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工作方案

時間:2022-01-29 10:21:11

導語: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法治思想,著力推動全縣各社區法治建設,按照依法治縣辦和縣司法局《關于印發<縣深化拓展“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著眼“法律進社區”在宣傳、服務、治理上的轉變升級,從建制落實、環境塑造、質效保障、成效輻射等方面入手,實現普法宣傳與社會治理的一體化推進。為確保試點示范工作高效落實,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不斷提升法治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升城鄉居民法治素養,筑牢基層法治基礎,引導全社會形成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環境,為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建成秀美宜居的成渝中部綠色發展示范區筑牢法治基礎。

(二)試點示范目標

通過“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實現“法律進社區”向“服務”、“治理”和“整體”三個方向的提檔升級,實現法治宣傳與法律服務、依法治理和法治工作與其他中心工作的一脈貫通、整體推進,進一步筑牢全縣基層社區法治基礎,為推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三)工作思路

1.豐富“法律進社區”載體。進一步強化“法律進社區”在宣傳法律知識、培養法治意識、營造法治氛圍上的引領作用,拓展普法宣傳載體,豐富普法活動形式,不斷提升普法質效。

2.拓展“法律進社區”功能。注重“法律進社區”的成果轉化和運用,將“法律進社區”作為引導開展法律服務和助推基層依法治理的重要推手,實現“普”“治”同步推進。

3.優化“法律進社區”實施。突出法治建設工作與其他中心工作的融合開展,擺脫過去法治建設工作“獨角戲”的狀況,結合其他中心工作的深化落實,達到法治扎根基層、助推發展的目標。

二、進度安排

(一)研究部署階段

各鄉鎮(街道)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實施方案,部署試點示范工作。(完成時限:2021年1月15日前)

(二)組織實施階段

各鄉鎮(街道)要立足實際,靠前指導,扎實推進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工作,積極創新方式方法,著力提升普治質效,確保試點示范工作落到實處,并每月向縣民政局報送工作推進情況。(完成時限:2021年5月30日前)

(三)總結推廣階段

各鄉鎮(街道)要在試點示范過程中,定期進行督導推進,并適時召開工作現場推進會,對試點示范工作情況進行梳理、整合,對相關社區反饋需解決落實的問題進行認真研究解決,對探索的依法治理經驗認真總結提煉,確保試點示范工作取得實效。(完成時限:2021年7月31日前)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普治隊伍學法用法。以《憲法》、基層組織管理和群眾生活相關法律法規為重點,分部門分層級對司法人員、公安干警、綜治隊伍、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進行教育培訓,扎實開展社區“兩委”干部每月專題學法、會前學法和年度法律知識考試,把法治隊伍首先培養成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明白人。深入開展以案說法、法律大講堂等法治宣傳、法律援助實踐活動,為居(村)民提供法律咨詢、調解糾紛等服務,為社區依法建章立制把關,為居(村)民排憂解難。

(二)廣泛開展社區普法活動。以群眾關注的法律法規為重點內容,以身邊案例為線索,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院壩會、大喇叭等形式普法。突出普法與群眾工作相結合,把法治教育與勞務培訓相結合,依托農民夜校、田間課堂等載體,在技術培訓中過程中提升群眾法治意識。突出普法與群眾娛樂相結合,大力培養基層法治文藝志愿者隊伍,鼓勵開展基層法治文藝活動,寓教于樂開展基層普法。

(三)推進“五會”縱深參與社區治理。要建立健全“五會”運行機制并發揮其作用。一是成立居民協商委員會,落實民主協商“十步”工作法,討論決定涉及較多數或全體村民利益的重大問題,提高民主決策水平;二是成立道德評議會,評議居(村)民道德行為,表揚先進、鞭策落后;三是成立調解委員會,協調和解決居(村)民之間的矛盾和糾紛,促進居(村)民之間的和睦相處;四是成立禁毒禁賭會,引導廣大群眾遠離賭博、禁絕;五是成立紅白理事會,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在婚喪嫁娶中的作用,破除婚喪嫁娶中鋪張浪費、愚昧落后的陋習,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推動移風易俗,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廣泛開展基層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結合社區實際,利用村級陣地設置的LED、公開欄、廣播等宣傳土地管理、土地承包、勞動合同、法律援助等與基層生產生活較為緊密的法律法規;宣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老愛親、公益廣告、志愿服務等德治內容;宣傳以居民公約、村務公開、村級監督等自治內容。結合各社區實際,完成法治文化大院、法治農家書屋、法治廣場等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將法治文化建設融入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

(五)加快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站(室)建設。依托12348法網熱線,加快推進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建設,把法律顧問責任納入依法治社區年度考核,聘請優秀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社區法律顧問,積極為社區治理提供及時可靠的法律服務,助推基層產業發展。

(六)社區換屆堅持依法民主選舉。利用換屆,以“一好雙強”和能人治社區的標準,選優配強社區干部隊伍。從法律知識、道德修養、服務能力等方面對其進行培訓,把社區干部打造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善干事、服務好、評價高的能人隊伍。

(七)社區事務堅持民主決策。健全以居民會議為重點的基層民主決策制度,凡是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堅持“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模式進行辦理落實,擴大居民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對社區民主協商工作進行總結提煉和運用,對協商內容、協商形式和協商程序進行再規范,解決好社區協商由誰來協商,怎么協商,協商什么的問題。

(八)社區事務堅持民主管理。按程序修訂完善《居民公約》,把紅白事宜、家風家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納入其中,通過“道德評議”、“十星文明戶”、“身邊好人”評選等活動,促進《居民公約》執行落實。

(九)社區事務堅持民主監督。深入推進居務公開工作的落地落實,對公開內容、公開程序、公開形式進行再明確,對社區事務堅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強化落實自查。有效推動居務公開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保障居民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和決策權。

(十)以德治引領社會風尚。邀請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代表開展道德宣講活動,講好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故事,營造鄉風文明氛圍,用身邊典型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營造崇德向善的人文環境。

(十一)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深入實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改變過去高柜臺、小窗口、辦事排隊、服務態度冷漠辦公格局,在辦公服務區域增設黨員示范崗、沙發、茶幾,并提供熱水、茶葉等,推行“前臺受理、后臺協同辦理”辦事格局,通過社區志愿服務站,開展助殘、敬老、文藝、治安、醫療等志愿補充服務。

(十二)社區治理向小區拓展延伸。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的相關規定,在符合條件的小區建立黨支部,把黨的領導延伸至小區,小區業委會和物業管理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通過打造,在相關小區展示管理、服務、治理工作過程,深厚小區治理氛圍。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鄉鎮(街道)要充分認識“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明確具體任務、落實專門人員、細化工作措施。協調相關責任單位落實相關責任,把“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創建與本單位工作緊密結合,形成共同參與、合力推進的工作局面,確?;顒由钊?、具體、扎實開展。

(二)創新方法,選樹典型。要集思廣益,轉變思維,積極創新,努力拓展“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新途徑、新舉措、新方法。要善于挖掘提煉活動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大力宣傳、推廣活動經驗與先進典型事跡,引導和推動活動深入開展。

(三)嚴格考核,務求實效。要建立“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創建責任機制,把“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常抓不懈,將“法律進社區”試點示范納入年終考核和日常暗訪督查,對于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社區,在年終考核中給予適當加分,對于工作中進展不力的,在年終考核中予以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