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新局工作完成情況和明年發展思路
時間:2022-12-09 10:19:16
導語:文廣新局工作完成情況和明年發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準確、客觀總結2015年我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工作,科學謀劃明年工作目標、思路和舉措,根據縣委辦安辦字[2015]114號文件精神,我局認真總結分析了今年工作,對明年各項工作思路進行了初步構思,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對今年以來縣委工作的評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XX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縣”總體目標,進一步細化、量化指標,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各項工作均取得成效,呈現出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隨著我縣社會事業發展蒸蒸日上,文化事業建設也迎來全新的發展環境,為配合我縣大發展、大繁榮的大好局面,現提出兩點建議以供參考:1、將文化設施的利用與旅游整合起來。開辟紅色文化、傳統村落等旅游專線,并在交通、管理、宣傳等方面加以重視。2、對武功山祭祀遺址群、羊獅幕等風景名勝區開發和策劃上注重文化因素融入。
二、2015年目標任務進展情況
1、縣委、縣政府及省、市主管部門下達的硬性指標任務完成情況。
(一)2015年省、市、縣下達農村文化“五項活動”任務數為:送戲下鄉130場,送電影下鄉3568場,輔導鄉鎮開展文體活動27場。截止10月份,我局共開展送戲下鄉68場;送電影下鄉3068場次;輔導鄉鎮開展文體活動約26場,同比任務完成增幅達10%,預計12月中旬能全面完成。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為全縣256個行政村分支點配齊了電腦,安裝了網線,并配送了國家信息資源共享資料、自制農業科技光盤等,組織開展了2期管理員培訓班。全縣農家書屋151家更新任務,目前已完成151家農家書屋更新計劃上報工作,免費配送了4000余冊最新科技、農業技術、醫療等書籍。
(二)6110戶“戶戶通”工程建設任務。6110戶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建設設備已到位,并對安裝隊伍進行了培訓,國家直播衛星管理中心對設備進行了升級調試后即可安裝入戶。
(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升。今年,我局對縣文化館新館“非遺展示廳”進行了改造升級,縣文化館在全國第四次文化館評估定級中順利評為國家一級館。投入近40萬元重點對洲湖、寮塘、楓田等3個綜合文化站進行了整體提升,打造全縣示范站。對農家書屋進行了改造提升,確定了打造“四星級”農家書屋12家,“五星級”農家書屋4家的目標,并積極按照標準進行改造提升,增強農家書屋的軟實力建設。集中投入近30萬元建設了浮山村、江背村、白云村等十余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
(四)解決全縣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工作。妥善解決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是一項政治性強、牽涉面廣的工作。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統籌安排下,已完成符合申報條件的人員初審公示和復審,并將名單上報至縣委、縣政府。
(五)重點項目工程建設情況。已全面完成原贛南中央蘇區重點文物維修工程和國家級傳統村落塘邊古村八棟屋、厝房維修工程。
2、常規工作完成情況。
(一)“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工作。我縣“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三貼近”工作精神,目前,已免費服務各界群眾、游客近80萬人次??h文化館除每晚為群眾提供開放免費舞廳外,還積極為學校、社區、社會團體免費提供排練、彩排、演出場地和燈光音響,開設暑期學生音樂、舞蹈、繪畫藝術免費培訓班三期,并積極深入各廣場、公園、社區、街道開展“激情廣場天天跳”的輔導、指導工作??h圖書館實行24 小時值班制,每周開放60小時,電子閱覽室實行全天日免費開放。為更好的服務群眾,縣圖書館還加入了全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h博物館免費接待來自各地參觀人員,還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開展了《可愛的XX》基本陳列展覽活動。全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全天向群眾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40個小時。協助指導楓田、平都、洲湖等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了免費開放宣傳欄,積極為各鄉鎮配置村級文化活動管理員,組織管理員進行業務培訓指導,增強服務能力。
(二)群文工作開展情況。今年以來,我們創建的“四大”文化品牌繼續發揮著引領作用。截止10月份,“激情瀘瀟·最美樟鄉”系列廣場文化活動舉辦了20余場廣場、社區文化活動;打造的11支農村特色文化品牌隊伍將與其他29支品牌隊伍,一起在11月中旬的第三屆農村特色文化品牌展演上集中呈現,充分展示我縣 “一鄉一品、一村一品”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果;“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在去年設立的兩個國學經典誦讀點外,新增加了洲湖中學、嚴田中學和橫龍中學三處,逐步在各中小學中全面鋪開,縣教體局還將“誦讀展演”納入全縣每兩年一屆的中小學生藝術節,作為學生藝術節參演指定節目;XX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中的“中秋燒塔”、“坳云火把節”、“吃新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節目已成為我縣文化旅游的一道新亮點。我們還組織文化輔導員、文化志愿者采取一對一方式輔導了武功山藝術團、錢山農民劇團、任頭村農民劇團等近百支民間文藝團體,有效地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
(三)文藝精品創作。在縣委政府大力支持下,今年,我們創作了反映XX人文風貌的傳統采茶小戲《巧賑災》、反映農村面貌的現代采茶小戲《八梭戒賭》等作品,改編了小品《私房錢》、舞蹈《雨竹林》、歌伴舞《和風吹來藍藍的天》等,目前,這些作品正在緊張的排練中,將力爭在省、市大獎賽中再獲佳績。
(四)文物保護與非遺傳承。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第二階段以來,我們按照國家統一規范和技術標準,完成對746件(套)館藏文物的測量、拍攝、信息數據資料采集和登記工作,并將信息及時錄入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平臺。完成國保單位《大智彭氏家族石刻保護規劃》、《孔廟保護規劃立項報告》編制申報工作。完成2016年中央蘇區革命遺址(舊居舊址)維修項目的前期勘察工作,明確了擬維修的19處縣保單位維修內容和維修方法。我們還對洋門鄉上街村、金田鄉柘溪村等傳統村落開展了文物整體保護利用工作,編制了洲湖毛田村、楓田車田村、洋門嘉溪村、洋溪牌頭村、平都浮山村等第四批傳統村落申報文本。積極發掘我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XX弘濟禪師的故事》成功申報為第四批市級非遺項目。
(五)文化市場平安建設。為有效維護全縣文化市場和諧穩定,我們定期組織執法人員集中進行法律法規培訓,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執法工作業務知識培訓班,提升文化市場監管能力,充分利用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和服務平臺,制定了《XX縣2015年推廣應用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共開展經營單位舉報辦理2家次,日常檢查錄入201家次,行政處罰案件錄入5家次。我們還組織開展了凈網、護苗、清源、秋風等“掃黃打非”專項行動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專項治理等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1000余人次,辦理行政處罰案件1起,查繳非法銷售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店鋪20多家,檢查各類經營場所430余家次,摸排印刷復制企業31家,清理游商和無證攤點1個(次),注銷音像零售店2家,收繳盜版光碟166盤(張),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8件。在元旦、春節、全國“兩會”期間等重要時期及各敏感期加大對文化市場巡查力度,確保了全縣文化市場安全生產和廣播電視安全播出。
(六)組織建設工作。今年,我們在全系統黨員干部中開展了“喚醒黨章意識•嚴明黨紀條規”學習教育活動,著重以開展“踐行‘三嚴三實’,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為主線,不斷深化“創先爭優”、“文化惠民”等活動,不斷豐富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工作科學化水平,使文廣新系統各黨支部改變發展意識,提高發展能力,帶動全局各項工作均衡發展。努力為我縣文化事業建設提供強有力地組織保證。同時,我們還加大對宣傳報道的重視力度,提升文廣新系統形象,發揮好輿論先導作用,截至目前,完成國家級上稿1篇、省級上稿22篇、市級50余篇、縣級50篇。
3、深化體制改革,創新開展亮點工程。
(一)建設農村文化活動新陣地。我們預期用三到五年時間整合農村各種文化資源,建設30個集思想道德、文化娛樂、知識普及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農村文化禮堂)。今年,我們確定了9處“文化禮堂”建設目標,以有場所、有展示、有活動、有隊伍、有機制等為基本標準,按照“三位一體”模式運行,即每個品牌項目由局領導掛點,責任單位、鄉(鎮)文化站做好服務協調,文化禮堂責任人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打造。目前,各“文化禮堂”設計方案已確定,正在積極建設之中,“文化禮堂”將成為我縣農村文化新標地,成為農民群眾文化娛樂、學習交流的新場所。
(二)創新開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我們建立了縣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并在全縣建設了256個信息資源共享分支點,共同構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我們通過組織各信息點工作人員集中培訓,學習操作等業務知識,為農村群眾及時提供科學技術、致富方法、醫療常識、農業知識等最新資訊和信息。我們還將進一步按照上級部門要求,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力爭在全縣實現通借通還。
(三)文化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今年,各級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給予了政策傾斜和融資渠道的拓展,我縣文化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XX香樟文化產業園在南京推介會上成功簽約;羊獅幕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選我省第六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成為我省省直管縣唯一入選企業;星世紀影城等4家文化企業加入市文化產業促進會。在市局協調下,積極組織了文化企業參加入駐XX市文化電子商務平臺資文網的培訓。
三、2016年度工作打算
2016年,我局將牢固樹立科學發展意識,圍繞全縣“主攻項目、決戰四區、差異發展、打造強縣”的發展戰略,以“十三五”規劃設計為導向,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創新,夯實基礎,鋪面抓點。在推進各項工作的同時,把握住“創特色、出精品、抓典型”工作思路,以飽滿成績迎接國家文化部對我縣國家公共文化示范項目--農村文化“星火”工程建設的項目驗收,加快實現我縣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建設目標。
1、抓好爭資引項工作。爭取國保單位孔廟維修、23個蘇區項目及羅坵進士坊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爭取縣博物館列入我縣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爭取省廳支持我縣社區、鄉鎮文化活動中心等項目建設。
2、注重“精品”打造。安排專業文化輔導員實行“一對一”輔導方式,用兩年時間從已打造的40支農村文化品牌隊伍中,擇優選擇10支具有地域特色、民俗風情的隊伍著重打造成農村“精品”特色品牌,提升基層文藝團體服務能力和影響力;從已建設的1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中,挑選六個綜合文化站著力打造“精品文化站”,使之成為我縣鄉鎮文化活動的示范站。繼續打造8-10個高品質、功能全,彰顯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禮堂。
3、不斷鞏固和壯大“激情瀘瀟·最美樟鄉”系列廣場文化活動品牌、“一鄉一品、一村一品”農村特色文化品牌、“國學經典誦讀”和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等四大活動品牌。每年開展大型群眾性文藝活動15場以上,每個鄉鎮舉辦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4次以上,每個行政村有2個節目參加。組織主辦和承辦好縣委、縣政府以及各單位各類大型文藝晚會、活動。組織開展多形式的針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及進城務工人員的文化服務,開展好剪紙、攝影等民間活動。
4、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對文化志愿者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對社會招募文化志愿者實行動態管理,根據不同類別活動對文化志愿者的不同要求,有針對性地招募文化志愿者,把專業文化工作者、基層文化能人和群眾文藝社團吸引過來,不斷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
5、加大文藝創作力度。繼續加強文藝精品創作的引導和創新,深挖本土資源,再創作一批獨具XX個性魅力的歌曲、小戲、小品、情景劇等。力爭在全國“群星獎”上取得突破,在XX省第六屆藝術節等各類大獎賽上再獲獎項。
6、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爭取政府扶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建設上規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文化企業。加快對傳統文化產業如電影放映企業、有線電視傳輸企業等的改造,大力推進電影數字化、有線電視數字化。積極招商引項,使創新能力較強、文化創意特征鮮明、市場需求旺盛品牌效應顯著的創意企業落戶XX。
7、做好文物保護和非遺傳承工作。一是加大文物保護維修項目庫建設。爭取武功山祭祀遺址群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爭取鄉社遺思祠、序德堂等一批極具價值的明清建筑進入省保行列。計劃擴大縣保單位數量,將紅色文物單列入項目庫,傳統村落列為集中連片縣保單位。二是做好各級各類文保單位的四有檔案建設工作,重點文保單位加快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積極向上爭取中央、省財政支持對縣內省保以上文保單位進行全面修復和展示利用。三是積極開展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加大現有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工作。四是加強館藏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積極向社會征集各類等級文物,豐富館藏。五是加強對非物資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掘工作。
8、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加大對文化娛樂場所接納未成年人、游商地攤、盜版侵權和侵犯著作權人利益等違法違規巡查力度。聯合公安、工商、消防、環保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深入排查整改安全隱患,對文化市場管理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執行,努力抓好文化市場安全工作,確保文化市場不發生重大事故,不形成社會熱點,秩序良好,管理規范。
9、積極落實好惠民工程建設。全面完成6110戶“戶戶通”工程和有線電視數字化平移升級任務,高質量完成電視信號山區發轉站建設任務;規范農家書屋和文化資源共享工程村級網點的管理;高質高量完成農村文化“五項活動”和“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服務工作;繼續深化免費開放服務活動品牌。
10、強化組織廉政建設,統籌其他工作協調發展。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各級政府有關廉政建設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好“一崗雙責”,簽訂各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以“三嚴三實”為行為準則,充分發揮黨組織領頭作用。同時,加強宣傳報道工作,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從而有效帶動全局工作協調發展。
- 上一篇: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學習心得體會9篇
- 下一篇:小學音樂多媒體教學論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