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局稽查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27 08:22:00

導語:市交通局稽查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交通局稽查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20*年上半年交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廳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交通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圓滿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我市“全面奔小康建設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今年以來,我們繼續加大交通投入力度、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結構,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跨越式推進。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29億元,占年度計劃的63.1%。其中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82%;地方干線公路建設完成投資538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73.7%;地方一般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5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38.5%;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23億元,占年度計劃的44.2%;航道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0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4%;港口建設完成投資2005萬元,占年度計劃的81%;汽車客貨運站建設完成投資6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12%。

1、公路建設成果顯著。宿新高速公路*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查,等待批復,目前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245省道沭陽至泗洪段完成投資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0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400%;330省道*段正在進行初步設計,部分路段已經開展施工圖設計;249省道*至靳橋段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330省道*延伸段已完成方案設計中間審查;省道250至徐鹽高速公路*西互通連接線工程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發展大道延伸段改造工程完成投資50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500%;*徐洪河三岔河大橋及接線工程施工圖設計完成,正在進行招投標工作;*徐洪河大口子大橋及接線工程完成投資2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20%;*港中心港區宿豫作業區疏港公路工程完成投資18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60%;泗洪車門經重崗至寧宿徐公路工程完成投資15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29.4%;宿豫區江山大道工程完成投資10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100%;泗洪縣朱家崗烈士陵園公路工程施工單位已進場;農村公路建成通車里程239公里。

2、航道港口建設進展迅速。泗陽三線船閘工程完成投資5542萬元,累計完成投資2.6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5.4%;劉老澗三線船閘工程完成投資4575萬元,累計完成投資2.06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2.6%;*港泗陽港區東作業區碼頭工程完成投資485萬元,累計完成投資2486萬元,占年度計劃的48.5%;*港中心港區糧食作業區碼頭工程完成投資1440萬元,累計完成投資144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206%;*港泗陽港區糧食作業區碼頭工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港中心港區危險品碼頭作業區中油油庫碼頭工程完成投資1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50%。

3、站場建設同步推進。宿豫汽車客運站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農村客運站建設完成投資6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60%,其中泗洪縣5個農村客運站已完成主體工程第一層建設任務;沭陽縣8個農村客運站已全面完成項目建設的招投標工作;泗陽縣2個農村客運站已做好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宿豫、宿城、交運集團等單位共5個農村客運站立項、征地等有關手續正在辦理之中,預計7月份將進入具體實施。

(二)交通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今年以來,我們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目標,轉變運輸方式、提高運輸效率,交通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斷顯現。

1、交通運輸業快速增長。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公路客運量1751萬人,客運周轉量158406萬人公里,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8%和19%;完成公路貨運量1093萬噸,貨運周轉量82119萬噸公里,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2%和16%;完成水路貨運量192萬噸,貨運周轉量45930萬噸公里,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5%和17%;完成貨物吞吐量4*.9萬噸,同比增長75.8%。其中,春運期間全市公路發送旅客272.38萬人次;客車發送164564班次,日均投入客車1494輛次;日均投入40941客位,發送人數創歷年之最。

2、客運班車公司化經營改造穩步推進。今年以來,我們以客運班車公司化經營改造為重點,按照“抓中間、帶兩頭”的辦法,全面推進市、縣際班車公司化經營改造和城鄉公交客運班車公司化經營改造工作,通過擬定工作計劃,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各縣(區)運管所、各相關客運企業、部分線路經營車主召開動員會和座談會等方式,強力推進客運班車公司化經營改造工作,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推進當中。

3、物流產業發展迅速。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廳的總體部署,繼續加大物流業引導力度,通過加大重點物流企業的培育引導力度,開展物流發展規劃研究,使全市涌現出了一批以中聯物流、交通物流為代表的規模較大物流企業。同時,為不斷提升物流企業競爭力,我們不斷優化車船運力結構,引導運輸企業發展廂式貨車、重型貨車、罐式車、集裝箱車等具有競爭力的運輸車輛。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物流企業121戶;營運貨車1235輛,計247*噸;營運船舶1936艘,運力53.64萬噸;新增貨運車輛1426輛,船舶51艘;新增貨物運輸企業28家;新增專用車輛298輛,專用船舶18艘。

(三)交通行業監管能力不斷提升。今年以來,我們切實履行各項行業管理職能,深入推進法治交通建設,交通市場秩序不斷規范,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1、公路管理不斷完善。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定點檢查與機動巡查相結合、突擊整治與長效治理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大道路巡查工作力度,對違章建筑物、堆積物、超載車輛、危橋險段、公路標志標線、施工路段等進行了跟蹤監管,全市道路通行環境保持良好態勢。截至6月底,全市共查處超限車輛886輛,卸載9550.72余噸;清除障礙物5575余立方米,清除攤點443個,清除非標627塊,清除非法搭接道口29處,拆除非公路標志4處,拆除構筑物3處,清除路邊堆積物5處,全市干線公路歷月平均好路率達89%,超限超載車輛的比例下降到6%以下。

2、運輸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今年以來,我們切實履行市場監管職責,深入開展運政執法規范年活動和客運市場管理年活動,重點了打擊“黑車”、旅游車超越許可范圍經營、客運班車不按規定線路行駛等違章行為,有效規范運輸市場經營行為。截至6月底,共檢查車輛3萬余輛次,查處各類違章行為3000余起,其中查處“黑車”456輛次,旅游車117輛,無資質運輸危險品車輛170輛,其他違章2000余起;辦理交通行政案件1755件,罰款770.1萬元;實施在線稽查案件1379件。

3、航道管理廣泛開展。今年以來,我們以重點航道為中心,集中開展了航道管理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航道共排查出安全隱患26處安全隱患,所有隱患全部整改到位;累計上航201天,巡航里程達到49.35百公里,清理廢棄物36處,計2.5噸,拔除暗樁29根,清除沉物2處,計2噸。辦理行政案件3例,其中處理案件2例,處罰案例1例。同時,我們以《江蘇省航道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一周年為契機,廣泛開展了宣傳活動,活動期間共懸掛橫幅17條,展板、靠牌20余塊,張貼標語80余張,散發傳單1000余份,接受船民咨詢500余人次。

4、工程質量監管進一步加強。今年以來,我們以在建交通重點工程為重點,規范監督程序、加大檢查力度、堅持查改結合,注重人員培訓,重點加大對項目開工、試驗檢測、質量驗收等環節的監督力度,交通工程質量保持良好。截至6月底,先后辦理質量監督手續項目18個;開展季度檢查2次,不定期檢查6次,重點工程的質量優良率達100%。

(四)交通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加大隱患排查力度,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強化安全監督管理,全市交通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穩定,未發生一起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1、突出監管重點,繼續抓好專項整治工作。今年以來,我們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重點開展了危險品運輸專項整治、“兩防”專項整治、渡口渡船專項整治、京杭運河通航秩序專項整治、道路客運企業專項整治、工程安全管理專項整治工作,交通系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得到很好解決。截止目前,共停業整頓企業3家、辦理行政處罰案件6起、下發整改通知書217份、暫扣車輛60輛、處分人員7人。全系統共組織開展綜合性檢查5次,各縣區和部門組織各類檢查組共26余個,參加檢查約100人次,檢查運輸企業103家,危險品運輸企業16家,工程施工現場5處。

2、加強應急管理,切實增強交通安全防范能力。今年以來,我們針對當前的氣候條件,重點加大對大風、暴雪、地震等公共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通過完善應急預案、添置應急裝備,切實加強了對交通行業尤其是洪澤湖、駱馬湖等重點水域的安全防范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我們還與淮安市、徐州市以及京杭運河沿線各縣(區)建立了湖區、運河聯動工作機制和水上危險品運輸聯動工作機制,提高了全市交通系統防御突發性氣象災害的能力。目前,駱馬湖水上搜救中心即將交付使用,洪澤湖水上搜救中心泗洪分中心即將開工建設。截至6月底,全市水上轄區未發生一起水上交通責任事故和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48小時以上的航道堵塞事件,12395搜救電話共接處警43起,救助船舶12艘、遇險人員23人,出警率達100%。

3、狠抓隱患排查,切實消除交通安全隱患。今年以來,我們切實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貫穿于交通安全生產工作的始終,周密部署,扎實推進,基本消除了交通安全隱患。截至6月底,共排查危險品運輸企業16家、客運企業41家、建筑施工場地39處、特種設備21臺、危險品港口、碼頭23處、水上旅游景點4處、渡口107道、道路標識標線500多公里、橋梁327座,排查出安全隱患289處,整改260處,列入整改計劃29處。

(五)交通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今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隊伍”的工作思路,通過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實現了交通發展與干部隊伍建設、行業形象的協調并進。

1、廉政建設向縱深推進。今年以來,我們以貫徹《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2012年工作規劃》為重點,廣泛開展“廉政交通”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在重大節假日期間向交通干部職工家屬發放了廉政賀卡、并附上反腐倡廉公開信,創新了廉政宣傳形式;組織交通干部職工開展了警示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提升了交通干部職工的反腐倡廉意識。二是繼續加強了重點領域監督。建立健全了各項交通規章制度,有章可循的工作局面全面形成;探索了懲治交通行業“小人物”腐敗的工作機制,反腐敗體系更加健全;繼續完善了農村公路建設紀檢監察巡查制、航道重點工程紀檢監察派駐制、專職紀檢監察干部派駐制等巡查制度,紀檢監察的廣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

2、惠民建設取得新成效。今年以來,我們以群眾對交通工作的實際需求為切入點,切實加強“惠民交通”建設。一是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公開體系。以國家頒布《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契機,我們對機構設置、政策法規、政務動態、出行服務等方面實行了全面公開,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二是信訪投訴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今年以來,我們在信訪投訴工作中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制、“首接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加強信訪投訴工作。截至6月底,共受理各類信訪投訴596件;接待群眾上訪31起計78人次;解答群眾咨詢1786人次;調解運輸糾紛17起,調解金額4564元;回復“12345市長熱線”咨詢投訴建議239件;幫助群眾排憂解難26次,各類信訪投訴案件均已按時辦結,沒有發生一起因處理不到位而造成集訪、越級上訪等信訪事件。

3、法治建設得到新加強。今年以來,我們以執法整頓工作為主抓手,切實加強交通法制建設。全面更換了執法證件,對交通行政執法主體進行了進一步清理;對交通執法人員的培訓模式進行了創新,按照學習與比賽相結合,培訓與整頓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了交通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進一步完善了交通執法人員行為準則,健全了執法人員責任追究體系,規范了交通執法行為。

4、思想建設取得新成效。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關部署,在市直交通系統內廣泛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開展后,我們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綜合組、督查組和宣傳組,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領導機構。二是加強計劃控制。大討論活動從4月15日開始至7月15日結束,分為集中學習、深入討論;調查研究、對照檢查;總結提高、完善制度三個階段。對此,我們積極加強大討論活動的計劃控制,對開展時間、開展內容、取得成效等方面做了宏觀控制,確保了大討論活動的有序開展。三是創新工作舉措。大討論活動開展后,我們組織交通干部職工開展調查研究、查擺存在問題、落實整改措施,并積極加強督查考核,確保大討論活動開展好。

(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以來,我們緊緊圍繞加速工業化這個核心,主攻大項目、服務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實現了新突破。

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對市局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充實,招商引資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組織開展了招商引資“首季開門紅”、大項目“百日競賽”等活動,掀起了交通系統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的招商引資熱潮;堅持每月召開一次例會,每半年召開一次黨委(擴大)會,隨時召開招商引資專題會辦會,確保了我局招商引資工作有計劃、有目標、有步驟推進。

招商制度進一步健全。健全了風險抵押金制度,對風險抵押金設立專門帳戶進行統一管理,確保人人肩上有壓力、人人頭上有任務;完善了重獎重罰制度,對招商引資有功人員或單位進行重獎,對招商引資無功單位進行重罰,營造了以項目論英雄,憑實績定優劣的濃厚氛圍;全面實行成果倒逼和項目督查機制,對各單位、各部門的目標任務、洽談項目制定了詳細的倒逼計劃,確保了招商引資工作的蓬勃開展。

幫辦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協助奇隆化工解決了近400萬元的貸款資金,幫助龍馬動力、華慶塑業、中聯物流等企業解決了項目審批、手續辦理過程中出現的難題。通過我們的優質服務,堅定了外商的投資信心。華慶塑業有限公司在計劃投資3000萬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加投資,計劃將資金投入擴大至億元以上;中聯物流在計劃投資1.8億元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征地面積,用于新建*保稅庫區,目前土地紅線已劃定,土地征用前期手續正在辦理。

可以說,上半年我市交通事業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交通發展自身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建設資金籌措壓力較大,特別是公路建設資金籌措困難;運輸行業競爭能力不強,交通服務業持續增長基礎薄弱,交通投入與交通產出存在失衡;交通執法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黨風廉政建設任務依然繁重;招商引資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幫辦服務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