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財融合高校財務治理創新路徑
時間:2022-04-20 08:35:08
導語:業財融合高校財務治理創新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立德樹人深化推進高校改革的大背景下,文章打破思維定式,借助管理會計領域“業財融合”這一核心思維,剖析新時代高校財務治理創新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在明確價值創造將成為高校財務治理最高目標的基礎上,構建出以信息集成為支撐的高校財務治理創新框架,并結合實際從加強頂層設計、挖掘財務智庫功能等六個方面提出高校財務創新治理路徑。
【關鍵詞】業財融合;高校管理;績效管理;優化機制
一、業財融合提升高校財務治理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業財融合提升高校財務治理能力是落實
國家現代化財政改革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來,國家現代財政制度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特別是“十三五”期間,財政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成效彰顯,以會計行業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取得實質性進展,四項部門規章印發實施,政府會計、預算管理等十六項規范性文件相繼出臺。政府會計改革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不斷完善,管理會計助力數字化轉型不斷推動業財融合,為教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出更新、更高要求。在內部控制體系尚待完全建立時,管理會計思維已逐步形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之時,又對預算績效改革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內部控制建設、管理會計推進、政府會計應用、預算績效一體化,四位一體統一于現代教育財務管理體系。目前針對高校內部控制、管理會計建設和會計核算模式、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理論與實務研究都在廣泛開展,但針對四者的研究往往又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整合體系與思路框架。一方面,耗費大量人、物、財力造成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另一方面,各自缺乏協同的深入研究、流程設計與系統改造,又導致成果綜合運用與高校信息系統有效銜接的困難性和障礙性,加大高校改革成本?;诖耍P者認為,打破現有思維定式,借助管理會計領域“業財融合”,這一核心思維方式開展研究是建立高校創新財務管理體系,提高高校治理能力的題中之義。
(二)財政緊平衡與高校發展雙向循環倒逼高校提質增效
根據部門預算公開數據,2021年預算總額超過百億元的高校共17所,其中清華大學317.28億元排名第一;浙江大學、北京大學228.16億元、221.34億元,位列第二、第三位。17所高校2021年財政撥款收入總額488.84億元,占本年預算收入28.83%,其中北大44.62億元,居首位;財政撥款收入占本年收入比例,武漢大學45.17%,居首位。高校財政撥款數量與地方財政實力相關,地方財政依賴度高的高校財政撥款需求更大。以國內頂尖C9高校為例,對比2016“十三五”開局之年,2021年C9高校預算收入總額增加362.46億元,增長32.84%。清華大學收入總數增加98.46億元,居首位;西安交通大學收入總數增長71.42%,增長率居首位。2021年C9高校本年財政撥款收入總額290.72億元,較2016年決算增加1.70億元,增長0.59%。中科大本年財政撥款收入增加8.94億元,增長35.93%,增加額和增長率均居首位;哈工大本年財政撥款收入增加0.69億元,增長2.88%,增加額和增長率居第三位。C9高校近5年財政撥款收入基本持平的主要原因是清華、上交大、南京大學、北大、復旦財政撥款收入分別減少5.91億元、3.87億元、2.80億元、2.66億元、1.13億元。數據表明,落實國家過緊日子要求及財政緊平衡影響,C9高校教育財政撥款增速放緩明顯,撥款金額逐年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各高校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努力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資金、資產規模持續擴張。財政緊平衡與高校跨越式發展資金需要的匹配差異日趨擴大,倒逼高校通過內涵式發展方式提質增效。
二、業財融合高校財務治理創新體系
(一)高校財務治理創新體系目標
“業財融合”是指部門、單位通過深度聯動財務管理與業務活動,聚焦關鍵業務運營環節,有效整合業務與財務數據,協同支持單位戰略及經營決策,強化風險管控,助力部門、單位實現可持續發展。財政部2016年6月發布《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要求管理會計活動必須與單位各項業務活動相融合,將價值管理與價值創造相融合,提升單位管理效益。因此,筆者認為基于業財融合視角下的高校財務治理創新目標應涵蓋諸如會計核算、財務監督類的日常財務管理基礎目標;加強動態管理確保資金使用效益的績效管理目標;不斷優化業務流程、強化關鍵控制環節以防范潛在風險的內部控制建設目標;深化數據挖掘為學校發展決策提供高質量決策依據的決策支撐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將四類目標進行整合,樹立價值創造這一高校財務創新治理最高目標,以更好地推動高校內涵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高校財務治理創新框架與保障基礎
業財融合視角下的高校財務治理創框架堅持目標導向,依據創新財務治理目標,分層落實、逐個對應,在信息化建設、技術人員及經費投入充分保障基礎上,通過信息集成、數據共享、系統銜接等方式整合學生管理、科研、人力資源、后勤服務等業務系統和一站式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運用業財融合思維,深入整合預算會計、政府會計和管理會計體系,完善包含部門預決算、政府財報、高校提質增效內部管理報告在內的財務報告體系,通過預算績效一體化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建設,提升一站式服務能力。業財融合財務治理創新框架下的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民生保障等各個業務領域的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監督全過程,更加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而作為績效管理核心要素的績效指標,則貫穿于高??冃Ч芾淼母鱾€環節、內部控制的各個要素。由于高校立德樹人、引領科技的特殊戰略定位,決定其產出成果較營利性組織更具不可量化和多樣化特征,因此高??冃е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則更需借助經典管理會計工具——平衡計分卡來實現。
三、業財融合高校財務創新管理路徑
(一)加強頂層設計,整章建制提質增效
1.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治理機制?!叭匾淮蟆笔马?,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規范領導班子決策行為,嚴格執行決策程序,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結合高校工作實際,制定實施辦法,整章建制,加強管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理念。建立分級授權的無形資產對外投資體系,明確審核審批權限,提高學??蒲性O施和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率,在保證學校教學、科研任務前提下,利用現有設備開展校內外技術服務,完善二級單位和重大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對責任單位、管控方式、收入分配原則等予以明確界定。
(二)盤活存量用好增量,開源節流促發展
秉承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的原則,從嚴從緊編制預算。堅持量入為出,強化校內預算管理,著力將過緊日子要求落到實處。根據上級部門下發預算撥款控制數,參考上年預算執行實際情況,結合本年增減變動因素,分析各部門預算申報數據,合理測算收入規模和結構。在財政撥款壓減情況下,繼續堅持開源節流、增收節支,在保障人員經費和基本運行支出的基礎上,資金重點投入學校發展急需的方向,發揮預算安排“促發展”重要作用。
(三)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加大重點領域資金扶持
1.加強人才培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大預算經費支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使命擔當,厚植家國情懷,“五育”并舉培養新時代杰出人才。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經費投放力度,應對內部控制建設中識別出的師資隊伍建設風險領域,完善控制措施,面向“十四五”規劃,加快推進“人才強校戰略”。設立引才專項基金,協同教學、科研、組織、人事部門,建立教師培養與發展支持共享和互認機制。堅持“穩引培”并重,設立“春雁英才”專項獎學金,集中優勢培養選留“拔尖”學生,做大青年教師“蓄水池”。3.堅持“四個面向”,緊盯“卡脖子”難題,全面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加大科研經費扶持力度。通過優化資金投向,引領科研攻關方向,預算重點支持科學研究,為打造國之重器持續貢獻財力保障。
(四)加強過程管理提質增效,推進預算績效管理落實落地
1.加強過程管理強化預算執行。嚴禁鋪張浪費,提高預算執行質量。高度重視財政資金預算執行,落實主管校領導負責制,加強管理、優化流程,督促及時開展項目可行性論證,合理規劃時間節點,啟動采購流程。計財處按月及時向校領導和各業務歸口部門下發預算執行通報,預警冗余額度,分析執行短板;歸口部門根據預算執行通報建議,采取有效措施,調整執行偏差,確保財政資金預算各考核節點執行比率和階段性績效指標實現。強化財務數據分析與應用,定期形成《財務簡報》,多角度全面剖析財務管理現狀,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撐。2.嚴把財務關口加強經費管理。嚴控“三公”經費,嚴肅財經紀律,降低公務活動成本。加強會議費、培訓費支出管理,成功開啟世界一流大學百年校慶云直播。會議費、培訓費支出控制為教學和科研項目必須舉辦的學術交流、培訓,嚴格控制規模并實行審批、簽到制度。3.推進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積極做好中期績效監控、績效自評和外部績效評價,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高度重視績效自評工作,部門預算批復財政撥款項目全部納入績效自評范圍,實現自評全覆蓋。完善評價內容方法,形成部門聯動項目績效評價長效機制,項目歸口管理部門對財政項目資金績效運行全過程進行跟蹤統計,加強績效評價結果運用。
(五)科財融合,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1.落實科研放管服需要,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完善項目庫建設,實現科研與財務系統對接,打破信息孤島,推動科技獎勵再創歷史新高。2.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釋放創新活力。一是擴大科研項目經費自主權,簡化預算編制,進一步精簡合并預算編制科目;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合理構建利益分配機制。3.全面落實科研財務助理制度,推動科研財務助理隊伍建設,有效推動學??蒲信c財務融合。建立科研財務助理培訓長效機制,積極開展科研財務助理現場及在線培訓,內容至少涉及財務報銷、預算管理、前沿政策解讀、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等諸多領域,實現科研財務治理培訓人員、內容領域雙向全覆蓋,切實提高培訓滿意度,以有效提高科研財務助理的職業勝任能力,為科研人員在項目申報、預算編制、經費報銷、結算審計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
(六)深耕人才培養,發揮財務智庫功能
1.運用大數據思維,深入分析、比對、匯總數據,為學校招生、就業提供充分資金保障。構建生均成本測算模型,推動人才培養專項預算績效一體化管理,強化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要領域和基層一線就業指導,加大實習和創新實踐經費、資源投入力度,增強學生實踐能力。2.提高政治站位,堅守兩個強國使命,樹立成本效益理念,發揮財務智庫功能,科學引導、合理規劃,為學校決策提供依據。創新構建“學科團隊+區域研究院或國家創新中心+技術轉移中心+財資智庫”的四位一體成果轉化模式,推動科技成果化。
(七)整合資源,強化二級單位管理控制
強化高校直屬及附屬單位管理,有效整合資金、資產、資源。二級單位的管控能力是高校財務管理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二級單位的規范運行水平直接影響高校整體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高校基于業財融合思路,從控制環境、收入、支出、分配、物資采購、資產等業務領域對附屬單位財務控制和業務控制進行流程重構,形成雙向循環的附屬單位優化管控路徑。
【參考文獻】
[1]李華軍.高校內部財務治理影響因素及治理成效分析——基于54所高校的問卷調查[J].會計之友,2018(07):141-145
[2]楊燕英.周銳.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路徑選擇[J].財政監督,2021(05):5-10
[3]黃永林.高校財務治理結構的多重關系與現代化建構[J].會計之友,2021(05):2-10
[4]任悅.基于業財融合視角下的高校內部控制優化路徑研究[J].現代審計與會計,2020(02)
[5]烏婷.權凱.適應一流大學建設的高校財務治理創新探討[J].會計之友,2017(01):110-113
作者:任悅 魯丹 趙敬予 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上一篇:高職旅游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 下一篇:高校鋼琴課堂教學與能力培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