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與單位財務人員轉型之路

時間:2022-06-17 15:45:21

導語:供給側結構性與單位財務人員轉型之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給側結構性與單位財務人員轉型之路

供給側結構下多維度發力促使財務人員轉型

一、財務人員的轉型,是業財融合的加速度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這是一個客觀規律。經濟的發展需要業務做支撐,業務的支持是依靠人來決策。單純依靠經驗判斷單位發展的方案已經行不通。業務部門需要財務會計人員來進行指導、預測、規劃、經營管理、制定未來戰略的發展方向。財務部門能夠為業務部門的發展保駕護航,如通過財務部門提供精密數據和技術支持進行科學預測,加強對業務部門的全過程進行控制、監督、績效評價、應用反饋,確保實施內容的不偏離,使業務部門在創造價值的時候更有保障,少走彎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二、云、大、物、移智能工具出現,為財務人員轉型提供支撐

生產力推動社會的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工具的出現。經濟新常態下,財務人員轉型有利于滿足單位發展的需要。在數字經濟的驅動下,全面推進預算管理、績效評價、成本控制、改進策略,捕捉單位在財務管理中的缺陷短板,要用現代化的工具創造價值。從人們普遍認為的“賬房先生”向戰略性財務管理會計轉變。

三、《會計人才規劃》的實施,給財務人員轉型提供保障

2022年財政部發布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從財政和經濟社會全局出發,立足經濟新發展主要內容,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好人才隊伍和行業兩個管理,實現會計職能的真正轉變,適應目前數字經濟發展。我們作為會計人員面對檢驗應怎么轉型?一是從會計的工作職能、服務方向、面向的對象、領域、工作手段和機制多方面進行升級轉型。二是目前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新的會計制度和準則的實施對會計人才在管理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三是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大數據的推廣和應用實施,推動數字經濟的加速應用,這就要求會計人才掌握新技術、學習新技術。

四、財務共享、流程再造是趨勢,是財務人員轉型的方向

目前隨著計算機的應用和物聯網的推動及電子支付的普遍性使用,財務共享中心開始發揮巨大的作用,從財務端到業務端的業務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單位決策層需要的判斷決策都是由共享中心來提供的,然后從中分析得出發展的戰略。作為單位的財務人員,不但需要專業的財務知識,更需要具備判斷分析能力,在信息共享背景下處理好各種關系,打通各個流程,為企業運行共謀發展促效益。著全球經濟發展的聯網和“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會計人才缺口不斷擴大。但是據可靠數據統計,未來失業率最高的卻是會計行業,這讓很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感到迷茫,在全面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單位經濟的發展不再是單一的核算,需要戰略規劃,這對傳統的會計人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已經不適應新業務的發展需要,急需轉型。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面臨的困境

一、供給需求不平衡,觀念陳舊阻礙發展

(一)數量和結構層次不對稱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會計人才隊伍空前壯大。會計從業人員隊伍數量穩步增長,規模不斷擴大。但高層次會計人才依然缺乏,與《人才規劃綱要》所提出的戰略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級職稱人數緊缺,不到從業人員的一半,懂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屈指可數,而低層次人才相對過剩。

(二)思想認識觀念陳舊,能力單一

目前部分單位的老會計不具備系統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秉承“會加減就好”的傳統理念,認為財務人員的職能就是進行核算,而戰略、預測、規劃、營運、分析等,與他們無關,那是頂層設計人員要干的事;部分財務人員認為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要精于一項工作,不能什么都要學,這樣會“不務正業”;對于單位的業務活動不參與、不分析,更不用去預測、規劃等,只會核算,對于數據的分析和以后的規劃發展表現冷漠。任正非說過:財務人員如果不懂業務,只能提供低價值的業務?,F在國家經濟發展不需要低價值業務。

二、缺乏戰略思維,難以實現戰略一體化

現在有些財務人員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事后記賬,并進行核算和監督,對于事前要做的事沒有辦法去處理。有人做過一項調查:現在一般的單位財務部門用于業務處理的時間會達到60%,只有不到10%的時間用于決策支持,而世界級企業的財務部門用于決策的支持時間已超過50%。財務人員自身的素養、知識結構層次和專業性欠佳,不明白戰略對于單位的重要性,不了解單位要發展什么樣的戰略,缺乏洞察事物的能力,也無法用自己的專業去認識、判斷市場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這些都阻礙了單位的發展。單位領導的不重視。領導層畢竟是單位的決策者,他們忽略發展或不重視單位長遠發展目標,認識不到戰略的重要性,或者對于單位戰略的發展成果沒有獎懲措施或績效管理體系,這都會讓財務人員忽略這項工作。

三、智能工具難以駕馭,工作效率低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秦榮生曾經說過:現在打敗小偷的不是警察,而是智能化工具。智能化工具的應用給人類帶來很多便利。目前很多單位都甩掉了手工賬,用電算化來核算業務,即用軟件代替記賬。但是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卻無法驅動。財務人員可以利用智能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分析成本,改變生產方式、銷售方式,利用大數據對產品銷售者的喜好及整個生產經營的成本、預算、利潤、決策、績效管理和考核進行上傳。但是目前在我國很多財務人員還不能很好地利用這一工具,導致效率得不到提升。四、創新建設動力不足,管理會計建設成短板目前管理會計實際中運用效果不佳。管理會計發揮不了應有的管理職能,而是停留在核算職能上。大量的會計人員還是埋頭苦干搞核算,很難脫身去利用工具從事風險評估、制定單位目標,以提升單位未來競爭力!管理工具不啟用,管理會計發展就會成為單位短板?,F在我國對于財務人員還是過分重視會計人員的工作而輕視管理會計方面的職能,重視會計的核算而忽略數據的得來及對單位的影響,甚至忽略數字對單位的作用。這種滯后核算出來的數據無法支持單位的經營決策發展。目前國家一直強調向管理國家轉型,但是很多單位還是過分強調管理會計控制、評價的會計功能。

加大創新和探索轉型之路

一、順大局謀發展,理念轉型是關鍵

側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于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剔除無效供給。新舊經濟正在換擋運行,供給側結構正在提高供給質量、增加供給效益和經濟結構的大幅調整、擴大有效供給,滿足需求變化。目前數字經濟的發展,是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氧化劑,這個時代“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在供給側精準化下,經濟的發展要充分利用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化工具,對市場進行準確的分析,得出精準化的數據,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為了適應形勢,財務人員要轉變自己的思想,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現在單位財務報告的編制不再是隨便把數字填上去就完成任務,對于預算的編制我們要進行三年的規劃,那么在編制預算時要對單位的發展規劃遠景進行準確的預測,保證實施的必要性;對各項預算的執行要進行績效評價、追蹤問效。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財政部在2016年6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制定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我們要深入學習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建設,打造智庫平臺,加快應用。在大數據時代下,進行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融合時,首先是加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理論融合。財務會計是對單位經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而管理會計是對數據進行分析計算,最終形成戰略。其次是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進行技術融合,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技術的不斷變更,使用技術提供平臺,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為管理、決策貢獻出巨大的力量。最后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人員的融合。傳統的財務會計人員只通過中級會計師考試或注冊會計師考試,現在國家加大對管理會計人員的培養力度,將管理會計CNMA,作為戰略人才的一個重要技能之一。這就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有財務專業技能,還要懂內控、預算、成本、分析等。

二、業財融合促經濟,財務共享是方向

(一)業務財務一體化

業務與財務相融合的核心就是將業務與財務在流程方面、系統方面和數據方面的深度融合,從而實現從財務結果到業務最前端的推動,助力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供給,滿足真正的需求。作為財務人員,第一,我們要向業務部門解釋自己的制度和規則,讓業務部門了解財務專業知識。第二,增強主動服務的意識,將管理會計的理念融入業務管理的全過程中,向業務部門學習業務知識,用財務專業知識去指導規劃業務的發展方向,全方位協同企業業務的健康發展,形成一股堅實的合力,把具體方法及措施時時融合在管理之中,為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強化分析,通過生產技術與財務管理相結合,實施好企業的發展戰略,對決策信息結果進行績效評價,提供有效的供給,滿足發展的需要。第三,通過專業的財務知識,指導業務與財務的融合,用數據來說話,對分析的數據進行精準篩選,呈報給上層決策機構,有利于戰略的制定,保證戰略實施的準確性、高效性。

(二)實現財務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財務共享模式的實施,對于財務人員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是需要相互的協作不能出現任何差錯。財務共享表現的效能就是流程再造,主要表現為業務的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這也是杜絕財務舞弊行為的保護屏障。其次是將單位資金管理業務趨于集中,對具體的業務如預測、決策、執行等事項提供更好的服務,保證業務發展的需求。

三、加大會計隊伍人才建設,用智能化工具助推經濟發展

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讓會計人員提高自身職業素養。我國在會計高端人才方面供需失衡,不能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要想培養專業的高素質管理會計人才;一是要加強理論基本知識學習,只有對理論知識通透了解,才能更好掌握各項技術;二是要加大會計人才培訓力度,采取獎懲措施,加強績效考核機制;三是要優化財務人員地位,明確財務人員的職能和權責;四是要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堅持高端引進德才兼備、會創新能創新的人才,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支持財務人員考證獎勵機制;五是要針對不同層次會計人員進行不同的內容培訓,分配不同的崗位,發揮各自的專業技能等。善于駕馭智能化工具,在數字經濟時代用管理會計的方法實現目標。一是學習掌握智能化工具技術,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創新工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就是企業創新的工具,從而支持信息系統創新;二是只有獲得信息反饋才能及時對問題進行糾正,為單位決策的制定打好基礎;三是通過海量的計算及信息數據的精準分析,為決策方案的制訂形成一系列報告體系和業績評價,為戰略的實施增加可信力,從而實現會計職能的創新和單位經濟收益的提高;四是要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掌握區塊鏈技術、優化信息化的模塊,建立財務信息化平臺,進行資源共享,實現司庫管理。

作者:趙小雅 劉靜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