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拓寬教育渠道整體推進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時間:2022-08-18 02:34:00
導語:不斷拓寬教育渠道整體推進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理想信念是支柱,民族精神是靈魂,道德情操是基礎,全面發展是目標,要搞好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須站在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的戰備高度,全方位拓寬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思路,構建以學校黨支部、政教處、團隊組織、年級組長、班主任為主,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隊伍,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履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神圣職責。針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現狀和應具備的功能當前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中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學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學校在抓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綱要》精神,充分認識加強學校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對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對于推動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所具備的重要職責和意義。中小學生只具備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的質,將來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報效祖國,奉獻社會。
二、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德育工作者隊伍
教師是人數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準則規定自己的行為,要通過學習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要廣泛地開展以“敬業、愛生、奉獻”為主題的“文明學科組、文明年級”的創建活動,要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和黨員在師德建設中的表率作用。建立責任制,完善師德建設工作制度。將師德建設工作納入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班子的任期目標,列入評估年度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獎懲制度,對在師德建設中做出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要進行表彰獎勵,不斷完善獎勵制度,將教師的年度考核、行政獎勵、職稱評定與師德表現緊密掛鉤。建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通過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必修課。在教師育人的過程中確立教師“師表、模范、榜樣”的特殊地位,樹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勝于言教”的意識,在行動上做到遵紀守法,誠信守時,文明用語。在教育學生中做到有愛心、真心、耐心、信心、恒心,使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成為社會各項各業的楷模,也為做好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三、發揮德育教育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的作用
學校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學校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制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計劃,做課時安排,在不斷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同時,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報告納入教材之中。走進課堂、深入學生頭腦,做到教學計劃、教材、師資、課時“四落實”,使思想道德教育規范化、經?;⒄幓?。在廣大教師中牢固樹立教書育人,育人為本的思想。教師從備課到上課以及上課的各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任課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的德育資源,不斷改進教法、學法,通過師生互動,學生自動學習,引導學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品質和情操。在課堂教學評價中,不光重視知識的正確傳授,更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雙豐收。
四、緊密聯系學生生源和社會實際,開辟德育教育第二課堂
中小學生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觀念的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養,都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活動才能完成,因而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課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增加實踐教學和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課時,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形式,全面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道德教育,讓道德教育滲透到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項活動中。優化教學環境,啟發學生的道德意識。用校園里英雄模范人物的畫像和他們的名言警句告誡人們珍惜人生,奉獻社會,能使學生領悟到高尚的道德內涵;利用身邊出現的道德行為或不道德行為的事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適時給予“點化”、啟迪,使學生明確為人處世講道德光榮,不講道德可恥,倡導組織學生投身于社會活動——希望工程、自愿者行動、送溫暖、手拉手、扶殘助殘等,培養不家務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進行學生干部競選活動,有助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進行優秀班級、文娛表演、體操表演、體育競賽等評比活動,激發學生的團隊精神,樹立集體主義觀念,通過這些實踐活動進行道德教育,才會真正收到水到渠成的功效。
五、完善“三結合”教育網絡,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關心和保護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不僅是教育部門和學校的職責,而且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要把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密切結合起來,形成全社會關心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學校還要主動與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加大“掃黃打非”力度,進一步清理整頓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市場和圖書報刊市場,加強對電子信息產品和計算機網的監管,嚴格防止那些有嚴重政治問題以及渲染暴力、恐怖、色情、迷信等內容的出版物對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影響,嚴厲打擊教唆、殘暴、勒索青少年的犯罪活動。凡是經光纖上網的學校,要建立“學校網吧”優惠向學生開放。要教育學生不沉迷網絡聊天和電子游戲,要自覺抵制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影視、廣播、報刊、出版部門要多出健康的,為青天少年所喜聞樂見的精神產品,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下,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旅游設施對學生開放和減免收費制度,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活動空間。要加強對校園周圍環境的治理,要把青少年教育納入片區建設范圍,努力在中小學生居住、生活區域內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育人網絡,要動員全區社積極支持中小學生在校外教育工作,加強中小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普遍建立家長學校、舉辦家長接待日、家長會,開展家訪等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識,要積極發揮市家庭教育講師團的作用,巡回各校作報告,幫助家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成才觀,掌握科學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
六、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預防中小學違法犯罪
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要將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紀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道德法制觀念。注重采取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通過組織他們參觀法制教育館,觀看道德、法制教育錄像、影視、開展征文、模擬法庭活動,舉辦道德、法律知識競賽,編寫通俗易懂的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讀物等,進行生動直觀教育,要充分發揮以法治校示范校的作用,上好一堂法制教育課,講授相關法律知識,組織一次現身說法,請在押勞改、勞教人員一次現身說法,舉辦一次少年模擬法庭開庭演示,舉行一次法律知識競賽,接受一次傳統教育,參觀一次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消防、交通安全圖片展覽,組織一次學法律演講比賽,觀看一場法制教育影視片,召開一次座談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豐富多朦朧的法制教育活動,增強中小學生抵御社會不良思想文化侵蝕的免疫力,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鑒賞水平。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做好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人才保障,課堂教育是進行德育的主渠道,開展第二課堂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設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完善校園教育網絡,開展法制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設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效能,注重實踐,使學生道德認識能進一步深化,變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使他們成為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全面發展的人,對社會、對四化建設有用的人,這也是對中小學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