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提質增效措施
時間:2022-07-25 11:37:03
導語:高中化學提質增效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1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印發,明確指出要減輕學生負擔,其根本策略在于全面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從而強化學校這一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因此,“雙減”政策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如何還值得深入探討。高中化學教學必須致力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注重學生獨立探索能力的培養,這便要求教師在講解教材知識的同時注重知識拓展。同時,為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意義,教師還應將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此外,新課程改革還要求各學科教學均要注重凸顯學生于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此,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這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繼而在確保高效教學效率的同時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已經不適合“雙減”政策下高中化學課堂提質增效的目標。因此,通過對以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進行分析,發現其主要存在下列幾個問題:
(一)傳統觀念束縛教師的教學
當前,諸多教師仍受傳統應試教育教學理念影響甚深,以致實際教學過程仍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主,而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則往往是以題海戰術為主。殊不知,大量重復的練習不僅收效甚微,且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以致產生厭學情緒。因此,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思想還是不切實際的題海戰術,均嚴重阻礙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教學方法單一無創新
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教學理念影響,絕大多數教師已習慣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不僅無法展現自我,更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久而久之,學生也將成為學習的機器,即便記住了知識表面也無法深入了解知識背景。不僅如此,單一的教學模式也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缺乏學習興趣的高中化學課堂自然難以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忽略實驗教學
高中化學包含了大量實驗性的內容,且大多數化學知識也均是從實驗中得來。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為了節省教學時間而跳過實驗步驟,大多數需要實驗的內容也通常是由教師口頭講述或僅是在課堂中加以演示。殊不知學生本對實驗有著濃厚興趣,但這僅存的興趣亦被教師所剝奪,繼而只能如機械般死記硬背而對知識全然不理解。更嚴重的是,學生無法借助直觀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也將導致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枯燥且乏味,長此以往,勢必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產生嚴重影響。
二、“雙減”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提質增效的措施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下稱“雙減”)。由此可見,“雙減”政策不僅是教育的政策,同時也是一項“國策”?!半p減”政策直擊應試教育的功利、短視要害,其中指出需要進一步凸顯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雙減”政策的提出要求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必須達到提質增效的目標,有效強化高中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一)轉變教師的角色,更新教學觀念
基于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教師不僅要革新傳統的教育思想,還要及時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通過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一來彰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二來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獲得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如針對有機推斷題的學習,教師可在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后,讓學生獨立完成最終的解答,并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又如,針對“弱電解質中電離平衡”的相關內容教學,教師可在具體教學前圍繞章節知識提出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題目,如“電解質的概念”“有哪些常見的電解質”“強弱電解質有何差別”等。在問題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而此間,教師亦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思考問題,如此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繼而確保良好的課堂教學效率。
(二)通過微課把散亂的知識集中起來,引導學生建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當前微課逐步被應用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且因高中化學知識本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且高中化學各知識點之間亦有著較為密切的關聯,故基于微課來展開教學,不僅能為學生直觀呈現知識點的關聯性,還能化抽象為具象,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不僅如此,基于微課的課堂教學,教師還能提前整理教材并梳理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而后以微視頻的方式將之帶入課堂,如此教學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與理解。如在講解“物質分類”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將物質組成以及物質分類方法等一眾重點知識制作成微視頻,并在視頻中同步介紹諸多常見物質的具體分類方法與判定的依據,如碘、氧化物、單質等。如此將方便學生理解。此外,教師還可將微視頻只作為網絡教學資源供學生隨時觀看,幫助學生攻克學習中尚未理解的難題,繼而確保理想的學習成效。
(三)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復習,引導學生鞏固化學知識
復習亦是提升學生化學學習成績至關重要的環節。通過復習不僅能讓學生獲知自身當前尚有哪些不足,還能幫助學生梳理平日遺漏的知識點,以此查漏補缺,幫助學生學習更上一層樓。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的產物為學生提供有用的學習資料,如微課、學習通等。如此將能讓學生清楚掌握章節知識的重難點,繼而在保證復習有效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成績。如針對“化學反應及能量”的具體教學,教師便可結合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如在日常授課后,教師可將當堂課的學習資料借助網絡交互App傳輸至學習平臺,學生則可從平臺中獲取復習的相關資料并借此審視自身是否有遺漏。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實效性勢必能得到有效保障。不僅如此,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任何的困難都可借助平臺及時向教師請教,而通過搜集學生的問題反饋,教師亦能獲知學生當前尚未掌握的那部分知識,以此在后續的教學中更有針對性,繼而也能促進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對學生進行實驗指導
實驗作為高中化學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亦不可小覷。對此,為提升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亦可從實驗教學入手。而針對化學實驗教學的開展,教師可首先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借此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針對開放性的問題,不同學生可能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但無論結論如何,教師均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來加以驗證。考慮到并非所有學校均有完善的設備與實驗環境,故當學校無法保障每一名學生均能獲得親身參與實驗的機會時,教師便應肩負起講解實驗的責任。同時,對有能力開展實驗的學校,教師亦需提前告知學生實驗過程所需關注的要點,一來避免學生因錯誤操作而導致身體損傷,二來則是為了降低學生實驗失敗的概率,以免學生產生挫敗感并因此而喪失參與實驗的興趣與積極性。如在氯氣性質實驗學習中,因氯氣和氫氣混合可于光照或點燃的情況下發生爆炸反應,而金屬鈉、紅磷、鐵絲、銅絲等均可于氯氣里劇烈燃燒,且各自生成NaCl、PCl3與PCl5、FeCl3、CuCl2。我們在這一實驗探究過程里則可自主提出問題與猜想:①實驗結果是否會有相同物質生成?②反應后產生的Cl2屬于氧化劑還是還原劑?③為何Cl2具備這種性質?隨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備好實驗材料,對所提問題進行探索,得出最終結論,而這一動手驗證操作的過程又可使我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養。又如化學焰色反應里,由于酒精燈火焰呈現出黃色,鉀火焰需隔鈷玻璃才能看到,并且除銅元素外,其他焰色分辨較難,那么我們即可試想能否以小組的形式或自主探究出不應用鉑絲的實驗方案。此后則各自分工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展開操作分析,并提出假設:是否是酒精燈的燈頭燈芯不干凈或酒精不純等原因所以才使火焰呈黃色。隨著假設的提出即可動手操作驗證,并將潔凈脫脂棉以無水酒精濕潤,用干凈鑷子夾脫脂棉來替代鉑絲完成實驗;我們在實驗探究時還想到了把燒杯內的無水酒精點燃,用藥匙或玻璃棒沾少量試樣灑于火焰內灼燒,這兩種方法的使用最后都讓焰色時間得到了延長,且鉀元素焰色無需鈷玻璃即可觀察。隨后,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時,教師亦需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引,如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以及實驗過程需要關注的事項,避免學生因操作不當而導致身體損傷。當然,除了個人實驗外,教師亦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為小組每一名成員分配相應的工作,如有的成員負責記錄實驗結果,有的成員負責操作實驗的某一步驟等。在此期間,教師需進行巡回指導來確保實驗的順利完成。最后,教師可讓學生小組分享各自的實驗結論并在小組間進行對比,而后思考為何以同樣的步驟開展實驗,結果卻會出現差異。經歷了上述實驗教學過程,學生勢必能從實驗中獲得成就感,繼而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促進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傊?,基于“雙減”政策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師不僅要及時革新傳統的教育理念及思想,更要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諸多問題,繼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革新教學方法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將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最后,新課程改革還要求各學科教學均要注重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此,教師亦當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如此方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繼而促進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升。
作者:徐加剛 單位:江蘇省溧陽中學
- 上一篇:財務共享模式與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意義
- 下一篇:審計理論與實務課程聯動改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