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全口徑支出指標管理方案
時間:2022-08-15 08:34:28
導語:財政局全口徑支出指標管理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規范財政預算指標管理,切實提高工作效率與預算執行力,根據《區區級財政性資金管理辦法》等規定,按照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要求,結合區“數字財政”建設,制訂本實施方案。
區財政本級安排的部門預算資金、非部門預算單位經費(以下簡稱部門預算指標),專項支出預算資金、政府專項資金、財政專戶管理的各類專項資金(含預算內已安排支出切入專戶管理的)、各類上級專項追加指標。社?;鸺耙匀谫Y為主要資金來源的政府投資項目資金暫不列入指標管理范圍,其余所有財政性資金均需納入指標管理體系,通過預算指標安排支出。
二、支出指標管理流程
支出預算指標管理的總體流程為:下達總指標——明細指標——下達明細指標——撥款或下達用款計劃。具體根據各類指標的特點制訂工作流程如下:
(一)部門預算與追加指標
1、部門預算指標。在年初部門預算審核通過后直接登記明細指標,并下達到預算單位(注:名詞解釋1),每年元旦上班后先行導入草案,審批后再導入正式數據并沖回草案。
審批通過的預算方案由信息中心導入系統,生成下達明細指標;下達明細指標導入系統后由預算科各專管員核對修改指標預算類型(注:名詞解釋5),預算科負責人或指定人員在系統中核對審批。
部門預算總指標,由下達明細指標匯總生成,按功能科目列示,由信息中心負責匯總后導入系統。部門預算指標,執行時主要通過預算單位、經費類型(注:名詞解釋6)、預算類型控制。
部門預算指標的執行,主要通過下達用款計劃后進行直接支付與授權支付,對收支脫鉤單位及收入穩定的收支掛鉤單位可逐步取消用款計劃。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等授權支付項目在目前條件下仍采用實撥資金到各鎮教育經費專戶的方式,撥款記錄要在系統中登記,以便核減有關支出指標。
部門預算調整按現行流程,預算科根據單位申報初審,按規定程序報批后進行調整,錄入相關調整指標(直接下達明細指標),上傳有關附件。預算科負責人或指定專人進行指標審核,預算調整總指標由下達明細指標匯總形成,年終由信息中心負責匯總后導入系統。
2、上級追加指標。(1)上級追加指標由辦公室在OA系統中登記指標文件并按程序流轉;(2)根據領導批示傳閱給業務科室處理相關業務的同時傳遞給預算科指標專管員在業務系統中登記下達總指標。(3)業務科室在OA系統中收到指標文后,對于可直接提出撥付經費的指標,直接在OA系統中閱簽(或上傳附件)有關辦理意見,報領導審定(如領導在前面環節中已明確由科室負責撥付,則可省略此步驟)后繼續流轉該指標文到預算科;預算科指標專管員根據審定的閱簽建議下達指標,并從OA系統中下載相關閱簽建議上傳到財政業務系統。(4)業務科室對于方案比較復雜,或暫不能明確分配的指標,應在OA系統中閱存相關指標文件,結束OA中的指標辦理流程,今后具體分配方案成熟時再參照本級追加指標流程并根據領導批示分配下達。
上級追加指標下達時,主要通過總文號(注:名詞解釋7)與功能科目控制,需登記明細文號(注:名詞解釋8)以便統一整理歸檔;下達后的執行控制參照部門預算。
3、本級追加指標。(1)年度預留的總預備費由預算科根據部門預算編制方案中區政府審定的預備費額度登記下達總指標。(2)電子政務網上傳遞的預算內經費追加報告,按《區區級財政性資金管理辦法》規定的流程進行項目資金審核。(3)業務科室對于領導已直接批示撥付的且單位、數額、用途明確的辦文單,在辦文單上直接提請預算科下達指標,辦公室根據業務科室要求轉預算科下達追加指標。預算科指標專管員從電子政務網上下載相關附件上傳到財政業務系統作為下達依據。(4)業務科室對于要進一步細化方案的經費追加報告,在方案細化并報領導審定后,按內網紙質經費追加報告程序處理。(5)各單位紙質經費追加報告的辦理(包括政府直接批轉的及需提出辦理意見的),一律在內網OA系統中流轉,由辦公室統一收文登記并按程序流轉,最終形成明確意見時,轉預算科指標專管員下達指標并下載上傳相關附件;復雜的上級追加指標處理及外網經費追加報告處理也按這一流程運行。
本級追加指標下達時需登記明細文號,下達后的執行與控制參照部門預算指標。
(二)專項支出預算與政府專項資金預算
1、年初專項支出預算和各類政府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完成后,由信息中心負責導入系統形成下達總指標,下達總指標根據各項目實際情況明確到功能科目、預算類型、專項用途(注:名詞解釋4)、經辦科室,同時記錄總文號,相關科室核對確認。
2、相關支出實際形成時,各經辦科室根據審批資料下達明細指標到相關單位,“單位”的口徑與總預算核算部門一致,特別是總預算核算時列到“直接支出”的項目,指標也統一列“直接支出”。各經辦人負責將相關撥款資料(含收款單位、銀行賬號等)掃描上傳到財政業務系統作為下達明細指標附件。各經辦科室負責人或指定專人審核(復核)相關指標。
3、國庫科從下達明細指標中提取相關數據及附件后下達用款計劃或撥款。
以上有關項目預算,需分解到有關單位、有關明細項目,且年內分多次撥付的,在總指標下達后,由各經辦科室根據預算編制方案,分解支出指標到明細指標,并上傳明細預算方案資料到財政業務系統。各經辦科室負責人或指定專人審核(復核)相關指標。具體撥款時從明細指標下達數據,其余流程同上。
以上主要為專項支出預算和政府專項資金預算中直接在預算內列支的資金預算指標管理流程,切塊到財政專戶管理的項目資金流程見下節。
(三)財政專戶管理的項目資金
1、財政專戶管理的設立專賬核算或有獨立預算的項目。
(1)財政專戶管理的設有專賬的項目資金,年初以該預算類型的賬戶資金余額作為總指標,由各業務科室與國庫部門數據核對一致后,在業務系統中登記下達。年度中各專戶增加的收入,增列各預算類型的總指標,由各業務科室根據實際收到的資金在業務系統中登記,由國庫科指定相關業務人員審核。沒有專賬的項目資金不登記總指標。
(2)各業務科室應根據科室管理的項目特點,梳理形成項目明細分類,并指定專人管理項目分類,增加項目,要注意代碼與項目級次的科學合理。
(3)各項目在預算或概算報區政府或其他有關部門審定后,各業務科室根據核定的項目概算在系統中登記明細指標,并將概算審批文件及有關資料上傳到財政業務系統作為明細指標附件,各業務科室負責人或指定專人審核明細指標。由于有關項目并非均在當期實際支付,因此明細指標合計數可以超過總指標,但沒有專賬核算的項目明細預算指標總額原則不得超過該項目專戶資金余額。
(4)明細指標形成后,有關建設類項目,相關業務科室應在基建項目管理系統中登記有關項目明細概算(土建、安裝、設計費、監理等明細)情況,并根據項目進展情況登記項目合同、進度款的撥付、項目收入(項目資金來源復雜且上級有考核要求的)到位情況,以及項目完工的審計、結算等。
(5)項目款項撥付(包括下達計劃到代建中心等實體單位)時,由各業務科室根據計算審定的進度款數額在系統中登記下達明細指標,各經辦人需將以下撥款資料掃描上傳到財政業務系統作為下達明細指標附件:收款單位及銀行賬號,中標通知,合同首頁、簽章頁以及涉及金額、付款方式等主要條款內容,階段驗收證明及竣工驗收證明,審計報告等。各經辦科室負責人或指定專人審核(復核)相關指標。下達的明細指標金額受該項目明細指標(即項目概算)控制,同時,下達的明細指標總額受該預算類型總指標(即賬戶資金余額)控制。
(6)國庫科從下達明細指標中提取相關數據及附件后下達用款計劃或撥款。
2、財政專戶直接管理未設專賬核算且沒有實行年度收支預算管理的專項。此類項目未列入預算管理,金額較小或撥款次數少,或者為代管的特定用途資金。不登記總指標與明細指標,實際撥款時,根據審批資料,直接在系統中登記下達明細指標,相關指標口徑與財政專戶管理要求一致。各業務科室經辦人將相關審批資料掃描上傳到財政業務系統,各經辦科室負責人或指定專人審核相關指標。國庫科從下達明細指標中提取相關數據及附件后下達用款計劃或撥款。各業務科室要根據各項目特點梳理形成項目明細分類,專人管理項目分類,增加項目。
三、指標的結余與結轉
(一)下達總指標的結余與結轉。總指標中僅上級追加指標需結轉,按總文號將未下達指標匯總結轉。結轉時由預算科會同相關科室審核數據并按規定程序報審后,形成匯總數據,由預算科指標專管員根據審定的結轉數據在系統中修改自動結轉的總指標,并掃描上傳相關審批資料,預算科負責人或指定專人審核結轉的總指標。
(二)明細指標的結余結轉。需結轉的明細指標主要為未完成的建設類項目資金。此類項目根據登記的明細指標(即核定的預算或概算)減去已下達明細指標后的余額進行結轉,結轉時需按項目進行結轉,主要由信息中心批量自動結轉。自動結轉后,各科室要核對自動結轉的明細指標,對其中已完工并支付完畢的項目做紅沖指標,收回項目結余。項目結轉及紅沖指標附件中應上傳經局分管領導審核的項目結轉審批匯總資料,并由各業務科室負責人或指定專人審核結轉的明細指標。對于已下達但未實際支付的下達明細指標,原則上全部收回,同時各業務科室應會同國庫支付及相關部門查明原因,確需在下年度支出的,應計入明細指標一并結轉,并根據實際情況直接下達或待后下達明細指標。
(三)下達明細指標的結余結轉。下達明細指標的結轉主要為部門預算及追加指標。以實際下達數減去已支出、撥款數為結余。部門預算指標結轉結余中,人員經費結余一般不結轉(特殊情況確需跨年度支出的除外),對公用經費和項目支出結余由單位申請,預算科初審制定結轉方案后報局長室審定后結轉,其中公用經費一般結轉為單位事業發展支出,項目已完工且支付完畢的項目指標收回,實際已實施(或因特殊原因滯后實施)但經費需跨年度支付的項目結余予以結轉。
四、支出指標管理的相關要求
(一)全口徑支出指標管理按“統一流程、分工負責、扎口管理”的模式運行,即由預算科負責扎口協調,各業務科室分工負責,國庫支付部門對照執行。指標信息在預算科、國庫科、業務科室和部門預算單位范圍內共享。各科室要加強對支出預算指標的管理,定期進行指標清理核對。年終對各類指標復核清理,相關情況報請局長室審定,做到年賬年清。
(二)實現預算指標流程網絡化和檔案電子化。所有指標附件文件均通過內網OA系統及外網電子政務系統流轉,各科室一律不再直接接受外部經費申請等文件。在內網辦公自動化系統中新建指標閱辦流程、經費報告辦理流程,掃描登記上級追加指標、經費報告、科室有關項目指標分配方案,按規定程序進行流轉閱簽,各科室一律不再接受外單位紙質經費報告。辦公室于預算年度終了后將所有預算指標文件單獨裝訂成冊,按檔案管理規定存檔。
(三)實行全口徑支出預算指標管理后,所有的財政支出需根據下達明細指標的口徑、在預算執行系統中執行。國庫支付部門在撥款、支付環節,要注意指標關鍵口徑,要核對指標與附件的一致性,并提取指標附件作為撥款單、支付憑證的附件,供后續的會計核算等環節查閱參考。
(四)建立相關內部控制機制。一是建立崗位責任制。各業務科室指定專人負責科室內有關基礎信息及相關代碼的設置與對應;各業務專管員負責各自業務指標的錄入及相關附件的掃描上傳;在明晰操作權限的基礎上,建立各崗位的A、B角互補機制。二是建立指標復核機制。預算科及各業務科室負責人要扎口負責(或指定專人負責)科室內相關指標的復核工作。三是建立指標及預算執行內審機制。由監察室牽頭組織相關人員對執行系統按季度進行審核,實行常態化監督管理,重點審核指標與相關附件的一致性、相關手續是否齊全以及資金撥付是否與合同一致等,審核情況及時書面向局長室報告。四是建立月度報告制度。各科室根據業務管理需要,按月生成相關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報表,及時與國庫支付部門核對,核對審核后的報表報局長室,供領導參閱。
- 上一篇:基層財政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
- 下一篇:全區財政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