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實施方案

時間:2022-12-16 10:43:30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過程,把握好農資供應、規模化服務、基地建設、品牌培育、產銷對接等關鍵環節,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服務模式,推進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真正成為各級黨委、政府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依托和抓手。

二、重點工作

(一)通過創新農資經營服務方式,打造安全放心農資經營品牌

1.提升農資配送效能。進一步完善提升各大農資公司配送服務功能,適時開工建設農資配送中心二期等工程。要用足用活政策,借助各級對農資經營配送網絡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尤其是配送服務中心和信息化建設、農資農家店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借勢發展,借力提升。

2.規范農資經營服務網絡。按照總社《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網絡規范》和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資農家店規范要求,進一步規范完善配送中心、農資店等經營網絡,農資連鎖店保持在600家左右,“十二五”期間市場占有率每年增加2個百分點。

3.增強品牌影響力。培育壯大農資、農資、農資、農資、農資、三農物資等農資經營骨干企業,提高整體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抓住農業生產節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農資惠農活動,叫響“供銷農資無假貨”,打造“誠信供銷、合作興農”品牌。

4.開展聯采直供。整合系統資源,以資本為紐帶,加強市縣兩級農資公司、基層社之間的聯合合作,形成區域品牌優勢,擴大聯采直供規模。

5.加強農資經營監管。進一步抓好農資采購、銷售、運輸和庫存各環節規章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企業進銷貨臺賬制度、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通過對農資商品從進貨、入庫、配送、運輸、銷售全過程的有效、無縫監管,建立源頭可追溯、去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的全過程監管體系,杜絕違禁和假冒偽劣商品通過供銷社經營渠道進入市場。要特別加強對掛靠網點和掛靠企業的清理整頓,進一步明確責任、強化措施、靠前監管,確保不出現問題。要規范使用供銷社標識,不得私自擴大使用范圍,不得借與其它企業使用或以供銷社標識謀取私利。

(二)通過推進現代農業規模化服務,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1.認真貫徹落實省供銷社推進現代農業規?;展ぷ饕蠛褪形?、市政府《關于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威辦發〔2013〕14號),按照《全市供銷社推進現代農業規?;諏嵤┓桨浮返囊?,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以服務的規?;龠M農業生產的規范化、科學化,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結合我市實際,從花生、果品、西洋參、大姜等大宗特色農產品生產的關鍵環節入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規模化服務方式。重點打造紫薯、花生,文登蘋果、西洋參,大姜、蘋果,市直花生、玫瑰花等規?;樟咙c。2013年服務面積達到8萬畝,到2015年突破15萬畝。

3.深化農業社會化服務。依托農資公司、基層社、專業合作社,整合農資、農機等資源,成立專業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產提供測土配方、化肥農藥直供直施、種肥同播、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

(三)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引導帶動農業標準化生產

1.制定完善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加強與全國供銷總社科技推廣中心和青島農業大學的技術合作,按照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和標準化生產要求,根據農產品不同品種和市場定位,制定完善相應的生產操作規程。

2.發展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依托龍頭企業、基層社或專業合作社,圍繞花生、小麥、玉米、蘋果、地瓜、西洋參、大姜等農業優勢或主導產業,每個市區社都要采取自建、共建等方式,發展一批單個面積不少于50畝的標準化示范基地,使用統一標識,確保生產操作規程落到實處。

3.建立質量追溯機制。在標準化生產基地建立健全生產臺賬制度,全程記錄化學投入品使用時間、數量和方式方法等信息,并與信息化手段結合起來,為形成產品質量可追溯機制奠定基礎。

(四)通過搞活農產品流通、培育農產品品牌,形成優質優價的農業生產和市場消費導向

1.抓好農產品產銷對接。以骨干龍頭企業為載體,以農民合作社為依托,按照“一種產品進入多個渠道、一個渠道融入多種產品”的思路,主動與大型超市、采購商、批發市場、廠礦企業、部隊學校等各類終端市場對接,不斷擴大網絡輻射帶動力。要重點借助“中國特色農產品博覽會”、“中國海峽兩岸海洋食品展銷會”等展會,運作好市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海洋食品展銷中心、三農物流配送中心等產銷對接平臺,培育好中國海洋食品集散基地、中國(文登)名優特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打造集展示展銷、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功能于一體,特色鮮明、品種齊全、輻射力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平臺。

2.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加大投入,升級技術,擴大規模,拓展市場,重點培育壯大副食品、泓達食品、瑞昌食品、國香齋食品,供銷社農產品、文登匯潤果品,春江源食品等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

3.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質量安全為前提,積極申報著名商標、馳名商標和農產品“三品”認證、GAP認證、地理標志保護認證,重點培育“圣農”、“創新”、“綠源豐收”、“國香齋”、“匯潤”、“大姜”等農產品品牌,加強宣傳推介,提高品牌輻射帶動力,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到2015年,每年取得質量認證的農產品不少于2個,納入供銷社經營服務體系的注冊商標總數不少于20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系統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出發,強化質量安全意識,加強農資、農產品經營各個環節的監控和管理,打造良好形象,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城市方面發揮應有作用。各市區社要根據市社總體部署和要求,統籌規劃,落實責任,加強調度,推進落實,確保實效。

(二)創新工作方式。認真履行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工作中所承擔的工作職責,積極協助相關部門,加強對各生產經營企業和網點的監督管理,在參與中融入,在融入中發展,在創新中體現供銷社價值。

(三)建立完善長效機制。將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列入目標考核,建立完善相應的獎懲機制,定期調度,嚴格督導,對工作成績突出的企業和基層社,在項目資金申報時要給予傾斜。系統上下要進一步完善聯動機制,堅定發展目標,加快聯合合作,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