斯出口市場,同時也是第一大進口來源市場,例如:紡織品及其原料、機電產品、和賤金屬及其制品。(三)中俄商業貿易數據。除以上表格以外,還有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貴金屬及制品的出口額增長頗為明顯,增幅為232.8%。運輸設備的出口額明顯下降52.4%。俄羅斯自中國進口的家具、玩具、雜項制品增幅較多,增長55.9%。由此可見,隨著中俄倆國友好往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模式的完善,無論是對俄出口還是進口,大多數都乘著上漲的趨勢發展。為了能夠讓中俄貿易更加的全面化,發展速度增長比率更加快速化,需要我們對中俄商業貿易問題更加深一步的研究,并提出合理對策。

二、中俄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內部對俄貿易發展相對較低。1.對俄開展貿易的企業地域分布較窄。如今開展對俄貿易的地區大多數都在我國的北部,例如黑龍江省、山東省。2017年,黑龍江省進出口總額134.3億美元,其中,黑龍江對俄貿易實現進出口總額80.5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59.9%。并且對俄貿易排名全國第一。相對其他省市而言,黑龍江的整體經濟水平不高,產品過于單一,無法大幅度提升對俄貿易額。2.對俄貿易的企業規模較小。在中俄延邊城市,企業大多以小型私企為主,而小型私企中大多從事于服裝,紡織類,技術層次低的貿易。商品種類的過于單一,企業規模較小,種種原因導致中俄貿易的局限性,發展方向狹窄。3.交通運輸不便。由于俄羅斯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跨度較大,地跨歐亞兩大洲,北京到莫斯科的直線距離約7000公里。現今中俄貿易運輸大多海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再轉陸運至俄羅斯其他城市。交通運輸時間過長,中途轉運等問題導致許多易摔物品損失率升高。許多大型物品周轉不便。4.中俄貿易政策不完善。自2015年至2017年,中俄貿易的下跌到回升,這段過程中兩國之間的貿易體系存在很大的缺口,海關關稅問題,檢疫問題,雙方制度的不統一等多個方面導致倆國貿易的不協調性,進出口困難。關稅過高導致出口商品價格大幅提升。雙方檢疫不一致,會造成很多產品在運輸過程出現問題,雙方的制度不夠完善,限制范圍不同,導致倆國貿易產品單一,不夠多元化。(二)俄羅斯對中貿易發展水平不高。俄羅斯核心城市莫斯科距離中國過于遙遠,然而對中貿易區,遠東地區經濟水平整體發展緩慢,雙方國家邊緣城市整體經濟水平偏低,嚴重阻礙了倆國貿易的發展速度。往來貿易多指食品、水產品、塑料及其制品等。

查看全文

王亥與我國商業貿易研究論文

王亥是商王朝開國帝王成湯的七世祖,是先商十四個部落首領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商朝的始祖叫契。據范文瀾、郭沫若等人研究,商部落活動的中心在商丘。商部落開始是夏王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王亥是商契的第六世孫,甲骨卜辭中稱之為“高且(祖)亥”、“王亥”、“高且(祖)王亥”,《山海經·大荒東經》中也作“王亥”,《竹書紀年》作王子亥或“侯子亥”,《楚辭·天問》作“該”或“?!薄M鯂S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王考》一文中說:“卜辭作王亥,正與《山海經》同,又祭王亥,皆以亥曰,則亥乃其正宗,《世本》作核,《古今人表》作垓,皆其通假字?!妒酚洝纷髡?,則因與核或垓二字形近而訛?!痹谏檀跏沂老抵?,最重要的有契、王亥、上甲微、成湯四位,王亥是卜辭中所稱的三位高祖之一。在商朝的發展史上,契是商部落最早的首領,成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而王亥、上甲微父子則是先商時期商族強大過程中的關鍵人物。

《爾雅·釋古》說:“王,君也?!薄墩f文》說:“王,天下所歸往也。”這也就是說,商后代稱亥為王亥,卜辭中多次稱亥為高祖或高祖亥,說明了王亥為首領時所開創的事業及活動值得后人紀念,對商族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一點從甲骨文中多次出現“王亥崇我”的記載也可證明。當時,商朝人祭祀王亥所用的牲畜多達三十牛、四十牛,甚至五十牛、三百牛,有時還用祭天的禮節來祭祀王亥。

王亥為什么被殷商后人如此重視呢?這還要從王亥所生活的時代及所從事的事業談起。

王亥大約生活在夏朝的中期,與少康同時。當時,夏朝正處于奴隸制社會階段,奴隸制的生產關系已逐步確立,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的發展。這種情形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與工業之間的更大規模的分工成為可能。”所以,商部落的經濟在夏王朝時期應該是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說:傳說相土作乘馬,王亥作服牛,也就是馴養牛馬,作為運載的工具?!豆茏印ぽp重戊》記載說:“殷人之王,立帛(皂字之誤)牢,服牛馬,以為民利?!薄霸怼币责B馬,“牢”以養牛。這說明,到王亥時代,商人已經馴用馬牛。但王亥所處的時代還是奴隸制初期,農業生產水平雖有進步,但還比較低下,飼養家畜無疑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商部落畜牧業的興起,不僅提高了商族的生活水平,同時還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因此,胡厚宣等人在《殷商史》中認為:“王亥是中國畜牧業的創始人。”隨著農業與畜牧業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商業的產生。隨著商部落經濟實力的增強與剩余農產品及畜牧產品數量的增加,王亥便開始了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這就是開始從事商業貿易活動。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說:“它創造了一個不從事生產,只從事產品交換的階級——商人?!瘪R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也說:“商品交換過程最初不是在原始公社的內部出現的。而是在它的盡頭,在它的境界上,在它與其它公社接觸的少數地點。這里開始了物物交換,從此深入到公社的內部,對它起著破壞作用?!蓖鹾プ鳛樯滩柯涞氖最I,他率領部落成員同其他部落進行的貿易已不是簡單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換,而是有一定規模的部落與部落之間的貿易活動。

王亥率領商部落,趕著牛羊到外部落進行交易,外部落的人把他們稱為“商人”。王亥最后一次貿易是與黃河以北的有易氏。《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薄渡胶=洝ご蠡臇|經》注引《竹書紀年》記載:帝泄,“十二年,殷侯王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還說“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王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边@就是說王亥由于在貿易時在有易居住時間過長,引起對方不滿,被對方殺死。在當時商族日益強大的情況下,王亥的這些商業貿易行為也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王亥被殺除了商業貿易中雙方發生分歧之外,也不排除政治方面的因素。但王亥被殺并未影響商部落的強大,商人所從事的貿易活動也并未因此停止。王亥死后其子上甲微借助于河伯的武力,打敗有易氏,殺了有易氏國君綿臣,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商只所以能夠取代夏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商人所從事的商業貿易使其日益強大可以說是不爭的事實,商人的商業貿易活動為商滅夏打下了堅實的物資基礎。范文瀾在《中國通史》中就說:“湯滅夏以前,商已是一個興旺的小國?!对娊洝ど添灐ばB》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舱f明了當時的商國已是房屋成片、人口眾多的狀況。隨著商業的發展,交易的貨物必需增加其數量,夏后氏早已利用奴隸,商應有更多的奴隸從事生產。商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比夏朝進步。因此造成代替興起的形勢?!痹谥袊虡I史上,殷人“肇牽車牛遠服賈”和王亥從事商業貿易并因此被殺害的記載是中國古代文獻關于商業和貿易行為的最早記載,王亥又是當時商部落的首領,所以,王亥可謂是中國商業第一人,即中國商業的鼻祖。因此,王亥受到殷商后代的隆重祭祀就決非偶然。王國維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中說:“然則王亥祀典之隆,亦以其為制作之圣人,非徒以其為先祖?!痹凇兑笮娌忿o綜類》所收祭祀王亥的卜辭,就多達96條。殷人有時用祭天的禮節來祭祀王亥,可見王亥在商朝人心中具有極高的威信。正是王亥所開創的畜牧業和所開始的商業貿易活動給當時的商部落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商部落迅速壯大起來?!豆茏印ぽp重甲》記載,商湯時,夏王朝的統治者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夏桀僅女樂就有三萬人,而且“無不服文繡衣裳”。商湯則采用宰相伊尹的策略,命令自己部落的婦女趕織“文繡纂組”,換取夏朝大量的糧食,通過這些商業貿易活動,為滅夏準備物資基礎。由此也可見,商國的強大應是從王亥所進行的商業貿易這場經濟革命開始的。通過持續不斷的商業活動,使商族的糧食日益增加,國力日漸強盛,商國終于在湯時取代夏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商王朝。

查看全文

西安市商業貿易局督查工作制度

西安市商業貿易局督查工作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督查工作,實現督查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促進督查工作落實,特制定本制度。

一、督查工作的職責

督查工作是確保政令暢通,推進各項決策落實的重要手段,是事關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局領導、辦公庢主任及各處室負責人都有督促檢查、促進工作落實的職責和義務。辦公室人員必須樹立全員督查的新觀念,按照分工辦理的原則,切實強化和運用督查手段,更好地促進各項任務的完成。

二、督查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上級的重大決策、重大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我局重要決策、重要會議決定事項的督辦工作。

查看全文

商業貿易辦公室關于維護穩定情況的匯報

昌邑市商業貿易辦公室

關于維護穩定情況的匯報

商貿系統下轄供銷總社、醫藥公司、昌邑賓館及濰坊市屬煙草公司和石油公司。共有市屬企業42處(商貿辦直屬21處,供銷總社21處),已改制企業37處,無法改制的企業5處。商貿辦直管人員總數為2424人(不包括供銷總社、醫藥公司、昌邑賓館、石油公司和煙草公司)。到目前為止,共有在職職工1817人,其中,在崗505人,下崗1061人,內退40人,停薪留職176人,病休及其他35人。有離休人員33人,退休433人,退職31人,遺屬110人。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由于改革開放以來積存的熱難點問題,商貿系統存在著軍轉干部多、離退休人員多、困難企業多、失業職工多、安全隱患多的“五多”特點,在2004年以前,職工集體越級上訪事件屢見不鮮。針對這些問題,商貿辦在全系統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工作組進駐商貿系統以來,我們派出分管領導靠上,積極配合,全力搞好組織協調,面對連續幾次的職工上訪,在詳盡調查的基礎上,做耐心細致的說服疏導工作,在解決實際問題上狠下功夫,積極維護了企業和職工該得而未得的利益,幫助企業解決了很多棘手問題,今年以來,在全系統不安定因素較多的情況下,使企業平穩過渡,保持了相對穩定。我們主要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化解矛盾隱患

針對商貿系統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停產企業、離下崗職工、軍轉干部、職工四類保險、職工工資、醫藥費、土地審批、銀行掛帳等方面存在的職工極為關心的熱難點問題,我們在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工作組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同時,切實加強企業干部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把已排查清楚的問題及時向干部職工進行公布,讓干部安心、讓職工清楚;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堅持深入到職工中做耐心細致的解難釋惑工作,引導職工充分認識到只有穩定才能安居樂業,長期的混亂局面受損失的還是職工的切身利益,并針對個別有偏激情緒的采取干部責任到人,逐一做艱苦細致的說服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比如對匯豐五交化公司、天隆商廈公司的思想工作,商貿辦派出專人不厭其煩地與有關人員交流思想,以情感人,有效地消除隔閡,逐漸消除了職工的偏激情緒,變對抗為對話,融洽了干群關系,使問題的解決明朗化,促進了系統安定穩定局面的逐步形成。

查看全文

“互聯網+”對我國商業貿易和流通體系的影響

摘要:自從“互聯網+”在我國被提出以來,互聯網技術在各個行業都獲得了廣泛應用,而流通業是其中的典型行業。本文指出,互聯網對我國商業貿易和流通體系產生了顯著影響,體現在塑造資源匯聚度更高的新型流通生態和組織模式中,如大宗B2B貿易平臺和零售B2C平臺不斷沖擊著傳統實體渠道,O2O推進流通市場業態向“消費主權”時代邁進,使得關系型銷售網絡和共享經濟得到快速發展,C2B定制重塑了我國的流通體系。

關鍵詞:互聯網;商業貿易;流通體系;影響分析

從桌面電子商務到移動電子商務,從大宗貿易到零售體系,從O2O到上門服務,從垂直平臺到跨境電子商務,從社區眾包到社群微商,這些現象無不昭示著互聯網正在通過改變信息獲取、展示、連接的形式,推動著整個社會向新一代商業貿易和流通體系加速演化。

1塑造資源匯聚度更高的新型流通生態和組織模式

1.1資源、服務的網絡集散門戶和新型集聚形態形成

電子商務平臺將流通市場的各類資源、服務匯集到網上。平臺以第三方經營的模式,整合流通交易的供應方、需求方和其他第三方服務商。電商平臺可以聚集各種流通過程中的交易、金融、物流、信息服務,是傳統集貿市場、超市、百貨商店在互聯網上的存在形式。電商平臺可以成為各類市場主體的統一入口,具有流量匯聚、資源匯聚和服務匯聚的作用,比傳統集市型流通資源整合模式更加高效,是綜合門戶型實體流通模式在互聯網上的表現形式。電商平臺可以通過信息模塊延伸的方式,低成本地添加各種價格比對、零售消費信貸、店鋪轉換、支付及物流服務商挑選等配套服務,還能集成通用積分、各類折扣券、社交代付、打賞等創新型流通要素和功能,實現了各類流通資源在互聯網上的新型產業聚集形態。

查看全文

清朝移民對嫩江商品經濟的影響

嫩江流域地理范圍較為廣袤,涵蓋了三個省份,西起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興安盟,流經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黑河、嫩江、綏化、齊齊哈爾,吉林白城,最終注入吉林省松原市的三岔河,與松花江南源合為松花江。嫩江(NenRiver),古稱“難水”,明代稱“腦溫江”,清初名“諾尼江”,全長1370公里,為黑龍江第一大支流松花江的支流。嫩江共有20多條支流,是黑龍江水系最長的一條支流,據統計為29.7萬公里。嫩江流域大小河流縱橫,物產豐饒,林木茂盛,兩岸為著名的松嫩平原,是黑龍江省重要的糧食產區,也是東北著名的經濟文化帶。

歷史上的嫩江流域空曠荒涼,曾是赫哲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東北少數民族聚居地。土著少數民族人煙稀少,社會生活水平低下,一些少數民族部落不事耕種,不識五谷,捕魚為食。“暑用魚皮,寒用狗皮”,處于蠻荒未開發之狀態,直至清朝以來的源源不斷的外來移民到來,對嫩江地區的商業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一、嫩江流域的外來移民

(一)流人

清初之際,為了鎮壓南方各省的反清武裝起義,清政府把內地各種“罪犯”遣戍到黑龍江地區,即所謂的“流人”。這些大多因“科場之罪”、“文字之獄”或“反叛之嫌”而成為“流人”,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被流放到嫩江流域的卜魁(齊齊哈爾),此后又流放至布特哈、摩爾根等地。流放的人數越來越多,“嘉慶年間(1796~1820年),發配到黑龍江地區的流人,約有一萬多人,其中大多數為漢族人。他們除充當水手、站丁和壯士外,多數是‘賞給旗甲為奴’”①。這些被撥給駐防旗人為奴的流人,或充當水手、莊頭、莊丁、站丁等??滴醭跄炅鞣湃藬底疃?,關內各省在黑龍江者幾乎“無省無人”②。為了充實邊疆人口、安扎營地、戍守邊防,從而發展當地的社會經濟,清政府多次向嫩江地區的卜魁增加人口,以至于卜魁成了流人的主要集中地,被稱為清政府所設置的“沒有屋頂的大監獄”?!傲魅恕逼綍r在站地、官莊勞動,因他們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生產技能,到康、雍、乾時,已經在嫩江開墾了大量的土地,對當地的農、副業技術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隨著“流人”的不斷涌入,他們給嫩江流域的商品經濟發展帶來了深刻的改變。

(二)流民

查看全文

史料實證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教育教學在進行著改革創新,教師越發重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高中階段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滲透史料實證素養。引導學生結合豐富多樣的史料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對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造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將創客教學與高中歷史課堂教育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推動史料實證素養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的滲透。本文對史料實證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策略進行了初步分析探究。

關鍵詞:史料實證素養;高中歷史教學;滲透

一、史料實證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對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進行培養,能夠引導學生采取恰當的方式學習與了解歷史,讓學生感受到史料證據的重要性,后期在進行探究分析的過程中,就會主動尋找相應的史料證據。通過對史料進行收集整理,采取恰當的方式辨別真偽,從而獲得優質的史料,保障真實的歷史得以展現。將史料實證素養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有著積極的作用與價值。

(一)有利于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學科

部分學生在接觸和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無法辨別歷史事件產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背景等,所以存在歷史事件記憶混淆等問題。通過對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進行培養,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和掌握方面的問題,讓學生深入到具體的情境之中,對歷史事件的產生原因以及經過等方面進行了解和掌握。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理解到了歷史發生的整個過程,有利于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

查看全文

農牧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探討

作為我國社會發展與民族文明的起點,農業不能退出社會產業結構,農業的發展以及相關技術人才培養也應該引起重視。農業、牧業是世界文明起源的兩大來源,農、牧業不僅是世界文明歷史的古老文化,還是現代社會生存的必要需求。在跨越旅游經濟、產品營銷、技術研究等多領域之下,農、牧業的發展不再局限于一個國家,各國之間的農牧合作以及農牧研究產生了合作交流,加上現代農村地區旅游產業的開發,商務英語在農業和牧業發展中越發不可或缺。為應對農業和牧業的發展要求,急需樹立高度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態度,在農牧類職業技術學校中設立相應的商務英語課程,保障農牧產業的人才需求和經濟需求。筆者在主持2020年浙江省商業經濟學會立項課題項目(2020SJZD09)的過程中,就農牧類高職技術學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現狀及未來發展做了認真思考,并研讀了《現代農林英語》一書,認為農牧高職院校展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第一步是強化農業和牧業的專業素質知識,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商務英語教學?!冬F代農林英語》以學生的綜合英語應用能力為重點,結合專門用途英語的學習要求,對農林業新技術視角下的英語語料作了專業的研究。編者融合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為一體,從綜合性英語語言學習技能入手,對農業、林業、生態、園林、農業經濟等專業農業知識的英語應用作了詳細策略分析,專業性突出,實用性較強。

一、開設農牧高職商務英語課程的必要性

農牧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農牧技術人才培養為中心理念,立足傳統農業、牧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培養優質的農業、牧業技術人才。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圍繞農業和牧業,建立農業一體化培養體系,豐富學生農、牧產業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在農業、牧業中的技術貢獻意識?,F代農牧業為社會生產提供了諸多的原料,農業的發展成為農村旅游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業、牧業方面的研究活動也持續進行,農牧高職院校開設商務英語專業是很有必要的。

(一)農牧技術的研究意義

從技術研究上來說,農牧高職學校進行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規劃是基于農牧技術研究資料的語料要求。農業和牧業在社會產業結構中從屬于第一產業,是二、三產業得以生產的必要前提,作為人類基本的生存資源,農業、牧業所生產的物質資源的安全性是第一研究點,農業生產環境、經濟效益以及技術培育都是農牧技術研究的重點內容。在技術研究過程中,會涉及許多農業、牧業方面的英語文獻資料研究,如果沒有一定的英語翻譯能力,研究活動會面臨很多困難。農牧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是應對農業、牧業技術研究的語言多元化要求,培養出來的農牧技術性人才是具有基礎性研究能力的技術型人才,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是促進農牧技術研究科學化的輔助工具。

(二)農牧旅游英語的需要

查看全文

“一帶一路”視野下民族文化認同探討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是實現中國夢的重大舉措,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關鍵布局。在“一帶一路”的偉大實踐中,將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進一步融合和發揚光大,增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在各民族之間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和相互幫助的緊密關系,真正打造一個休戚相關、互利共贏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

2014年,主席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雄偉戰略,強調有關國家要一起努力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繁榮。目前,“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深入地進行實施和全面展開,主席明確提出,“一帶一路”建設非常有利于民族和邊疆地區,要進一步加快民族地區的開發和開放節奏,努力開拓服務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新局面。自古以來,絲綢之路貿易與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與交融密不可分,更促進了民族和邊疆地區的建設和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是對外開放的嶄新舉措,這個戰略布局的堅實基礎便是民族邊疆地區與其他地區之間歷史上形成的密切民族關系和民族感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少數民族地區與絲綢之路密切關聯,源遠流長,各民族成員都對絲綢之路懷有深厚的感情?!耙粠б宦贰眹覒鹇孕枰髅褡?、各地區的共同努力,團結一致,整體發力,而不能各自為戰、單打獨斗。這就必須加強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統一國家的認同,堅決維護祖國的最高利益和民族大團結,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同心同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中國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有必要向世界展現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特別是中國富有特色的各民族和諧與共、團結友愛的多元一體文化,盡力傳播和中華民族文化內涵密切關聯的絲綢之路精神,努力增進我們偉大祖國的親和力與感召力,進一步加強中華民族文化的真正認同,以中華優秀文化軟實力來促進和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成功實現。

一、“一帶一路”戰略與民族交往

作為一條貿易之路、文化之路和信仰之路,肇始于兩千余年前的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平臺和商貿溝通的橋梁。“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多種文化和眾多國家及民族,這個雄偉戰略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能否和諧共處、真誠交往,摒棄各種誤解、疑慮甚至對抗,讓“絲綢之路”的歷史煥發青春,“一帶一路”沿線的相關國家和民族一起構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自古以來,絲綢之路的貿易和商業往來就與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密不可分,與民族地區的發展和建設密切相關?!耙粠б宦贰笔枪拧敖z綢之路”的歷史傳承和拓展,“一帶一路”沿線涵蓋了多個民族自治區域和眾多民族省份?!耙粠б宦贰睉鹇园阎袊褡宓貐^從邊緣位置推向了歷史前臺和經濟建設的重點區域,成為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前沿陣地?!耙粠б宦贰睉鹇詫⒑蜌v史上的古絲綢之路那樣,對祖國多元一體民族關系的發展提供絕好的契機,各民族地區和其他地區一樣都會迎接挑戰,抓住機遇,也會走出固步自封、發展遲緩的過往狀態,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一步加深各民族之間的感情,真正形成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也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一是民族之間新的利益矛盾產生。我國少數民族群眾一大部分生活在西部地區,與漢族地區特別是東部地區有著明顯差距,“一帶一路”沿線的民族地區必須牢牢抓住機遇,迎頭趕上,從而消除不平衡和落后的差距,發展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的民族關系。二是民族意識增強有可能會帶來消極影響。“一帶一路”戰略將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本質必將促進民族意識順勢增強,民族認同感的增強有可能導致一定的排斥性伴隨產生,形成一定的民族隔閡。三是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可能多少會受到影響?!耙粠б宦贰毖鼐€民族地區的風俗和宗教文化有歷史的繼承性,成為當地民族文化和生活的重要因素。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各種建設項目將逐漸在民族地區鋪開,在給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多少會沖擊和影響當地的日常生活,一旦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宣傳和落實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現一些傷害民族感情的情況,倘若處理不妥當,勢必影響民族團結,阻礙“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所以,要順利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重視民族關系和民族交往。一則,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大格局中,各個民族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互相離不開,中華民族利益是最高利益,要堅決抵制和反對狹隘的本位主義。二則,每個民族都要互相尊重,“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尊重差異,求同存異,堅決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要堅持民族平等和團結,共同繁榮和進步。三則,各個民族也要從自身出發,努力發展和進步,整合各方利益,在中華民族和祖國大家庭的格局中,互通有無,互相幫助,互相扶持,互相促進,不歧視,不攀比,不泄勁,不拆臺,要在“一帶一路”偉大戰略的進程中一起努力奮斗,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建立和發展偉大地中華民族感情,增強國家認同和中華民族的認同,為祖國的富強貢獻力量。

二、“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

查看全文

會計理論影響研討論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會計理論;電子方式

一、電子商務概述

電子商務是各參與方之間以電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方式或直接物理接觸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業務交易。這里的各參與方主要指政府、銀行、企業和個人等,這里的電子方式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支付手段、電子訂貨系統、電子郵件、傳真、網絡等。一次完整的商業貿易過程是復雜的,包括了解商情、詢價、報價、發送訂單、應答訂單、發送貨物、取貨、支付匯兌等過程,這里涉及了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動。嚴格地說,只有上述所有貿易過程都實現了無紙貿易,使用各種電子工具來完成,才能稱之為一次完整的電子商務過程。

通俗地說,電子商務也就是電子交易,主要指利用網絡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網上進行交易活動,包括通過Internet買賣產品和提供服務。這里的產品可以是實體化的,如汽車、計算機等;也可以是數字化的,如新聞、軟件等;此外,還可以是提供各類服務,如安排旅游、遠程教育等。電子商務并不僅僅局限于在線買賣,它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方面影響著商務活動的方式。

電子商務的任何一筆交易,都包含著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其中物流主要是指商品和服務的配送和傳輸渠道,對于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說,物流可能仍然經由傳統的經銷渠道;然而對有些商品和服務來說,可以直接以網絡傳輸的方式進行配送,如各種電子出版物、信息咨詢服務、有價信息等等。資金流主要指資金的轉移過程,包括付款、轉賬、兌換等過程。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銷行銷、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等內容,也包括諸如詢價單、報價單、付款通知單、轉賬通知單等商業貿易單證,還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譽、中介信譽等。

電子商務通過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貿易伙伴間商業運作效率為目標,將一次交易全過程中的數據和資料用電子方式實現,在商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直接化。它具有交易虛擬化、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和交易透明化的特點。電子商務可以使貿易環節中各個商家和廠家更緊密地聯系,更快地滿足需求,在全球范圍內選擇貿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