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學音樂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僅僅要求在中學英語、數學等重點科目上有創新突破,同時,對于音樂、美術等審美藝術類的科目也要求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是初中階段學生需培養的重要能力,而初中音樂多樣化的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審美能力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來,我國所沿用的教授模式都是以理論傳輸以及教師個人講述為主,對于學生個人的創造創新能力展現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就現階段教授模式來看,通過初中音樂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有待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在現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不僅要求一個人有能力,同時也要求個人有審美與藝術評鑒能力,對于事物發展變化能以全新的眼光看待,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隨著新課改革的實施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課堂教育中的主體已逐漸由老師向學生開始轉變,學生成為教學中的核心。而同時,對于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推進是基于此基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創新能力。
一、初中音樂教育發展的現狀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以及新課標的改革迅速推進,近幾年以來,我國音樂教育創新性教學在初中迅速推進并不斷發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但在實際的教學開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改進。
(一)初中音樂教育課程難以受到重視
由于受到傳統的教授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多數教師以及家長認知中只重視中考的重點科目,例如數學、英語和語文等,而對于音樂教育課程則認為對于學生來說沒有太大意義,不需要重視。這些非正確的認知致使該學科在初中必學科目中不斷被忽略以及邊緣化,從而導致學校方面也不夠重視,難以匹配相應的師資以及教學設備,不僅打擊了該專業教師的工作熱情,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對于音樂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以及音樂教授中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臨近期中考、期末考等大型考試的重要階段,許多學校會將音樂課程進行“沖銷”,將音樂課程置換成為其他重點科目,如語文、數學等。
(二)初中音樂鑒賞教學模式過于理論化
由于以往的教授模式都以教師講授基礎理論為核心內容,初中音樂鑒賞也受此模式的影響,在初中音樂的課堂學習中,主要是以教師講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為主,很少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課程內容較為枯燥,使學生難以在課堂中增強音樂課程學習的體驗感,在進行一些欣賞課程的學習時,教師會選擇性地忽略一些讓學生親自探究的活動,如唱法學習、曲目視頻欣賞等。從而導致學生的參與性不強,課程的積極性也不高,由此難以激發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喜愛與興趣,以及在音樂教育當中創造能力的培養以及思維創新的發散。例如,教師在教授“學會聆聽”中的第一節“音樂與人生”時,在讓同學們鑒賞經典民樂《烏蘇里船歌》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除了讓學生對歌曲本身進行聆聽之外,僅僅只是對同學們講授了一些音樂的簡單要素、音樂節奏以及在這首歌曲中運用到的一些音樂創作方法等基本的理論知識,卻沒有進一步讓同學對該樂曲的創作背景、地域特色、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進行演奏、用何種樂器演奏等進行進一步的講述與了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內容不全面,一知半解,難以在課堂上提起學習的興趣,不益于初中音樂教育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中學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精神
音樂可以當作是一種心靈的藝術,音樂也是學生身心健康的良藥。例如:音樂讓人在有壓力時可以放松心情,在心情浮躁時可以靜下心來等等,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文化傳播已經不用過多介紹。當音樂與教育相結合時,在音樂教育中并不會像其他學科一樣以考試形式進行,往往是對學生進行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來幫助學生。因此中學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讓學生在枯燥無味的學習中去尋找快樂,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壓力過大時放松自己的精神,從而做到勞逸結合。在音樂教育中積極引導學生樂觀開朗的情緒,讓學生在以后不管面對任何事情都積極樂觀地對待。
(二)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
現代教育一直以來較為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讓學生會讀書,會學習,能夠學以致用,將所學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發現生活中不一樣的美,而不能只會死讀書,讀死書,這樣的學生是無法適應當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的。在中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散,能夠讓學生更加注意觀察生活,體會生活,進一步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所在,增強學生共情的能力與感知記憶,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溫度、熱愛生活、喜歡發現新事物的積極向上的人。這不僅符合當代的教育理念,也有益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更快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變化。
(三)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在中學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與品位,為繁雜的學習生活增添樂趣,同時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愛好,拓寬學生的思維與眼界,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當中能夠從更多的方面與不一樣的維度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親自動手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綜合發展,多方位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引導,有助于培養學生成為現當代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四)提高學生個人素養
新課改革對于教育事業多方面發展都有不同的要求,而提高學科核心素養也是近年來所推進的新課改革要求之一,在初中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發散,能夠加強學生對于不同學科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體系,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益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加強學生對于各科核心內涵的理解,為學生在高中以及大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學生在往后的長期學習中是十分有益的。
三、初中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量愈發增大,而同時,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知識儲備型人才,更多的是向創新實踐型人才的轉變。由此看來更應加強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增加初中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一)創新授課模式,強調學生主體地位
在以往課程中,傳統音樂課堂的教授模式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輸送課本的理論知識,而多數理論知識較為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從而難以提起對音樂知識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致使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思維受到限制以及阻礙。而要改變此種現狀,就要改變以往的教授模式,讓學生成為主導,老師作為引導者,創新初中音樂教育課程的教授模式,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思考與學習,由教師主動傳輸向師生雙方共同探索、共同交流轉變。從而增強學生音樂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進行多樣化的教授方法,讓學生通過自我展示以及學生進行分組展示表演形式增強學生的興趣??梢宰層幸魳芳寄艿耐瑢W在課堂上進行音樂創作、展示以及交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加課堂的活力,活躍課堂的氛圍。例如,教師在教授八年級音樂課程第五單元“音樂故事(一)”中《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課時,教師除了讓學生欣賞這首音樂,向學生講授基本的樂理知識以及基本的樂曲形式外,還可以通過播放與此歌曲創作背景相關的視頻,讓學生了解該音樂產生的背景,同時讓學生自己去想象作者在此背景下是怎樣創造出該樂曲的,進一步地向學生講述本首歌曲的創作手法,了解其中的傳統故事,讓學生在了解之后產生對音樂的興趣,同時通過自己聆聽該歌曲,判斷分析該歌曲運用了哪些創作手法,在思考中不斷進步,一步一步培養創新思維。而教師在教授九年級音樂課程第六單元“中國流行風”這一課程時,可以通過舉辦一場小型的班級音樂會,讓同學們都在課堂中展示自己所學習所擅長的中國樂器,同時可以通過現場隨機產生的節奏,讓同學們進行即興的創作,或讓同學們分組進行不同中國風格的音樂展示表演。通過此種教授方法,活躍班級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識與了解,有益于進一步加深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二)激勵式教育模式,樹立學習信心
在音樂課堂上,學生之所以無法提起過多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學生缺乏自信心,發音不正確、難以找到正確的音調等問題,都使學生難以在課堂上開口,逐漸失去了信心,也就難以提起對于音樂課程的喜愛。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就要學會進行激勵式教育模式,幫助學生樹立起在音樂課堂上的信心,增強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幫助教師培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思維。例如,教師在進行七年級第二單元“飛翔的翅膀”中《小鳥,小鳥》這一課程的教授時,在進行了基礎的演唱與示范后,可以分小組來演唱,教師在仔細聆聽學生的演唱后,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問題耐心講解,并針對每個學生的優點進行評語式的鼓勵。一點一滴建立起學生的信心,消除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產生的顧慮,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
教師任務重,擔子多。除了要改變教師自身的授課模式和教授方法以外,音樂教師也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來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中學音樂教師自身音樂專業知識領域比較豐富,但音樂又與社會以及其他領域有著密切聯系,在課堂中音樂既要與詩歌、美術等不同藝術門類綜合,又要在課堂中突出音樂藝術特點,在課堂中去構建與他們之間的聯系,又要對這些不同藝術門類進行比較,從而去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只有富有著一定創造力、創新能力的教師,才能培育出更多創新型人才。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豐富和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還要在授課觀念及授課形式上進行反思,如何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在融入課堂的同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去反思并且不斷學習的技能,教師自身學習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此同時,熟練掌握多媒體這一輔助技能更能在課堂中表現自如地去引導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和相互交流,并讓學生主動且積極地分享自身的學習體驗。教師在進行九年級第三單元“魅力歌劇”中《繡紅旗》這一課程的教授時,在新課之前應查閱歌劇的相關資料,講授時可演唱《繡紅旗》歌曲來進行導入,學生在不了解歌劇的演唱形式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讓學生直觀感受歌曲《繡紅旗》的演唱形式,分小組并且教師也參與到一組小組里根據歌曲內容和情節的理解和想象,創編歌曲和表演動作,表達江姐和獄中戰友繡紅旗的意境和堅定不移信念,每組表演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簡單相互評價和交流創作的感受。這樣教師在展示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育課程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新課標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科目。學校以及教師一定要重視初中音樂教育課程的發展,不斷創新初中音樂教育課程的教授模式,增加多樣化的教授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樹立起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新以及創造能力,以便于學生能及時適應社會現階段對于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同時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可可,高菲.中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探究[J].2018,(8):195.
[2]劉樹琳.淺析中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參花:下半月,2020,(003):119.
[3]張平.淺議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13(016):57-58.
[4]趙天夏.從審美到立美——淺談中小學音樂教育對審美與創造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20,(007):185-186.
作者:成佳華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