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07 08:50:11
導語:新時代背景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新時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為研究切入點,對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的意義進行了分析,不僅豐富了音樂藝術的表達形式,還滿足了大眾的音樂文化審美,提升了社會音樂總體水平。在此基礎上,從多個層面進行了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的思考,為新時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創新進行了新的補充和豐富。
【關鍵詞】新時代;小提琴;民族化;思考探究
小提琴雖然是一種舶來樂器,但在民族化發展中備受大眾喜歡。小提琴一百多年前飄洋過海傳到我國,逐漸在我國生根發芽,進行了本土化發展。不僅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還進行了本土化創作發展,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化特色。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小提琴民族化音樂發展進程,越來越多體現新時代特色的優秀作品被創作出來。尤其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民族化小提琴音樂創作充分吸收當前社會思想、傳統文化精髓,與時俱進地進行音樂作品創新,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民族化小提琴作品,提升了小提琴藝術的價值內涵,對現代小提琴藝術的開拓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新時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的意義
(一)豐富音樂藝術的表達形式
音樂是勞動人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用自身智慧凝結而成的藝術形式,是文化特色和人文思想的產物。音樂無國界,不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是人們期待美、展示美的非物質表達形式。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源遠流長的深厚文化澆灌出獨具魅力的民族音樂。民族音樂蘊含著獨特而富有魅力的美學內涵,小提琴的民族化正是在西方小提琴音樂創作特征的基礎上融入了民族音樂元素所形成的新藝術形式,這對于豐富小提琴音樂藝術的表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而,在新時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音樂創作要突出小提琴音樂豐富的藝術表現力。以民族化小提琴作品《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例,優美雋永的小提琴音樂旋律,緩緩流淌出悠揚婉轉的曲調,對我國傳統文化有了新的審美呈現。不僅表達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共同求學時的歡快和愉悅,還呈現了梁山伯與祝英臺被迫分離時的憂傷和哀愁,塑造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時的纏綿悱惻。這一系列情感的變化,在優美的小提琴詮釋下,沁人心田。小提琴的民族化創作充分地借助西方音律的特征,表現出傳統文化的神韻和情感,進一步豐富了小提琴的藝術表達形式,增強了小提琴的藝術感染力??梢哉f,民族化的發展不僅沒有減少小提琴的藝術魅力,還為它的藝術內涵增加了東方底蘊之美,這不僅推進了不同風格音樂之間的相互融合發展,還豐富了小提琴音樂的表達形式,順應了大眾的音樂審美品味,促進了小提琴音樂文化藝術創作水平的提升。
(二)滿足社會大眾的音樂審美需求
隨著小提琴藝術在我國不斷發展,群眾的思想認識和情感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對小提琴音樂的民族化創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小提琴藝術文化活動也日漸豐富起來。在此情況下,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滿足觀眾的需求,大量民族化小提琴音樂作品誕生。小提琴的民族化審美要求,要小提琴的音樂創作不只是把民族文化融入到其藝術作品創作中,而是將民族或地域文化所形成的獨特音樂元素融匯到小提琴音樂旋律中,為小提琴藝術表達增添新的絢麗色彩。在同一文化背景條件下,以及同一審美基礎上,小提琴音樂從各個角度展示了其文化審美和情感內涵,更加符合當代群眾的藝術品鑒需求,也使大眾對于小提琴民族化音樂的了解更深、興趣更濃,對小提琴音樂豐富的審美內涵感悟更加深刻,從而使小提琴藝術獲得更多的受眾群體,實現民族化小提琴音樂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審美功能。
(三)推進了小提琴藝術的創作發展
小提琴因其優美的音色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在我國得到了群眾的喜歡,并且進行了豐富的本土化、民族化創作。與其他西方傳入樂器一樣,小提琴藝術想要得到持久的發展就必須探尋出一條適合自身的藝術傳承之路,民族化創作和創新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個環節。因而,在小提琴的民族化發展歷程中,以符合我國群眾文化審美需求和品味為根本,對小提琴音樂作品進行了深刻的民族化創作藝術實踐,產生了很多優秀的民族化小提琴音樂作品。如,《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紅旗頌》《蝴蝶托卡塔》《金色的爐臺》《海濱音詩》《打虎上山》等作品,都汲取了民族化音樂文化創作元素,以西方作曲手法進行了創新性的演繹,賦予了小提琴音樂與眾不同的文化審美特色。所以,在小提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進程中最為突顯的一個特色就是將小提琴自身優美的音樂表達與民族化音樂元素進行了深度低碰撞、融合以及呈現。在眾多經典的民族化小提琴音樂作品創作中,流淌著傳統音樂文化韻味的小提琴音樂旋律,用獨特的演奏技巧詮釋了民族化小提琴音樂與眾不同的文化意蘊,打造了獨特的文化審美空間,也帶來了不同層面的音樂審美感受。所以,小提琴音樂的民族化創作和實踐,也使這種西方樂器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中展現出了深厚的文化魅力和藝術價值。尤其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的融合發展,也為小提琴藝術的民族化創作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內容,更多體現時代特色的音樂文化被融入到當前的小提琴民族化風格的創作中,開啟了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的新征程。因而,以民族文化為底蘊進行的小提琴音樂創作,也彰顯出了自身卓越不凡的藝術風采。
(四)促進社會音樂藝術水平提升
思想和文化是政治建設的基礎,提升文化軟實力是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的基礎。當前新時代背景下,為了實現總的任務目標,文化建設是最為基礎且極其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新時代的文化發展戰略中,強化音樂的民族性是重要一環。而小提琴的民族化發展,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藝術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使更多群眾熟悉并喜歡小提琴,加深對音樂藝術的欣賞和熱愛,實現群眾綜合文化修養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小提琴的民族化發展能夠促進全民藝術文化環境的塑造,實現小提琴音樂的輻射作用,從而促進社會總體音樂藝術水平提升,推進音樂文化建設的進程。
二、新時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的未來發展思考
(一)豐富創作題材擴大影響力
豐富題材是小提琴藝術創作發展的基礎。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與審美特色,與音樂作品的題材選擇密不可分。小提琴民族化的音樂作品一部分以傳統樂曲為雛形改編而來,一部分結合傳統文化中的民間故事等進行新的創作。因而,小提琴民族化發展推進了西方樂器的本土革新,也為我們的音樂文化帶來了新的內容創新。作為一種表現力豐富的藝術形式,小提琴已經受到大眾廣泛的認同和喜愛,為繁榮我國的文化事業貢獻了自身的力量。中華文化雋永深厚,可以選用的題材眾多,都可以作為新時代小提琴音樂的創作源泉,尤其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小提琴創作應挖掘更多題材元素,從各民族的特色文化中汲取精髓,促進小提琴民族化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為新時代藝術文化建設構建注入新的特色,擴大小提琴藝術的影響力。
(二)加快小提琴藝術的社會普及
民族思想和民族審美是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小提琴民族化有助于小提琴音樂文化在社會的傳播,又可促使民族思想和民族審美的提升。這二者相互統一、相互促進,推動了小提琴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因而,在新時代背景下,小提琴應該更加關注大眾思想和審美追求。拓展民族化小提琴音樂作品的廣度和深度,激發群眾對小提琴藝術的熱愛,使大眾更深切地感受小提琴藝術的活力,為小提琴藝術的推廣和普及做出卓越的成就,為小提琴民族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添磚加瓦。
(三)發揮載體作用營造文化環境
新時代背景下,傳播、發展傳統文化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小提琴民族化創作是弘揚、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傳播、發展傳統文化、促進當前文化環境提升有巨大作用。因而,充分考慮時代特征,結合時代主題和任務目標,深度挖掘小提琴作為文化載體的優勢,明確小提琴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使命,促使小提琴作品中加入更多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呈現更為精進、豐富的民族化音樂風格,達到音樂影響受眾思想、受眾思想影響環境風氣、環境風氣影響社會發展的深刻作用。通過對小提琴藝術的宣傳和傳播,促使更多的人欣賞、熱愛小提琴音樂,打造濃厚的多元文化環境。
(四)促進資源整合提升藝術表現力
資源的整合是促進小提琴文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小提琴作為音樂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也可以利用資源整合促進自身的發展,為新時代的發展目標奠定基礎。以小提琴作品《跳龍燈》為例,該作品表現了傳統節日中人們跳龍燈的歡快場面和熱鬧場景,非常符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和民族群眾的思想情感。這首小提琴作品基調歡快,與當前大步向前的中國進程不謀而合。在民俗展覽和傳統節日的舞臺上,不僅可以為主題活動渲染氛圍、錦上添花,也可以展示富含傳統文化特色的小提琴藝術,彰顯小提琴藝術民族化成果。因此,可以深度挖掘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音樂元素,以小提琴豐富的藝術表現力予以詮釋,體現民族化小提琴藝術的文化之美。
(五)突出特色推進文化產業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產業化成為眾多業態發展的必經途徑。一方面,小提琴音樂高雅優美,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心靈凈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小提琴音色優美,展現力強,以西方風格的音色呈現出東方神韻的樂曲,富有獨特的藝術之美。因此,小提琴音樂在社會中群眾基礎良好,受眾范圍極廣。在此基礎上,小提琴可以順應社會發展,進行產業化發展,在營造民族化作品展示平臺的同時,將品牌、文化衍生物等進行產業化運營。以民族化小提琴作品《蝴蝶托卡塔》為例,該作品是以廣西瑤族“蝴蝶歌”為素材,通過西方樂曲體裁“托卡塔”為主要表現形式創作而成,作品在西方樂曲技術的支撐下,表達了少數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因而可以結合云南地域文化特色,以小提琴作品《蝴蝶托卡塔》為依托,打造音樂表演和傳播平臺的新型產業模式。另一方面,以云南瑤族文化為切入點,營銷相關的周邊文旅產品,推進小提琴民族化的產業發展。
(六)加強小提琴民族化人才的培養
人才是發展動力,對于小提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而言,只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加入,才能獲得更加持久的發展。所以,加強小提琴民族化創作、表演、教學等各個層面的人才培養,才能更加深入地推動我國小提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進程。一方面,要將小提琴人才培養系統化,從小提琴啟蒙教育再到小提琴專業教學,都要形成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小提琴人才的專業性更加突出,能夠在與時俱進的小提琴藝術民族化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而,夯實小提琴的啟蒙教育基礎,打好專業基本功,再通過系統化的專業能力培養,使學生掌握全面的小提琴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小提琴藝術民族化發展的主力軍;另一方面,在群眾文化中深入普及小提琴藝術,挖掘更多具有藝術潛能的卓越人才,參與到小提琴民族化發展進程中來。此外,要全方位地進行小提琴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培養表演水平高超的專業人才,還要從小提琴音樂作品創作方面,以及小提琴音樂教學方面進行不斷的人才深化和拓展。這樣小提琴人才不僅能夠在各種場合駕馭各種民族化音樂作品,還能夠主動地進行小提琴音樂的創作工作,豐富和充實民族化小提琴音樂作品體系。與此同時,小提琴音樂教學也能從人才培養源頭,挖掘更多具有潛能的藝術人才,以專業的教學方法不斷培育社會需求的小提琴藝術人才,激活小提琴的發展動力。所以,民族化小提琴音樂人才體系的打造,要兼顧到“創作—表演—教學”的一體化要求,這樣才能確保小提琴藝術在民族化發展進程中永葆活力與動力。
三、結論
總而言之,我國的小提琴音樂民族化發展要與時俱進,要緊隨時代發展不斷改革和創新,以更多符合民眾審美和文化特色的優秀作品創作,來不斷地促進民族化小提琴藝術的本土化發展進程,形成自身突出的藝術價值。因而,要從更為宏觀、長遠的層面,來進行民族化小提琴藝術創作的探究,使其在各個層面發揮出自身的積極作用,形成卓越深厚的文化特色,推進新時代背景下小提琴藝術的民族化、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鐵剛.關于中國小提琴民族化的發展趨勢與思考[J].藝術評鑒,2021,(22):18-20.
[2]殷菡若.小提琴演奏藝術的民族化問題闡釋[J].牡丹,2021,(18):111-112.
[3]梁寒琰.中國小提琴音樂民族化創作題材研究[J].藝術教育,2021,(04):86-89.
[4]張萌.從中西文化的差異視角看我國小提琴樂曲創作中的民族化表現手法[J].黃河之聲,2020,(04):172.
[5]梁寒琰.廣西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創作研究探索——以小提琴獨奏曲〈蝴蝶托卡塔〉為例[J].音樂創作,2019,(04):110-114.
[6]王甜甜.中國小提琴藝術民族化探索的價值、成就與展望[J].黃河之聲,2018,(15):14-15.
作者:楊雪 單位:衡水學院 音樂學院
-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企業檔案分類研究
- 下一篇:公立醫院如何提升財務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