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生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11:54: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學學生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學體育改革現狀淺析
1、中學體育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1、缺乏較高的體育課重視度以及延續性
中學具體培養的是有技術、有文化的人才??墒?,在當下的體育教學當中,極大多數的學校學生和教師,都會對技能課程和文化知識課程相對重視,而對體育課程不能夠有效的開發。缺失正確的考察和監管。并且,學生在學習體育課程的時候也存在著不關心、不在乎的態度,總覺得體育課程可有可無,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沒有學習的必要。此外,由于中學和基本小學課程有著一定的差異,會按照社會人才的主要需求,還會融合學生特點以及不同專業特點,在每一學期都會選擇不同的時間開設間斷性的教育,促使在體育學科的教學時間上缺乏延續性,并且還會造成體育課不可以按照預期的計劃開展,在體育教學方面總是會產生中斷的現象。促使體育教學的課時數不斷降低,在課時方面不夠充足。因為一些中學的思維在課程開設方面會將實踐作為主要目標,在一些體育理論課方面不能夠將相關教學內容,在教學計劃中合理安排。
1.2、在體育課中缺失一定的學習興趣
一些傳統型的體育教學模式還會存在于當下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體育課程階段,對學生應該培養的興趣愛好方面有所忽略。并且,在室外、室內的體育活動中,還是會對體育成績的好壞較為重視,會使用成績測驗的方式,將學生的最終成績給予肯定。造成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活動,變成了對學生全面發展有所遏制的教學方式,讓體育教學成為了應試教育。也就是對教學模式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沒有新鮮感,自然會對體育學習缺乏好奇心。
2、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策略
農村初中校舍改造調研報告
我們根據縣委、縣政府的部署,為農村初中教職員工和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優雅、舒適的辦公環境和教學環境。我們于2011年月日至月日,對全縣個鄉(鎮)場的個中學的校舍情況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F將調查的主要情況、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的措施,報告如下。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
(一)初中學?;厩闆r。
全縣現有初級中學3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小學403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教職工7917人,其中初中3108人;有在校學生217416人,其中初中65459人。寄宿學生79487人,初中住校生55227人,寄宿率達84.6%。初中學校占地面積779011㎡,生均12.1㎡,建筑面積327503㎡,生均5.09㎡。建筑面積中包括教學及輔助用房128697㎡,其中教室94315㎡,生均1.47㎡;行政辦公用房21146㎡,占總校舍的5.2%;學生生活及服務用房167128㎡,生均2.60㎡,其中學生宿舍112488㎡,生均2.1㎡,食堂36958㎡,生均0.57㎡,學生廁所7960㎡,生均0.12㎡。
(二)初中學?,F狀。
1.大班額現象突出。我縣初中學生校舍建筑面積嚴重不足,與《農村普通中小學建設標準》(建標109—2008)規定標準相差甚遠。大規模的移民搬遷、城鄉統籌發展、人口的自然流動以及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等社會發展因素,導致移民新遷區和人口密集區學校辦學容量和辦學規模嚴重不足,安全隱患極大,全縣初中大班額比例達69%。以新縣城為例,新城原規劃為7萬人口規模,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猛增到17萬人,而城區目前僅有4所初級中學,辦學容量嚴重不足。因此容納學生相當有限,其最大班額達98人,最小班額65人,另外還有3000余名學生靠租用民房辦學。此類情況在我縣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鄉鎮初級中學也比較嚴重。
試論以人為本學校管理
摘要: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以人為本是指導中學教學活動和管理活動的基本思想。在中學學校管理中滲透“以人為本”教學和管理理念,就是對學生主體地位進行突出,同時要最大限度滿足師生的客觀需求,在此基礎上促進學校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中學學校管理;主體地位
作為社會發展理論中的核心理念,“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已經逐漸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中學學校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必須要對“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進行確立,在實際管理活動中要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家長為本、以教師為本,本文在此基礎上就以人為本背景下中學學校管理展開論述。
一、以學生為本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學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以及管理活動都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開展。在傳統的中學學校管理中,管理者通常注重實現學校近期的目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實際上,中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尚未成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群體,具有非常大的潛能和可塑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使用強制性的方式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學習特點、情感態度、學習需求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包容學生、尊重學生,結合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以學生為本的背景下進行學校管理,必須要丟棄傳統的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管理思想。在實際教學和管理活動中,既要注重對學生智力的開發,還要加強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借助靈活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除此之外,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發掘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對于學生的主體精神給予充分的尊重,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自主學習。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深入了解,與學生建立信任和平等的良好關系,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對學生少批評、多鼓勵,少說教、多引導,注重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特長進行充分的培養。
二、以教師為本
中學體育課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研究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分析中學學生生理、心理特征,發現中學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此時期對中學學生進行健康第一理念的教育,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學校作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實踐基地,亟需落實課程標準的實施,加大體育教師培訓力度,重視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增加實施體育課與課外活動的時間,教學緊跟時展,合理運用科技手段,推動我國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健康第一體育意識課程改革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國民體質監測結果數據,發現我國青少年學生除身高、體重指標逐年增長外,其他體質指標逐年呈下降的趨勢。2016年我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針對我國整體教育而言,教育發展是國之大計,體育教育的發展是重中之重。學校體育依然是比較薄弱的地方,要增加實施體育課與課外活動的時間,加大體育教師培訓力度,建設學?;顒訄龅卦O施等。
一、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中學時代是青春期的過渡期,他們在學校經歷成長磨煉意志后,漸漸成為家庭中的主要決策者,也將承擔起維護家人健康的責任,而每個家庭的自我健康意識與行為都會相互影響,中學學生是加快實施健康第一教育的主力軍。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對中學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未來成長有直接性的導向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意識。(一)中學學生生理特征。青春期是中學學生的重要必經過程,中學學生處于長身體、長知識及生長發育的階段,也是各方面充分發展的時期,同時也反映了身體的營養及健康狀況等。在這個階段學生的生理機能開始明顯成長和趨于成熟,并且在這個階段他們對外界事物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因此,中學教學階段是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的最佳時期。(二)中學學生心理特征。中學生的心理發展受社會等環境的影響,并改變著他們的心理特征,如興奮性提高,自我意識開始發展等。在學習方面,其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有明顯的發展,能夠較專注地干一件事情,也能夠將一些社會準則納入自我評價中。因此,從中學階段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體育教學,加強健康第一的教育與引導,樹立健康第一的意識,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中學體育課程改革樹立健康第一的必要性
小學教育與中學教育銜接問題研究
摘要:“曾經的我一心向往著中學,現在卻很懷念小學,每天和同學開開心心地玩耍,現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預習不完的功課……”在初一孩子的日記中,不乏有懷念小學,哭訴中學的痕跡。在許多人的眼中,小升初并沒有什么,沒有問過孩子:是否能夠適應身邊的變化?殊不知,小學教育是中學教育的基礎,中學教育是小學教育的繼承與發展,小升初對于孩子的發展起著很大的關鍵作用,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展以及學校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常見問題
一、小學教育與中學教育在銜接上的常見問題
1.學習時間與休息時間差異過大
中學生呆在學校的時間比小學生長,這就意味著早上更早出門,晚上更晚回家,與爸媽呆的時間就短,有的孩子還不適應這種生活,剛入中學時難免會有想家的念頭。中學在讓孩子有歸屬感這方面卻非常薄弱,只一味強調學習,既沒有撫慰孩子的心靈,還給孩子施加了壓力。其次,小學生在午自習期間一般是休息時間,中學生在午自習期間多是被作業包圍著,且下午課間休息時間只有5分鐘,這就意味著中學生的活動時間較少。
2.學習負擔差異嚴重
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摘要:主要研究方向是綜合分析農村中學目前在語文課程教育教學上所存在的一系列的相關問題,進而提出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以期能夠以素質教育為主,從更高的程度上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相關水平。另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夠積極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想象力,對農村中學的語文教育教學有著極大的意義和影響。
關鍵詞: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資源開發;綜合探究
隨著我國不斷地對教育進行改革,新課標對語文教育中的課外學習資源方面以及課堂的教育教學方面有了一定的新要求,要求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從課堂方面的知識講解到社會上的人文風情與相關知識,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農村中學的相關資源。就相關資料文獻報道顯示,農村中學的語文教育教學通常把課堂的教材當成唯一的教育教學資源,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往往只是不斷地要求學生重復地進行同一項知識點的鞏固、學習,嚴重地阻礙了農村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一步導致農村中學學生對語文課失去了興趣。那么,如何使得農村中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極大的興趣呢?筆者認為,需要摒棄只講教材里面的相關內容這一習慣,應該充分地利用以及開發語文課的教學資源,結合農村中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以此來提高農村中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一、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相關原則與方法
1.語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相關原則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破課堂教育教學的局限性,提高農村中學生與課外資源知識的接觸面,提高學校學習氛圍,讓教育教學資源能夠與農村中學生更加貼切。在開發與利用語文教育教學資源的同時需要最大限度地滿足語文教師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語文教師的實際教育教學水平,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個性化原則。在這一原則里,主要考慮的是農村中學學生生活在農村的特殊存在性,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農村學生的自身特點來實施教學計劃。第二,經濟性原則。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需要遵循經濟性的基本原則,以免浪費過多的資源,浪費過多的時間與精力。第三,開放性原則。語文教育教學的開發與利用需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在考慮相關可利用資源的同時需要考慮到包容性,其中包括使用途徑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獨家原創:中學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西藏義務教育碩果累累,培養了大批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所需的各類合格人才,對推進西藏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文化繁榮和全面建設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諧西藏發揮了重大作用。“科教興國”在第十個“五年計劃”就納入了國家的發展戰略。國民素質,人才質量、國力強弱、前沿科技水平的高低主要靠基礎教育來提高,教育在今天的意義重大,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關鍵字:推進;發展;教育
西藏的教育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和平解放前,西藏的現代教育基本是空白,寺廟教育和針對貴族子弟的文官教育是人們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但是與全國相比,西藏的教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師資力量較欠缺、教育質量和教育理念不高等方面。
在向藏族孩子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鼓勵他們在德、智、體全面發展,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使青少年得到健康發展。大力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養成從小獨立思考、追求新知、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習慣。重視加強科技教育。廣泛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發揮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作用,廣泛利用校外的展覽館、科技館等豐富的資源,加強中學生科技活動場所建設,拓寬中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
學校積極探索以藏族青少年為教育對象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和教學過程規律,從藏族學生心理與社會背景出發,調整教學進度。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從學生認知心理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吧提高學習能力作為重點,注重發揮主體意識,引導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有顯著的飛躍,為今后奠定了基礎。
作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重視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音樂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在高雅藝術的熏陶下,藏族學生自然也就變得高雅起來。從小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提高其自身修養,就可在日后步入社會時得到益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課堂上學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老師講授,能否樂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識,并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自覺地用腦、用耳、動嘴、動手去完成老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關鍵在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作為非主課的音樂課,興趣更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浩瀚無邊的音樂海洋中,只有擁有一條興趣的小舟,才能其樂無窮地暢游和探索。使其在音樂課中愉快的學習,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學也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音樂修養、健全審美心理、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的。對于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現狀
一、我國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現狀
在已經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省(市、自治區)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名稱尚未達到統一,大部分省份都叫作“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叫法。比如吉林省是“普通高中學業考試”,江蘇省是“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本文統稱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目前各省(市、自治區)實施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大體上由統考科目與考查科目兩部分組成。其中統考科目一般為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9門科目。不同省份統考科目的內容還不太一樣,可以歸納為五種組合模式:省級全科統考模式、3+6考試模式、反向統考模式、2+1考試模式和5+2考試模式。只有進行省級全科統考的省份才進行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目前廣東、海南、江蘇、福建、寧夏、陜西、黑龍江和山西等省采用的都不是省級統考模式,其中黑龍江和山西兩省明確規定由學校自行組織數學科目的考試。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省份都進行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此外,在進行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ㄊ?、自治區)中,各省的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之間也存在一些差異。例如在成績評定方面,各?。ㄊ小⒆灾螀^)劃分成績等第的方法就不一致,總體來說有兩種劃分方法,一種是按比例劃分,另一種是按分數劃分。比如,安徽省是將測試成績按市或縣全體考生成績分布劃分為A、B、C、D四個等級,其中排名為前30%(含30%)的考生成績為A等,前30%~60%(含60%)的考生成績為B等,前60%~97%(含97%)的考生為C等,余下的成績為D等;而重慶市則是將卷面成績折合成A、B、C、D、E五個等級予以評定,其折算方法分別為:90~100分為A等、80~89分為B等、70~79分為C等、60~69分為D等、59分以下為E等。通過這兩個地方的成績評定方法還可以看出,除等第劃分方法不一致外,成績劃分的等第個數也不一致。另外,在考試時長和補考規定方面,各地區也存在差異??傊湍壳叭珖魇「咧袛祵W學業水平考試現狀來說,多樣性有余,而一致性不足。
二、我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由來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并非完完全全的新生事物,它與原先的高中畢業會考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是高中畢業會考在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校招生考試改革背景下的轉型。(一)高中畢業會考的產生與發展在高中畢業會考制度建立之前,由于普通高中考試評價制度的不完善,高考成績一直是評價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和學生學業成就的主要標準,這樣就帶來了一個長期困擾高中教育的難題——片面追求升學率。片面追求升學率危及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的提高。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原國家教委于1990年頒發《關于在普通高中實行畢業會考制度的意見》,正式建立高中畢業會考制度。高中畢業會考的實施對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如會考成績并沒有被當作地方招聘干部的依據,在以高考為導向的考試制度下,會考被認為增加了“學生負擔”,其與中考、高考考試時間接近給考試組織和考場設置帶來一定困難。針對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制度及會考組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育部于2000年頒布了《關于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制度改革的意見》,將會考改革的統籌決策權下放到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是否繼續組織普通高中畢業會考由各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決定。之后,湖北和西藏取消了會考,上海、廣東等地區將會考管理權下放到市、縣或學校,一些地區對會考模式做了相應調整,但仍有20個省、市和直轄市堅持全方位會考。(二)高中畢業會考的轉型2003年12月出臺的《關于開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通知》拉開了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序幕,普通高中的課程模式和教學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的課程模式和教學方式也亟需新的課程評價方式,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應運而生。2004年8月山東省首開先河,《關于印發<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實行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意見(試行)>的通知》,規定從2004級普通高中學生起實施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不再進行高中畢業會考。高中畢業會考進入轉型期。2008年1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普通高中新課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各地要加快建設在國家指導下由各省份組織實施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該文件的頒布加速了高中畢業會考向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轉型,各地紛紛出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政策,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取代高中畢業會考。目前只有西藏自治區和湖北省尚未進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三、淺析我國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實施現狀
對比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統考科目的組合模式和改革后的高中畢業會考考試模式,能明顯地看出一些省份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照搬了改革后的高中畢業會考考試模式。在高中畢業會考的改革過程中,一些省份為了所謂的減輕學生負擔,減少了省級統考科目;一些省份在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時,也只對部分科目進行省級統考,不進行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這顯然是照搬了改革后的高中畢業會考模式。高中畢業會考在改革之后,考試科目的減少讓其失去了對各類學校教育質量的監控、評估和導向功能。建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目的正是為了對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進行管理和監控,照搬改革后的高中畢業會考考試模式,只對部分科目進行省級統考顯然不符合建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初衷。作為高中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是高中教育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缺失,對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的管理和監控尤其不利。目前并非所有的省份都進行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也暗示著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作用在各地區的高中教育中所獲得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一。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對普通高中數學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有著重要意義,這是由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決定的,是其他考試無法替代的。首先,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作為國家承認的省級考試,其權威性毋庸置疑。它重在考查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新課程有著共同的價值取向,具有鑒定功能。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有利于公平地評判新課程改革以來省內各高中數學課程的實施水平。其次,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按科目進行,引導學生在模塊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回顧和總結,具有導向功能。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有利于學生系統、全面地整合所學模塊,提高綜合能力,建立相關模塊之間的有機聯系,構建數學知識網絡。最后,作為省級考試,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根據統一的標準檢測學生的學業狀況,為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提供依據,具有監管功能。在高中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模塊學習及相應的學分認定由學校進行,各學校之間在具體操作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或者偏差。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可有效地對省內各高中的數學學分認定標準進行比較,對較大偏差作出適當修正,有利于各普通高中之間進行數學學分的認定。因此,將數學科目作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省級統考科目,進行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是非常必要的,亟需引起各省相關部門的重視。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在實施過程中,命題和成績評定是否科學,是否遵循了現代教育測量學原理,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它關系到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效度和信度。就目前各省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評定的方式來說,無論是按比例劃分成績等第還是按分數劃分成績等第,都是以百分位分數作為分類的依據。以百分位分數為依據,實際上是常模參照考試的做法,其本質上是將學生的表現與其他學生比較,與基于標準的教育體系的宗旨不相符。新課程改革本質上是基于標準的教育改革,高中數學學業水平考試作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考試評價體系的一部分,是基于標準的教育考試,采用常模參照考試的方式劃分成績等第顯然是不科學的。現代教育測量學要求,根據學業水平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決策,需要采用“標準設置”的過程。
學生化學學習管理論文
摘要:給出化學學習策略的定義內涵、現實意義,并進一步探討了教師培養中學生化學學習策略的方法
關鍵詞:化學學習策略應用新教材敢于創新
一.化學學習策略的概念、分類及現實意義
1.化學學習策略的概念
化學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化學學習中,為使信息有效地保持在認知結構中,對信息進行加工和組織的程序和形式、思想和規則等。化學學習策略同時具有調節認知的作用——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熟練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即根據學習情境的特點(如學習者的能力水平、學習材料的類型和難易、學習時間等)和變化選用最為適當的學習途徑。由若干種化學學習基本方法結合而成化學學習的綜合方法。在化學學習綜合方法的結構因素中,學習策略處于關鍵的地位,它是能夠分析具體材料的背景或情境,從而得出應該用何種方法或學科思想的策略。它體現化學學習的指導思想,決定各種學習方法的主要差別,是化學學習綜合方法的精髓所在。
2.化學學習策略的分類
高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對策10篇
第一篇:高中數學學困生成因研究
1研究方法
1.1問卷調查法
在本研究中,采用調查問卷形式調查分析獨山縣高中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類型,基于調查結果,選取對應的轉化策略進行轉化。
1.1.1調查對象
本研究調查根據獨山縣高級中學在2014至2015學年多次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試中的數學平均成績較差,且在同年級或同班中排名靠后且長期無明顯進步,對于數學學習產生一定的厭倦和畏懼的學生作為“數困生”樣本,選取學生為調查對象,另選擇20名“數優生”作為對照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