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

時間:2022-05-10 09:08:42

導語: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從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現狀、研究意義和研究思路方法五個方面來展開研究。以期通過本文的研究集眾人之力探索研究出更多更為有效的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的路徑,將紅色革命精神融入高校黨史國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創新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從而建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長效機制。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綜述

我國黨中央和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國愛國主義教育,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提到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教育。

一、研究背景

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后備軍和年輕血液,一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焦點。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的重要節點,新時代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當前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和途徑比較單一和陳舊,我們要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緊密結合,打造課堂教育、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并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進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當中,努力形成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努力創新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

二、研究目的

按照《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具體要求,探索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機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當地高校和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實踐教育新載體,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學校一體化提供實踐教學新平臺,通過實物、圖片、書籍、視頻等具體形式,挖掘革命英雄生平事跡,展現革命史實,激發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進行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的研究要立足研究現狀基礎上,從現實考量,針對當前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進行研究,主要是為了掌握新時代大學生愛國思想行為特征和愛國主義教育機制現狀,探索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的有效措施路徑,將紅色革命精神融入高校黨史國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創新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從而建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長效機制。

三、研究現狀

本課題的題目是“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綜述”,其中密切相關的內容分別是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

(一)主題研究現狀

在中國知網CNKI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檢索時間為2020-03-07),共獲得7080篇文獻,可見我國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非常重視。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研究最早于1951年開始。在1994年進入井噴期。具體而言,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研究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啟蒙期(1951-1981年)、初步發展期(1982-1993年)、爆發期(1994-1996年)和繁榮期(1997年至今)。在啟蒙期(1951-1981年),我國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很少,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沒有任何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1951年為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研究的元年,發表了11篇相關論文,其中以《人民教育》發文最多,達到5篇,主要是研究如何在學生群體和農業群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簡要評述

目前的研究呈現以下特征:我國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研究較早(從1951年至今繁榮發展期研究),主要關注點在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氛圍、提倡禮儀和宣傳典型層面。高校建設在愛國主義教育機制構建、系統完善與創新方面的研討較為薄弱,學術界對我國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文獻很多,達到7000多篇,但有關新時代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文獻并不是很多,對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的文獻目前還幾乎處于空白狀態。

四、研究意義

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方面,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研究價值。集體成長是深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契機,如果能夠有效地創新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團集體建設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理論價值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新時代大學生在愛國方面的思想行為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如果未能加強正確引導,將會給新時代大學生的三觀形成一定沖擊,導致其思想受到影響,在行為理念上出現偏差。近些年來,黨和國家同樣也認識到了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挑戰,從政策和制度上給予了積極引導,要求掌握新時代大學生愛國思想行為的發展變化現狀、認清新時代大學生愛國思想行為發展變化的深層次原因,因勢利導地提出創新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的建議。本項目負責人作為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輔導員,秉持多年的教育工作責任感,從實際出發,積極深入到當前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的探索中,提出相關的創新改進建議,旨在為實際工作落實發揮一定的理論引導意義。同時,我們期望通過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能夠豐富高校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方面的理論體系,為這方面的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實際應用價值

一方面,新時代大學生在愛國方面的思想行為發生了較大變化,給現實學生思想管理和引導帶來了一定沖擊。面對這種問題,從現實出發,在經驗借鑒下,對于解決實際存在難點,提升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另一方面,如果未能創新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將會導致學生在愛國愛黨方面出現錯誤的行為,這樣對于學校穩定和社會和諧將會產生不良影響,針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提出相關的創新改進建議,有助于維護校園穩定和社會和諧。社會層面和學校層面是相互聯系的,兩者之間的經驗可以實現相互借鑒。對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進行研究有助于為社會層面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經驗。

五、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主要是概念界定———理論明晰———現狀調查———資料信息總結———問題反饋———優化建議形成。1.研究相關文獻。對國內外有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文獻進行回顧,特別是與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密切相關的文獻,為本次研究及“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2.學習借鑒經驗。國內有關歷史人物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案例肯定會有,借鑒他們如何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黨史國史教育載體來進行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提煉這些紅色基地相關的歷史人物所傳承的愛國主義精神。3.多方合作,共同探索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例如,河源市客家廉潔文化研究會、龍川縣赤光鎮和大洋村委會、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多方合作,統籌發動社會力量,多方分工合作,努力發揮好黨史國史紅色教育基地的以下功能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等等。同時結合革命英雄的事跡,通過實物、圖片、書籍、視頻等具體形式,挖掘革命英雄生平事跡,追憶革命英雄榮光,展現戰爭史實,激發愛國情懷。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前期通過中國知網和其他搜索工具進行資料收集,主要收集關于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方面的資料,對學者已有的研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本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提供支撐,奠定基礎。2.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兩種方法針對當前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現狀進行系統化的分析。3.訪談法。為了為本課題開展研究提供充足的支持,應當選擇訪談法通過面對面訪談,分別針對高校管理人員和學生進行無結構式訪談。在訪談過程中,重點咨詢這兩方面主體關于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的現狀感受、期望改進的方面和想要實現的目標。新時代背景下,有些大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理解上出現偏差,淡化了國家的地域觀、民族自豪感以及國家認同感。高校面對這一現象,應該掌握大學生的愛國心理行為動機和發生過程,切實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經驗借鑒,立足現狀基礎上,充分掌握和分析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的思想心理行為變化和新時代所帶來的環境變化及面臨的挑戰,為高校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機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落實發揮參考價值,探索研究出更多更為有效的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的路徑,將紅色革命精神融入高校黨史國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創新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從而建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郭雨旸.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4).

[2]林旭.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新研究[J].國際公關,2020(7).

[3]肖雄.以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建立健全高校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長效機制[J].北京教育(德育),2020(3).

[4]邢鵬飛,范張欣.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觀念的新特點與教育方式創新[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2).

[5]任禮姝.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話語創新的困境與化解路徑[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4).

作者:何秋霞 單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