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時間:2022-05-09 15:29:22

導語: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摘要: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博大精深,有效契合了高校思政教育目標。首先應把握茶文化的范圍和內涵。茶文化可以端正學生心態,擴充教學內容,涵養學生性格,增強文化自信。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問題有:學生思政素養涵養不深,實踐特征不夠突出,教學模式亟需優化。未來高校應強化學生思政素養,強化茶文化助力思政教育的實踐特征,教師要創新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策略,強化思政教師茶文化素養,使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關鍵詞:茶文化;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茶作為一種飲品受到廣泛歡迎,而且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了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飲茶逐步變成了道德高尚的一種象征,因此其德育功能有效契合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應以茶載道,以文化為魂,豐富和充實高校思政教育,激發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1茶文化內涵考察

茶文化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合理地運用于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可以夯實受教育者的綜合思政素養基礎。

1.1范圍界定

茶文化包括與茶葉種植、采摘、制作和飲茶等相關聯的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之和,緊緊圍繞茶一詞而展開。詳細來看,它包括茶德、茶道、茶聯、茶精神、茶具、茶書、茶學、茶畫、茶藝、茶故事等。我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是古代先民在數千年的制茶、茶葉種植、飲茶、煮茶等生產、生活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1.2深層內涵

茶已經超越了純粹的飲品范圍,逐步變成了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被賦予諸多文化價值。茶文化的美學價值體現在:茶味甘甜、茶香悠遠、茶色清新,在品茶中既能夠體驗物質性滿足,又可以在寧靜輕悠的氛圍中感悟精神美學。它也是歷代文人騷客慣于把詩畫和茶文化聯系起來的重要原因。它的哲學價值體現在:茶文化和佛家、道家、儒家文化一脈相承,既蘊含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又濃縮著道家的天人合一,更涵蓋了佛家超然物外的思想。而它們也成為利用茶文化引導大學生構建更高世界的精神層次的重中之重。其人文價值體現在,茶性平和,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良品,為大學生感悟人生價值、探索人生意義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茶藝之道含有豐富的育人思想,陸羽在《茶經》中闡述了飲茶時啜苦咽甜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制茶過程要歷經精湛的工藝操作和手工技藝。品茶過程均是先苦后甜,也蘊含著精細化育人、教化人生的理念。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茶文化的多元價值,以其豐富深刻的人文內涵和精神價值,助力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提升他們的精神涵養。

2茶文化嵌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適配性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它蘊含著大量的優秀文化精粹,可以有效嵌入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以端正學生心態,涵養學生性格,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

2.1端正學生心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物質生活、文化生活改善頗多。高?;A設施建設、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升,為向高校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開放化的學習環境。然而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過度關注理論教育和政策宣貫,未能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不能準確把握他們的認知特點和心理變化特征。學生面臨這個物欲橫流、消費主義至上的物質生活形態,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精神荒蕪、文化素養不高、心理浮躁的情況。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高校思政教育缺乏有效的抓手和依托。高??梢岳貌栉幕呢S富內涵,以茶文化的美學價值、哲學價值、人文價值等為工具,以其誠意正心的理念擴充學生的傳統文化認知,端正自己心態,平靜浮躁不安的心理態勢。它有利于學生端正參悟三觀的意識,與歪曲錯誤的價值取向進行堅決斗爭。如此一來,茶文化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

2.2擴充教學內容

茶文化的深刻內涵和豐富價值,凝聚著歷代先賢和無數勞動人民的道德認知、美好品質和優秀思想。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茶文化輔助學生端正、完善三觀體系,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必不可少的補充。茶文化涵蓋了團結協作、平等和諧的內涵,也包括“以德教人”的儒家思想。它契合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思政教育理念。由此一來,茶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內容進行一定擴充,可以從整體上提升學生道德水準和思想素質,使其自覺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

2.3涵養學生性格

茶文化助力高校思政教學教育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過程。茶文化中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思想與中庸價值觀有效契合,它旨在培育和發揮學生的進取心,使他們的思想意識發展緊緊契合社會主流價值觀,融合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壯大之中。由此一來,它可以逐步涵養學生的性格與個性,讓他們牢記使命,強化歷史責任感。茶文化在高校思政中的滲透,能夠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的性格和素養,使學生形成處事不驚、內心沉穩、睿智平靜的綜合性格。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抑或學習活動中,均以積極、拼搏的態度和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奮力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為自身發展夯實根基。

2.4增強文化自信

早在兩千多年前,天人合一的理念就已經深入人心,它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內涵。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積極健康地生活。從文化自信層面來看,全球推動構建生態治理與環境保護制度體系,過上低碳化、綠色化的生活,盡可能降低對大自然的開發與索取。我國應該學習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滲透茶文化,以茶文化使學生樹立天人合一、綠色低碳生活的理念,創建其質樸、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們也能夠深刻感受優秀傳統文化在引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的理念和智慧,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

3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得到貫徹落實。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緊扣時代發展脈絡,抓住各種社會熱點引領學生科學辨析,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整體上處于較高水平。但是我國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仍存在著突出問題。

3.1思政素養涵養不深

高校極少數大學生未能緊緊抓住寶貴的大學時光學習馬列主義、專業知識技能等,忘記了自己上大學的初心和使命。他們由于缺乏堅定的思想意識和理想信念,受到多領域思想的影響,形成了與現實生活、高校主流價值觀不相符的人生價值觀。譬如,不少高校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以及虛擬的網絡世界。網絡環境中不健康、低俗化的作品和思想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重大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其正常的生活與學習,進而影響其思政素養教育的效果。不少大學生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過于關注自我,集體合作理念不足,吃苦耐勞的意志不強。他們易于受到金錢主義、個人主義、消費主義至上、享樂主義的強烈影響,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重大困難,阻礙他們的健康發展和專業成長,更不利于他們未來的職業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3.2實踐特征不夠突出

當前茶文化未被納入到大學生思政教材中,因此缺乏較強的推廣機會。而且,高校思政教學教育活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發展狀況。但是現行思政教育缺乏較強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宗旨性,思政教育的功能無法充分施加到每個學生身上。而且,不少學校在利用茶文化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實踐特征不夠突出,無法讓學生深度參與進去。勞動教育通常作為一種形式而存在,難以真正落到實處,茶文化輔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夠理想。當前茶文化領域的勞動教育非常重視外在形式,沒有真正融入傳統文化的內涵,造成勞動教育的“魂”不足。

3.3教學模式亟需優化

當前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助力思政教學的優勢非常顯著。深入高校思政課堂能夠發現,不少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學方式貌似越來越多元化,然而事實上依舊恪守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采取課堂教學的策略,教學方式刻板而固化。思政課程的理論課程教學特色鮮明,不少老師理論功底深厚,專業素養扎實,按照課本內容進行教學。但是他們卻未與社會豐富多彩的變化和發展聯系起來,難以給學生補充更多的課本外素材和資源。他們的課堂氛圍通常情況下比較乏味枯燥,難以激發他們的求知熱情和參與動機。而且,學生覺得思政課程與具體的專業成長關系不大。長此以往,不少大學生只是消極地應付思政課教學,不愿參與進來。

4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從古至今,不少人通過感悟茶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在把握和體驗禪茶一味的過程中修心修行,以茶文化為依托逐步強化修身養性的意識。要利用茶德理念、茶道精神除掉他們的自私自利之弊、強烈的功利之心和頑劣的浮躁之氣,進而強化學生高尚無私的思想品質和優良向善的道德追求。高校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合理把握茶文化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途徑與效果。

4.1強化學生思政素養

開展茶文化實踐活動,強化學生思政素養,提升思政教育效果。高校要為教師引入茶文化進行思政實踐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協助,讓大學生零距離接觸地理文化、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茶文化是中華民族禮儀精神的一種存在形式,可以開展品茶、沏茶、茶葉種植、加工等多種實踐主題活動等,讓大學生明白茶文化的工藝要求與所學專業的技能訓練均須合乎規范,涵養與提升學生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業務追求。茶藝、茶道、茶葉的種植、采摘和制作等一系列活動,既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對地理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理解,又能夠為思政教學教育活動增添更有趣、更生動的內容,深化大學生對茶文化的把握,認真品味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內涵。它可以讓大學生領悟正確的待客之道和文化涵養之所在。它也能夠讓學生從這些活動中做出理性客觀的自我評價,使他們抓住茶文化幽靜、安逸、和諧的本質,在自我評價中發現價值觀念、思政政治層面的缺陷并予以彌補。它有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和思想意識,使主觀符合現實生活,學習和內化高校主流價值觀,并正確踐行。

4.2凸顯茶文化助力思政教育的實踐特征

茶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既蘊含著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和思維結晶,又彰顯了他們崇高的勞動精神。教師既要豐富茶文化助力思政教育的諸多歷史、文學、文化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勞動教育素養。高校應組織實施與茶文化關聯的實踐活動,將理論宣講、知識擴充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助力高校思政教學教育工作。例如,高??梢远ㄆ诮M織學生參與茶藝實踐活動,通過參與泡茶、辨茶、品茶、敬茶等一系列活動,切實把握茶文化的獨特魅力。高校也可以開展“靜看、靜品、靜思”、“品茶論友”等益于心靈慰藉的活動,借助茶文化中的豐富思政元素,助力身心健康,緩解學習壓力,啟迪學生心靈,幫助學生成長。學校與教師應積極協調相關企業和茶園作為實踐基地,讓學生在茶葉產品生產、加工、經營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感受和學習茶文化。高校應該與本地相關茶園、茶葉企業開展多維度的校企合作。例如,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踏上茶文化之旅,學習如何操作現代化制茶設備和儀器,安排學生到茶園中認識茶葉制作過程,感受濃郁豐富的茶文化。高校也可以在特定節假日組織各類茶文化活動,把社會上關于茶文化的若干行業引入學校,讓學生認識茶文化的實際應用形態和價值。

4.3創新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策略

很多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有效擴充思政教學的巨大空間。這種泛媒體環境,為大學生、高校教學利用自媒體、短視頻等開展思政教育和專業學習提供了重要抓手。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實踐中,要尋找適合大學生知識結構、認知特點的茶文化素材,轉變思政教育需求的一種化傳承方式。要利用先進信息媒體技術對二者滲透形式進行創新,積極實現線下朝著線上延伸,從而擴大與提升二者融合的范圍與成效,實現茶文化思政教育價值的全面關注。教師也可以利用話劇、短視頻、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作為茶文化助力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人們通過視覺、聽覺等形式欣賞各種茶文化活動,深層次體驗茶文化的含義和概念中的傳統美學,全方位把握傳統茶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和價值內核。當前微信溝通、抖音短視頻等帶來了日益便捷的交流溝通渠道。人們可以利用多種新媒體進行多種形式的茶文化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為強化思政教育和茶文化相互融合提供有力支撐。開展茶文化知識競賽、茶藝課程教學、茶藝技巧比賽等,使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內容融入其中。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的興趣,渲染和強化校園內的茶文化氛圍。學生切身體驗、深入了解茶文化后,不再癡迷于國外的茶葉文化,而是借此增進文化自信。教師也可以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茶畫、茶詩等開展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欣賞古色古香、內涵豐富的茶畫,朗誦扣人心弦、煙火氣十足的茶詩,同樣能夠感受茶文化的巨大魅力。茶文化中的深刻內涵與審美特性,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的精粹,它有利于茶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廣泛傳播,又能夠讓他們感受茶文化的神秘與深奧,為他們打開充滿更多驚奇的傳統文化藝術之門。

4.4增強思政教師茶文化素養

茶文化助力思政課教學,對任課教師茶文化素養提出了很高要求。思政課教師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為優化茶文化滲透實效,應充分利用專業化的茶文化書籍和互聯網工具,循序漸進增強茶文化素養,便于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科學化的茶文化思政指導。其次,高校應該借助教育案例,讓教師意識到茶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開設優質的茶文化教育活動和專業化講座,對思政教師進行專業的茶文化教育和培訓。它有利于提升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滲透茶文化的能力,優化教師茶文化領域的教學素養。再次,高校招聘思政教師的過程中,應適當提升聘用條件,將茶文化素養納入招聘過程中,為茶文化助力思政教學活動提供專業化指導和堅實保障。工作中采取必要的獎懲措施,提升他們利用茶文化開展思政教學的能力。創設濃厚的茶文化育人氛圍,強化受教育者的文化內涵以及思政素養。

5結語

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儒家文化、佛教、道教的精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手段吸收茶文化的精華,使其科學地服務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需要,并持續探索其實現路徑。思政教師還要強化自身的茶文化素養,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茶文化教學,與茶文化助力思政教育的實踐特征相結合,循序漸進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朝峰.茶文化導入高校思政教育與思政課程的創新體系的價值分析[J].福建茶葉,2018(03):277.

[2]郭自立.文化自信視野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傳統茶文化的結合研究[J].福建茶葉,2018(10):169.

[3]楊兆強.傳統茶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實現路徑[J].大學教育,2019(11):136-138.

[4]駱劍琴.傳統茶文化思想對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實現路徑探索[J].福建茶葉,2020(01):138.

作者:陳曉麗 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