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的思政教育理路
時間:2022-09-13 08:57:14
導語:大學生就業的思政教育理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個階段性指標,就業質量反映了學校的育人水平,是衡量學校育人成效的重要維度。近兩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量企業效益下滑,有的甚至破產倒閉,加之畢業生人數顯著增加,使得就業難度加大,故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其中,作為重要的育人陣地,思政課堂能夠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對就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推進思政教育創新發展是提升學校育人實效、推動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關鍵舉措。由房楠、楊輝著,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的《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教育的融合研究》一書,基于當前就業形勢,圍繞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的內在關系,深入探究了思政教育對緩解學生就業壓力、培育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可行性對策,為提升思政育人效能、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有效參考。本書共九章。第一章結合新時代特點,分析了當代社會對勞動者提出的新要求,梳理研究了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之間的關系。第二章聚焦學校思政教育實際情況,剖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闡釋了思政育人現狀的深層原因。第三章以相同的理論邏輯,分析了畢業生就業現狀,探討了其深層原因。第四章詳細闡述了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為二者的融合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第五章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程改革、教學評價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思政教育的優化路徑。第六章主要闡述了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融合的內容、形式、原則等。第七章至第九章基于實踐層面,分別從學生與教師視角出發,深入探究了二者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思政教育融入大學生就業的作用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競爭逐漸加劇的情況下,切實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實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成為解決就業問題的基本要求。思政教育立足學生成長成才,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從思想道德、心理素養、價值理念等方面為學生提供方向指引,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獨立的人格,實現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對于學生就業素養提升大有裨益。具體來說,思政教育在大學生就業中發揮著三方面的作用———1.幫助大學生明確就業方向選擇正確的就業方向是就業成功的第一步。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政教育能夠發揮良好的價值引領作用。指向大學生就業的思政教育,通過分析當前就業形勢,讓大學生了解就業市場實際需求,認清社會發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就業能力。長期以來,專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主要發展取向,以專才培養為目標,注重培養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深入研究某一領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學習的深入性和系統性,但也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單一的技能型人才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流需求。將思政教育融入就業指導,可以將素質教育貫穿于就業能力培養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團隊精神、組織能力等,讓學生掌握就業核心能力、明確就業方向,切實提升就業實效。2.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心理素養與道德品質畢業就業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第一個重要人生抉擇。許多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不足、抗壓能力較差,在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時容易迷茫,缺乏對就業的理性思考,出現心理焦慮與恐慌,進而產生就業心理問題。這種現象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嚴重制約著就業質量的提升。將思政教育融入就業指導,能夠將心理知識與思政理論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辯證看待就業問題,幫助學生客觀評價個人能力、挖掘潛在優勢,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念。求職就業考驗著學生的心性與品質,思政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良好心態,主動面對困難、迎接挑戰,磨煉優秀道德品質,為之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3.有助于增強大學生使命擔當意識青年學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雖然我國經濟社會整體上得到了顯著發展,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十分突出,尤其是中西部偏遠地區,亟須各領域人才進行建設開發。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大學生應當避免功利化擇業傾向,積極主動承擔國家和社會賦予的使命,主動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將個人價值融入祖國建設與社會發展之中。思政教育通過情感引導和思想啟發,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理想信念,引導學生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在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進而實現人生價值。
二、思政教育融入大學生就業的困境
面對高質量就業的實際需求,各學校不斷推進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創新融合,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全方位指導。但是,由于二者的教育機制與體系不同,影響了融合成效,不利于就業指導的有效推進。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脫離當前,一些學校雖然十分重視并認可思政教育融入就業指導的重要性,但在實踐層面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使得二者的融合碎片化、隨意化,制約了育人合力的有效發揮。一方面,教育內容各自獨立,未能借助雙方優勢資源實現內容的整合優化,使得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融合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缺乏統一的目標指引,使得二者仍保持原有的工作方式,從各自視角出發處理各項工作,不利于相互協同教育。此外,作為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融合重要推動力的教師隊伍缺乏良好的溝通交流機制和相互協調的工作平臺,使得協作雙方對對方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向等不甚了解,阻礙了二者融合的教育成效,不利于就業質量的提升。2.思政教育內容不全指向就業的思政教育應當注重針對性與實用性,面向就業實際,選擇適合學生就業需求的教育內容,切實提升學生就業能力。但目前,許多教師只是將就業指導作為形勢與政策課的一項教學內容,只講授理論知識和就業政策,并未結合當前就業實際和社會需求分析就業問題的根源,難以為學生就業提供科學指導。一些學校思政教育追求形式上的口號宣傳或者精神激勵,未針對學生就業問題提供實質性幫助,同時缺少對學生就業心理的疏導,影響了協同育人的實際效果。此外,由于教師專業背景不同,在開展就業指導時,部分思政教師只是以思政教育為主,講解與就業相關的思政話題,無法對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就業指導。3.思政教育模式單一近年來,高等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受教育者的需求日益個性化、多元化,對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但在開展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部分思政教師并未結合當前學生實際需求與時代特點創新思政教育模式,而是繼續采取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通過理論灌輸或者情感教化讓學生被動接受思想觀點,課堂互動較少、氣氛較為沉悶,學生需求沒有得到充分尊重,學習積極性逐漸下降。同時,一些學校的實踐教學僅采用專家講座、集中會議等形式,未能根據學生特點、興趣愛好等提供針對性的就業實踐指導,使得學生就業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指向大學生就業的思政教育路徑
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就業指導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檢驗其實際成效;而思政教育則為就業指導提供思想保障,對于提升就業質量與就業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要想充分發揮二者的育人效能,就要著力構建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協同育人格局,以此提升協同育人實效。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1.加強頂層設計,增強融合效能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融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學校管理層應當樹立全局性思維,圍繞就業指導內容,制訂協同育人機制,科學合理安排各項工作,明確教學、行政、宣傳等部門的工作職責,為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同時,組建專業化教學團隊,引導思政工作者與就業指導教師、專業教師共同成立就業工作小組,深入探討就業問題,制訂科學可行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等,完善相關課程安排、實踐活動設計,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與就業素養,推動學生高質量就業。2.堅持就業導向,優化思政教育內容以大學生就業為指向的思政教育,要結合學生就業需求,優化教學內容,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導。在理論課堂上,教師可從學生專業特色出發,分析各專業的就業趨勢與就業方向,講解國家對相關領域的扶持政策,引導學生抓住機遇,選擇發展潛力大、未來前景好的行業。同時,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身優勢與劣勢,學會揚長避短,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增加就業實踐內容,為學生提供就業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的筆試能力、面試技能等。3.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提高就業指導實效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要抓住網絡教學機遇,變革傳統教學模式,通過網絡課堂、云平臺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圍繞特定就業主題,引導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思考就業所需的思想理念、道德品質等,認識到職業精神、職業素養在個人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學生努力提升就業素養。同時,打造統一的就業信息平臺,系統整合學生就業能力、就業需求等,制訂詳細的就業指導計劃,為學生推送多元化的就業資訊,提升學生就業成功率。
作者:支卓華 單位:河南工學院
- 上一篇:測繪地理信息專業群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 下一篇:尋釁滋事罪口袋化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