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管理新政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
時間:2022-10-09 16:22:36
導語:PPP管理新政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PPP模式是指由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展開合作,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城市化發展進程的日漸推進,PPP項目在全國范圍廣泛實施。為確保PPP項目順利進行、市場健康發展,政府陸續出臺規范性文件與約束性規則,在對PPP市場帶來影響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诖?,深度分析管理新政推行對建筑施工單位帶來的影響以及相應的優化策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建筑項目;施工單位;PPP管理新政;策略
結合目前國內的PPP項目種類分析,其更多還是應用于市政工程、公路工程、房建工程、軌道交通等建筑工程領域,合作對象主要以建筑型企業為主。面對新型市場環境,建筑企業正在大力探索PPP的有效應用,但由于部分理念沒有實現深度貫徹,導致政府部門與地方企業無法實現互惠互利,甚至轉化為高風險投資工程,這給PPP項目發展帶來了極大阻礙,因此針對新時期的PPP市場展開創新與優化勢在必行。
1PPP管理新政解讀
中共十八大會議上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自2014年以來,國內出現大量的PPP項目,標志著PPP項目在我國正式扎根,并且迅速迎來高潮。以往的PPP項目通常以bt、bot為主,政府部門仍是主要的風險受益者與風險投資者,但此輪新政更加強調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共擔風險、共享收益,新政的提出意味著配套設施更為完善,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認可,同時意味著公私合營模式體系正式建立。財政部提出PPP項目的核心工作內容與操作流程,對各個項目細節提出明確要求,是對以往項目工程的高度提升與高度總結。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PPP工程的核心發展思想,并且對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所擔任的角色做出了更加精確的描述,對項目識別階段、準備階段、采購階段、執行階段、移交階段都提出了精確要求。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也對PPP項目提出了框架性建議,這意味著PPP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且正在面臨巨大的發展挑戰[1]。
2PPP項目中建筑企業參與情況
PPP模式在全國各地廣泛應用,雖然促進了地方發展,但由于監管不當,很多PPP項目成為變相融資助手。許多地方政府部門債務風險明顯提升,在新的管理政策出臺后,PPP項目正式進入到歷史轉折點,由火熱推廣時期轉化為理性規范階段,中央已經明確表明地方政府的金融風險與債務風險問題,此次新政出臺后,中央企業參與到PPP項目的限制變多、規范變得更加嚴格,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到PPP項目當中,渴望通過民營企業的力量來突破PPP項目困境,通過政策保證參與企業的合法權益。為實現這一目的,中央政府選擇一些地方國企與合作單位共同開展資源整合,從而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2]。除此之外,新規明確規定PPP項目的規模上限,給PPP市場帶來重要影響。結合宏觀經濟形勢展開分析,近幾年國內PPP市場規模不會延續以往呈現爆發式增長,而是處于一個平穩發展、持續增長的狀態,無論是政府的規范性意見提出,還是結合近些年PPP項目發展情況不難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政府投入力度會逐漸減少,經營類項目與準經營類項目會逐漸成為PPP項目主流,在經營環節建筑企業可以發揮自身的產業優勢與市場布局優勢,如大型公路項目,以期穩定自身企業發展方向[3]。
3PPP管理新政推行對建筑企業帶來的影響
3.1規模大量縮減
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推進,在為建筑行業帶來巨大發展前景與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為建筑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與社會收益,因此,很多建筑企業作為強力的競爭對手參與到PPP項目當中。但隨著PPP項目數量與項目規模的日漸擴大,很多潛藏在其中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為解決PPP項目當中的問題與隱患,國資委對PPP項目做出明確規定,避免由于PPP業務的持續增長,將整體杠桿水平推高,此項新規的出臺,可以使中央業務規模適當縮減。與此同時。財政部也對PPP項目做出了限制與約束,PPP項目發展方向可能逐漸轉化為經營類項目,如物業服務或者停車場服務等單一式服務項目,使PPP項目結構得到有效調整[4]。
3.2提升財務能力要求
新政推行導致PPP項目融資環節受到限制,并且對投資方式提出了更加精準的要求,建筑企業需要在項目當中投入更多的資金成本。不僅如此,傳統融資渠道也將作出適當的調整,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停止對PPP項目的投放與審批,信托機構、基金機構參與門檻有所提高,這使得很多建筑企業的融資難度加大,PPP項目建設資金轉向股權投資。
3.3實施難度提升
近些年,隨著建筑領域的日益發展,PPP項目也迎來了廣闊的應用空間,由于PPP規范管理要求較高,想要達到合法合規并非容易的事。嚴格規范PPP項目業務辦理流程會使項目實施難度有所提升,而手續辦理困難這一問題也將成為限制PPP項目推進速度的主要原因。為避免在PPP項目發展環節出現新型融資風險,對政府的隱性債務風險展開有效遏制,新政提出政府付費應當與PPP績效掛鉤,這對于PPP項目而言是一項巨大挑戰,傳統運營體系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調整。
4PPP新政背景下建筑企業的應對措施
4.1完善項目篩選流程,保證PPP項目質量
在新政推行背景下,建筑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站穩腳跟,需要抓住新政所帶來的發展機遇與發展空間,從新業務、經營領域、業務類型方面做出綜合性考量,挑選出最具投資潛力、最具商業價值、最為優質的PPP項目從而開展投資。首先,建筑企業應當關注社會基礎建設情況,如交通便利情況、水利電力情況。其次,要對PPP項目所處位置的市場經濟情況以及政府部門進行有效評估,當投資公益性基建項目時,建筑企業應當選擇財政實力更為雄厚、履約能力更強的地區開展合作;若是經營類項目,建筑企業則應當選擇經濟增長較快以及市場活力充沛的市場環境展開投資。最后,綠色生態工程與環保工程是國家重點投資的工程類型,在建筑企業篩選項目時,應當著重選擇此類項目開展合作,參與到新型業務板塊當中,不斷進行資源整合,以此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為自身企業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5]。
4.2深挖外部資源,提升企業拓展能力
PPP項目是指由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聯合開展的工程項目,這種項目模式有助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與政府部門的合作當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各取所需。無論是民營資本還是私有企業都是與政府部門開展合作的重要主體,同時也是社會資本的核心代表。長期以來,任何社會資本為參與到政府項目當中,都需要通過招標方式開展,而政府部門則會著重考量社會資本的招標資質以及投標價格,因此,建設企業為在建設項目當中中標,通常會壓縮施工成本、降低報價或者通過打人情牌的方式參與到項目建設當中。而PPP項目則與之不同,在招標環節中建筑企業與政府部門處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是合作經營共同體,建筑企業需要對各方利益情況展開綜合性考量,以期滿足政府部門與自身企業的真實需求。在新政推行形勢背景下,建筑企業應當加大對非建筑類項目的投資,而地方政府也應當積極與非建筑企業展開合作,對象可以是運營類企業、地產類企業、資產類企業、金融類企業、生產類企業。
4.3創新項目融資模式,提升投資效率與投資質量
為了突破新政對項目融資限制與制約,建筑企業應當積極創新傳統融資模式,加強與金融企業合作,并且配合引進投資者的方式來提升融資效率。通過創新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的方式來降低融資難度,幫助建筑企業在資本市場當中獲取資金支持,以促進自身企業穩定發展。這樣一來,充足的資金可以順利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實現內部資源有效整合,提升對外投資效率與對外投資質量。
4.4培養企業運營能力,提升項目綜合實力
首先施工企業應當全力打造一體化服務體系,滿足新政需求,同時提升自身與政府部門需求的契合程度,敢于參與到綜合能力較強的商業開發項目與綜合性開發項目當中。選擇提前進入,時刻掌握項目的主動權,并且深度發掘內部潛在能力,有效整合商務策劃資源、設計資源、研發資源、投資資源、建設資源。其次,應當結合標桿,加快并購步伐,彌補產業鏈短板,適當整合外部資源,探索與PPP項目契合的幫手,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優質發展機制,并且提出一體化解決方案,顯著提升PPP項目綜合實力。
5結語
PPP新政雖然對建筑施工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同時也為PPP項目帶來了一定的發展前景與發展契機。通過完善項目篩選流程、保證PPP項目質量、深挖外部資源、提升企業拓展能力、創新項目融資模式、提升投資效率與投資質量、培養企業運營能力、提升項目綜合實力等方式,可以科學應對PPP新政,降低新政對建筑企業所帶來的影響,為PPP項目工程順利開展、PPP市場健康發展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振宇,劉敏.PPP模式下的城市近郊傳統村落復興策略成型探索[J].新建筑,2021,13(3):223-228.
[2]汪倫焰,夏晴,李慧敏,等.基于云模型的水環境治理PPP項目可持續性評價[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0,36(1):121-127.
[3]薛松,翟雨薇.基于PMC指數模型的PPP政策量化評價[J].管理現代化,2021,41(1):8-11.
[4]蔣慧杰,尹航,楊中保,等.基于BIM技術的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績效評價研究[J].建筑經濟,2020,41(4):240-245.
[5]馮珂,曾志敏,秦穎,等.借助引入非國有資產的PPP模式增加基礎公共服務供給的思路設計[J].建筑經濟,2020,41(9):80-83.
作者:陸凡婷 單位:運城職業技術大學
- 上一篇:現代企業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探討
- 下一篇:PBL教學在腫瘤學規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