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黨員牢記勤勞樸實及秉承勤儉節約思想匯報
時間:2022-05-12 04:25:00
導語:預備黨員牢記勤勞樸實及秉承勤儉節約思想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我們看到的這個故居還是經過翻新修復過的,可仍然是那么的樸實,簡約。我們的偉大領袖就是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中帶領著全國同胞打退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取得人民當家作主。一代偉人猶如此,如今沐浴在社會主義的春風之中,生活于太平盛世之下的我們不是更應該瞻仰偉人之行,牢記勤勞樸實之風,秉承勤儉節約之念,將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敬愛的黨組織:
在繁華喧囂的司門口商業氣息掩蓋下,在燈火通明的江灘之濱,在這幽靜簡樸的小院里,在這幾間低矮陳舊的屋舍之下,有誰知道此地(武昌都府堤41號)曾經居住過何人?院門之上懸掛的牌匾書寫著郭沫若的題字——“故居”,隨即給了你答案。
于1927年上半年,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偕夫人及子、毛岸青在此居住。在這看似普通的舊式民居里,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此處寫成,還在此主持了中國***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工作。在江城還殘留著幾絲春天的氣息時,我們第四小組成員來到這里,瞻仰偉人遺跡,緬懷那份歷史。
走進朱紅的大門,在我們穿過一個狹小的過道后,首先看到便是與前廳并排的夫婦當年住的房間。它大概十二平方米左右,地面是不平坦的泥土地。整個屋里的擺設相當的簡單,一張高腳的木床,一張書桌,兩把椅子,一個書柜,墻上掛著一張裝裱過的的照片,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家具了。在那張很舊很破的書桌上,靜靜的立著一個洋式擺鐘。擺鐘的表面由于是普通木頭制成的,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擺鐘表面的漆已經脫落,露出了殘敗的、不和諧的木頭底子,顯得滄桑極了。擺鐘的旁邊是幾本黃色的線裝書,很舊很舊,因為我們距離比較遠,因而沒有看清楚書名。而最讓我震驚的是緊挨著這幾本線裝書立著的那一盞煤油燈,只見那煤油燈的燈罩已經大大的缺損了一塊,但是整個燈卻被擦得锃亮锃亮,一塵不染,依然給人一種舒服、溫馨的感覺。我靜靜的看著這盞破舊的煤油燈,想像著它微黃的燈光下,一個蹙眉思索的身影,高大而充滿勞累疲憊的又在思索著國民的出路道理在何方?
與房間僅一墻之隔的是母親和保姆陳玉英的房間,由于保姆陳玉英不識字,擔心她外出買菜時迷了路,便寫了張紙條“武昌都府堤41號”,以便迷路之時好心人仍可把她送回來。這兩間房中間還有一扇門通著,順眼望去,房里設置也相當簡單,兩張床,一條長長的凳子,便別無他有了
。床上的被子與房間的一樣,土藍色、薄薄的、整齊的疊放在床頭,所有的這些跡象給人一種歷史的寂冷。穿過與房間并排著的前廳,便看見一個天井,天井的右側也是一間房,那是警衛員和秘書的房間。這間房光線很不好,除了依稀可以看見一張床的擺設外,其余漆黑一片。
繼續前行,便到了后廳。這個后廳與前廳比起來也不大,廳里一張正方的桌子,四條長凳。廳的左右都是客房,是供當時從各地趕來報告農民運動情況的人歇息的。后廳再往后是一個小小的院子了,面積很小,這里就是這所房子的盡頭了。據看管人員介紹,這里是當年從湖南考察農民運動回來后居住的地方。那個時候,在的帶領下,各地的農民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每天都有很多很多各地的農民來這里向報告運動的情形,當時白天就聽這些報告,晚上便一個人靜靜的坐在燈下思索,起草農民運動的一些文件、報告,常常熬到凌晨兩三點鐘。于是,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厚厚一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此誕生……雖然我們看到的這個故居還是經過翻新修復過的,可仍然是那么的樸實,簡約。我們的偉大領袖就是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中帶領著全國同胞打退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取得人民當家作主;“高峽出平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偉大構想也是在這簡陋之屋產生。一代偉人猶如此,如今沐浴在社會主義的春風之中,生活于太平盛世之下的我們不是更應該瞻仰偉人之行,牢記勤勞樸實之風,秉承勤儉節約之念,將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 上一篇:學習型黨組織著力點建設思考
- 下一篇: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注重思考