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政府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21 09:02:00

導語:林業局政府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局政府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指導下,林業工作緊緊圍繞實現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目標,精心組織,廣泛發動,突出重點,全面推進林業各項工作,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23130畝,其中發展楊樹速生豐產林10480畝,防護林4390畝,經濟林8260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11萬畝,新建綠色林帶32公里,四旁植樹188萬株,發展種苗花卉面積6780畝。濱湖國家濕地公園被國家林業局批準建設,并于4月29日揭牌運營;完成了水生植物園規劃設計,并開工建設。現將上半年林業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大組織宣傳力度,迅速掀起義務植樹活動的新高潮

3月9日,我市召開了植樹造林綠化*動員大會,市委書記*同志親自主持召開全市植樹造林綠化*動員大會并作了重要講話,市長王剛同志總結了20*年林業工作,分析了林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全面安排部署了全年造林綠化工作。會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等幾大班子領導帶領機關工作人員分別到各自的植樹點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建立部門義務植樹基地375個,將全市375個單位12.73萬人分配到11個有山鄉鎮,116個行政村參加植樹活動,履行植樹義務。同時,市委市政府將每年3月份和11月份確定為“造林綠化宣傳月”,圍繞棗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各項決議決定,充分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網絡媒體,開辟專題、專欄,全面加大宣傳力度。上半年在各種媒體播發林業宣傳信息達35篇。在重要防火期、植樹黃金季節,利用中國移動手機短信的形式,向全市35萬移動用戶每天3條森林防火、義務植樹等公益短信,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形成了全社會造林、護林、愛林的良好社會氛圍。黨政領導帶頭,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今年以來,全市參加義務植樹達85萬人次,共植樹268萬余株。

二、實施工程帶動戰略,全面加快“綠色*”建設步伐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林業發展建設綠色*的決定》,重點抓好了林業六大工程建設,全面推進綠色*建設。

(一)山區綠化成績斐然。按照市長任期綠化目標和主要道路兩側可視山頭綠化任務,將年度綠化任務細化分解到村、到山頭、到地塊??茖W規劃設計,認真組織實施。在整個造林過程中,一律采取工程造林的模式,嚴把造林質量。對主要道路兩側可視山頭和重要生態區,嚴格實行專業隊統一整地、統一開挖魚鱗坑,統一栽植標準,統一采用容器袋苗造林,春季完成荒山造林4374畝。

(二)平原綠化穩步推進。大力實施鐵路、公路、縣鄉道路和河流兩側的林帶建設工程,完成了32公里京滬鐵路綠色林帶建設任務。在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上,以世行三期農業綜合開發為依托,結合農田水利建設,完成了11萬畝農田林網的縮網、補網和更新改造工作。

(三)鎮村綠化走在全省前列。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林業生態和產業的帶動作用,開展了以“綠色、富裕、文明、和諧”為主題的“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活動。采取政府扶持、部門參與、群眾自建等措施,大力推進村莊綠化,形成了營造用材林、開展生態旅游、發展特色經濟林專業村、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等綠化模式,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今年新增綠色小康村60個,西崗鎮和龍莊等13個村分別被評為首批“山東省綠化示范鎮”、“山東省綠化示范村”,獲獎數量在全省縣市區中位居第一。

(四)林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

一是速生豐產林基地形成規模。充分利用西崗、濱湖、級索等鎮澇洼地、采礦塌陷地、河灘、荒溝、渠道及四旁隙地等非基本農田,采用“上林下漁”、“上林下藕”等農林立體栽培模式,發展楊樹豐產林10480畝。

二是特色經濟林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圍繞山區農民增收,堅持生態與經濟效益并重的原則,實行山區坡地退耕還果,發展圍山轉經濟林基地,努力打造名優林果產業帶。重點抓了木石鎮亞莊、桃山、大塢鎮單莊、洪山口核桃、官橋香椿等經濟林基地建設,發展經濟林基地8260畝。

三是種苗花卉成為新興產業。充分發揮我市地處全國南北氣候緩沖帶的區位優勢,以龍泉、姜屯、洪緒、西崗為中心,大力發展種苗花卉產業,努力打造“*種苗花卉”品牌,把*建設成為全國南北種苗花卉的集散地和引種過渡區。元月1日,擁有2.8萬平方米交易繁育大廳的魯南(*)花卉繁育中心正式開業運營,運營狀況良好。引進臺灣技術,蝴蝶蘭、紅掌等名優花卉工廠化繁育在繁育中心啟動。魯南花卉繁育中心第二期工程正在規劃建設中。

(五)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得到加強。

認真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嚴格執行林木采伐限額和憑證采伐制度,規范征占用林地審批程序,組織開展了治理開山采石、破壞森林植被的專項清理整頓活動,依法嚴厲打擊違法征占用林地開山采石、破壞森林植被的行為。今年以來,共審核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85份、木材經營加工許可證18份,辦理林權登記22家,查處違法占用林地開山采石企業6家,辦理臨時占用林地1宗,依法查處破壞森林資源案件6起。

(六)濕地保護利用卓有成效。

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活動期間,我們充分利用多種形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和國家濕地公園的申報工作,加大了國家濕地公園爭跑力度,同時委托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編制完成了《水生植物園一期規劃設計》。1月12日,國家林業局正式批準開展山東*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這是國家林業局批準建設的第五個國家濕地公園,是山東省首家國家濕地公園。經過緊張的籌備濱湖國家濕地公園于4月29日揭牌運營,同日,水生植物園正式奠基并開工建設。截至目前,水生植物園觀景棧道和駁岸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水生植物種植基本完成。

(六)林業災害防控能力顯著增強。

市財政列支防火經費達15萬元,全面加強了森林火災監測預警、指揮和撲救等防控體系建設。新配備風力滅火機30部,油鋸2部,滅火彈500枚,2號工具150把,對講機20部。落實了護林防火責任制,制定了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組建了30人的撲火機動隊,國有木石林場組建了20人的專業撲火隊伍,健全了值班備勤制度。進入防火期,特別是春節、清明節等重大節日和三夏期間,防火指揮部、撲火隊員24小時值班備勤,撲火隊員集中食宿,強化演練。對重點火險部位嚴看死守,確保了全市19.7萬畝生態公益林的安全。

加強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充分發揮測報、檢疫、檢查職能,加大了林業有害生物的檢疫檢查力度,防止林業有害生物的傳播蔓延,確保了林業生產安全。上半年全市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面積76.05萬畝次,發生7.2萬畝,防治6.*萬畝,病蟲情報8期。共檢疫木材13.2萬立方米,竹材2160噸,簽發調運檢疫證書2650份,查處違章調運林產品案件5起。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進展順利,圓滿完成了上半年監測報告任務。

三、落實管護,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林業生產效益

(一)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經營、誰得利”的原則,鼓勵企事業單位、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地區開發經營林業,逐步建立起投資主體多元化、責權利相統一的新型林業產權制度,進一步明確了林地林木權屬、造林、護林責任制,對新栽苗木采取競標拍賣、分戶承包、租賃經營等形式,放開搞活林地、林木使用權,變林業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優勢,極大地調動了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

(二)全面實行林業分類經營,完善了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按照省、棗莊市林業局的部署,我市7.9萬畝生態公益林列入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范圍。今年我市完善了市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將未納入國家、省、市的11.8萬畝生態林全部納入公益林管理,補償資金列入市級財政支出預算。同時落實了管護人員,明確了管護責任和范圍?,F有生態公益林護林員136名,管護面積達19.7萬畝。

全面開展了第七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工作。購置了電腦、GPS定位儀、數碼相機等儀器設備,抽調專業技術人員20余人,組成了4個調查組,于6月初完成了全市93個樣點,405個衛星遙感圖像判讀樣點的外業調查任務,現進入內業完善整理階段。

四、強化領導,加大投入,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為保障林業健康發展,我們建立并落實了領導干部任期造林綠化和森林保護目標責任制,市、鎮(街)、村三級層層簽訂綠化目標責任狀,嚴格組織實施,認真兌現獎懲。嚴格按照上級的有關政策,凡用于造林綠化的資金,都不折不扣地全部落實到位,以充分調動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為保障林業發展,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增加了對造林綠化的投入,獎勵標準翻番,凡成片造林面積在100畝以上的,按照每畝200元的標準進行獎勵。

五、嚴把細節,務求實效,干部作風建設扎實有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關于深入開展干部作風建設活動的意見》精神,局黨組召開了專題擴大會議,就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布署,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活動實施方案,確立了“愛崗、敬業、務實、奉獻”的活動主題;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確定每周一、五兩個半天的時間組織專題學習,確保作風整頓活動效果。制定出臺了《林業局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十條規定》、《機關工作制度暫行規定》、《崗位目標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度》、《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將各項制度裝訂成冊,人手一份。創新學習形式,綜合運用上黨課、專題討論、輔導報告、交流學習心得、演講比賽、知識競賽、事跡報告、典型示范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和實效性。認真查擺單位和個人的問題和不足,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林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對征求的意見和建議、查擺出的問題和不足,限期整改和落實。同時,簡化辦事程序,優化服務環境,推行“四制”管理制度,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提高辦事效率。還把機關干部作風整頓活動與春季林業生產緊密結合,機關干部深入鎮街,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督導落實和現場技術指導,有力地促進了各項林業工作的開展,全局上下形成了“風正、氣順、人和、創業”的良好氛圍。

存在問題: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有的單位義務植樹盡責意識不強,適齡公民盡責率較低;盜伐、亂砍濫伐等毀林案件在個別鎮街表現較為嚴重,執法隊伍、執法力量分散,人員匱乏,影響案件查處;全市荒山面積仍有2.8萬余畝,立地條件差,造林難度大,消滅荒山,綠化*任務艱巨。

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是采取工程造林模式完成雨季造林1萬畝,徹底解決傳統營林造林的弊端,鞏固造林成果,同時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調動鎮(街)和村居的造林積極性,打好雨季造林攻堅戰。

二是加快建設進度,力爭水生植物園于7月中旬建成,確保紅荷節期間開園迎賓。

三是進一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并實施林木所有權新機制,建立并啟動活力木交易市場,吸引更多的資金參與社會造林,引導營林造林的社會化。

四是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廣泛吸引泰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走招商引智的路子,培育壯大以蘭花和鮮切花為主體的花卉產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五是加強對開山采石的治理和采礦區植被的恢復,爭取國家對礦山植被恢復的支持。

六是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和依法監管,維護森林資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