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監察上半年工作總結(市)

時間:2022-04-21 09:24:00

導語:林業局監察上半年工作總結(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局監察上半年工作總結(市)

今年以來,在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以發展和保護森林資源為己任,以綠色村莊工程、創建省級森林城市、舉辦森林產品博覽會、構建林業有害生物監控網絡等四大重點工作為抓手,積極推進林業工作創業創新,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特色工作和主要成效

(一)綠色村莊工程有序推進。綠色村莊工程是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又一創新,是20*年的市委市政府的“十項工作”、“十件實事”之一。上半年,共下達4批132個村的綠色村莊工程建設計劃,概算投資1900余萬元,建設規模達3700多畝。到5月底,全市110個村完成招投標,85個村基本完工。具體做法如下:

1、喬木為主,片林為主,鄉土樹種為主,中大苗為主。綠化樹種以喬木為主,輔以少量灌木、花草。營造方式以片林為主,輔以零星種植,注重營造片狀、帶狀森林景觀。注重使用適合本地生長、群眾喜愛的鄉土樹種,苗木規格一般選擇胸徑4~10cm的中大苗木為主。

2、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600萬元。凡由村集體實施的項目,由市財政補助中標合同價(含經批準的變更增減金額)的90%,平均每株喬木市財政補助標準不超過50元。對評為*市級綠化示范村的,給予1~3萬元的獎勵;評為省級綠化示范村的,按綠色村莊工程規模,再獎勵3~5萬元;每年評選村莊綠化示范戶1000戶,每戶獎勵200元。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村莊綠化,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廣泛動員和組織各行各業的力量,參與綠化造林,努力形成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綠化新格局。

3、三年為期,分期推進。綠色村莊工程以20*—2010年為重點實施期,通過3年左右的集中綠化活動,全市農村基本完成新一輪綠化任務,建成*市級綠化示范村320個以上、省級綠化示范村20個以上。今年全市40%的村莊要完成綠色村莊工程建設任務。

4、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種植。綠色村莊工程由鎮(街道)統一組織招投標,組織專業隊伍進行造林、養護。工程項目實行簡易設計、簡易預算、簡易招標。凡有設計能力的設計單位、個人均可參與綠色村莊工程方案設計;預算按財政局、林業局確定的簡易方法進行;工程款在50萬元以下的,由鎮(街道)組織招投標,50萬元以上的,由市招投標中心組織招投標。根據工程量情況,各鎮(街)可實行單個村工程獨立招標,也可實行多個村捆綁招標。綠色村莊工程實行一種管一年制度,種后一年由中標單位負責專業管護。專業管護期滿后,由各村落實管護人員和管護經費,建立長效管護機制。

(二)創建森林城市工作全面展開。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優化投資環境,我市決定從今年起開展森林城市創建工作,4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全面部署。此后,創建森林城市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全市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創建氛圍。具體做法是:

1、確立六個目標,明確了森林城市的建設方向。

(1)城鄉綠化協調發展。按照“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聯動、整體推進”的要求,統籌推進全市城鄉綠化,構建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網絡,森林資源特別是城市森林得到較快發展,讓城鄉居民共享良好的生態文明發展成果。

(2)森林功能充分發揮。著眼于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和改善民生,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功能,實現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觀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城市品位明顯提高。以生態為品牌、以生態促發展、以生態促和諧,逐步把*建設成為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投資城市、文化深厚的旅游城市,城市品位獲得明顯提高。

(4)森林產業健康發展。探索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森林城市建設之路,林業的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形成新的富有*特色的森林產業體系。

(5)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森林資源數量穩步增長,結構逐步改善,質量逐步提高,森林生態系統更加穩定,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更加完善。

(6)生態文明廣泛傳播。形成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森林、關注生態的氛圍,市民普遍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態文明理念。

2、建立三個機制,為創建森林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強有力的創森領導機制。成立了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長擔任第一副組長,相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28個部門、13個鎮(街道)的一把手組成的創建森林城市領導小組,各鎮(街道)、各部門均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領導、部門協調、上下配合的行之有效的創建森林城市組織體系。

(2)長效的創森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市創建森林城市工作實施方案》,與各鎮(街道)、各部門簽訂了《創建森林城市工作責任書》,分解、下達創森任務。將創森工作納入*市年度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形成了市委領導、人大政協監督、政府統一組織協調、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密切協作的創森工作機制。

(3)廣泛的群眾參與機制。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作用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綠化事業,促進綠化建設資金籌集的市場化、社會化和多元化。倡導投資投勞、認建認養、捐資捐樹,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綠化活動。出臺了《*市林木綠地認建認養實施辦法》,建立了全民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建卡率在85%以上。開展了“青春裝點新農村”——農村綠地認養活動。3月11日,市五大班子領導帶領后宅街道、林業局、建設局、市工商學院青年志愿者等300余人,在青口圓盤東側、后宅街道寺前村參加義務植樹,掀起了全市義務植樹活動的高潮。據統計,上半年,全市參加義務植樹35.63萬人次,植樹52.2萬株,盡職率85.4%。鎮(街道)以上領導辦綠化點25個,建立義務植樹基地34個,植紀念林206畝,認種認養270畝,完成四旁植樹25.62萬株。

3、實施十大工程,全面推進了城鄉綠化。(1)實施綠色村莊工程,村莊綠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具體情況略);(2)實施城市綠肺工程,啟動了中央公園二期綠化、鐵路新客站站前綠地工程、小烏山生態林地等項目建設,使綠色覆蓋到城區的每個角落;(3)實施立體綠化工程,發動城鄉居民,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墻面、陽臺、棚架等開展傳統的立體綠化,使綠化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4)實施綠色通道工程,完成了金義東南線二期公路綠化、倍魚線、廿尚線等11條道路的局部綠化工程,綠化長度47公里;(5)實施綠色河道工程,大力開展以整治河流為主要內容的“萬里清水河道”工程,在改造河道的同時,綠化了河流兩岸;(6)實施廢棄礦山修復工程,對佛堂鎮梅林村等廢棄采石場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7)實施生態公益林工程,加強了對全市52.11萬畝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增強了森林的固碳減排、蓄水涵養、凈化空氣等生態防護功能;(8)實施興林富民工程,完成工程造林580畝,跡地更新造林832畝,人工促進更新800畝,天然更新500畝,啟動大陳鎮宦塘村千畝毛竹現代示范園區建設;(9)實施森林資源保護工程,加強了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監測和防治、林業執法等工作,使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10)實施森林文化工程,使生態文明得到普及。開展了“3.12”植樹節、“6.20”創建森林城市咨詢活動,設置氣球、拱形門45個,展出展版95塊,分發創森等資料8000余份,并免費向市民發放各種樹苗、花卉3500余棵;開展了“關注森林、關注生態”杯攝影比賽;報社、廣播電視臺、宣傳部都制訂了創森宣傳計劃;《*商報》刊出了“創建森林城市,我們大家種樹去”、“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提升*林業發展水平”等公益廣告版以及“城市森林,綠色家園”植樹節特刊;設計并制作了6輛城市公交車車身廣告;通過公安局、環保局、建設局掌握的電子顯示屏、街頭燈箱廣告、大型廣告牌等公共資源,大力開展創森宣傳,豐富了宣傳的形式。

(三)20*中國*(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籌備工作全面啟動,招商招展取得積極進展。

根據省林業廳的安排,為充分發揮浙江的林業產業優勢和*的市場優勢,今年10月31日—11月2日將在*舉辦“20*中國*(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舉辦森林產品博覽會是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擴大林業對外開放、交流合作的一個大膽的嘗試,經過省林業廳和全省各地林業部門的共同努力,籌備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據初步統計,全省有390家企業報名參展,預定展位542個。具體做法是:

1、組建森博會組委會,搭建了展會工作平臺。為辦好本屆森林產品博覽會,成立了20*中國*(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組委會,組委會下設辦公室,下設綜合部、招商招展部、宣傳部和后勤保障部四個工作部門,具體負責森博會各項籌備工作。

2、編制總體方案,落實了辦展經費。今年4月,經反復研究,省林業廳下發了《20*中國*(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總體工作方案》。總體方案明確了主辦、承辦和協辦單位,確定了參展的竹木日用品、竹木玩具、竹木工藝品等十大類森林產品范圍,并明確了參展規模和展位費用,為森博會各項工作開展指明了方向。同時,我局積極向省林業廳和市財政爭取經費支持,落實了經費預算。

3、采用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招商招展方式,招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本屆森博會招展方式主要是以地區組團為主、對外招展相結合的方式。目前,省林業廳已全面布置、落實了全省招展工作。我市50個展位的招商,通過走訪市木材行業協會、花卉行業協會、玩具行業協會、日用百貨行業協會等進行調查摸底,參展企業基本確定。

4、積極開展宣傳推介,提高了展會知曉率。自3月份籌備開始,就著手設計會標、宣傳折頁、森博會網站,4月份已印刷了10000份宣傳折頁,在會展中心的配合下向相關展會推介、宣傳,并分發宣傳折頁近8000份,森博會網站于4月份開通,現可以在森博會網站上報名;在文博會期間,設計制作了6塊大中型廣告牌,分別掛在會展中心不同的位置。

(四)“網格化、全覆蓋、無盲點”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網絡基本建成。松樹是構成我市森林的主要樹種,松林占森林面積73%,一旦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將對我市的生態造成巨大損失且難以恢復。在加強有害生物的防范方面,我們做了大量工作。

1、強化政府行為,落實了防范責任。成立了市松材線蟲病預防工作指揮部,了《*市突發性重大林業有害生物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和操作手冊,與各鎮(街道)簽訂了責任書,明確了防范工作的責任和任務,使松材線蟲病防范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行為。

2、完善監測隊伍,構建了“網格化、全覆蓋、無盲點”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網絡。編制了“*市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網絡分布圖”、“*市林業有害生物測報點分布圖”、“*市松林資源分布圖”,通過布設新網點,增加固定監測點和臨時監測點,監測點由去年底的25個,增加到50個,監測員由去年底的45名增加到53名,把全市森林的5000多個小班全部落實到每個監測員,基本上實現了“網絡化、全覆蓋、無盲點”的監控。

3、積極推廣無公害新技術,以無公害方式開展了有害生物防治。購置了2門滅蟲藥包拋撒器、采購白僵菌粉炮8萬只、引進松材線蟲病免疫制劑0.7萬支、腫腿蜂50萬只、花絨寄甲1.024萬只等生物防治和無公害防治技術,采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誘捕器等新技術、新手段,高效、無公害地防治林業有害生物。保護了天敵,維持生物鏈的相對穩定性和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了公眾的防范意識。制作了2塊大型宣傳牌和6塊小型展版,印制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松木及其制品檢疫監管的通告》4000份,分發給各鎮(街道)和木制品經營加工企業,加大了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宣傳力度。

(五)林業災后重建取得積極成效。1月底2月初的雨雪冰凍天氣,給我市的林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據調查,我市遭受雨雪冰凍災害森林資源受災面積17.86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89億元。為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局上下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入到以恢復生產為重點的災后重建活動中去。

1、組織開展了“百項技術千名干部進萬村”活動。局領導帶隊,組成5個災后重建指導組,到農村、苗木生產企業,開展冰雪災害生產自救技術指導,發放了《林業生產災后恢復與富民百項技術》600本,針對重災村制訂生產自救措施,邀請浙江省林學院教授,先后舉辦了林業生產災后恢復重建技術培訓班、雨雪冰凍災害林木清理技術培訓班,幫助林農盡快恢復生產。

2、協助農民積極開展了生產自救活動。積極主動向市政府爭取了300萬元(包括農業)的抗災促生產扶助資金和50萬元的雪壓木清理經費,安排給鎮(街道)、生產企業、林農用于生產自救。最近市政府還決定,從現代農業發展資金中劃出220萬元,用于林業基地開發、退耕還林、跡地更新、低產林改造、花木規模種植等項目的實施。

3、全面清理枯死松樹,杜絕了有害生物發生源。據統計,全市有雪壓木20余萬株,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了就地燒毀、安全利用等切實可行的處理方案,到目前為止已清理雪壓木等16萬多株,其中后宅街道的5萬株已全部清理結束,清理費用30萬元,有效地防止了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

(六)森林火災防控能力進一步加強。今年以來,盡管林區可燃物大量增加,森林火險等級加大,但經過努力,森林火災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無一起重大森林火災、人員傷亡和隔夜火發生。據統計,半年來僅發生森林火警1起,一般森林火災2起,受害森林面積9.15公頃,燒毀林木蓄積303立方米。一是進一步落實了森林防火工作責任,與各鎮(街道)簽訂了森林消防責任狀,與護林員簽訂了生態公益林管護合同,把森林消防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人;二是對護林員隊伍進行了充實調整,全市共有護林員242人,森林消防隊45支、森林消防員740人,舉辦新增護林員培訓班,加大了森林消防知識的普及;三是進一步加強了春節、清明、“五一”等重點時段,風景區、水庫、公墓等重要地點,對外來人員、智障人員、中小學生等重點人群的防范工作;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加強,全市已建成標準護林防火崗哨10所、標準森林消防隊隊房13所;配有森林消防車2輛、各類滅火器具1381多件(其中風力滅火機340臺、油鋸12臺、割灌機3臺、滅火水槍26支、二號工具1000多把);五是加大宣傳,制作并派發了森林消防資料10000余張,《關于禁止林區用火的通告》3500份,《文明祭祖倡議書》5000份,森林消防宣傳掛歷500余份,增強了市民的森林消防意識。

(七)林業行政執法與管理工作有所加強。一是積極開展了一系列林業執法專項行動。開展了“清火行動”、“飛鷹行動”、“綠盾護林20*”、“禁種鏟毒”等專項行動,半年來共查處各類林業違法案件18起。其中刑事案件1起,行政案件15起,治安案件2起。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18人,其中逮捕1人,行政拘留2人,行政處罰15人,行政罰款4.3萬元。二是實行征占用林地定額管理。根據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關于實行征占用林地定額管理制度的精神,為依法做好我市林地征占用工作,有效保護林地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我局下發了《關于實行征占用林地定額管理制度的通知》(義林[20*]25號),進一步規范林地保護利用管理,逐步形成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合理供地、節約用地、占補平衡”的林地管理機制。

(八)“解放思想、創業創新”等主題活動深入展開。認真開展了“解放思想、創業創新”和“創新業績、樹新形象”主題活動,通過開展領導干部蹲點調研、“百場服務送基層”、“三服務一滿意”等活動,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到工作實處,使“解放思想、創業創新”大討論化為為民解難題、辦實事的動力。林業隊伍素質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風也有了新的改善。

二、下步工作

(一)辦好三件大事。

1、全面推進綠色村莊工程。及早啟動秋冬季綠色村莊工程項目前期準備工作。按照早準備、早計劃、早安排的要求,做好秋冬季項目設計、預算、招投標、場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和進度的管理,落實工作責任。初步計劃10月初全面展開秋冬季項目實施工作,力爭下半年再完成200個左右村莊的綠色村莊工程建設任務。

2、積極創建森林城市。做好省級森林城市的申報工作。加快我市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編制,并報請市政府批準實施;做好創建森林城市具體項目的落實,加強創建的指導,加大督查力度;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建檔,并向省關注森林執委會提出省級森林城市的申報。積極做好森林城市驗收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今年創建成為省級森林城市。

3、全力舉辦20*中國*(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積極做好森林產品博覽會招展招商等籌備工作。制訂綜合部、招商招展部、宣傳部和后勤保障部的工作計劃,擴大招商招展范圍,吸引國內外有影響的企業、客商參加博覽會,進一步開拓林產品市場,提高林產品競爭力。精益求精,良好服務,力爭把這屆森博會辦成國內創意最新、影響最廣、效益最佳、服務最優的林業展會之一。

(二)推進二項改革

1、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根據中發[20*]10號文件,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和遂昌會議精神,開展林權流轉政策的調查研究。一是積極促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在不改變林地所有權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促進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森林資源的優化配置,發展林業規模經營。二是探索林權抵押貸款,制訂和完善我市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與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相配套的林業保險、貸款貼息、林業擔保體系發展等扶持政策,營造金融支持林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搞活林業經營。

2、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市林場是我市唯一的一個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林面積占林場林地的72%。由于體制問題,林場的困難和問題依然非常突出,加快林場改革已十分必要,我們將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林漁場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相關精神,研究和制訂國有林場改革方案。

(三)加強二項防范

1、加強森林火災防范。森林消防是安全生產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健全森林消防安全監管體系,劃分監管區塊,明確森林消防監管責任。繼續加強森林消防三支隊伍建設和森林消防基礎設施的建設,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

2、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范。繼續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抓好政府責任制和部門責任制的落實,健全日常監管林業有害生物的長效機制。抓好“綠盾護林20*”專項整治活動,加強松木制品的檢查管理,加大松毛蟲的監控和防治力度,嚴防松材線蟲病入侵。

(四)抓好一項重建,即林業災后重建。一是安排100萬元左右資金全面開展林業保險。根據《*市20*年農業保險實施辦法》,制訂《林業保險實施辦法》,按照可操作性和難易程度,逐步開展花卉苗木、毛竹、森林火災的保險。二是安排220萬元的林業花木生產專項資金,做好林業基地開發、退耕還林、跡地更新、低產林改造、花木規模種植等項目的實施。三是安排60萬元資金,在大陳鎮宦塘村開展千畝毛竹現代示范園區建設,幫助制訂規劃,推進林地合理流轉,加快技術創新和推廣步伐,實現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進一步提高竹林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水平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