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路基設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23:50: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庫路基設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縣人民政府關于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情況報告
中共天城縣委:
今年以來,我縣固定資產投資工作按照縣委十屆三次全會提出的“用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總體要求,圍繞縣十二屆人代會第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目標,認真開展固定資產投資工作。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有所下降,重大項目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現將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1—3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1億元,占計劃16.1億元的19.9%,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基本建設投資增長150.8%,更新改造投資下降94.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3倍,電力等基礎產業投資增勢強勁。投資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紅河煙廠更新改造投資大幅度下降。雷打灘電磷一體化開發、巡檢電廠擴建、腳落沼煤礦、縣城給水擴建、縣文體中心、慶來學校、慶來路、虹溪排洪隧洞工程、彌陽灌區大河邊支渠、巡檢至西三連鄉公路、北過境公路、彌師二級公路、鎖平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巡檢司電廠2×300MW機組擴建工程進展順利,廠區排洪溝及排洪溝道路工程已完工,集控樓人工挖孔樁、汽機間人工挖孔樁澆筑已全部完工,廠區場地平整工程已完成80%,開工以來累計完成投資41162萬元,占總投資的15.5%;雷打灘水電站正抓緊大壩及廠房混凝土澆筑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2661萬元,占總投資的54.1%;縣城給水擴建土建標已完成工程總量的90%;腳落沼煤礦完成投資741.17萬元,占總投資的17.2%;慶來學校正抓緊配套工程建設;西部連鄉公路路基成型100公里,完成投資1850萬元,占總投資的46.3%,彌師路、鎖平高速公路征地拆遷工作已完成,進入施工階段。虹溪排洪隧洞工程完成投資1034.7萬元,占總投資的38.5%;彌陽灌區大河邊支渠完成投資955萬元,占總投資的52%。農村公路建設再掀高潮,全縣開工建設農村公路60條103.52公里。
項目前期工作不斷推進。裝機7.5萬千瓦的糯租水電站項目可研已獲得省發改委核準,進入施工階段;“竹漿紙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環境影響評價大綱》已通過專家評審,《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已編制完成,目前正抓緊編制《項目建設水資源論證分析報告書》、《項目建設水土保持方案》及《項目核準報告書》,待材料齊全后,盡快上報國家發改委核準;巡檢司至小龍潭運煤專用公路正抓緊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多喝乳業乳品加工廠項目可研已上報登記備案,奶牛養殖場和乳制品加工廠用地協議已簽訂,進廠公路路基已完工;天城縣工業園區建設項目正抓緊編制上報規劃;新哨夸竹褐煤開發項目正抓緊編制規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可研已上報省發改委;白云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設獲得州水利局批復;新建龍母溝水庫可研、岔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設已通過州級評審,竹朋東溝擴建工程、利用日元貸款開展重點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可研已上報州發改委;裝機8萬千瓦的江邊大橋電站正抓緊踏勘。天城縣行政辦公樓可研委托云南省工程咨詢公司編制,已完成可研,待環評完成后,逐級上報審批。天城縣2004—2015年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和石漠化地區綜合治理規劃已上報省發改委。圍繞烤煙、優勢畜產品、優質稻米、亞麻等10項省級優勢農產品生產,抓好優勢農產品推進工程項目的篩選、上報工作,18個優勢農產品項目可研已上報州發改委、州農業局,13個優勢畜產品項目可研及資金申請報告已上報州發改委、州畜牧局。
二、投資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鄉鎮上半年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匯報
多年以來,鎮人民政府以關注民生問題為己任,以山、水、林、田、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為重點,以解決我鎮廣大群眾出行難、用水難等問題為出發點,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多方籌措資金,認真實施我鎮的水庫、道路及現代煙草農業等建設項目,極大地改善了項目村組的生產生活條件。現將各項目工程實施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程建設情況
(一)水利水庫建設情況
1、葫蘆河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該工程位于××鎮左所村委會,工程預計總投資290.32萬元,至目前完成投資170萬元,占總投資的58.5%。主要灌溉下游3000畝農田,保護0.6萬人,0.49萬畝耕地。壩頂長98m,最大壩高35.5m,總庫容135萬立方米,共開挖土石方2950萬m3,回填土方365萬m3,m7.5漿砌石123.5m3,鋼筋制安35.4噸,混凝土澆筑185m3,大壩充填灌漿1**6m,大壩基巖帷幕灌漿470m,混凝土拆除1**m3,大壩排水棱體砌筑4**5m3,大壩風化料填筑6280m3,下游壩坡土夾石剝離925m3,啟閉機房修筑15.5m2,溢洪道閘門槽安裝2道。
2、其他水利工程
上半年來,全鎮水利工程累計動工8件,完工4件,投入資金210.62萬元,其中各級各部門補助1965萬元,群眾投勞折資和集資213.13萬元。共投入勞動工日26060萬個,累計完成土石方量132113萬立方,砼24146萬立方,新建小水池(窖)351個,襯砌溝渠62件35.2公里,改善灌溉面積5782畝,完成人畜飲水工程2件,解決3062人961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村間道路硬化12條39.5公里,修復水毀工程1處。
川氣東送的環保舉措
本文作者:劉明輝王祺工作單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川氣東送穿跨越工程環保措施
(一)河網密布地段浙滬平原段河(塘)網交織,湖泊、魚塘眾多,河流縱橫交錯,是我國內陸水域水網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浙滬分部169.88km線路工程的主要特點是水系發達,水網地段施工達50%以上,經過大小河流190條,地下水位高,管溝成型困難,易積水。由項目部統一領導,浙滬分部統一協調,工程監理單位嚴格要求,施工單位克服水文條件的困難,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順利完成管道穿越段的施工任務。河流穿越工程施工時盡量避免了污水、垃圾、施工機械的廢油、施工挖出的淤泥、棄土等污染水體,要求及時清運和處置,在臨近地表水體的施工區,在施工區邊界設立截流溝,防止施工區地表徑流污染當地水體;施工單位充分利用河網交錯的水上運輸通道,減少工程建筑材料運輸對河網密布地段地表或水體的影響;定向鉆方式穿越河流、湖泊和水庫,管道埋深均處于河流河床設計沖刷線以下穩定層內,對航運及河床穩定影響較小。設置的泥漿池底部和四周也按環保要求鋪設一層PVC防滲材料,保持泥漿排放總量控制在泥漿池總容積的70%,防止暴雨時泥漿外溢流入水體,泥漿重復利用,工后剩余泥漿作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由具有泥漿處理處置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置(簽訂泥漿處理協議書,施工單位進行泥漿處理施工記錄)。河流穿越工程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地表水環境的影響隨著施工結束后的地貌恢復和覆土綠化(或恢復為農田),對環境的影響逐漸減少。(二)盾構、定向鉆穿越長江段2009年末,長江穿越工程(7次)全部完成貫通。隧道為圓形斷面,隧道凈空Φ2440,單位出渣量40m3/延m,總出渣量約12萬m3。長江穿越施工中落實了以下環保措施:(1)施工前在兩岸出、入土點設置泥漿池。泥漿池的表層土單獨堆放,用于恢復原有地貌;(2)施工過程從鉆孔返回的泥漿過濾出鉆屑和雜質后,重復利用;(3)施工期間嚴格操作規程,防止施工過程出現跑漿等事故;(4)施工結束后將廢棄泥漿清運,送至當地環保部門規定的地點進行填埋處置,同時利用泥漿池的表層土恢復泥漿池的地表原貌;(5)施工結束后,廢棄泥漿可以選擇在泥漿池內就地風干,覆土填埋處置。(三)頂管或小頂管盾構穿越鐵路鐵路穿越工程同樣由項目所在地的鐵路局或分局負責設計和施工,采用頂管或小盾構方式穿越鐵路路基,施工周期一般控制在10天,頂管作業控制在2天內完成,管道埋深大于4m,套管防護,頂管作業對鐵路路基影響較小,也未影響鐵路的正常運營。(四)穿越高速公路、國道穿越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或村道等采用大開挖、頂管等方式穿越。環境監理主要控制施工季節、施工時間、施工作業環保措施的落實及施工臨時占地的恢復等。道路穿越工程在路基下預埋水泥套管,保持路基及路面無損,不影響正常行車。
川氣東送穿跨越工程環境恢復情況
(一)河流穿越段環境恢復環境監理檢查了施工單位制定的專項施工作業方案,要求在河流的枯水期進行作業,開挖導流渠(有水時),采用管段上加混凝土壓塊穩管,管道埋深在河底穩定層中,隔離作業區地表水與外界聯系,防止污染水體;穿越段岸坡采用漿砌石護坡、護岸措施,必要時采用砼護坦防護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活動對河岸帶及河流水質的影響。環境監理過程中加強了現場監督,檢查工程渣土、泥漿、施工機械油污、車輛洗刷污水、生活污水、管道試壓水處理及排放去向,有效控制了施工過程中各類污染物對水體的污染?,旇Ш印⒋笙獪?、明月江、東荊河、二郎河、和尚涇等河流穿越段,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完成河岸水工防護和環境恢復,定向鉆出入土點也進行了地貌恢復和植被恢復采用大開挖方式在灘地河流和魚塘等彈性敷設管道,根據設計要求,完成了漿砌片石或條石河岸防護,有效避免了河岸處管道逐漸被沖刷而懸空及水土流失的現象發生,同時加強了施工過程的圍堰防護與工后的恢復。定向鉆方式穿越河流、湖泊和水庫出、入土點的施工場地在工后進行了清除施工垃圾及棄土,平整場地,表層覆土,能恢復為農田的地段均按要求恢復為農田。(二)鐵路穿越段環境恢復鐵路穿越工程施工臨時占用基本按環評及其批復的要求進行了地貌恢復及覆土綠化,例如:BHX62~63#樁頂管穿越達萬鐵路和省道201已完成包坎建設、場地平整和覆土綠化,京九鐵路頂管穿越段施工影響區已恢復為農田,小頂管盾構穿越合九鐵路路基、頂管穿越同九鐵路也都較好地實現了環境恢復。(三)公路穿越段環境恢復公路工程頂管或開挖段施工作業帶按原貌進行了地貌恢復,清運施工垃圾,平整場地,施工影響區的植被自然恢復率較高。例如:頂管穿越EYC365#-1樁204國道及瀘蓉高速公路、頂管穿越ELC141#樁段的滬蓉高速公路、頂管穿越WSS008#樁~WSS009#樁段的105國道、大開挖穿越滬渝高速橋、大開挖穿越申嘉湖高速公路橋、定向鉆穿越申嘉湖高速公路匝道及湖鹽公路、頂管穿越大龍路等穿越段工后進行了水工防護和環境恢復。
本文總結了川氣東送管道穿跨越工程施工過程中采用的各種具體的環保措施,可以為今后長輸管道工程建設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參考價值。本文還對川氣東送管道穿跨越工程的環境恢復情況進行了分析,可以發現川氣東送管道穿跨越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經過周密的施工安排,有效地保護了水土資源,受影響的環境均較好地實現了恢復,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報告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我縣始終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來抓,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新農村建設為統攬,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以改善民生為目標,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不斷強化農村發展能力建設,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6億元,同比增長18.8%;實現夏糧總產10.1萬噸,油脂產量位居全省之首;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987元,同比增長27.2%。
(一)突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抓緊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危橋改造工程,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2007年以來,累計投資5974萬元,完成土石方383萬立方米,整修渠道177公里,其中硬化渠道49公里,疏浚店埠河3.68公里,建設大中塘264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8.8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6萬畝,解決了4萬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和飲水困難問題;完成危橋改造工程15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9座,出色完成了國家級小(一)型水庫重點項目稻香水庫主體工程。
(二)構建網絡,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今年,我縣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建設任務260.3公里,目前已完成路基基層177.93公里、混凝土面層55.94公里。國債項目范欄路、石高路全長33公里,已經完成全部征地、拆遷工作,沿線橋涵配套設施全部建成,路基土方工程完成25%;省交通廳通鄉公路項目馬店路、王黃路、八青路共38公里的三、四級油路、水泥路改建任務,已經完成12公里路基補強工程;合寧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已完成店埠河大橋、南淝河大橋東段建設,路基土方工程完成80%以上。
(三)美化環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新村居建設日新月異。白龍清水、八斗小普、馬湖小陶等新村居建設基本完成,設施配套基本完善,特色產業優勢漸顯,土地復墾全面展開,拆遷農戶陸續入住。其中白龍清水村原村址占地335畝,規劃新建后僅占地60畝,新增耕地275畝。二是村莊環境整治初見成效。完成村莊環境整治村4個;完成農村改水3.9萬立方米、改廁1631個,植樹17萬株,建設垃圾填埋場1.2萬平方米;城中村、鎮中村、園中村改造快速推進,拆遷房屋60余萬平方米。三是生態家園建設蒸蒸日上。啟動100立方米沼氣工程建設2處,改造和新建沼氣池340口、鞏固已建沼氣池2600口、推廣太陽能熱水器780平方米、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豬-沼-菜、豬-沼-果、豬-沼-漁等生態生產模式1300余戶,戶均每年可節支增收2000多元。四是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有序推進。高質量完成了我縣生態農業發展和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8個,總投資近10億元,部分項目已通過專家評審并被批準立項。五是“縮村讓地”和“整村推進”等項目亮點紛呈。上半年,實施國家、省、市、縣土地整理項目55個,總規模7.1萬畝,新增耕地1.38萬畝。其中白龍鎮長王村“整村推進”項目,涉及15個自然村莊、1227戶拆遷,總規模1.3萬畝、預算投資1.3億元。目前,已完成土地丈量測繪、規劃設計、論證評審等工作,新村居建設已經展開。六是農業產業蓬勃發展。按照做大糧油業、做強畜牧業、做優蔬菜園藝業的思路,把著力調整種植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全縣涌現出一大批規模較大、特色各異、市場反應較好的專業村和主導產業品種。清水的花卉、小陶的果樹、建華的凈菜等都初具規模。其中元疃豐寶科技示范園已發展成為合肥市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平菇生產基地之一;撮鎮建華社區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引導群眾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發展合作生產,帶動周邊8000多農民共同致富。規模養殖進一步擴大,1-6月份,完成養殖業投資近2億元,新增養殖場(小區)200多個,規模養殖比重達65%以上。
(四)精益求精,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精心實施農村配網建設“四大工程”,即基本性支出工程、農網完善工程、雪災恢復重建工程、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程等,總投資2686萬元。已新建和改造10KV線路53.6公里、400V線路185.9公里、新增和更換配電變壓器55臺。其中,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重點落實一個電氣化鎮(元疃鎮)和15個電氣化村建設任務,總投資1020萬元。目前,前期勘察、測量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馬湖鄉小陶電氣化村一期建設已經竣工;省級10KV農網組合式配電臺區建設試點工作也在白龍鎮長王新村順利啟動。
山區公路與生態環境保護分析
1項目工程概況
根據《木壘縣城-照壁山鄉-三眼泉水庫-石人子景區公路改建工程外業勘測驗收鑒定書》,確認該公路等級為四級公路,設計車速為20km/h,路面寬度為6m,路基寬度為6.5m,各側土路肩為0.25m,挖方邊坡土方主1∶1,石方邊坡為1∶0.25,填方邊坡為1∶1.5,路拱橫坡為1.5%,小型排水溝造物設計洪水頻率為1/25。此外,橋涵荷載等級為公路Ⅱ級,橋涵寬度與路基寬度一致。其路面結構形式為“1cm下封層+15cm級配礫石基層+天然砂礫底基層+4cm瀝青混凝土面層”。
2山區公路設計與生態環境保護原則
由于山區公路工程項目路線長、面積廣,在施工和營運期間會對周邊的社會環境、空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水土流失、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等造成不良影響。為此,工程的前期目標之一是處理好公路工程與環境保護間的關系,通過對技術指標及路線方案上進行科學性的取舍,以盡可能地彌補公路工程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為最大程度地完善及提升公路整體環境質量,公路在設計階段時應考慮當地環境,以“綜合治理、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作為設計的主要原則,從而實現合理性、科學性的開發和利用環境[2]?!耙苑罏橹鳌弊鳛樽钣行У沫h境保護舉措,其重點體現于公路設計對于當地環境重點地區及各種環境保護項目,如森林、草原、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等的退讓。若出現局部環境受工程項目影響較大的情況,應對環保舉措及工程方案進行多個方案的對比工作,如此才可實現山區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使山區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達到協調統一的發展。
3公路建設
3.1路線設計
農村水電工程分析論文
摘要:該文回顧了我國農村水電發展歷程,總結了水電建設中環境保護的三個階段,并重點提出了在農村建設中加強環境保護的一些有益做法。
關鍵詞:農村水電工程環境保護小水電CDM機制
中小型水電站(農村水電工程),因為沒有大的移民和淹沒問題,涉及流域范圍小,能夠比較準確地弄清水庫及電站周圍的自然情況(森林植被、水土流失、野生動物、自然景觀等),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對環境的擾動較少,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就較小。然而,由于和大型工程類似,中小型水電工程同樣要修建道路、架設輸電線路及建筑小型水壩等,小水電的建造仍然會使自然環境遭到一些破壞。
本文從兩個方面進行探討:一是通過回顧農村水電建設中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引起本行業各方面的重視,認識到開展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迫切性,從嚴清理“四無”(無立項、無設計、無驗收、無管理)項目,不要把本身環保清潔的項目,建設成不環保的示例,要盡可能減少社會公眾漸增的疑慮;二是總結一些農村水電建設中的有益做法,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負面作用,建設環境友好的中小型水電站,取得社會的支持。
1對農村水電建設中環境保護的回顧
農村水電建設環境保護的工作與我國農村水電的發展歷程密切相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高速公路大火山段路線方案探討
【摘要】文章通過對地震烈度、斷裂帶、庫岸再造的仔細分析,通過地質選線、隧道展線克服高差等措施,最終確定了G4216線寧南至攀枝花段高速公路寧南縣城至大火山段路線方案。對山區復雜高速公路選線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速公路;地質選線;隧道展線;斷裂帶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網絡的不斷完善,高速公路的建設重心已從東部地區轉移到了西部山區;地形地勢條件復雜、地震烈度高,不良地質頻發是山區高速公路選線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1工程概況
G4216線寧南至攀枝花段高速公路項目(以下稱“本項目”)是《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中G4216成都至麗江高速公路的一段,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4~2030年)》“16、8、8”高速公路網中成都至沐川至攀枝花至云南高速公路、新市至習水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起于涼山州寧南縣城南側黑泥溝,順接G4216線金陽至寧南段高速公路,經寧南縣、會東、會理、鹽邊,止于仁和區,順接G4216線攀枝花至麗江段高速公路,路線全長166.167km。其中寧南縣城至大火山隧道段,路線全長43km,高程從海拔989m,上升至2049m,高差1060m,平均縱坡2.46%。其中黑水河橋跨越活動斷裂帶的橋位、橋型選擇,花山隧道展線克服高差,烏龜塘隧道進口優化等是重點、難點。本段沿線地質主要為灰色白云巖和砂泥質白云巖,區域內地形起伏大,地質構造復雜,新構造運動強烈,屬8度區,地震烈度較大,破壞性較強,區域穩定性較差。
2方案比選
透析道路排水設計的重要性
摘要:交通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我們越來越重視道路的排水,去進一步解決地表水與地下水對道路的破壞問題。
關鍵詞:道路排水;地下水;地表水
隨著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和交通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公路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提高,同時,對于道路排水設計越來越重視,對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公路排水工程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到逐步完善的過程。建國初期及其后20年,由于我國經濟比較落后,建成的公路技術等級低,使用品質差,且由于缺乏必要的排水設施,公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進入20世紀80年代,公路排水問題逐步被人們所認識。在該時期出版的路基路面設計手冊中,對公路排水設計進行了一些分析與計算,提出了路基路面排水設計的要求與規定;在施工手冊中,對路基路面的排水施工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闡明了各項排水設施施工時應注意的事項。這些手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作為指導公路排水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工具,在公路設計與施工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排水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養護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排水工程被提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高度。1998年我國制定并了《公路排水設計規范(JTJ018—97)》,它不僅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各種排水設施的設計要領,而且在路基路面排水的基礎上,增加了路面結構內部排水及公路構造物及下穿道路排水的內容,使公路排水工程更趨完善和合理。這里筆者就水對道路的作用及危害、道路排水的目的和要求、道路排水設計的前景進行詳述。
1水對道路的作用及危害
路基和路面結構外露在地表,直接感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水是道路上常見的自然物質,由于它的存在,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道路的濕度從而會影響到道路的使用質量與行車安全,主要體現在地面水對地表的侵蝕與地下水對地基的破壞。
(1)雨雪形成的大氣降水輕微會導致地面積水影響正常交通,嚴重會造成地面的重病害——可以直接沖毀路肩、邊坡和路基;滲入路基內部的水會使土基濕軟從而引起路基凍脹、翻漿或邊坡塌方、泥石流,甚至整個路基沿傾斜基底滑動;進入結構層內的水分可浸濕無機結合料處治的粒料層,導致基層強度下降,使瀝青面層出現剝落和松散;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接縫多,從接縫中滲入的水分聚集在路面結構中,在重載的反復作用下,產生很大的動水壓力,導致接縫附近的細顆粒集料軟化,形成唧泥,產生錯臺、斷裂等病害。
探究道路排水設計的重要性
摘要:交通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我們越來越重視道路的排水,去進一步解決地表水與地下水對道路的破壞問題。
關鍵詞:道路排水;地下水;地表水
隨著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和交通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公路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提高,同時,對于道路排水設計越來越重視,對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公路排水工程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到逐步完善的過程。建國初期及其后20年,由于我國經濟比較落后,建成的公路技術等級低,使用品質差,且由于缺乏必要的排水設施,公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進入20世紀80年代,公路排水問題逐步被人們所認識。在該時期出版的路基路面設計手冊中,對公路排水設計進行了一些分析與計算,提出了路基路面排水設計的要求與規定;在施工手冊中,對路基路面的排水施工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闡明了各項排水設施施工時應注意的事項。這些手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作為指導公路排水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工具,在公路設計與施工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排水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養護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排水工程被提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高度。1998年我國制定并了《公路排水設計規范(JTJ018—97)》,它不僅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各種排水設施的設計要領,而且在路基路面排水的基礎上,增加了路面結構內部排水及公路構造物及下穿道路排水的內容,使公路排水工程更趨完善和合理。這里筆者就水對道路的作用及危害、道路排水的目的和要求、道路排水設計的前景進行詳述。
1水對道路的作用及危害
路基和路面結構外露在地表,直接感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水是道路上常見的自然物質,由于它的存在,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道路的濕度從而會影響到道路的使用質量與行車安全,主要體現在地面水對地表的侵蝕與地下水對地基的破壞。
(1)雨雪形成的大氣降水輕微會導致地面積水影響正常交通,嚴重會造成地面的重病害——可以直接沖毀路肩、邊坡和路基;滲入路基內部的水會使土基濕軟從而引起路基凍脹、翻漿或邊坡塌方、泥石流,甚至整個路基沿傾斜基底滑動;進入結構層內的水分可浸濕無機結合料處治的粒料層,導致基層強度下降,使瀝青面層出現剝落和松散;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接縫多,從接縫中滲入的水分聚集在路面結構中,在重載的反復作用下,產生很大的動水壓力,導致接縫附近的細顆粒集料軟化,形成唧泥,產生錯臺、斷裂等病害。
道路排水設計的前景論文
摘要:交通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我們越來越重視道路的排水,去進一步解決地表水與地下水對道路的破壞問題。
關鍵詞:道路排水;地下水;地表水
隨著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和交通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公路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提高,同時,對于道路排水設計越來越重視,對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公路排水工程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到逐步完善的過程。建國初期及其后20年,由于我國經濟比較落后,建成的公路技術等級低,使用品質差,且由于缺乏必要的排水設施,公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進入20世紀80年代,公路排水問題逐步被人們所認識。在該時期出版的路基路面設計手冊中,對公路排水設計進行了一些分析與計算,提出了路基路面排水設計的要求與規定;在施工手冊中,對路基路面的排水施工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闡明了各項排水設施施工時應注意的事項。這些手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作為指導公路排水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工具,在公路設計與施工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排水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養護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排水工程被提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高度。1998年我國制定并了《公路排水設計規范(JTJ018—97)》,它不僅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各種排水設施的設計要領,而且在路基路面排水的基礎上,增加了路面結構內部排水及公路構造物及下穿道路排水的內容,使公路排水工程更趨完善和合理。這里筆者就水對道路的作用及危害、道路排水的目的和要求、道路排水設計的前景進行詳述。
一、水對道路的作用及危害
路基和路面結構外露在地表,直接感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水是道路上常見的自然物質,由于它的存在,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道路的濕度從而會影響到道路的使用質量與行車安全,主要體現在地面水對地表的侵蝕與地下水對地基的破壞。
(1)雨雪形成的大氣降水輕微會導致地面積水影響正常交通,嚴重會造成地面的重病害——可以直接沖毀路肩、邊坡和路基;滲入路基內部的水會使土基濕軟從而引起路基凍脹、翻漿或邊坡塌方、泥石流,甚至整個路基沿傾斜基底滑動;進入結構層內的水分可浸濕無機結合料處治的粒料層,導致基層強度下降,使瀝青面層出現剝落和松散;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接縫多,從接縫中滲入的水分聚集在路面結構中,在重載的反復作用下,產生很大的動水壓力,導致接縫附近的細顆粒集料軟化,形成唧泥,產生錯臺、斷裂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