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經濟學研究意義和運用
時間:2022-08-12 14:45:09
導語:中醫藥經濟學研究意義和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醫藥的藥材中含有許多成分,在實際臨床使用過程中大多數是以復合藥物的使用為主,單一藥物往往無法滿足使用要求,因此單一地研究中醫藥的經濟學運用往往會受到一定的阻礙。中藥作為中國傳統的藥材,所包含的成分種類較多,每種藥物的不同含量配比都可以治療不同的病況,能夠呈現一種系統性,尤其是針對疑難雜癥有著特定的治療效果。對于中醫藥經濟學的研究有著自身獨有的含義,并且在應用上也最為廣泛。
關鍵詞:中醫藥;經濟學研究;優勢特點;運用
作為我國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醫藥研究,中醫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在發展路程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性及發展道路,在發展中,中醫藥的經濟學科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醫藥經濟學科不斷發展,影響著我國中醫藥對衛生經濟學的發展。伴隨著對中醫經濟學的不斷深入研究,20世紀末開始,通過運用經濟學的相關理念,對中醫藥物資源的使用、藥物的配備治療、以現有中醫藥物資源治療疑難雜癥等進行了相關的研究。雖然我國中醫藥的發展道路歷時很長,但是對于中醫藥的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屬于起步階段??v觀幾十年的中醫經濟學發展,理論知識的不斷地儲備,實踐經驗也不斷發展壯大,不過,經濟學的研究方面不能僅限于理論,也不能僅限于單一的實踐,要根據兩者的結合研究,才可以打開中醫藥經濟學的領域之門。鑒于上述考慮想法,本文對中醫藥的經濟學研究進行理論深化及剖析。
一、中醫藥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含義
中醫是來自于古代的一門學科,相較于現代醫學發展而言,西醫已經成為主力,中醫發展較慢,而中醫的經濟學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為它是將中醫藥學的研究和經濟學科的研究進行了融合,需要將中醫與當前社會發展的許多理念結合起來。自中醫藥學的臨床經驗分析,將經濟學的研究理念及剖析概念融合于中醫發展中,可以帶給中醫學科醫師更開闊的思路及最合理的治療方案,可以保障中醫藥快速合理地發展,在降低患者醫藥開支的同時,將藥物治療的副作用降至最低點,形成最優的治療效果,彰顯中醫更高的應用價值。中醫的發展道路中,聚焦點主要在于醫學治療中,尤其是中醫是以治療病理根本為原則性,中醫藥經濟學的研究方向是將中醫的療效及經濟收益結合開展,在保證病理療效的前提下,降低費用的開支,將兩者合二為一。與當前社會西醫的發展對比研究,中醫的經濟學概念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更加努力。從整個醫學發展及經濟學的應用來看,對中醫藥的經濟學研究還需要更多的關注。在西方許多的發達國家,對西醫的經濟學研究已經到了頂峰階段,理論體系及實踐應用都已經形成了固有體系,許多醫學衛生的經濟學決策研究都已經廣泛應用,在醫學保險方面、新藥物的研究方面等都有著普遍的應用,能夠有效保障藥物資源的高投入高產出比。在亞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對醫藥經濟學研究也頗為常見,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醫藥體系,在中醫方面也開始了發展之路,例如針灸、氣功治療方法等逐步受到許多人的承認,在理論方面已經嶄露頭角。針對我國的中醫發展及經濟學理論引用,需要國家及醫學資源的不斷投入,才可以推動我國中醫的進一步發展。中醫作為中國的國粹,在中醫藥經濟學方面的探究還需要不斷地加深,養成更好的理論研究深度。當前階段,中醫藥的發展路程需加快步伐,不斷培養人才,推行中藥治療根本的優勢,不斷壯大中醫的發展,推動中藥的使用,解決當前中醫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二、中醫藥經濟學研究的現狀
與西醫的發展研究及經濟學探究對比看來,中醫藥學科的發展路程已經久遠,但是與經濟學科的結合卻處于起步階段,整個理論體系還未形成。近幾年才開始探究發展。而西醫學的研究及經濟學的結合在國外已經發展了多年,整個理論體系非常完善,在衛生決斷、醫療保險的使用管理、藥物的研制開發、價格的確定方面都有著廣泛使用,在醫藥資源的投入產出比方面形成了高效發展。在我國中醫藥的發展及經濟學的結合應用方面,我們要不斷樹立“專、精、深”的理念,細致地研究經濟學的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研究,形成自己獨有的體系。目前,學習中醫的人不多,國家應該推行相應政策,將我國的中醫國粹發展壯大,不斷培養中醫藥的人才培育,加大中醫藥企的扶持力度,解決中醫藥物的采購問題,幫助中醫藥材企業渡過難關。在很多國家,針灸、氣功等治療方式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當中,甚至在理論層次已經處于很高的地位,所以不斷加大對中醫藥學科的經濟學探究是我國中醫藥發展的事業推動期。
三、中醫藥的優勢特點
我國中醫藥的發展道路非常久遠,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而在中醫藥的經濟學研究方面,我們要不斷地剖析,從研究中醫藥的特點及優勢方面入手。中醫藥是中國醫學發展的起源,是中國醫學的領航者,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世界的醫學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1.“天人合一”的理論觀念。傳統的中醫學研究表明,人的身體構架與古代神明是一體的,即人與自然是共存共生的關系,人的身體機能及生命氣息是由人的身體自身及自然環境雙重影響而決定的,并不是單一存在,這就相當于是身體內部結構與外部環境結合導致,受到了多種方面因素的制約,同時也處于一種理念均衡的狀態。在中醫學的研究過程中,推崇陰陽調和的理念,即體內的陰與陽要保持在平衡的狀態,如果打破了這種平衡,那人的身體肯定會出現問題。中醫學還推崇將病人看作一個整體,而非將人與病情分開對待,這就意味著在救人的同時解救了病情,達到治標治本的雙重效果,從而最終將人體的病患解決。2.醫藥的理論研究是實踐的高度凝合。作為中國傳統的醫學研究,其特有的理論體系及臨床實踐已經有了中國固有的特色,是集合了多種學科研究于一體,同時受到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在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方面,以“仁、愛、善”為基本原則,以尊師重道、仁愛謙虛為發展理念,不斷地凝合中醫藥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應用。3.理與術完美結合。中醫的治療過程主要是以“望、聞、問、切”為主,在臨床實踐治療過程中,醫生會結合病情特征,以及病人所處的環境、飲食起居、地理位置等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治療,以最優的治療方案解決病人的病情,從根本上做全方位的診療,這就是中醫治標治本的理念研究。
四、中醫藥經濟學的優勢
根據中醫藥物的經濟學方面的研究,中醫藥的經濟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廣泛的適應性。中醫藥的治療產生的費用較低,受眾人群種類較多,同時中醫是對癥下藥,產生的副作用較小,對癥下藥療效更高,能在從本源上去除病情,同時在治療病癥的同時提升了病人的體質,在對許多常見的病癥以及慢性疾病治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醫合理的用藥不僅可以去除病情,還可以增強病人的體質,降低了因治療產生其他病癥的風險。2.病理準確分析,時效高。中醫在檢測病情的時候,常用的方式為“望、聞、問、切”,這樣,優秀的中醫大夫不僅可以及時快速準確的掌握病人的病情特征,同時降低了病人看病診療的檢查費用。3.中醫藥物取材廣泛快捷。中醫藥主要是以自然藥物為主,許多地方都是就地取材,根據藥材的藥效對癥下藥,藥物研發的時效高,周期短。全國各地擁有著非常大的中醫藥資源,就地取材是中醫藥發展中最主要的優勢,研發的成本較低,藥物種植的成本也比較低。現代醫學合成藥的研究時間過長,從尋找藥物本源開始,還要對藥物進行有效成分的提取,根據提取物再研究是否能夠解決病情,消耗的人力物力都較高,研制的合成藥成品價格也很高。
五、中醫藥經濟學研究應用分析
中醫藥經濟學的研究已經逐步成為了一種趨勢,在中醫藥的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的研究工作需要落實,理論與實踐的工作還需要繼續推進。1.不斷加快對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在高校培養中醫人才中,要將經濟學理念融入進去,從課堂教育中就要將中醫藥的經濟與中醫的發展融合起來,加大中醫藥學的理論基礎研究,養成優良的中醫藥技術培養習慣,逐步健全中醫藥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將中醫的發展推向更高的發展層次。2.將經濟學的研究理念融合到藥物的研制過程中。中藥藥物的研究是基于龐大的理論研究基礎,中藥的研制和創新有著自己獨有的優勢特征,相同的藥材不同的劑量即可治愈不同的病癥。加強中醫藥物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壯大。3.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宣傳力度。在當前醫療環境下,不斷加強對中醫的宣傳力度,可以讓中醫藥行業逐步地顯現在病人生活中,讓病人知曉中醫藥的優勢,同時也讓醫務工作者能夠加強對中醫藥的認知,自愿投身于中醫的發展中。4.彰顯中醫藥物的治療價值。在許多的疑難雜癥及慢性病治療方面,中醫治療具備非常大的優勢,針灸、按摩、氣功治療方法在解決病人病情的同時還可以調理病人的身體,副作用較低。因此推崇中醫的治療,不僅可以讓患者安心,還可以起到預防保健的作用。中醫藥經濟學的研究過程中,在經濟性的判斷方面與中醫藥物的高效、安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中醫藥物的研制與中醫藥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有著密切關系,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開支,還可以將藥品的成本進行合理的規劃控制,非常有利于中醫藥經濟學的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1]周丘云,陳建華,毛樹松.中醫藥衛生經濟學研究必要性及建議[J].當代經濟,2016(07):124-125.
[2]李朝暉,陳雪斌.中醫藥教育與中醫藥經濟的關系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85-89.
作者:劉淑萍 單位: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
- 上一篇:多媒體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 下一篇:小學美術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