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特點分析
時間:2022-09-29 09:04:23
導語: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特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呈現出教育主客體的合一性、教育內容傳播的即時快捷性、教育環境的虛擬開放性以及教育過程的平等交互性等鮮明特點,這給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帶來諸多挑戰?;魬馂闄C遇,應牢牢堅持黨性與人民性并舉、繼承與創新并行、線下與線上并用的原則,精心打造專業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筑牢高校網絡陣地、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和構建意識形態教育合力機制,不斷提升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特點;原則;策略
一、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特點
(一)教育主客體的合一性
教育主體是教育實踐活動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在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過程中,教育主體多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他們普遍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與政治立場,凸顯出明顯的政治屬性與權威特性;教育客體則主要是指教育實踐過程中的活動參與者與內容接受者。在傳統的教育背景下,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二者雖有關聯且不可偏廢,但彼此之間界限仍較為明顯,教育主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是整個教育過程的主動引導者,而教育對象則是教育過程的被動參與者,二者呈現出較明顯的分離狀態。隨著新媒體在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過程中廣泛運用,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之間的界限被打破,特別是隨著“網絡原住民”的“00”后大學生步入校園,他們深諳網絡傳播規律及技能,在這一領域甚至出現“文化反哺”的現象,更加促使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呈現出相互纏繞交織的特殊狀態。教育主客體的分離狀態日漸模糊乃至消失,教育主體客體化,教育客體主體化,教育主體客體交融交織常態化,教育主客體的合一性成為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顯著特點。
(二)教育內容傳播的即時快捷性
教育內容是整個教育過程的核心,它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傳授、講解的知識、理論、觀點的總和,承載著一定的教育目的與價值。在傳統的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過程中,教育內容的傳播大多依靠人際傳播得以實現,此種傳播方式往往需要特殊的物理空間、特定的傳播者與傳播受眾,并且二者還需要同時“在場”才能得以進行,從傳播者得到相關教64形態教育工作者務必要結合青年學生的實際,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法、革新話語表達方式,進而提升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三)線下與線上并用
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較之以往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務必注重發揮線下和線上的優勢,實現功能互補,提升教育效果。一方面,線下教育是現實的客觀存在,諸如課堂教學、學術報告及社會實踐等依舊是線下教學的主要方式,鑒于此類教育方式的客觀現實性、直接實踐性與可受控制性等特征,它們仍在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于教育效果的正向凸顯大有裨益。另一方面,線上網絡教育是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補充。網絡已經成為青年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認知方式與學習方式。但是,網絡空間也充斥著諸多意識形態屬性不明的言論,對青年學生進行正確價值判斷與選擇帶來諸多困擾。[6]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亟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方法,緊扣時代發展主題,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網絡教育活動,牢牢掌握網絡空間意識形態主導權。
三、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策略
(一)打造專業意識形態工作隊伍是提升教育實效的基本前提
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乃至逆全球化加速演變,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正遭遇西方社會思潮的強力沖擊,相繼出現“潔潔良”“東海道子”等負面事件,這為提升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效果敲響了警鐘。毫不諱言,打造專業意識形態工作隊伍是提升教育實效的基本前提。首先,配強領導干部隊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它始終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不僅工作強度大、時間長,而且工作效果周期長、風險高。各大高校務必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注重發揮領導干部的“頭雁效應”,加大領導干部的選拔難度與培訓力度,著力提升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與防范意識形態風險的能力。其次,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思政課教師是進行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中堅力量,對提升教育實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各高校思政課教師缺員嚴重,無法滿足教育部相關規定,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壓力大,教師年齡結構嚴重失衡,嚴重制約意識形態教育實效性的凸顯。因此,各高校務必加大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力度,設立思政課教師專項經費,采取“內培外引”的方式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最后,補充學生網絡輿論引導隊伍。作為“網絡原住民”的大學生幾乎處于“無處不網、時時在網”的特殊境況,高校宣傳部門要善于發揮學生朋輩群體的優勢,注重培養一批具有堅定社會主義信仰、深諳網絡傳播技術、擅長網絡輿論引導的學生“意見領袖”,及時發揮其補位職能??傊?,高校務必發揮領導干部、思政課教師與學生引導隊伍的功能,努力構建隊伍有人管、工作有人干、輿情有人察的三位一體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強化育人效果。
(二)筑牢高校網絡陣地是提升教育實效的基本依托
隨著新媒體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全過程,互聯網已經變成新的教育基地,并借助其傳播內容的豐富性與傳播速度的便捷性深受廣大師生喜愛,但與此同時,這也不可避免地帶來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審丑等弊端。高校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守好高校網絡陣地,增強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實際效果。首先,加強相關網絡法律法規建設。法律法規作為規范社會行為與社會關系的根本手段,也是管理社交媒體的強力措施,對于確保高校網絡陣地安全大有裨益。相關部門應該抓緊時間調查研究,切合高校網絡秩序管理實際,積極推進相關網絡法律法規的出臺實行,重點發揮網絡法律法規的“硬約束”功能。其次,提高師生的網絡媒介素養。網絡媒介素養是指網民面對網絡信息時所體現的選擇、理解、質疑及評估等能力。鑒于“媒介素養直接決定著網民的行為水平”[7],提高師生的網絡媒介素養直接影響著網民的行為水平,制約著高校網絡陣地的穩固程度。高??梢酝ㄟ^開設相關課程、舉辦專題講座、模擬相關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師生的網絡媒介素養。最后,強化信息技術監管水平。網絡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與媒介素養的提升能夠有效維護網絡空間穩定,但其效力依舊不足。信息技術作為推動互聯網發展的第一動力,對于網絡空間良好秩序的構建意義重大。相關技術部門應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研發語義分析、情感分析、關鍵詞篩選過濾、網絡爬蟲等相關技術,筑牢高校網絡空間防火墻,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高校網絡空間。
(三)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是提升教育實效的核心所在
思想政治理論課歷來都是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其教學模式影響著教育質量,也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實際效果。隨著新媒體的廣泛運用,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效力逐漸式微,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實效逐漸弱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刻不容緩。首先,更新教育理念。傳統的意識形態教育更大程度上關注價值觀念、思想觀點的灌輸,教育者在整個教育實踐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作為教育主體地位的受教育者并沒有得到真正重視,這就在無形之中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對立起來,教育效果注定不佳?,F如今面對新形勢,教育者必須主動來一場“思想大解放”,及時摒除過時陳舊的教育理念。其次,編排教育內容。教育者務必根據學生的接收能力與心理特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將我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融入教育內容。譬如,可以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等轉化為育人元素,從而提升教學內容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踐性,進而引導學生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增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感。再次,創新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教育規律的具體體現,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大有裨益。傳統機械式的教學方法依舊存在并能繼續發揮作用,但其作用正逐漸減弱,特別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界限日趨模糊,注入式、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創新教育方法迫在眉睫。毫無疑問,教育者要著重研究教育環境與教育對象,采取啟發式、引導式的教育方法,將鮮活的案例、生動的語言、多樣的形式融入意識形態教育全過程,充分發揮教育對象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提升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實際效果。
(四)構建意識形態教育合力機制是提升教育實效的重要保障
教育事業是一項極其龐雜的系統工程,提升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實效,就必須發揮各主體各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構建起意識形態教育的合力機制。首先,堅持學校教育在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學校是學生長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應該科學合理地將意識形態教育寓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體現于校園文化建設、校園制度建設、學生日常管理等各個方面,努力貫徹“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三全育人理念,夯實高校在意識形態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其次,堅持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家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奠基工程,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處于基礎性地位。高校學工部門可以通過設立家長委員會、建立家校溝通微信群等方式促進家校聯系,向家長傳達意識形態教育的基本內容與理念,促使二者的價值取向趨同化、教育過程同步化。再次,堅持社會教育在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中的補充地位。作為一種鮮活的教育形式,社會教育具有獨立性、豐富性、形象性等諸多特征,教育效果的呈現周期較短。高校宣傳部門可以通過身邊鮮活的實例,如展示面對疫情時中西方國家的態度和舉措等,在社會上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的輿論氛圍,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意識形態教育。尤其是要加強與地方網絡管理部門的協同合作,充分利用網絡管理部門的先進技術與管理人才,積極應對潛在輿論和意識形態風險??傊嵘髮W生意識形態教育實效要求各大教育主體在方向上同頻共振,在時空上密切銜接,在作用上優勢互補,努力形成整體教育合力。
作者:陳猛 覃優軍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語文課堂教師指令多模態話語分析
- 下一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產教融合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