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觀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16 10:00:12
導語:新課程理念觀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既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又是體育課程價值生成的有力保障,體現了課程實施過程中即時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過程。因此,如何實施新課程理念觀照下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成為體育任課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體育課堂評價現狀
課堂教學評價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起著重要促進作用。但目前仍有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缺乏改革創新,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適應小學體育教學發展需求,影響著小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進程。(1)缺乏動態評價。小學階段,學生體育成績呈現兩頭尖、中間大的曲線分布。不難看出,大多數學生體育水平處于較為穩定狀態,短期內無明顯變化。然而,傳統評價方式過多關注短期內的教學效果,無法滿足學生長遠的發展需求。因此,教師不應固守硬性指標或者內容,應從學生長遠發展角度出發,改變傳統評價方式,實施動態評價。(2)缺乏分層評價。部分教師在教學評價中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忽略學生在學習態度、情感以及價值觀念等方面的變化,采用統一標準來衡量學生,忽視對測評技巧的靈活應用,因此,學生實際能力無法得到綜合考慮。(3)缺乏多主體評價。部分體育課堂仍采用教師單向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技能表現,教師掌握著絕對的評價權。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缺失,被動接受,不利于自身長遠發展,體育綜合素養得不到培養和提高。綜上,部分教師所沿用的傳統課堂教學評價模式與當前新理念下的體育課程改革不適切。有鑒于此,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關注課堂中的互動生成,以學生需求為源點,對課堂評價的方法、內容、主體等進行調整。
二、小學體育課堂評價原則
隨著課改的深入,新課程理念所具有的前沿性、時代性、科學性等特征,逐步被體育任課教師所理解,并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應用,成為課堂評價改革的指導原則。(1)發展性原則。體育課程教學要關注學生學習需求,要充分重視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課堂評價應立足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發展過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2)激勵性原則。課堂評價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肯定成績、樹立榜樣、培養品質,讓評價成為激勵學生不斷發展的助推器,促進學生能力發展。(3)多向性原則。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等特征,教師應運用多層次、多元化的評價語言和方式,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有效評價,充分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4)社會性原則。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與社會發展相接觸的機會,實現體育理論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充分結合,讓學生認識到體育以及身體素質提升的現實意義。
三、小學體育課堂評價優化策略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優化,有助于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體育技能的興趣,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1.關注互動生成,實時評價。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捕捉課堂現場互動生成的問題和現象,采取行之有效的實時評價,對學生進行激勵、贊揚,讓學生認識到自我優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然而然地愛上體育課程。例如,指導學生“跳網繩”時,針對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有畏難情緒的現象,教師應了解情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其積極參與、勇敢挑戰。首先,指導其學會觀察上下繩跑進和跑出的時機、瞬間和連續性;其次,進行分解分層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好“跳網繩”的方法和時機,并進行多次反復的強化訓練;最后,讓學生參與到小組活動,教師密切關注活動進程,及時運用語言、眼神、手勢等進行鼓勵評價。受到關注的學生會因為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夸獎,樹立信心,進而戰勝困難,掌握“跳網繩”的技能。2.聚焦學情分析,分層評價。教師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學生搭建公平、和諧、開放的評價平臺。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素質和實際能力,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合的練習菜單,在反復練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強參與體育學習的動力。例如,教學“急行跳遠”,教師可根據學生腿部力量和助跑速度較慢的實際,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以較慢、中等速度進行練習,重點體會向遠處跳的身體感受,在內容安排上精選能夠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與游戲,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跳躍能力。如,學生分組進行自主練習,完成單腳跳、雙腳跳過小椅子,助跑摸高,跳單雙圈,跳過一定高度橫繩等動作。接著,通過個人體驗、小組互動交流,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分層練習:掌握一般的學生助跑三步起跳、雙腳屈膝落地,體會助跑與起跳相結合的動作;掌握好的學生助跑五到七步起跳、落地。在練習中,教師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并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3.擴容疊加效應,多主體評價。體育課堂教學應提倡學生、家長、教師等主體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將評價轉變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促進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多維評價,從不同角度為學生提供改進學習體育的相關信息和策略。例如,一年級廣播操教學,為了讓學生輕松、準確、快速地學會學好廣播操,教師除了在日常教學中組織學習評價,還可以通過推送視頻、圖片,下發廣播操學練綜合性的評價單(具體見下表),由家長對學生在家里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評價;家長也可通過連線教師的方式,將學生做操照片或者視頻進行推送,由教師對學生的動作質量、節奏、身體姿態等進行更加具體的點評,糾正學生做操動作。這樣的教學聯結家校,運用線上線下結合的評價方式,以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綜上,學生評價是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對于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以及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對課堂評價加以創新,彌補傳統評價的不足,以便發揮出以評促教的積極作用。
作者:黃霞治
- 上一篇: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
- 下一篇:新課程背景融合兩考復習教學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