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時間:2022-05-16 09:06:32
導語: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是否具備獨立的科研創新能力被看成是檢驗研究生教育與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而在面向文學類研究生的教學中,有一項與研究生創新科研能力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長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那就是寫作能力。寫作能力當中包含著直覺感悟和發散性思維,它跟研究者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關系密切[1]。同時,與研究者創新能力密切相關的思維特征還有:在一般現象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提出新穎有用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善于聯想和發揮想象力、質疑別人的觀點并有理有據地進行批判、從多種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等[2],上述思維特征都與寫作能力息息相關。本文擬圍繞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培養中寫作能力缺失的現狀、培養寫作能力的意義與培養該能力的實踐模式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寫作能力普遍重視不足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教學現狀
目前中國語言文學系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學中,對寫作能力的培養和重視嚴重不足,雖一般都會開設《寫作》《公文寫作》《學術論文寫作》等相關課程,但教學內容常常針對性不強,更偏重理論的講授,而能做到學生大量進行寫作實踐、教師精心批改、反饋意見、師生不斷修改臻于完善的非常少,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好,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改善。二十世紀的中文教學和較為先進的研究生教學,有一些佳例可循。如1920年左右北京大學中文系所開設的課程中,沈尹默在講授《詩名著選》時同時指導關于詩歌的寫作,鄭奠講授《文名著選》時也同樣指導關于文章的寫作;之后,俞平伯和林損分別開設了《中國詩名著選及實習》和《中國文名著選及實習》,也都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寫作訓練[3]。如果缺少古代詩、文、詞方面的閱讀、寫作和訓練,很難深入地去思考和研究古代文學的具體問題;日常的寫作如果達不到條理清楚、文從字順,文字表達水平較低,感受能力遲鈍,也很難具備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基本能力;缺乏謀篇布局、邏輯清楚、有理有據地寫好一篇文章的表達能力,也就意味著缺乏深入思考學術問題的思維能力。很多有識之士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峻性,比如南京大學的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知名學者程千帆在培養南京大學第一個古代文學博士生———莫礪鋒時,就非常強調一定要從事古詩詞文創作。程千帆曾談及其治學經驗說:“如果我的那些詩論還有一二可取之處,是和我會做幾句詩分不開的?!睋Z鋒回憶,當年程先生主持的博士生入學考試需要考生創作一首格律詩[4]。四川大學的曹順慶教授,指導學生入學初期必須精讀十三經,并要求熟練背誦《文心雕龍》等文論原著,也是為寫作、對比研究打好堅實的基礎[5]??梢?,寫作能力對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來說,確是亟需解決的“重中之重”,解決好這個問題,閱讀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也迎刃而解,當然,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寫作是這些能力中的一個關鍵技能,具有“輻射性”的效能;同時,寫作技能的獲得也并不神秘,是可以通過反復實踐逐漸習得的。劉勰早就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過:“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保郏叮菸┢淙绱?,才能陶鈞文思、下筆有神。寫作能力,就像一雙看不見的手,既對文學類研究生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有所制約,又影響著他們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培養。寫作暨廣義上的實踐創作能力的獲得,對科研能力的促進是一種正面和全面的效應。
二、提高寫作能力對提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程千帆先生認為:“文學活動,無論是創作還是批評研究,其最原始的和最基本的思維活動應當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感’字當頭,而不是‘知’字當頭……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往往是在被那些作品和作品所構成的某種現象所感動的時候,才處心積慮地要將它弄個明白,結果就成了一篇文章?!保郏罚菘梢?,感發、感動、感性的閱讀和寫作對于研究的重要性,它是理性活動的驅動力和直覺源泉。加強對研究生寫作能力的研究,進而按照科學的培養模式對固有的教學方式等進行改革,認清寫作能力在教學和科研中所處的地位和所發揮的用途,對于提高文學類特別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的質量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一)提高寫作能力,可以培養研究生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在整個科研能力獲得的過程中,問題的發現與提出至關重要,這種能力的獲得有賴于研讀中信息辨別能力、洞察力、學術直覺的運用,如果輔以大量的寫作就會事半功倍,有目的的學術寫作訓練可增強學生對所閱讀的學術文獻的學術敏銳度;對研讀中獲取的有用素材加以思索研究,提出科研設想,是分析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的運用,而提高語言表達的清晰度和邏輯性,本身就是對思維能力的一種提升;寫作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意味著理論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的提升。(二)提高寫作能力,有助于培養科研能力的重要制約因素———想象力和勇氣。想象力是從事科研活動至關重要的因素,它能打破時空的限制,“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的獲得,是跟大量的閱讀、寫作和思考分不開的。寫作也有利于研究生養成優良的心理品質,面對問題不退縮,相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在寫作中發現自己,創造新意,本身就要求人們要有在未知的知識世界里探索、追求和嘗試的勇氣,需要具備獨立的思想,不盲從、不守舊,逐步養成勇于開拓、獨辟蹊徑的精神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態度。(三)通過提高寫作能力,使研究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正確方法。撰寫學術論文,不僅是對研究生知識結構、創新科研能力的考驗和鍛煉,更是對其寫作能力的一種現場檢驗。如果不具備扎實的寫作功底,在文辭的表達、邏輯的推演、文章的布局、材料的選取方面有所欠缺,就會事倍功半;反之,則能錦上添花,展現出文章應有的深度和特色,充分表達出自己在思考和積累上得出的學術觀點。(四)通過提高寫作能力,最終達到研究生教學中寫作能力與科研能力之間的良性互動,真正做到提高文學類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的質量。研究生的培養是以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為主要目標的,這兩者之間更應注重的是能力培養。雄厚的知識基礎是能力的前提,創新能力則體現在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上。因此,考察文學類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應以寫作能力為核心,以科研創新能力為最終目標。(五)提高寫作能力,有利于達到真正的學術創新。研究生教學以培養創新科研能力為最終目標,其具體形式主要為學術論文的撰寫,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其寫作能力的獲得和提高,更是思維創新、觀念創新的體現,以古典詩詞文為核心,以言語順暢、邏輯清楚、論證合理的學術論文為手段,最終達到對古文獻的理解、領悟與解讀、研究。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需要在寫作技能上加以強化和全面的訓練,才有可能達到真正的學術創新,兩者是互為表里的。導師必須要從自身的科研創新經驗出發,有意識地以寫作訓練為抓手,引導研究生正確認識和迅速投入科研創新活動。
三、寫作能力在古代文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中的實踐模式探討
教師應根據提高寫作能力進而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的目標來修訂現有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的教育目標和培養方向,處理好寫作元素和現有研究生培養目標和方案之間的關系,既要考慮可行性、連續性,又要使其配合研究生課程,從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為學生專業學習和深入研究奠定堅實的技能基礎;合理設置寫作型課程,或在現有課程中適當添加寫作成分和相關內容,適當調整培養方案,改變課程結構。在這樣的教學改革中,教師的啟發誘導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和積極實踐都顯得格外重要。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需具備的寫作能力應包括四點:第一,針對古代文學典籍的模擬式寫作,如在研讀前代經典詩作的基礎上,仿寫詩作風格,試著創作一首五律,試著寫出一首集句詩等;第二,研讀、揣摩經典作品后,嘗試用古體詩詞文的形式來寫讀書感悟、生活體會,如《讀〈論語〉有感》《讀〈詩經〉有感》《離別》等;第三,用現代漢語創作跟學習、生活相關的詩歌、散文等;第四,在上述寫作實踐和專門的學術訓練的基礎上寫出語言規范、觀點新穎、邏輯清楚的學術論文。以上這四種寫作能力既是遞進式的,又是互相依托、互為表里的,它們共同作用,對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有了對古代文學各種文體創作甘苦的實踐與體驗,再重新去審視古代文學作品和相關問題,其關注點和角度必然更加內行、地道和深入;而經歷了創作的歷練,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都能明白顯豁地表達,同時在閱讀典籍中積累了專業的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專業的方法,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在實際操作中還必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確定好實踐寫作模仿的古代文學經典著作和對象,在經典研讀中學習寫作。教師可在課堂或讀書會上對所要研讀、模仿的經典著作及作家做出簡明扼要的概括,對學生可能遇到的重點問題給以提示,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并激發其興趣。同時,研究生也應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研讀指定書目和選讀、泛讀書目及相關參考資料,把教師概括、提示的重點問題具體化,深入地去學習、研究,具備模仿寫作所需要的知識儲備,并積極實施寫作。第二,討論、報告與講評,即組織研究生將他們的作品、作業、論文在課堂上匯報并組織討論,并加以點評、分析和講解。教師可組織研究生針對同學或老師創作的作業、作品或論文進行討論。相互間既是一種研究探討,又是教學相長的學術爭鳴,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教師在這其間要有效地組織討論、在關鍵點進行引導和點撥。第三,總結與評說,即教師對討論進行總結,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說明,指出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課堂匯報、討論、點評結束之后,教師要對討論的情況進行總結與歸納,可就討論過程中出現的有新意或可以繼續挖掘的問題提出進一步拓展的方向,可以使后續的修改與研究工作有效推進。通過系統的寫作訓練、扎實的閱讀訓練以及有針對性的學術能力訓練,使得研究生的想象、思維、語言、邏輯組織、知識體系、學術科研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逐漸實現:研究生在不同層面的寫作訓練上呈現出作品、論文等;教師通過觀察、總結、調整整個教學過程的不同因素,達到最初預設的教改目的———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而提升科研能力。學校古代文學教學團隊老師已經在做的相關的課堂改革、教改措施有:引導學生進行古典詩詞的創作、鼓勵學生創作并開展講評、在閱讀原典的基礎上開展師生共同參與的每月一次的讀書匯報會、要求學生寫作“試水”學術論文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學生們可以創作相對優美、富有意境的集句詩,一位研究生同學的“試水”論文經過教師指導和修改,初次投稿就被《中國韻文學刊》選中發表,多位同學考取國內一流大學的博士生在古代文學專業繼續深造。因此,我們相信,提高古代文學研究生的寫作能力,并從各方面使這樣的成果和努力得以延續和深化,最終系統化、理論化、制度化,的確可以對教學質量和研究生的科研創新水平起到全面提升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瑞林.研究型教學與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3
[2]朱紅,李文利,左祖晶.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其影響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3]戴建業.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狀與反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4
[4]莫礪鋒.程千帆評傳[J].學術界,2000,4
[5]付飛亮.曹順慶先生如何培養比較文學博士生[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7
[6]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4
[7]程千帆.答人問治詩[J].文史知識,1986,4
作者:羅燕萍
- 上一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
- 下一篇:高校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